怀素老和尚,一笔虚虚实实,已入禅门化境

怀素老和尚,一笔虚虚实实,已入禅门化境


编者按: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解了怀素小草千字文的笔法、结字,我们来继续学习怀素《小草千字文》中的章法。

怀素老和尚,一笔虚虚实实,已入禅门化境

#3

虛 實 對 比


在章法中,字形大小错落的手法在表现空间对比时容易受到重视,而虚实的对比以及所采取的手段,比较容易被忽视。

其实不仅仅在书法中会用虚实的概念来描述作品中的形象,在其他的传统文艺形式中,也常用虚与实这对概念。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显者为实,隐者为虚;“虚实相生”,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在书法章法中,虚与实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要在书法创作中自如地应用虚实关系,我们必须学会细心品味、用心感悟,从而深刻体会经典作品的虚实关系,使对书法的鉴赏成为真正的“心灵的艺术”。


01/ 用笔的轻重搭配


用笔的轻重,构成了线条的粗细效果,它对空间的分割也会形成轻重的关系,这是书法创作中表现章法虚实关系时最为重要的手段。

怀素老和尚,一笔虚虚实实,已入禅门化境

02/ 用墨的枯湿变化


这也是形成章法中虚实对比的因素之一,即通过墨色的对比来获得空间上虚实的感觉。墨色的枯湿变化好像和用笔轻重的变化有相似的地方,其实重点不一。

用笔的轻重主要侧重点在于线条的粗细,反映了用笔时下按的力度大小。用墨的枯湿侧重点在于墨色上的变化,用墨的浓淡构成书法章法上的虚实。


怀素老和尚,一笔虚虚实实,已入禅门化境

在上图中我们看到两行字。第一行“沙门怀素字藏真书”为枯笔运行,枯笔在绢素之上沙沙走过的笔迹,带有颗粒状的线质,形成一种缥缈空幻的空间。第二行每一字饱蘸浓墨,线条清晰,墨色丰满,虽字形大小相仿,但与第一行相比,虚实关系马上凸显出来了。


怀素老和尚,一笔虚虚实实,已入禅门化境


上图的上半部分用枯笔,这种枯笔一写就是好几个字,不马上蘸墨,渐写渐枯,然后重新蘸墨,形成墨色层次的变化,同时在章法上也形成虚实的关系。


怀素老和尚,一笔虚虚实实,已入禅门化境

王铎草书局部示例

可以说,墨色变化在《小草千字文》中是非常丰富的,枯与湿的对比变化多端。这种用墨的节奏,到了王铎的大草创作中,成为了一种自觉的书法语言,被有意识地进一步强化了墨色层次,使章法更为多变。(待续)

怀素《小草千字文》笔法公益课

“书法入门”首发,欢迎学习分享

01、怀素晚年草法“千金不换”:特殊起收笔

02、怀素行笔速度变化带来的含蓄、简约之美

03、怀素老和尚,轻描淡写玩转“提按”

04、怀素的曲与直,禅意的书写

05、怀素小草结字简约,但也不是“无法无天”

06、结字松与紧,笔法不同,各有哪些趣味?

07、结字取“斜势”,怀素有三种方法

08、怀素的小草章法,为何如此空灵疏朗?

08、怀素的小草章法,大珠小珠落玉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