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鬱孤臺”有兩尊辛棄疾像

登“鬱孤臺”有兩條路,走正門是經過辛棄疾像、“望闕”門、到達“鬱孤臺”;還有一條路是由西邊上臺階,經“賀蘭山”門,可到“鬱孤臺”。我就是從西邊購門票遊覽的。但到了"鬱孤臺"時,發現辛棄疾像卻在驗票柵欄之外的臺階中段的小平臺上。還好兩個值班的女工作人員通情達理,同意讓我出去觀賞拍照後再進來。

贛州“鬱孤臺”有兩尊辛棄疾像

鬱孤臺正面全景

贛州城西北賀蘭山上的鬱孤臺古就有之。現在的鬱孤臺,是1983年按清代同治年式樣重建,已不是古時候的石臺、土臺或木臺,而是三層仿木結構的水泥鋼筋樓臺,臺高近二十米,歇山垂簷,四面通廊,廊內有廳,上下有梯,供遊人登高遠眺的景觀臺了。不過即在高臺之上,南面能看贛州城區高樓林立,可北面受到樹木遮擋影響,無法看到章水(或是詞中的‘清江水’)全貌,更不要說還在遠處的貢水和贛江了。我從三層下來,想繞臺走一圈,意外發現後花園中還立一尊辛棄疾像。

贛州“鬱孤臺”有兩尊辛棄疾像

鬱孤臺前面的辛棄疾像

鬱孤臺的兩尊辛棄疾像,都以身披斗篷的佩劍文人裝束形象塑造,正門的塑像是憂鬱而又堅毅目光正視著前方,臉上寫滿激奮,拔劍欲出,體現了辛棄疾許身報國,橫掃千軍的英勇氣概;後花園的塑像則是對著章江水,手握劍柄,仰頭望西北,刻畫出辛棄疾寫作《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時憂國憂民的形象。辛棄疾在贛州時,是任江西提點刑獄(掌管司法獄訟的官),職務不高,卻能得到當地人民的如此敬仰,在於他是位愛國的將領,偉大的文人,能文能武,為國憂民的歷史名人。

贛州“鬱孤臺”有兩尊辛棄疾像

鬱孤臺後花園的辛棄疾像

賀蘭山卻不高,海拔僅一百三十一米,鬱孤臺也不大,佔地面積才三百平方米,只因有了“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的這首千古名篇,變得高大上,鬱孤臺也成為了贛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張非常亮麗的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