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說當中的某種“正直”

蔣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說當中的某種“正直”

著名作家蔣方舟

遇見“韓國最可能得諾獎的作家”金愛爛

今天雖然是跟金愛爛老師第一次見面,但其實我對她的閱讀很早就開始了。我今天還特意找到這本《老爸,快跑》,是金愛爛老師的處女作。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韓國作家金愛爛

我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應該還在上大學或大學剛剛畢業,出版得很早,這本書沒有任何宣傳,封面也不美觀,但是我當時買這本書的時候,看到大概有一個腰封,上面說這是韓國最有可能得諾獎的80後的女作家。我當時抱著不相信的心態看了這部作品。但是看完之後,我覺得非常驚豔,尤其是這部小說集同名小說《老爸,快跑》,講一個女孩子回憶自己的父親是怎樣一直逃離的,逃離生育、逃離生育之後的責任,逃離家庭等等。我看了之後被裡面特別強大的那種生命力所震動。這是我覺得很多的天才型的作者,看他們處女作的時候,我覺得能從他們的處女作當中看到很強的憤懣,或者是很強的不滿。這種不滿可以說是一種怨恨,對於自己成長過程當中那些不被理解,那些委屈的怨恨。但是呢,隨著她寫著寫著,你就會發現,其實她不斷在寫作的過程,就是不斷請求原諒的過程。我覺得在所有的這種天才型的作者的作品當中,其實都會看到這樣的痕跡。她的處女作其實會看到一種特別大的疼痛,但是在後來她不斷和這種疼痛進行和解。

所以我當時對這個小說集印象特別深刻。

另外我特別印象深刻,就是當時我看這本書的後記裡面有一句話,就是作者說並不是以文學作為信仰,也不確定自己會一直寫,但是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說當中的某種“正直”

我覺得這些話特別觸動我,我覺得作為一個特別年輕的作者能夠從文學當中看到這種正直和閃耀的光芒,是一個特別令人感動的事。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你的夏天還好嗎?》中文版

後來大概在去年的時候,我的朋友給我推薦《你的夏天還好嗎?》這本書,看了之後我覺得非常厲害,也是作家朋友給我推薦,說沒想到東亞80後能夠寫這麼好,我看了之後立刻和我好多年前看的天才女作家聯繫起來,確實發現《你的夏天還好嗎?》這本書更為成熟,表現的內容也更為複雜。當時我印象特別深刻。這本書是薛舟老師翻譯的,他在序裡面寫的一句話,就是作者結婚了,人生階段發生了變化。我當時看了之後就想作者千萬不要因為結婚而不寫啊。所以今天特別開心,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之後又看到作者出新的作品——《外面是夏天》。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第四十八屆東仁文學獎獲獎作品

“韓國八零後天才女作家”金愛爛累積五年的七段人生

《外面是夏天》中文版封面

這本書我也特別喜歡,在這本書當中能夠看到作者有很大的成長,無論是從語言上還是題材上。這種成長很有意思,在第一本書,就是《老爸,快跑》當中能感受到這一個少女,她的蓬勃的生命力,對自己童年的怨恨和和解,看到的就是一個少女。《你的夏天還好嗎?》會看到一個30歲左右的女性,她對於世界的思考和對於現狀的描述。新的一本書看到的是更成熟的作者人生閱歷豐富的痕跡。所以我覺得很有意思,在看金愛爛老師的小說,就像是看著你一個並不認識的朋友從少女變成了特別成熟的一個身份,更復雜的一個女性,看到作者在這個過程當中的成長,從少女到成熟的女性,所以我覺得整個閱讀的過程很讓人愉悅。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韓國著名作家金愛爛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認為:

“金愛爛是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韓國女作家。”

如何書寫東亞的焦慮

在最近一兩年,我挺關注東亞的文學創作的。因為我覺得我把它作為中國文學的一種關照。比如包括中國港臺文學,我也相對比較關注,因為所有的作家無論是任何國家的作家,其實都是反映現實的。包括中國的作家也是一樣,我覺得中國的文學創作如果反映現實,其實是走到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這種尷尬的境地其實在於,上一代我們所熟悉的那些作家,其實他們大多都是寫這種鄉土,寫這個鄉村,寫農村為主的。但到這代作家,到80後的作家,其實是缺乏鄉村的記憶的。比如我從小生活在城市裡,我對於鄉村沒有記憶。

所以你會發現,對年輕一代的作者,怎樣書寫現實,怎樣書寫城市,變成了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你沒有辦法像上一代的作家藉由他們的經驗描寫農村,都市是完全不同的情感關係和人際關係。

所以,我看到大部分中國的年輕的作者,他寫的城市文學,其實他寫的就是所謂的winner的生活,我們熟悉的都市生活都是城裡人怎麼洋氣地生活,如果概括的話,就是創業的或者是紙醉金迷的,或者是在三里屯等等,它其實是大家滿足人們對於城市生活的那種幻想。包括我們看到在大眾媒體,我們的影視作品裡其實也是,我們對於城市生活的想象其實都是非常時尚,穿得非常光鮮,即使主角是一個窮人,但是你看他住的地方都是豪華的不得了。所以我看到很多關於城市的書寫其實是把城市生活過於美化,讓它變得很不真實。

但是我會看到東亞的其他的作者,尤其是像金愛爛老師,她筆下的城市生活是很現實的生活,在《你的夏天還好嗎?》裡面,其實很多人物就是我們身邊的人物,拿著不高的薪水的30歲左右的大齡青年,包括在《外面是夏天》裡面有一篇叫《對面》,這個主角也是一個本身收入不是很高,另外她的男朋友更沒有收入的堅韌的女性,他們過的生活其實是相對挺悲慘的生活。悲慘其實不止是物質上,更多是心境上,因為是看不到盡頭的生活。

文學作品裡面,我們覺得可以為他人的生活流淚和哀嘆,其實回看我們自己的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是因為我們長期在大眾作品裡面看到對城市生活的美化,我們喪失了審視自己生活的能力。所以我覺得為什麼很多讀者很喜歡金愛爛老師的作品,包括我也是,你在她的作品裡面看到自己在自己的生活當中你不忍心去看到的這種千瘡百孔,你會看到被這樣的作者非常不留情面地,非常殘酷,但其實又是飽含溫情地去指出來,去直視我們真實的生活,並不是這種出入於像SKP大廈這樣高檔的寫字樓,而是充滿了侷促,充滿了尷尬,充滿了想離開。所以我覺得這個也是回應剛剛金愛爛老師說的,很多人你看她的作品覺得是邊緣人物,想一想我們何嘗不是邊緣人物當中的一個角色呢?其實她寫的就是我們不願意面對的自己吧,所以這個也是我看她的作品特別受震動的一點。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著名作家蔣方舟在發佈會現場

現在我覺得所謂的焦慮的話題已經在社交網絡上發酵得非常非常厲害了,就是我甚至覺得它是一個被過度發酵的話題。因為在社交網絡上,焦慮是最容易引起所謂的10萬+和點擊率的話題。可以看到中產焦慮,90後掉頭髮的焦慮,這個東西被渲染得特別多了。但是在這之下其實有一種更為真實的焦慮,我覺得比較少被提到,但是我覺得所謂的小說家的一個能力,就是他能夠看到還沒有發生的現實,這個現實經常會讓小說家嚇個半死。對於我來說其實也是一樣,我覺得有一種對現實的焦慮是很讓我恐懼的,就是在高速增長之後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像金愛爛老師作品當中很多的小說的主角,其實他們是在一個所謂的階層上升比較困難的處境當中,整個生活相對來說很平穩,但是這種平穩也看不到希望

我覺得以這樣的社會關照來看中國的現狀的話,其實會覺得我們已經高速發展了非常非常久,同時我會覺得我們是沒有蕭條的記憶的。這一點會讓我覺得很驚悚,就在於像我成長的時代是中國加入了WTO,就是我們習慣了我們的生活一天過得比一天好,家庭收入一天比一天多,消費一天比一天增長,我們對於未來的期待一天比一天更有希望。尤其是最近一兩年,你會看到這種所謂的一天過得比一天好的期望其實是變得有一點搖搖欲墜,這體現在兩方面:

一個方面其實是這種技術所帶來的。我身邊經歷的很多互聯網的朋友,比如說80後從事互聯網的,經歷的就是一個在自己35歲、36歲的時候忽然被辭職,他可能被辭退的時候當時可能還拿著挺高的薪水,也是抱著薪水會一年比一年高的期待,貸款買了房子,結果忽然有一天發現自己還在壯年,但是工作、職位已經不需要他了。這是一種我看到身邊發生的一種很真實的恐怖。我一些朋友就發現,跟他們父輩的命運是重複的,比如我有來自東北的朋友,他們的父輩有三四十歲就下崗的經歷。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張猛執導影片《鋼的琴》劇照。文圖無關

90後和00後,他們面對的未來很殘酷,以及有很大的挑戰,你要習慣於每天社交網絡上渲染給你的慾望和消費是非常大的誘惑。這個誘惑可能是史無前例的,因為在70後、80後社交網絡沒有那麼發達,沒有受到消費主義如此大、如此鮮活的誘惑,你也沒有點擊一下立刻送到你身邊的這種誘惑。另外在這個誘惑之下是真實的陷阱,就是你實際的物質不足以支撐你的慾望。所以在90後甚至00後,他們面臨非常大的很真實的一個恐怖,就在於你要每天面對的慾望是不斷的膨脹,但是你滿足慾望的能力又是不斷縮小。你該怎麼去平衡這樣的落差?這是一個我也沒有想到解決方案的現實。

這是我看到的比較真實的焦慮,而不是社交網絡上所謂渲染的那種中年危機,或者是禿頭、996,那種更多都是噱頭的東西。埋藏在這之下,一代中年人和一代年輕人到底何去何從,其實是有巨大的問號。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蔣方舟與金愛爛在現場朗讀

你自認為堅固的生活,隨著可能是一場雨,就煙消雲散

在金愛爛老師上一本書《你的夏天還好嗎?》裡面,其實我最喜歡的有一篇作品叫《水中的歌利亞》,這個作品講的是主人公的父親已經死了,他和他的母親生活在一個違規的馬上就要被拆遷的建築當中,斷水、斷電,他的母親也死了,在漲水的時候,他跟他母親的屍體拼命在往外掙扎,在這個過程中包裹母親屍體的布也散開了,非常狼狽,講的是一場洪水。我前一段看了《寄生蟲》的電影,裡面有一個場景是跟這個小說高度相似的,也是講到住在半地下室的一家,在洪水當中被衝出來。所以,這篇我印象特別深刻,因為我覺得就像是一個很大的隱喻,就是你自認為堅固的生活,隨著可能是一場雨,就煙消雲散。這篇我非常喜歡。

在《外面是夏天》這本書裡面我最喜歡的還是《立冬》那篇小說,講的是一對失獨的夫婦。她在小說當中可能情感都是在非常突然的情況下爆發的,金愛爛老師的小說一直給我這樣的感覺,就是她描述的是什麼樣的狀態。

我們每天都把自己緊緊包裹在一個塑料薄膜裡,或者是一個玻璃紙的薄膜裡面,我們通過這個薄膜隔絕我們跟外部世界的接觸,我們假裝這些焦慮都不存在,我們假裝這些危機都不存在,我們假裝那些讓我們悲傷的事情和恐懼的事情都不存在。但是忽然有一天,忽然有一瞬間,有一個很尖銳的物體戳穿這個薄膜,不能假裝你的生活依然是完整的,讓你不得不去面對自己生命當中的一個缺口,而你所有熟知珍愛的東西都從缺口當中流出。我覺得她所描述的就是這樣一種狀態,像這篇小說描述的也是這樣的狀態。一家人本來買了房子,齊齊整整,假裝自己的生活是非常有希望的,並且努力地把他們蝸居的小房子打扮得很好。但是因為失去孩子這樣的事情,讓他們所有的假裝都變成徒勞,所有的情緒在一瞬間爆發出來。我覺得她描述的前面的這樣隱忍和後面情緒的爆發,形成特別尖銳的對照,你看的時候整個情緒,讀者的情緒掉入一個漩渦當中,隨著那個小說情節的發展一直在隨之旋轉,特別奇妙的閱讀體驗。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外面是夏天》韓文版封面

韓國文學對於現實的關照,足以讓中國作家慚愧

我其實是從金愛爛的作品,以及像之前得國際布克獎的韓江的作品才逐漸瞭解到韓國的文學,我可能感觸比較深的是有兩點:

一個是女性文學在韓國的文學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我最近在看一個試讀本的書,還沒有正式出版,在韓國好像也很火,叫《82年生的金智英》,也是講女性主義和女性抗爭的作品。所以我感觸最深的第一點,就是能夠感受到女性寫作,女性主義在韓國文學當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的。第二點,我看了薛舟老師的研究文章,從幾年前開始研究韓國現當代文學的現狀,我看了特別羨慕,也特別受震動的一點,就是韓國文學對於現實多麼關照。這種關照到讓中國作家很慚愧的程度,包括看到薛舟老師講的韓國作家把“世越號”的事故當成寫作的題材,把政治抗爭當作寫作的題材,會把朝鮮問題等等當作寫作的題材,階層問題等等。所以我覺得,韓國作家會看到他們對現實的關照是非常非常強烈,他們對韓國的現實關照是很當下的,他們

關注的是非常非常當下的命題。比如我當時看薛舟老師介紹的作家,我很想找他的書看,但是大陸沒有出版,有個叫張康明的作家,他當時寫的一個在臺灣出版的作品,是講網絡水軍對於民粹主義的影響,這個是很當下的命題。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韓國導演黃東赫執導影片《熔爐》劇照

所以我感觸特別深的就是,一是韓國的女性作家,她們的女性意識的強烈和在整個的世界文學當中引起的迴響。第二是韓國作家的現實關照,其實各位看韓國電影也能感受到他們關於階層,關於社會矛盾的現實關照挺讓中國的創作者相形見絀的。

*上文據蔣方舟在《外面是夏天》新書發佈會上的分享速記稿整理。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外面是夏天》是金愛爛的第四部短篇小說集,共收入七篇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在經歷“失去”,失去孩子,失去父親,失去能用母語與之交流的人……金愛爛似乎有意將這種種失去之痛揉碎,均勻地分佈在字裡行間,讓痛感不時擊中讀者的心。在本書中,作者依舊保持著都市生活觀察員和記錄員的角色,敘述平實,貼近生活。

《外面是夏天》是第四十八屆東仁文學獎獲獎作品,其中《沉默的未來》《您想去哪裡》分別為作者贏得第三十七屆李箱文學獎和第八屆年輕作家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