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国来说黑龙江省城市的流失人口最多,主要就是因为冷吗?你怎么看?

不完善的自我


黑龙江是中国最东北那旮瘩,原来就是典型的北大荒。百年时间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逃荒者(闯关东),勤劳的长辈人把北大荒变成一个北大仓😄😄,那个时候就是黑龙江人口最多的时候……

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生产机械化,出现啦很多剩余劳动力,也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黑龙江人大批量涌出,有很多上大学的孩子,出国做生意的人,还有更多农民工。无论是三万房子随便挑的鹤岗市,还是成片成片空置农民宅基地,到处都是留不住人的空城………

闯关东、农民工都是在不同时代的词,人越来越少不是因为冷!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海波在路上


做为在黑龙江出生的人,人口外流天气冷的原因不大。到了冬季没有什么活干,农村人基本就“猫冬”(基本在室内活动)。人口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好。我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第三大城市。像我今年30多岁的农民子弟,第一没有耕地,其次我们这也没有太多的工厂企业可以选择工作。我父母都是山东人,父辈们那时闯关东是因为这边土地多觉得好,而如今老家的经济发展更好。如我同龄年轻人都入关向南发展。在外面稳定了,干的好些的也都把父母接了过去。像我家附近就很多去深圳开出租车的,虽然辛苦但干的都不错。人口严重流失制约了经济发展,经济状况不好也使人口外流。两者存在必然关系。

所以说人口外流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好。希望国家加大力度振兴东北经济,让人民幸福感更强!


乡村地三仙


我认为黑龙江省人口流失与我们国家的体制改革有关。历史上黑龙江省有着全国独有的物质资源,从矿藏来着八十年代以前鹤岗,鸡西,双鸭山等全国闻名的煤矿。林业方面,历史上黑龙江省一直是以盛产木材闻名,小兴安岭是我国的主要木材产地。近年来国家对矿藏,林业实行保护,绿色等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数百万产业工人下岗。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大批复转军人奔赴黑龙江,开发三江平原。使黑龙江一度成为了北大仓。

如今下岗职工要生活,要吃饭,由于黑龙江地广人稀于是他们选择了人多众广的地方,这是为生活所迫也是明智的。他们来到了沿海地区,来到了人口稠密的城市,开始了他们以前并不熟悉的生活,打工,做起生意,贩卖海鲜。那些种了一辈子土地的农民也因地少,粮价低而举家搬迁。他们继承了祖先人往高处走,适者生存的基因,或者返回山东,或去南方,或去海外。如今黑龙江人在全国各地扎根生存,是他们对生活的自然选择,也是他们无奈或者说一种聪明之举。


洗耳翁1


一定是因为冷,但不是天气的冷,而是官僚作风的冷、人们意识的冷、就业没有发展的冷!要想转变这三种冷的意识,一定会十分痛苦,大家要有思想准备。因为人一旦习惯了吃拿卡要的管没用的,例如:卫计委在医疗机构管的是什么,是这个大夫得出诊,否则是违规,那么这个医疗机构赔钱卫计委负责吗?还有东北人办事首先想到的是找人托人情,为什么,因为正规的事不好办,总能找出来点事,托人后不行的事也行了,你让年轻人怎么办,除了靠老子还能发展吗?自然就到能发展的地方去了!

包括那些自发成立的便民市场,美其名曰文明城、卫生城就不允许出了,或者个别人举报扰民了,也不出了。根本就不调查就是行政命令撵走了,怎么服务于民。同样的事在杭州呢,只要有十个人联合起来说在某个地方摆摊儿,居委会主动帮助想办法,区别大不大,还有就是阿里巴巴在1999年在马云的家里成立了公司,就可以办公了,直到今年2018年,在东北的家里可以吗?这就是差距,所以东北的管理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当家里听话的孩子,穷可以但不能惹事,因为领导会追究责任的。虽然说了这么多,近几年东北也在改,也在摸索中改进,给我们机会但要有点速度!


五医堂堂主


虽然我是东北的,但离开家乡十几年了,近些年的生活状况不是太了解。

至于是不是因为冷,让黑龙江流失了几百万人,我想这不是单纯的因素。应该是许多因素叠加到一起。才产生流失现象。

改革开放之前,东北应该还是很富余的,因为有大量的矿产资源,煤炭,林木,还有引以为傲的重工业,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之后,森林资源已经竭尽枯萎了,开始封山育林,靠山吃山的年代已经没有了,一些重工业和国有企业相断倒闭,大量的劳动力无处转移,下岗失业,冬天只能屋里猫冬。

生易也难做,地广人稀,为了生存必然要走出去。到了南方则不同,冬天里能看到绿色的生机,能燃起希望。

南方人口比较稠密,可以打工,可以做生易,不在是冰天雪地。走出去的人不断唤醒那些在家乡徘徊的亲戚和朋友。

慢慢的举家迁徙,特别是海南三亚成了东北人的第二故乡,那里至少有上百万的东北人在安居。其次在河北天津,北京也有大批的东北人。在广东深圳也有几十万的东北人。

一旦感觉比家乡更好,就会离开故土。都说故土难离,如果生活过的窘迫,不离也得离。

就象过去闯关东一模一样,为了活命,再冷也要去!不是早些年那些闯关东的人到了东北,东北人会更少。

那片黑土地,曾经是承载希望的热土。如今确是希望不在。



手机用户邱书庆


人口,是我国从一穷二白走到如今的世界强国的根源之一,我们之前一直在说人口红利,正是体现出人口尤其是常住人口的重要性。但是,随着东北经济的没落,东北没有了经济吸引力,再加上并不适合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东北,东北的人口正在逐年外流,这种情况也加剧了东北经济的滞后发展,毕竟依靠内需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动力源泉。

这种人口外流并不是主观的,而是人口迫于生存压力而采取的不得不走出去的办法。这种情况值得深思,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探寻某个问题产生的深层问题,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 东北并不适合生存的环境,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却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我们都叫为闯关东。在黑龙江有个小城市叫伊春,在解放初期,以林业为主,当时有外来人员在林场伐木了一个月就决定留下来,原因很简单,在他的老家每个月只能赚5块钱,但是在伊春却能赚40块左右,这种经济的吸引力让更多人变成东北人。但是,如今随着林业锁键、资源枯竭,东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经济吸引力,而且也没有发展出新的可替代产业和支柱产业,再加上南北方的经济发展失衡,人口自然向外流动。


  • 故土难离,一些东北人离开家乡则是因为在东北的就业岗位、发展空间太过局限。东北地处内陆。与沿海城市相比,缺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新兴产业、科技企业与创新发展相对贫瘠,也许这与东北的早些年的自然资源有关系,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东北人更热衷于自给自足,或者说是向自然索取。当自然资源无法给予相应的物资时,东北人显得茫然而不知所措,再想以贸易或者创新来养活自己的时候发现,自己永远慢人半步。

  • 不得不承认,东北的营商环境并不清朗。从民企到黑龙江亚布力投资滑雪场被当地相关部门抢占资源,到塌方式腐败案,无一不暴露着东北的问题。有些人望而却步,不敢来,有些人心灰意冷,不想留,有些人迫于无奈,不得不走,这些都是东北现存的问题,也是东北人口流失的症结。

所以,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人口流失的情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和高新产业,发挥出对俄口岸作用,重点发展对俄经济,以此来增加经济吸引力,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东北的年轻人,在家乡就能大展拳脚,自由发展。

  • 彻底改善东北的营商环境,加强对于东北的领导干部的监管,形成责任意识并将监管压力层层传导,同时纪委要对于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发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作用,确保让权力晾晒到阳光之下,确保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 政府要在政策上向东北倾斜,同时帮助东北制定战略转型以及区位发展计划,媒体则要将党的政策宣传出去,利用互联网平台将政策用网友们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传播,号召和鼓励更多的人到东北进行创业、工作、生活。


无论如何,全国一盘棋是共识,一个都不放弃是宗旨,充分调动国内资源进行互补发展,整体发展,是国富民强,民族繁荣稳定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此回答,是由本人首发于百家,转帖至此


尧传


其实不是冷,也不是工资低,如果说冷,世界经济发达带大部分都和东北一个纬度,工资和物价比例全国来说,黑龙江也不算低,而且黑龙江职工幸福感很高。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黑龙江人骨子里的闯荡精神,从闯关东到开发北大荒、大庆、大兴安岭,黑龙江的开发都是些拼搏进取的开发人,四面八方而来,黑龙江人故土难离的思维模式是全国最低的,虽说很想吧家乡建设好,但也总想着自己还能再拼搏一把,不愿意失去机会,可能是拼搏进取的心吧。


颠疯的猫


虽然我不是东北地区的,但由于一直做农业这块,东北地区也是经常去,其实,就我的感觉来讲,整个东北,包括黑龙江是真的挺好,环境好、生活悠闲,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虽然冬天冷一些,但并不影响我对这个地区的喜爱。

但是有一点:这个地方确实有点冷,因此,我可能更多的是会选择夏季在这边工作或游玩,但定居的话,可能性不大——这应该是黑龙江不能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一般来讲,人们定居某地,除了故土之情外,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喜爱这个地方,能满足自己的定居条件,二是有自己的事业在这里。

上面我讲了,作为一个外地人,因为东北的冬季太多漫长,因此潜意识里是不会选择长期居住在此地的,自然也不会在当地去找寻工作机会。

那么既然外地人不愿来,东北有没有吸引人来的东西呢?

我们知道东北人爱唠嗑、会聊天,为啥?还是因为冷,啥都做不了,自然聊天的时间就多些——虽然有些东北朋友可能不太高兴,但这是实情,不说在南方,就是在华北,很难见到有人经常那瓶酒慢悠悠喝一天的。

由于太冷,客观上就是造成了工业不发达,就业机会少,加上当前全球产业经济的变化,重工业已经很难获得大的发展,自然而然,更多的本地人也想出去找机会,而外地人,也轻易不会扎根在这个广袤的土地上。

但东北毕竟是东北,正是因为它的落寞,这里也可能是国内目前最为干净的一块地方,看看我们国家其他地方的环境污染,东北与之对比,真是个好地方——这也是开篇我就说的,东北这地方确实好!

最后再归结到粮食上,工业在这里发展很难拼过关内企业,但不妨碍这里的粮食能够畅销全国——所以,东北的未来在于怎么利用自己的优势。


每日粮油


不是因为冷,我是黑龙江林区长大的,当地人最初都是在国企的木材厂工作,后来企业效益不好都下岗了,他们勤劳 努力 朴实,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了青春,但是时势造英雄,国家剥夺了他们施展的舞台,工人下岗后只能自谋出路,但他们都人过中年除了木材加工没有别的技术,然后都出去打工,从事建筑行业,靠力气挣钱,收入很低,这直接影响了生活水平甚至子女求学,当年好多人都交不起高中学费,这些人长大之后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去城市打工,这样就导致了人口外流,而上学的这些孩子还是不回家,因为家里提供不了合适的就业岗位,人口再次外流,现在我们家那里是老年人多,他们有退休金不需要工作,生活很安逸,但可以想象若干年之后人口会再次减少,最近的鹤岗房价就是缩影。再就是黑龙江人头脑没有南方人活,思维相对固化,人情重,也阻碍了发展,期待家乡越来越好,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小俊30


我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出来十几年了,现在定居在南方。对于这个问题,算是比较有发言权了。很多人在谈到黑龙江人口流失问题的时候,往往认为和气候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我觉得气候和观念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虽然,促使人口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落后,政治因素,思想观念和气候等。

但实际上,作为省会城市即使经济现在落后了,也足够满足正常人的生活需求了。而且,就算经济再落后也比广西、江西、云南、安徽要强吧。所以,经济并不是主要原因。

在说政治因素,周所周知北方的政治环境都不如南方开放。这个问题黑龙江有,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山东一样也有。但人口流失虽然也都有,但没有黑龙江严重。所以,政治因素也不是主要原因。

再来,思想观念问题。黑龙江人大多数闯关东的移民。计划经济时代里,东北人的受教育程度又普遍比较高。这就造成了这里的人思想比较开放,眼界也比较开。包括我和我的亲朋好友在内,虽然大家都是独生子女。但一般父母大多支持子女去南方闯荡。这也是促使人口流失的一大原用。不过,显然这个问题也不是最主要的。因为东北三省都有这种情况,也并不是黑龙江独有。

最后,气候因素。东北人往南走的很多,这里面包含了东北三省,也包含内蒙。所以,可能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在东北三省内部。黑龙江去辽宁的人很多,可辽宁去黑龙江的人就不多。你可以说沈阳、大连比哈尔滨有吸引力。但总不能说辽宁其他的地方也比哈尔滨有吸引力吧?

所以,整个中国的人口流动。根本就是从北往南,从西往东的。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气候才是最主要因素吗?

我甚至敢说如果首都在南京,而不是北京的话。恐怕山东以北不比西北更有人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