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玩的同事,自從知道我買車和買房以後,漸漸地他們就疏遠我。這些人到底是什麼心態?

鑫辰82187334


人性劣根性在於見不得身邊人發財!至於馬雲也好、王石也好都是然並卵!


高低之別


可能是自卑心理吧,我也是有這種經歷的。

之前有個老師,還不是領導,我跟他都敢開玩笑,有說有笑那種,後來他當了領導,當上主任後,我就主動拉開了與他的距離,倒不明顯覺得他對我有什麼變化,不過我就主動拉開了距離。

至於自己為何這麼做,我覺得有下面原因吧。

第一,從小形成的等級觀念。

我自認為自己比領導們低人一等,都不是一個圈子的,所以還是要有點距離好。當然,如果日後我能成為主任,那就與他們平起平坐,距離當然就會拉進了。我們學校還有一個領導,跟我很熟的,可以經常互相開玩笑那種,他也從來沒有以領導的資格教育過我,反正跟他就有朋友的感覺,所以就不會很疏遠。

第二,不喜歡被教訓!

跟領導交談,哪怕一開始是開玩笑或者什麼,講著講著,領導肯定會藉機教訓、教育我們這些小的(要不然怎麼體現出他是領導,他比我們強?),我不喜歡這種感覺,有不懂的,我會主動請教你,自己有做得不夠好的,大家當然可以指出來,我絕對歡迎大家的批評,這也有利於我的成長,但就是不喜歡這樣本來很輕鬆的話題,聊著聊著就聊成教訓、教育……


明17890714


我大學同學,學生時代玩的很好。畢業後我因為工作不穩定落魄過一段時間,再之後家裡資助加自己出了點弄了個首付買了房。我知道他心態不好也很少提讓他過來玩的話,當然他也從來不問。之後有一次他路過這邊說過來玩下,我去地鐵站接他,一下車嫌棄偏,遠。進房子之後說戶型不好,也不隔音(樓上彈鋼琴🤣),總之沒有一句好話,也沒有一個笑臉,當然了也是空手。記得我們另外一個大學同學買房我們兩去看時,一再提醒我去新房要買東西去別人家恭賀。還發鏈接給我讓我就買這個吸塵器。。。。不說了,之後近一年沒有聯繫了,再之後他遇到事了基本每天跟我打電話訴苦抱怨,我幫忙想辦法。現在嘛,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不值得吧。就是一普通同學的關係了


上牆看風景


個人認為,圈子不一樣吧!我曾經也是別人買房,我租房的,和朋友聚在一起,他們聊的都是現在房價怎麼樣,哪個地段好,物業怎麼樣,我們全程都插不上話;後來我們買了房,還沒買車,他們買了車,聊的就是車子性能,自駕遊,我們同樣只是在那兒聽。

倒也不是說妒忌,只是參加一個只做聽眾的聚會,相信誰都沒那個興趣。


1024566137


挺有意思的。現實就是這樣!

有一個原來一起玩股票的朋友,因為他盡是吹噓他收入有多少錢!

我呢被套!

有一次他老婆得罪了我老婆,就這樣互相沒有來往,也沒有也不必發生什麼!

就像我有一段時間,跟朋友聊天,無形中聊到我兒女的學業(因為太過於優秀),所以!也失去了一些朋友,後來,我知道自己錯了,就沒有主動提及兒女的學業和事業發展情況!

一些朋友又恢復正常往來了。

謙虛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是!能夠做到的又有幾多?知錯能改,就不錯了😣!


超新勝


其實我是覺得還是自己的心態至關重要,像我在買車和買房時候都是悄無聲息的,同事大家都是知道的,經常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扯到房子車的時候我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很注重那些沒車沒房同事的感受,我是從心裡覺得這些他們遲早會有的時間問題,但是有些人買車了買房子了就炫耀個不行……誰不知道一樣……我下班也從不問他們順不順路,都是他們主動說帶一腳,所以還是要看自己的心態,看你是不是經常不經意的聊時候注意哪些沒車沒房的感受了……平常做個低調的人很有必要!各人觀點不喜勿噴!!


遊子憂天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請記住這一條定律:你可以過得很好的,但是不能過的比我好。這句話雖然說得有點殘忍,但是人性這種東西本身就不能夠輕易直視的,因為“慘、不、忍、睹”。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越早地知道了這個道理,就越能把人際關係看的越來越透徹,曾經絞盡腦汁不明白的事情,也會變得一目瞭然特別的通透。

其實這種現象從小的時候就不斷地換湯不換藥地發生了,簡單地舉幾個例子:

學生時代,本來學習都不好的小夥伴,天天稱兄道弟的,可是突然有一天你開始發憤圖強學習了,並且還取得了進步,之前一起無所不談的小夥伴就開始莫名其妙地疏遠你了;

走向了工作崗位,本來大家是一起吐槽領導的,可是突然間有一天你竟然升職了,你這更突然的是,你發現之前還能插科打諢的同事,平日裡說話再也不像之前那麼自然了,你們之前彷彿隔了一道無形的牆。

我想很多人都會見過或者經歷過上面的兩種經歷吧?

為什麼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呢?這是因為當你發生改變的時候,你就和之前的你不一樣了,你變得越來越優秀,就會越來越凸顯出別人的平庸。

人性都有嫉妒的心理,當他們不能夠找到更好地排解方式的時候,選擇遠離你,是最快的解決方式:眼不見心不煩。

這樣做,既能夠讓自己繼續之前的生活,又不會讓自己的狀態得到絲毫的打擾,從此你們不再是形影不離的朋友,因為從某種層面來說,你們已經不再屬於一個圈子,這或許就是成人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吧。


夜泊痕


講個小故事,一次一個主持人問吳孟達,周星馳出名之後你平時還和他在一起玩樂嗎?吳孟達很淡然的回答:“怎麼可能?現在大家身份都不一樣了,他喝著五十萬一瓶的紅酒,我靠什麼和他一起。”

故事很簡短,結論很直接。因為階層,人隨著個人地位、金錢的提升,所處的階層是有變化的。階層這個詞刺耳而又敏感。其實,為什麼社會上天天宣傳平等平等,就是因為人確實因為個人的地位的不同,所享受的物質、精神是有差別的。

你以前沒有房子車子,是他們同命相憐的朋友。現在你都有了,會時時刻刻提醒他們和你的不同,他們的不足。

當然會疏遠你,離你而去。

請記住,任何人都只會陪你走過人生的某一階段,沒有人會陪你走一輩子


流氓鹿


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人們都喜歡接近和自己狀態、喜好、性格差不多的人。


從前經常和你一起玩,是覺得你和他們同處於同一“等級”。差不多的能力、工作、眼界,甚至原生家庭,能聊很多共同的話題,沒有嫌隙有沒有距離感,不存在誰凌駕於誰之上,大家彼此彼此。而現在你買車買房後,他們開始疏遠你,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你不知不覺中表現出了一點“優越感”,話語或行動中涉及到他們“夠不著”的東西,你談到買房買車,他們插不上話,也不是很懂,或者即便很懂,但經濟能力有限,買不起,你們關注的話題和圈子不同,出去玩耍可能會有不便之處,慢慢就疏遠了。


第二種是他們眼界的狹隘,你只是正常的消費,沒有刻意吹噓也沒有刻意隱瞞,但他們會有一種“氣人有笑人無”的心理,本來以為你和他們“都一樣”,結果發現你現在物質生活上“佔了上峰”,他們的心理有些落差。其實就是自卑,嚴重點會嫉妒,漸漸就疏遠你了。


路路有為


這個話題有點意思,我想用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回答:圈子。

無論你身處何方,都會有各種圈子包圍著你。在家裡,家庭成員組成一個家庭圈;在單位,同事之間是一個工作圈;在業餘,朋友之間又是一個朋友圈。

你所在的長期固定的圈子其實就是你自己層次的反射。

工作中,同事之間的圈子劃分特別有意思。領導和領導表面上是一個圈子,同事之間又會劃分很多不同類型的圈子。

不是誰刻意劃出來的,而是一個無形的圈。怎麼劃的呢?根據你自己的喜好、性格和工資、經濟等因素,逐漸匹配出來的,也就是找相同。因為只有這樣,你和同事之間的交往才是純粹的,你的心裡也才是舒服和愉悅的。

試想一下,你工資3000、沒車沒房、每天上班擠公交,和一個工資6000,有車有房的同事相處,能做到吹牛、聊天、無所不談嗎?能成為知心的同事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你們不是一個圈子裡的人,即使故意放在一起,也是彆扭的,是有隔閡的,因為你們找不到共同的話題。

針對此問,題主原來的圈子,你們起點相當,話題自然就出來了。你買車買房後,你的生活質量提升,已經不屬於原來的圈子,所以一個無形的圈主將你踢了出來。舉例:上班了,同事抱怨今天的公交太難搭,等車等好久。你回應什麼,如果你說實話“我今天開車來的,沒有遇到這種現象”,是不是就要得罪人!說其他的話更不恰當,乾脆別說了,慢慢地,就沒話可說了。

所以別抱怨那些同事疏遠你,只是你們圈子重組,你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圈子罷了,同事之間,就是這樣,很利益、很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