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的方子為什麼都推薦辨證後再使用?

旋轉的馬鈴薯


人類從哪裡來,地球中的動植物怎麼來的,最終到哪裡去,沒人知曉。

人類為什麼會說話,為什麼不同的人種,用不同的語言來表述相同的事物?到底誰對,誰錯?無從知曉。也許沒有對錯,也許根本就是錯的。

是誰發明了文字,漢字,發明的每一個字的含義開始是什麼,為什麼後來就變化了,或者增加了很多含義,或者發音改變了,或者內容改變了。秦始皇焚書坑儒造成了多少文字丟失或謬誤?也無從知曉。現在應用的文字當中,有多少是錯的,以訛傳訛的,也無從考證。我知道的:中風,念zhòngfēng,不能念zhōngfēng,大多數人都念正確了 ,對於“卒中”,是“卒然中風”的簡稱,正確的念:cùzhòng。沒有幾個人念正確,對其內涵怎麼可能理解正確呢。

關於“辨證”,現在都在說,但是為什麼不用“辨症”,朱丹溪用的《脈因症治》,憑什麼明末清初就給改成《脈因證治》?朱丹溪傻啊?

人們不知道什麼是對的,就不知道什麼是錯的,都跟著人云亦云而已。

所謂的辨證,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和與客觀事實相結合,叫“辨癥”才合理。

簡單說明一下:

人體就分為兩種狀態:正常與不正常。不正常就是:正+疒=症。

人們看病的過程就是知道病人的“症”後,找引起症的原因,然後根據(可能)的原因給予治療。

在找原因的過程中,發現,很難找到最開始的因素,也很難確定找到到底是不是導致病症的原因,現在人們習慣於叫病因,可能主要是受西醫的影響。其實西醫的disease,也是症的含義,即不舒適。仔細追究起來,漢字“病”的含義,就是“重症”,輕症為疾。

不知道是誰,首先發明瞭“辨證”一詞。

仔細追究起來,應該叫辨癥。

因為徵的含義是隱藏的含義。人們看到煙後,就推知煙下面必然有火,所以說:無火不生煙。就說,煙是下面有火的徵。同樣認為:出現日食是國家要滅亡的徵,發生地震或洪澇災害等是皇帝或國家或百姓要遭殃的徵。

同樣道理,當知道人體哪裡疼,或發燒,或抽風,或乏力,或怔忡,或尿頻,或惡性、或嘔吐,或眼睛結膜黃染等症狀後,就會猜是身體內相應的臟器有異常了,就是體內有異常的徵,也就是病徵,即徵+疒=癥。所以,晉王叔和《脈經·平五藏積聚脈證》:“左手脈橫,癥在左;右手脈橫,癥在右。”

再結合中醫的“辨證”理論:五心煩熱+腰膝痠軟,就辨為“腎虛證”,其實這應該是“腎虛”的癥(象)。因為五心煩熱+腰膝痠軟,不一定就是腎虛,還有可能是腰椎結核所致,或是腎臟的癌症所致,這時還給吃“六味地黃”,無效是必然的。所以所有的“辨證”都應該是辨癥,辨出來的結果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性。再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

假設看到一個非常具備女人特點的人,根據以往的認知,其就是一個女人,但是隻能說是女人的徵象,因為其可能是:人妖,或:男扮女裝,或是:兩性人的可能性。

在看病過程中,症狀和原因沒有一一對應的關係,都是一果多因的關係的。這也是為什麼同一個病人,不同的醫生會辨成不同的“證”的原因所在。辨的證不同,用的方案不同,結果肯定不一樣。因為多數情況下會辨錯,所以中醫治病的有效率比較差。

如果沒有治好,就找理由說,辨證不正確。因為只是概率的問題,不是辨證準確與否的問題。懷孕了,辨證是辨不出男孩兒還是女孩兒的,只是猜對概率的問題,多胞胎的情況就更辨不出來了。

將來必然去掉辨證,改為辨癥。或直接用“辨症”。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裡的內容:到底應該是症還是證?以及醫療真相和診治病症的五個層次


揭秘白髮第一人


中醫最精髓的部分就是辨證,最難的也是辨證。中醫每一個方,所對治的,是一組組症候群,而不是西醫眼中的病名。這也是現在大眾經常誤會的,如某中醫用某某方能治癒了某病,大家就以為此方乃某病的對治方或專方,這本身就是一種誤解。

不辨證,直接用西醫病名對號入座用方的叫“套方”

如果這樣診治,那他就不是純粹的中醫。真正的中醫,終其一生,都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辨證水平。

大家會經常提問,小孩發熱了,該怎麼辦?過敏性鼻炎怎麼治?這樣的問題,其實就算是中醫或西醫,都難以回答得讓提問者完全滿意,因為對於中醫來說,你提供不了四診內容,對於西醫來說,你也沒提供詳細的檢查項目結果,而偏偏這些就是專業醫生所需的辨證依據。所以,對於這種提問,只能在較淺層面作一般性的回答。因為回答得太專業,反而不能令大眾所理解。

重複一下,所有中醫中的方子,所針對的都是症候群,而不是病名。如感冒,不可能用一條方通治所有類型的感冒。通過不同類型的症候群,即症狀表現,辨證後,才能確定處方。同是發燒頭痛,根據不同的寒熱表裡虛實,開出的處方會有很大的不同,藥量也會有很大區別。對於中醫來說,一條方對治一種病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


經方聊齋


中藥方子必須在中醫辨證後使用,原因是:方子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得的病更是千變萬化的,死方子怎樣能不問青紅皂白,治活病呢?

中藥有四氣五味,浮沉升降,治法是:汗和下消吐清溫補,稱之為八法。

中醫的治法的運用,只有在辯證後應用,才能達到一定的療效,因為中藥是以偏性治病,即: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因勢利導。

中藥方子也同樣有寒熱不同,比如感冒。分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溼感冒,如果在治療時,不分寒熱,用藥不但治不了病,反而加重病情。這就是中藥方子必須在中醫辯證下運用的。


京城名醫張一帖


中醫中的方子為什麼都推薦辯證後再使用?

沒有現存的一病之方和一病之藥,也沒有千篇一律之方藥。藥不鬧人出人命,是病症不對方藥出生命危險。不管古方配伍多麼精湛,是否與症狀表現病象相符。體質差異,男女有別。氣候變化,計量調理等等諸多辯證因素。決定了辯證後再施治的治療原則。這就是中醫科學用藥治療疾病的基本準則。否則將會出現不可避免和預測的醫療風險!

傳統中醫煎湯內服藥必須改革,創新內病外治現代中醫藥。是時代發展需要醫療改革創新,也是當今併發症疾病發展的必然,需要改革中醫藥治療疾病的必然選擇。


用戶6131822359598


半桶屎

不是醫生,是建議。

若是醫生?都看看!有一人講明白嗎?

網上經常談傷寒論!

傷寒論!是為傻子醫生,使用的!

用錯藥,造成病變的方藥!

最基礎的中醫文化都不懂?為什麼要當醫生?


藍先生易學研究


中醫有句話,叫對症下藥,在中藥湯頭中,有無數的方劑,在這些方劑中都是有加減變通的,都需醫師首先搞清楚病人所患病的起因,在那髒那腑,是什麼因素引起的,屬那一類疾病,然後選擇主方加減處方,或者幾方合用,這樣達到最佳效果。


草藥黃曉敏


中醫是必須辯證用藥的,不是推薦,是必須!舉個例子說,比如你現在上火感冒了,那麼就必須要給你用帶有清熱洩下作用的感冒藥對吧。如果不辯證給你用了溫陽的感冒藥,不等於害人嗎?反過來體寒感冒的也一樣,必須用帶有溫陽作用的感冒藥,難道還給他下大量清熱洩下藥?所以說,中醫辯證用藥是必須的,也是負責任的。同理,很多人認為感冒了都買一種藥吃就能好,這是不對的,不管中醫西醫都需要對症下藥才行哦!


1950607080900010


如果不經過辨證就可以讓人吃藥,那就不需要醫生了。辨證論治是中醫的基本技能,也是治病的重要環節。只有經過準確的診斷辨證,才能擬定治法和立方用藥,才能治癒疾病。


子祥677


是因為中藥性質決定的。中藥材的成份很複雜,每味藥中含有多種成份,對症狀多有雙向調節作用。組方後成份就更復雜了,為了精準對症,就需八綱辯證,進一步理清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門泊東吳萬里船


因為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病也是一樣,用藥也就有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