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國婆婆的一天,從早上到晚上“忙”不停,為了兒女太拼了

一位中國婆婆的一天,從早到晚忙不停,為了兒女太拼了

中國的國情和國外很不相同,帶娃這個事情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在國外都是父母自己帶娃,或者家中幾個娃娃,大的帶小的玩,基本屬於散養形式。

而中國基本都是父母上班,老人帶娃,原因大多是生活壓力大,家裡經濟條件有限不允許父母脫產帶娃,還有一種原因是老人剛退休,閒下來本就不自在,沒什麼事情就幫著兒女帶娃了。

但是中國婆婆的一天,從早到晚忙不停,為了兒女太拼了。

一位中國婆婆的一天,從早上到晚上“忙”不停,為了兒女太拼了

還有些子女會挑老人的毛病,不給帶孩子就不回老家,看望甚至不贍養老人等等,給兒女帶孩子,遇到什麼磕磕碰碰或者教育問題,又會被嫌棄沒用,要看孩子的臉色過日子。

老人們奔波到外地,人生地不熟每天只能和孫子孫女們玩耍,一天忙忙碌碌沒有休息的時候。

蕭媽媽今年六十出頭,剛剛退休便又上崗幫兒子帶孩子,操持家務,每天從早忙到晚比上班族還要累。

一位中國婆婆的一天,從早上到晚上“忙”不停,為了兒女太拼了

小孫子早上起得早,收拾好孫子便開始給小夫妻做早餐,給孫子喂輔食,等小夫妻上班走了,開始哄小孫子玩,順便收拾屋子。

上午帶孫子去公園曬曬太陽,和鄰居的老人孩子們聊天,這算是一天中最為輕鬆的時候了,中午喂孩子吃了飯後便哄孩子睡覺。

這個時候蕭媽媽已經有些疲憊了,畢竟上了年紀,有時會小睡一會,擔心孩子醒來又睡不太實誠。

有時洗衣,孩子醒了便帶孩子到市場買菜做好等兒子兒媳回來吃飯,飯後哄孩子睡覺,看得出蕭媽媽基本一點時間都沒有自己的。

中國老人帶娃是普遍情況,自己上了年紀,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都跟不上,但是仍然希望為兒女做些什麼,解決兒女的後顧之憂。

一位中國婆婆的一天,從早上到晚上“忙”不停,為了兒女太拼了

雖然自己累得腰痠背痛,疲憊不堪,依舊樂此不疲的為兒女操勞付出,這也許就是父母的偉大之處吧。

作為兒女,對於這樣為自己無私付出的父母們,有些事情是兒女不該自私所為的,要給人們提個醒兒?

  • 孩子生病了,卻第一時間責備老人

雖說孫兒是隔著輩分的,不是自己親生,可這隔輩的卻比親生的還要親,他們不會像年輕人一樣用語言表達,而是用實際行動來愛孩子的。

也許是因為天氣或孩子自己的身體原因,沒有好好照顧寶寶,讓寶寶生病,也不是故意為之,心理也是一直非常的自責,恨不能替孩子生病。

一位中國婆婆的一天,從早上到晚上“忙”不停,為了兒女太拼了

但是仍然有很多年輕人,不瞭解老人的心情。當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生病了,他們首先會責怪老人,沒有好好照顧孩子。

他們怎麼會生病?事實上,這會讓老人心理受到傷害和委屈。畢竟,他對孩子們一心一意,結果卻被誤解了被嫌棄了。

  • 起早貪黑辛苦不比年輕人少

很多年輕人覺得,老年人又不用去工作,就是在家照顧個孩子有什麼難的,很多老人不再是祖父母而是迅速變成了保姆。一大早起床為孩子做飯,讓他們去上班。

然後吃上口飯還要收拾屋子,照顧孩子。尤其是老人年紀大了,身體素質肯定不是年輕人印象中那樣子了。

一位中國婆婆的一天,從早上到晚上“忙”不停,為了兒女太拼了

孩子小會到處亂跑,老人怕孩子有危險,自己腿腳又跟不上。晚飯孩子們回到家,直喊累,抱著手機什麼都不幹,父母可是一忙就是一天,一刻也不停閒。

  • 費力不討好,還惹人嫌

現在很多老人,寧可將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來給兒女請保姆,也不願自己來照看孫子孫女,並不是不疼愛孫兒們,只是有太多的例子讓他們感到害怕,不敢做著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人老了思想進步得慢,很多照顧孩子的思想方法還是老一套,很多地方會很年輕人起衝突,家裡關係緊張,本來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卻因為這些事情鬧不和。

訓斥老人的話也不少,父母不願和兒女鬧,便忍氣吞聲,時間久了便有了心結和心病,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為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忽視父母的勞作和幫助,才讓他們過上。

不用擔心後方孩子的事情,相對輕鬆的生活。老人也會覺得心寒,費力不討好還惹人嫌棄。

一位中國婆婆的一天,從早上到晚上“忙”不停,為了兒女太拼了

撫養老人是兒女應盡的義務,對於老人的尊重,也是給自己的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老人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如果可以最好不要讓老人帶孩子,一是老人的身體和精力有限,容易出現危險,二是老人也需要自己的生活,這樣會讓家庭更為和睦美滿。

說說你的故事,你與家中老人是如何相處的?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