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處置李元吉,將其妻子納入後宮,為何楊氏願意入宮?

holland巧克力


李世民(598——649年),唐王朝的第二位帝王。史載,他是隴西成紀人(今甘肅靜寧),中國歷史上最聲名煊赫的皇帝之一。有些史書將其譽為“千古一帝”。

有史料披露,唐朝李氏帝王有鮮卑血統,或許是血脈裡流淌著“胡人”血統的緣故,唐朝不僅民風比較“開化”,李氏皇族在歷史上也以開放著稱,翻開一部唐史,什麼子佔父妾,父佔子妻,兄奪弟婦的宮闈穢事並不鮮見,讓人瞠目結舌。而“一代明君”李世民也有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弒兄屠弟、殺戮侄兒、佔有弟妻,也算首開唐代輕佻放蕩之風。

兄弟爭奪皇位,同室操戈,一場驚天事變突然上演

《舊唐書》記載:唐高祖李淵共有二十二子,其中皇后竇氏所生嫡子四人: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李玄霸早夭,其餘三子在隨李淵滅隋建唐的過程中都立過功勞。當李淵在晉陽(今太原)起兵時,李建成任左軍統帥,李世民任右軍統帥,李元吉任中軍統帥,留守太原。

李淵稱帝后便冊立長子建成為太子,封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李淵早早為三個嫡子定下名分,也算煞費苦心,有避免為爭位而導致兄弟鬩牆 、自相殘殺的意思。但是,李淵登基稱帝時,天下還處於遍地兵燹的混亂狀態。不僅群雄爭霸,連年混戰,而且自稱皇帝的梟雄就有好幾個,李淵不過是其中之一。儘管他最先佔據長安,有俾睨天下的優勢,但實力並非最強。李唐之所以能掃滅群雄,一統天下,秦王李世民居功至偉。

李世民軍事才能出眾,謀勇兼具,在唐朝開國後的數年間,他率部東征西討,南攻北伐,逐次蕩平群雄,不僅建立了卓著的功勳,樹立了崇高的威望,更重要的是,他壯大了自己的勢力。史載,秦王麾下將星若雲,謀臣似雨,尉遲敬德、秦叔寶、程之節、侯君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一大批猛將謀臣聚集在他的周圍,逐漸形成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政治集團。在這個過程中,秦王的勢力無人可比。 羽翼日漸豐滿,使李世民逐漸產生了覬覦帝位的野心。隨著統一戰爭漸趨結束,他欲奪取皇位繼承權的慾望與圖謀變得更加強烈與迫切。

李世民顯赫的軍事地位,引起太子李建成的嫉恨,也使他感到惶恐不安,為了穩固自己的皇儲地位,他也在大力收羅人才,擴充兵馬,同時還把弟弟齊王元吉也拉進了自己的太子東宮集團,兩人聯手對付李世民。隨著矛盾加深,太子與秦王的爭權活動由暗鬥轉向明爭,最後終於導致了手足相殘的流血政變發生。

《唐書》記載,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死了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事變發生後三天,親眼目睹李世民將自己的幾個孫兒處死,魂飛魄散的老皇帝李淵宣佈立李世民為太子,總攬國家一切政務。同年八月,高祖李淵宣佈退位,自稱太上皇;李世民在東宮顯志殿正式登基稱帝,改年號貞觀,是為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

唐太祖李世民竟迷戀上了弟媳楊氏

史載,齊王元吉被害時年僅二十四歲,留下一個美若天仙的遺孀(妃子)楊氏,她本是長安教坊中的一個舞妓,年齡和元吉相仿,仙姿玉貌,體態婀娜,性情柔媚,顧盼生輝。她不僅長得漂亮,而且冰雪聰明,擅歌舞,通音律,還識文斷字,能吟詩作賦,因此被齊王納為妃子,是彼時宗室王妃中最秀外慧中者,甚受齊王元吉寵愛。

楊妃與李世民的正妻長孫氏關係親密,兩人來往不斷。當年李元吉欲加害李世民時,楊妃曾暗中勸阻,希望元吉不要與世民為仇而害他,元吉不聽,最後落得個家毀人亡,兒子同誅的悲慘下場。

元吉被殺後,楊氏舉目無親,孤苦無依。長孫夫人(後被封皇后)念及過去兩人的情誼,常邀她入東宮(彼時李世民還未稱帝)去敘舊,好言安慰,替她分解煩憂。

史載,某日,長孫夫人又邀楊氏入宮敘談,正聊的熱火朝天,忽報太子來到,楊氏來不及躲避,只好和長孫夫人一起起身相迎,楊氏跪地自請死罪,說:“亡夫李元吉欲謀害太子,我私下多次勸阻,無奈他不聽良言,今日死有餘辜。我是有罪之身,無顏面對太子,長孫夫人寬厚仁慈,善待於我,我願以死回報她的恩德,請太子賜奴一死,以表一片忠心”。

李世民心硬如鐵,也算絕世英雄,誅戮親兄弟時都沒動容,看到楊氏哭的梨花帶雨,楚楚可憐,倒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早就聽說齊王的楊妃豔冠群芳,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在長孫氏的央求下,李世民乘機勸楊氏:你一人寂寞清苦,不如搬到府裡與長孫氏作伴,彼此有個照應,再說齊王謀反,國法難容,此事卻與王妃無關,自當寬待,我一定全力保護王妃,共享榮華富貴。

楊氏舞妓出身,本就是隨波逐流之人,當然唯命是從,當天便搬進了太子府裡。長孫夫人本就是個賢德溫良之人,自然不會慢待她。

李世民一見楊氏便驚為天人,自她遷入府裡後,無一日不在思念楊氏。但此時他還沒有正式登基,心裡還有顧忌。他對弟媳的美色戀戀不忘,又怕擔殺弟佔妃的惡名, 在這種複雜而矛盾的心態下,他不敢輕舉妄動,只是時時刻刻關心她,從細微處打動她。

一日,李世民喝的微醺,乘酒勁闖入楊氏臥室......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李世民也不例外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也不例外,他禁不住美色的誘惑,因此早就把什麼人倫綱常 、名聲、國體拋諸腦後,他許諾楊氏:“待我登基稱帝后,定將你納入後宮,封為貴妃”。

幾日後,高祖李淵下詔,自稱太上皇,正式傳位與李世民。

唐太宗冊立長孫氏為皇后。楊氏被納為嬪妃,榮寵無比。不知出於什麼考慮,抑或是愛屋及烏,李世民竟給已經死去的李元吉也加了封號,追諡其為海陵郡王。如此意外的舉措,滿朝文武均驚詫不已,長孫皇后也有些驚駭 ,此時她似乎已經明白,由於自己的好心與善意,無意中竟成全了老公與楊氏,於是追悔莫及,但考慮到此事有損太宗的名聲,且生米早就煮成熟飯,無法彌補,於是一向為人寬厚的她只得以大局為重,依然待楊妃很是親熱,唐太宗心存歉意,看到皇后如此寬容大度,不免對其更添幾分敬重。

《唐書》載,貞觀三年,楊妃為太宗生下一子,取名李明(後封曹王 ),太宗冊封楊氏為貴妃,並大興土木為楊氏母子修葺了一座豪華的宮殿,他一有時間就去那裡,獨寵楊氏。

史載,長孫皇后病逝後,唐太宗想把楊妃扶正,敢於直諫的丞相魏徵再三據理力爭,勸諫說陛下須做萬世表率,萬不可讓失去名節的婦人母儀天下,太宗拗他不過,只好怏怏作罷。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參見《舊唐書》


鐵馬冰河wu


男人之間的權力遊戲勝負已定,身為一個女性又怎麼能夠改變結局呢?當玄武門事變發生之後,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當場被秦王李世民及其手下將領射殺身亡,頭顱也被砍下來平息叛亂、逼迫李淵就範、宣佈勝利。


玄武門事變發生之後,按照原定計劃,尉遲敬德帶著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首級去皇宮之中覲見唐高祖李淵,見到尉遲敬德並且瞭解到玄武門發生的事情之後,這位大唐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唐高祖李淵明明得知禍起蕭牆、手足相殘,都無可奈何,只能授予秦王李世民轄制京城各軍,並且當天加封秦王李世民為太子。弱女子齊王妃楊氏又能做什麼事情來改變這一切結局呢?

而且秦王李世民在完成了玄武門射殺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之後,又成功的阻止了太子東宮的衛隊和齊王府的府兵對玄武門的攻擊。短時間內便化解了玄武門事變引發的軍事鬥爭。但是秦王李世民並沒有就此罷休。很快,取得勝利的秦王李世民已經得到了唐高祖李淵的授權管轄京城各路軍隊。因此秦王李世民決定斬盡殺絕。



秦王李世民率領親軍前往太子東宮和齊王府。將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各自的5個兒子悉數殺死。也就是說秦王李世民在射殺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之後,又接連殺害了自己的10個親侄子。而這些侄子中最年幼的不過才數月。尚在襁褓之中便被自己的親叔叔殺害。


不過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男性與生俱來便要繼承整個家族的大業和使命,而女性這都是幫其他家庭培養。因此儘管李世民殺害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兒子們,同樣也殺害了許多門客屬官。但是卻留下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女兒們和妃嬪們。

而且由於唐朝時期深受鮮卑族文化的影響。社會風氣較為開化。因此唐太宗李世民不知是出於政治考慮或者個人情感。居然將齊王妃楊氏納入自己的後宮之中。也就是說唐太宗李世民娶了自己的弟媳為妃。


這樣的行為在今天的人眼中依然感覺太過開放。畢竟七王妃楊氏曾經是李世民的弟媳。二人後面結為夫妻睡在一張床榻之上總覺得令人匪夷所思。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齊王妃楊氏為何要屈身侍賊?畢竟秦王李世民親手射殺了他的丈夫李元吉及府中的5個齊王子孫。

其實齊王飛楊氏心中一時之間自然也是不情願,但是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統治下。齊王妃楊氏儘管出生於名門望族,但也無法左右皇位繼承人由太子李建成轉到秦王李世民一脈。只能順應時勢和接受事實。並且為了保證秦王李世民不殺害齊王李元吉的女兒。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和後半生來換取她們的平安,同樣也換取了自己後半生的幸福和自由!



珞珈山的貓


在中國歷史上,被後世稱讚為一代楷模的帝王,可不多,那李世民卻是那麼一位。

李世民雖然是帝王的楷模,但是他為了當上皇帝,所做的那些事可不怎麼幹淨。


李世民本來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第2個兒子,根據嫡長子繼承製,在李建成沒有什麼過錯的情況下,李世民是不會有機會登上皇位的。


但是在武德九年,李世民召集親信,發起玄武門之變,殺掉自己的骨肉兄弟,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和老三李元吉。

為了免除後患,李世民還派人殺掉了兩位兄弟所有的子嗣,近留下了女眷。


還有唐高祖李淵自己征戰大半輩子,卻沒想到被自己的兒子發起兵變,逼迫退位,還不得不親眼目睹一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骨肉相殘。


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基本被滅滿門,僅有的女眷也被李世民所佔有。

齊王李元吉的齊王妃楊氏,算起來還能算是前隋皇室成員,很早就被許配給李建成當妃子。


後來李世民偶然一睹弟妹也就是齊王妃楊氏的芳顏,頓時驚為天人,這就開始惦記上了。


後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齊王,屠其子孫,然後又去“慰問”齊王府中的女眷,然後一來二去,前齊王妃楊氏就變成了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楊淑妃。還順帶著照顧了一下太子妃,也就是他的嫂子玳姬。

唐王朝雖然開放,不重禮教,但是畢竟還是男權作為社會主導,所以在強權壓迫之下,失去依靠的女眷還能有什麼樣的反抗能力呢?


一盤拉條子


老公被殺,兒子被斬草除根,只剩下幾個女眷和未成年的幼女,一個孤苦伶仃的女人,面對一手遮天,強納自己入宮的皇帝李世民,大家覺得她還有什麼能力反抗嗎?


稍微熟悉唐朝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奪得皇位的關鍵一招,但幹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只是玄武門的第一步,接下來李世民還幹了以下幾件事,才把皇位拿到手。

一是斬草除根,幹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兒子。當時,李建成、李元吉分別有五個兒子,最大的剛剛成年,最小的尚在襁褓。

按理說,李建成、李元吉一死,這些孩子沒什麼威脅,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誰能保證他們牢記血海深仇,將來找李世民尋仇?所以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把十個侄子全部幹掉,一個不留,而且全部開除宗室籍,成為庶民。這樣一來,李建成和李元吉就絕後了。


二是軟硬兼施,逼迫父親李淵禪位給自己。李建成、李元吉一死,李淵只剩下李世民這一個兒子,李淵自然知道李世民想要什麼,他也沒得選擇,只好宣佈冊李世民為皇太子,一切軍國大事聽其處分。不久後,李淵宣佈禪位給李世民,自己當了太上皇。

三是權色兼收,把弟媳齊王妃楊氏納入後宮。李世民雖然幹掉了哥哥、弟弟及其兒子們,但對他們的女眷,包括嬪妃妻妾、女兒等並未趕盡殺絕。相反,齊王妃楊氏因為天生麗質,美貌絕倫,讓李世民心旌搖盪,不能自己,竟然直接將弟媳納入自己的後宮。


李世民跟自己有殺夫戮子之仇,楊氏當然對其恨之入骨,但楊氏只是一介女流,根本無力給丈夫和孩子報仇,何況對方是皇帝,而且楊氏還要撫養自己和李元吉未成年的女兒,所以只得不情願地被李世民納入後宮。

不過李世民對這位天下絕色的弟媳倍加寵幸,讓她給自己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曹王李明,這也足見他對楊氏的用情之深。

更誇張的是,長孫皇后去世後,中宮長期缺位,李世民甚至一度想冊楊氏為皇后,只是遭到魏徵等人激烈反對而作罷,看來李世民對楊氏是完全的真愛,楊氏本人應該也能感同身受吧!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天高雲淡任心遨遊


楊氏是李元吉的老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以後,殺掉李元吉,並且殺掉李元吉的五個兒子。不過,最終李世民又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楊氏。那麼,楊氏的老公被李世民殺掉,兒子也被李世民殺掉,為什麼她還心甘情願嫁給李世民呢?

(楊氏劇照)

說楊氏心甘情願,並不是一句隨便說的話。後來,當李世民的原配長孫皇后去世後,他一度打算封楊妃為皇后。只不過,魏徵勸說李世民說:“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李世民才打消了這個想法。

李世民之所以打算立楊妃為皇后,顯然,是楊妃把他伺候得很舒服,他心裡很高興。如果楊妃給李世民臉色看,或者心裡還想著李元吉及李元吉兒子,李世民怎麼可能還有這樣的想法呢?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楊妃根本就不在乎李世民殺掉她老公和兒子這件事。

那麼,楊妃怎麼會不在乎這一點呢?

有人可能會說,因為李世民殺的李元吉的那5個兒子,都沒有楊妃的。

但是,似乎並不對。為什麼不對呢?

如果我們再仔細查看楊妃的資料,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李元吉一共有5子6女,這5子6女中,可以確定的是,歸仁縣主不是楊妃的女兒,因為在出土的《歸仁縣主墓誌銘》中,提到了楊妃是歸仁縣主的嫡母。玄武門政變發生後,李世民殺掉李元吉的5個兒子,留下了他的6個女兒。這6個女兒,由楊妃這個嫡母負責撫養。

(李元吉劇照)

楊妃既然是嫡母,那差不多就應該是李元吉的王妃,而不是小妾。既然是王妃,她和李元吉不可能一個孩子都不生。而且,一般被立為王妃的,肯定都是生有兒子的。只有生兒子,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才能被立為王妃。

如果楊妃和李元吉生有兒子,那麼,李世民也就把楊妃的兒子也一併殺掉了。

當然了,因為並沒有根據,因此我們不確定楊妃和李元吉是不是生有兒子。

不過,我覺得楊妃和李元吉是應該有生育的。

前面我們說了,當李世民想立楊妃為皇后的時候,當時魏徵說:“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魏徵所說的“辰嬴”,本來是秦穆公的女兒。當年,晉懷公在秦國做人質的時候,秦穆公把他嫁給了晉懷公。後來,晉懷公的爹晉惠公死了,晉懷公跑回去繼承國君之位。當時他丟掉辰嬴就跑了。再後來,晉文公(晉懷公的叔叔)來到秦國,秦穆公又把辰嬴嫁給了晉文公,並幫助晉文公回晉國奪權。

晉文公奪權後,在立儲的時候,有人建議立辰嬴的兒子。這個人的意思是,因為辰嬴既嫁給晉懷公,又嫁給晉文公,因此,當辰嬴的兒子將來當了國君後,會消除兩派的爭鬥。不過,當時趙盾反對,他說:“辰贏賤,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且為二君嬖,淫也。”

(魏徵劇照)

從魏徵說的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他其實是相當看不起楊妃的。她直接就把楊妃看成辰嬴這樣的人。而在趙盾的眼裡,辰嬴又“賤”又“淫”。我們可以說,魏徵認為楊妃也是這樣的。

魏徵為什麼會這樣批評楊妃呢?顯然是魏徵看不慣楊妃的作為,魏徵本身是李建成的舊臣,他雖然最終投奔了李世民,不過,他一直保持著一種“直臣”的樣子,對李世民的批評毫不客氣。從來不去迎奉李世民。

而楊妃則是一心一意迎奉李世民。當然了,作為一個妃子,迎奉皇帝,這也沒有什麼錯,魏徵之所以特別看不慣楊妃,很可能李世民殺掉的李元吉兒子中,有楊妃的兒子。在魏徵看來,李世民都殺掉了你的兒子,你卻還那樣迎奉他,這不是“賤”又“淫”是什麼?

那麼,既然很可能楊妃有兒子被李世民殺掉,為什麼楊妃還那麼迎奉李世民呢?

我覺得,這主要是古代女人完全沒有獨立的地位,他們只能依附男人生活。同時,她們雖然生了兒子,但一般都會認為這個兒子是丈夫的。也就是說,楊妃也認為她的兒子是李元吉的,是李家的。李家的兒子被李家人自己殺掉,楊妃一個“外人”,自然是不好說什麼的。為了活下去,她除了奉迎李世民,也實在沒有其它辦法。

這也是楊妃的悲哀啊。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新唐書》《舊唐書》)


張生全精彩歷史


勝利者最高調的炫耀,莫過於侵佔敵人的家財、屠戮對手的子嗣和霸佔仇家的妻女。玄武門之變後的李世民,可以說是高調到了極點,他弒兄誅弟,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一併處決,還霸佔了齊王妃楊氏。

李世民被視為聖君,也確有一番作為。但實事求是的講,從私德來講,唐太宗終究不是個完美的人,甚至有些太過狠毒。當然,評價一位帝王,太過關注私德,似乎也沒有什麼必要。只是,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來看,李世民霸佔弟妹,還真有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李淵起兵之初,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這三位嫡子也是一團和睦,拼盡全力地幫著父親打江山,其中李世民的表現更為卓越,軍功也更大。不過,作為嫡長子的李建成,具有先天優勢,成了皇太子,以儲君的姿態登上了歷史舞臺。

隨著唐王朝的不斷穩固,外部的威脅被逐漸除掉,可內部矛盾卻日益顯現。由於李世民功勳卓著,許多文臣武將都擁戴李世民,使得太子李建成寢食難安。隨著矛盾的激化,李建成和李元吉結成聯盟,企圖除掉李世民。

不過,李世民終究是個狠角色,他經過一番籌劃後,竟買通玄武門守衛,率心腹大將與親兵設伏,對太子和齊王痛下殺手。在弒兄誅弟後,李世民為以絕後患,還處死了自己的侄子們,將兄弟們的財產籍沒,更是霸佔了七王妃楊氏。

李世民搶佔楊氏,一方面是垂涎其美色,另一方面則是想繼續維持與楊家的政治聯姻。要知道,此前李淵起兵時,之所以安排李元吉娶楊氏,也主要是想與這一名門望族結成聯盟,以獲取支持。而李世民掌權後,已然有這一層面的考慮。當然,霸佔弟妹的做法,或許也有炫耀的成分在裡面。

楊氏的丈夫、兒子皆被李世民屠戮,這無疑是一樁血海深仇。然而,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楊氏並沒有表現出強烈的反抗,而是順從了李世民,成了後宮的寵妃。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作為一介女流的楊氏,原本就不具備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

楊氏嫁給李元吉,原本就是被當作政治聯姻的工具。這種境遇,是當時許多貴族女性勢必要面臨的命運。同樣,在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李元吉一敗塗地,成王敗寇是亙古不變的法則,楊氏自然也如同物件一樣,接受李世民的安排。

失去了丈夫和兒子的楊氏,內心固然充滿了傷痛,可面對李世民,她除了屈從之外,並無任何出路。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太子和齊王的心腹曾率兵復仇,但很快都一敗塗地,而以楊氏的能力,又豈能奈何得了李世民呢?

其次,從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楊氏的屈從,倒也無可厚非。

李唐統治者具有胡人血統,其風俗也較為開放。禮教二字,在唐朝還真就沒有那麼神聖,統治階層的許多做法也是令人大跌眼鏡。當時,李元吉既然已經敗了,那麼其身後事,自然也就任由李世民安排了。

曾經的齊王妃楊氏,成為勝利者李世民的枕邊人,到也順理成章。畢竟,這種現象在胡人社會也是十分常見的。要知道,北方遊牧民族所流行的收繼婚,烝母報嫂都沒有什麼值得苛責的。

再者,從血雨腥風中闖蕩出來的李世民,著實比李元吉優秀。

由齊王妃,成為天子的寵妃,孰優孰劣,可見一斑。毫無疑問,在李淵的幾個兒子中,李世民無疑是最為優秀的,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更是成了天下的主宰。

李元吉一敗塗地,楊氏並未因此被殺,也沒有失去榮華富貴,反而成了皇帝的寵妃,甚至差點被立為皇后,這樣的轉變,或許也算是一種殊榮吧?


史海爛柯人


李世民在殺死弟弟李元吉之後,將其妻子納入後宮。站在楊氏的角度,李世民是她的殺夫仇人。既然如此,為何她還願意入宮?

實際上,並不是楊氏願意入宮,而是她不得不入宮。李世民做事非常的狠辣,他為了防止李元吉的兒子替父報仇,所以把他們全部殺死了。

史書記載,子承業為梁郡王,承鸞漁陽王,承獎普安王,承裕江夏王,承度義陽王,並伏誅。

如果楊氏不願意入宮,那麼她肯定也是死路一條。對於楊氏來說一切能夠反抗的途徑都沒了。

即便是曾經的太子黨手中有兵馬,對楊氏來說也還是沒用。李建成還有李元吉的士兵在聽到主子的死訊後,害怕李世民清算,所以很快就逃離了。

退一步講,即使這些士兵沒有離開,楊氏也沒有調動他們的資格,畢竟是一個沒有太多手腕的女流之輩。


至於李淵這邊,她也指望不上。李淵也是無暇顧及李元吉的家眷。在玄武門事變尾聲的時候,尉遲敬德當時可是拿著長矛走進皇宮的。當時皇宮周圍的人沒有阻攔,是因為依照規定,尉遲將軍是有資格這麼做的。但是這個時間點非常的敏感,所以李淵才會非常的驚訝。

尉遲敬德對李淵把太子和李元吉形容為作惡的壞人,他說自己過來是負責保護李淵的。

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

“遣臣宿衛”這句話非常值得玩味,這句話的意識是尉遲敬德要貼身保護李淵。這句話說得非常客氣,但相信大家應該能感受到裡面暗含的肅殺之氣了。


李世民此時已經沒有回頭的路了,他做事肯定要符合規矩,但是他還必須要讓李淵感受到自己的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李淵曾經囑咐李世民,讓他放過李建成還有李元吉的孩子。李世民假意答應,之後還是將他們殺死。

李世民這屬於公開抗旨,換句話說,李淵的話在李世民這裡不好使。就連當朝皇帝都屈服了,楊氏又有什麼資格與他抗爭呢?

當然,也有人指責楊氏,說她應該通過自盡的方式保全貞潔。這件事因人而異,有些人無比看重名節,而有些人則是更加珍視自己的生命。

唐朝的風氣是比較開放的,對於改嫁這種事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楊氏。

而且楊氏這麼做,非常有可能是為了保護李元吉的女兒。雖然李元吉的兒子悉數被殺,但是家中女眷都被留了下來。李世民讓楊氏入宮,如果楊氏選擇自盡,那麼李世民或許會拿她的女兒出氣。為了保全自己的女兒,楊氏只能進宮。


夏目歷史君


這事兒其實是一個連環錯的問題,多數現代人對楊氏遭遇有點想當然的意思,那咱們就把這事兒好好捋一遍,捋順了大夥就知道楊氏為啥願意入宮,也瞭解李世民這傢伙到底玩的多浪了。

首先,楊氏出身於前隋皇室貴族,不是隨便能殺掉的一般女子。

她應該是唐高祖宰相楊恭仁的從侄女,否則不可能成為李元吉的正妃,但是她是否生下過李元吉的子嗣已不可考。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把自己的侄子全都給殺掉了,又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妻妾女兒都扔進宮裡。

這其實是當時的一個慣例,罪臣家的婦人通常被罰進掖庭宮充當勞役,後來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兒就是這麼入宮的。唯一可能例外的是太子妃鄭觀音,史書記載她被送進了別館,不過鄭觀音卻是死在長樂門宮內的,所以我懷疑她所謂的別館是針對太子東宮說的,不是針對皇宮而言,李世民給她的優待是沒有罰去掖庭宮當勞役。

到這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捋順啦,李世民把楊氏扔進宮裡並非這貨垂涎美色,管不住二弟,只是一種慣例而已。既然這是慣例,那麼楊氏就沒有啥願意不願意的問題,對她也不存在所謂失貞的問題。

那麼楊氏最初在宮中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應該非常糟糕,李元吉庶女歸仁縣主的墓誌上顯示楊氏和歸仁縣主的親生母親一同撫養她長大的,裡面隱晦的提到“誠周於造次之間”。一個正妻和小妾帶著孩子擠在一個殿內,活動範圍應當極其有限。

如果再加上歸仁直到19歲才出嫁被冊封為縣主,更能看出楊氏這些被幽閉宮中的女眷生存環境的艱辛程度。楊氏所以願意撫養非己出的女兒,一方面體現母性的光輝,另一方面她未嘗不是存了隨庶女出嫁而離開皇宮的心思。就個人意願來說,我覺得她對留在宮裡沒太大興趣。

最後一個問題,李世民真的很寵愛她嗎?

根據她和李世民的兒子曹王李明的受封年份看,李世民臨幸她的時間應該是貞觀後期,大約該是貞觀15年到17年之間。然而這個老色狼屬於典型提上褲子就不認賬的傢伙,兒子都整出來了,他依然沒給楊氏一個後宮頭銜,到他死都沒給。

更尼瑪搞笑的是在貞觀16年的時候,李世民恢復李元吉的王號,追封了個巢王,然後楊氏就成了巢王妃。甚至連楊氏死去後也沒能陪葬唐太宗昭陵,可見無論李世民自己還是後人,都沒拿她當正經後宮看待。

基於以上事實,我估計李世民對她更可能是一次酒後亂性之類的,提上褲子也知道自己事兒辦的不地道,乾脆來個冷處理,兒子我認,媳婦不認。

至於《新唐書》裡所寫李世民還要封她當皇后,只是被魏徵阻止的事兒,怎麼看都不靠譜。李世民雖然排行老二,但辦事兒可不二,要把一個沒名沒分的女子立為皇后,除非那天他又喝多了。


總結起來吧,巢王妃楊氏其實是個很可憐的女子,她的第一任丈夫死後被罰去掖庭宮幽禁,苦心撫養非己出的女兒渴望能有機會獲得自由卻被李二這個混蛋給臨幸了。如果李二能給她個名分也還好,偏偏這貨又提上褲子不認賬。從始至終命運都沒掌握她自己手裡,我們就別再苛責她願不願意的事兒啦。扯淡完畢~!


歷史吐槽機


男人的戰爭最終傷害的還是他們身邊的女人,在大唐王朝建立不久的那場“玄武門之變”中,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李世民當場殺害。之後李世民又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兒子,留下了他們的女兒和妻子。

李建成的妻子鄭觀音和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在當時可都是出了名的大美人。李世民對這一位嫂子和一位弟媳,早就垂涎欲滴了,李元吉死後,李世民很快霸佔了楊氏,將楊氏冊封為自己的妃子。



鄭觀音由於是太子妃,而鄭家當時又是典型的太子黨。鄭觀音本身雖然十分美豔,但是看重貞潔,所以李世民沒有對鄭觀音下手。

那麼為什麼李世民殺了楊氏的丈夫和兒子,楊氏還是會毫不猶豫地跟著李世民呢?

對於楊氏而言,如果跟著李元吉,那麼他永遠只是一個齊王妃,而且在古代一個王妃雖然不缺吃穿,但是地位也不是很高。


相反,跟了李世民就不同了,李世民是皇位的繼承人,如果跟著李世民,那麼楊氏最差也是個皇妃,運氣好一點還有機會當皇后。

至於兒子和丈夫,楊氏可能並不那麼在乎。比起李元吉,李世民其實更加優秀,為人也比李元吉體貼。

說到兒子,對於楊氏而言,跟著李世民照樣可以生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