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粵港澳大灣區 生物醫藥未來可期

政策利好粵港澳大灣區 生物醫藥未來可期

週一指數回踩60日均線,出現日內反抽,大盤收一根下影線,創業板殼概念受到消息刺激表現強勢,次新股受到創業板殼消息和新股發行加快影響大幅下挫。截至收盤,滬指收於2939.62點,兩市成交3701億,少於上一交易日(4193億),大盤縮量弱反抽,受壓於5日、20日、30日均線,下影線受60日均線支撐。

《關於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實施管轄的決定(草案)》21日提請審議。草案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自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啟用之日起,在決定第三條規定的期限內對該區域依照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實施管轄。

二是對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管轄的區域作概要表述,包括:橫琴岸澳方岸區,蓮花大橋和澳門大學連接橫琴口岸通道橋相關部分(橋墩除外),以及澳門輕軌延伸至橫琴口岸的預留空間。上述區域根據實際情況分階段啟用。有關區域具體啟用日期以及具體座標和麵積由gwy確定。

三是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以租賃方式取得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的使用權,租賃期限自有關區域啟用之日起至2049年12月19日止。租賃期限屆滿,可以續期。

【今日觀察池】:越秀金控000987、天龍光電300029、小熊電器002959

認為生物醫藥行業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現代生物技術的一系列重要進展和重大突破正在加速嚮應用領域滲透,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行業2018年市場規模已超1000億元人民幣,展現出巨大發展前景。

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利好政策頻出,層層落實,加速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的發展。

得益於政策的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畢業大學知名度較高,生源背景豐富,超過25%的人才均具有國際教育背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佔比超過30%。

2018年以來,中國醫藥行業轉型升級加速,整合趨勢日益明顯,醫藥投資市場持續升溫,數據顯示,2018年醫藥領域已披露有明確融資主體的投融資案例已達110餘起。在醫藥行業的眾多細分領域中,生物醫藥行業備受資本市場青睞。

2018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融資金額已超200億元,在此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醫藥投資熱度也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資本的增加無疑帶來了人才的聚集及技術的升級,加快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

政策利好粵港澳大灣區 生物醫藥未來可期

看來作為世界前沿科技,幹細胞療法是一項顛覆性技術創新,具有巨大的市場價值。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在幹細胞療法的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加之粵港澳三地具有極為豐富的臨床醫療資源、科研教育資源及國際金融與技術支持,在幹細胞療法產業化方面佔據先發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的生物醫藥企業多數規模較小,長期面臨研發實力不足、營銷能力有限以及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等困境。醫藥外包組織(包括醫藥CRO、醫藥CMO及醫藥CSO)有助於解決上述痛點,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服務能力。

近五年,“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熱點,人工智能技術在輔助生物醫藥開發及推進醫療器械智能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未來,人工智能將逐步從前沿技術轉變為現實應用,應用場景越發豐富,促使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服務能力得到提升。

政策的支持是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資本與人才逐漸湧入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行業,為該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未來,以幹細胞療法為主導的新興領域將持續發力,同時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的結合將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生物醫藥的服務能力,此外,醫藥外包組織的進一步應用將解決粵港澳大灣區的生物醫藥企業面臨研發實力不足、營銷能力有限以及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等痛點,為該區生物醫藥的發展換髮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