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你的孩子是來報恩的,還是來報仇的?

我們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這是緣,因是什麼?基本的因是一個、是相同的,心現識變,這是完全相同的,一切法都不例外的。可是我們到人間來投胎找這個父母,這都是緣分,你為什麼找這一對夫妻做父母?你為什麼不找別人?

父母跟子女有緣,如果沒有緣,當面也看不見、也找不到。什麼緣?

孩子跟我們是四種緣,第一個報恩,過去生中你跟他有緣,這父母對你有恩惠,你遇到了很歡喜,你來報恩的。來報恩的小孩好,很省心,孝子賢孫,他就那麼聰明、就那麼乖、就那麼聽話。你要是懂這個道理,我們對人要廣結善緣,要廣結恩惠,報恩的人才多。如果是第二種報怨的,過去生中你們是冤家對頭,他到你家來,來報怨的、來報仇的,這個麻煩大了,這個小孩將來是敗家子,會搞得你家破人亡,來報怨的。

曾仕強:你的孩子是來報恩的,還是來報仇的?

所以現在這個社會,好的小孩少,壞的小孩多,什麼原因?你父母對人是佈施恩德多,還是自私自利想佔別人便宜念頭多?道理就在此地。

第三種是討債的,你欠他的錢,但是不欠他的命,他也不會要你命,你所賺的錢就得還給他,討債鬼。欠得少的,小孩養了三、四歲死了,為什麼?你花了那麼多錢,就那麼多,他討完就走了,他跟你沒什麼感情,不管你怎麼喜歡他,他對你沒感情。如果是欠得多的,他可能要討個一、二十歲,供到大學畢業,拿到博士學位走了,這是討得多的。第四種就是還債的,是他欠父母的,所以他對父母物質生活會照顧很好。也要看欠多少,欠得多的,那他多還,對父母物質照顧很優厚;如果欠得少的,對父母生活勉強供你夠吃就可以了,不會給你多餘的,不會給你日子過得很好的。這我們都親眼看見的,把父母當作什麼?傭人差不多一樣,年歲大了也有一個傭人去照顧他,但是看得跟傭人一樣,每個月生活費用扣得緊緊的。沒學佛不知道,一學佛知道這還債的,過去父母欠他的不多,所以他還他的很少。沒有這四種緣不會到一家來。

但是不管孩子來報恩的,來報怨的。後天可以塑造!

曾仕強:你的孩子是來報恩的,還是來報仇的?

中國人很喜歡講一句話:山不轉人轉,不是冤家不聚頭。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無緣無故的,我們的思想屬於必然論,而不是偶然論。

人和人之間會產生關係也是一樣,轉來轉去都是有冤的人才會碰在一起。當然冤家也不一定就是壞事情,有看了就討厭的死對頭,也有看了就喜歡的歡喜冤家。所以中國傳統觀念中另有一番說法,認為親子關係決定於兩代人的恩怨:子女不是來報恩的,就是來報仇的。我們暫且不論這種說法的真假,在我們的文化中,比較重視道德性的求善,而不是優先反應科學性的求真。孔子說:祭神如神在。中國人通過“善”來求“真”,而不是用西方人的方式,把“善”的觀念放在“真”的基礎上來衡量。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子女的的確確存在兩種不同表現:來報仇的子女,父母家財萬貫,他幫父母花光敗掉,父母生意興隆,被他搞得一敗塗地,就算父母身體很好,最後也被他活活氣死。這樣的敗家子,就是典型來報仇的;來報恩的子女,父母的健康他會全心全意照顧,家境不好他會賺錢來補貼家用,父母名聲不好他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這種子女實在是難能可貴。

聽到這種說法,很多人一定會著急詢問:怎麼分辨子女是報恩來的還是報仇來的?這充分反映了中國人對這些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其實這種問題根本搞不清楚,只能用中國式的回答:很難講!因為有的子女是用報恩的方式來報仇,而有的子女是用報仇的方式來報恩。

曾仕強:你的孩子是來報恩的,還是來報仇的?

人的一生變化難測,人性是善是惡也並未有定論。

既然可善可惡,便證明教養子女的目的即在塑造子女。所以,父母不如不要去想子女是來幹什麼的,也不要盲目地論斷子女是來幹什麼的。用心把握子女教養的過程才是關鍵。其實報恩報仇,一半天生,一半人為。天生來報恩的子女,父母如果不好好加以教導,就會忘記了報恩的初衷,或者不知道怎樣報恩而變成報仇的孩子。天生來報仇的子女,也可能由於父母用心教養,化解了原有的仇恨,反而更加孝順,變成報恩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