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疙瘩:名字听着土里土气,但绝对好吃到让你怀疑人生

菜疙瘩,这名字听着的确土里土气的,但你还别不信,就这么一道小吃,竟然会是陕西人饭桌上争相抢食的美食!

菜疙瘩:名字听着土里土气,但绝对好吃到让你怀疑人生

​菜疙瘩是流传于陕西关中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虽说名字里有“菜”,也的确是菜做的,但它却是一道面食。

早年间,在饥荒时代那种“糠菜半年粮”的日子里,粮食根本不够吃。老百姓被逼得没办法,只得到处去挖野菜吃,甚至有些挖不到野菜的人,只能吃树皮度日。当时有一种叫做“苜蓿”的野菜,就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救命菜”,平时如果用这种野菜蒸成菜疙瘩吃,那都相当于过年了。

由于苜蓿的产量高,而且跟韭菜一样,掐掉一茬,过不久就会又长出一茬,所以那个年代的人们,靠着苜蓿活下来的不在少数。

但有了菜,主食还是需要的,否则身体摄入的营养就不够均衡,光吃菜的人干活都没力气。于是老百姓们发明了一种吃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菜疙瘩。刚刚也讲了,菜疙瘩其实是一道面食,而且在饥荒年代,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原材料,无论是白面、玉米面、豆面还是高粱面,甚至那个时候的桦树皮磨制的“面粉”都可以拌起来。

当然,那个时候物资紧缺,菜疙瘩的原材料基本都是苜蓿。但现在日子慢慢好起来了,同时菜疙瘩也被当作一种不可多得的美食流传了下来,于是做菜疙瘩的原材料也就丰富了起来——菠菜、荠菜、韭菜、豆角、茄子、大白菜、胡萝卜、韭菜、甜菜叶等。

菜疙瘩:名字听着土里土气,但绝对好吃到让你怀疑人生

​那么菜疙瘩要怎么做呢?我们以原材料菠菜、小麦粉为例:

  • 先将菠菜洗干净,沥干水分后切碎备用;
  • 放适量面粉到切碎的菠菜中,再加入少量冷水,将其揉成较硬的面团;(菜和面的比例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调整,这里就不详述了。)
  • 将揉好的面团略微醒上一会儿,然后用手捏成一个个的团子模样;(团子不需太大,手心大小即可。)
  • 上锅蒸制;(记得在笼屉表面抹上一层油,以防粘锅。)
  • 蒸好之后摆盘,再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制一定量的蘸汁或是浇头即可。


菜疙瘩:名字听着土里土气,但绝对好吃到让你怀疑人生

​当然,除了单一使用一种蔬菜制作以外,也可以选用多几种蔬菜进行混合后制作,相信做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和美味的。


菜疙瘩除了在陕西关中地区较为常见以外,其实在周边其他地区也有所流传。

省内的话,陕北地区将用土豆制作的菜疙瘩叫做“洋芋擦擦”。

而省外的话,陕西省的隔壁兄弟省份——山西省,也是比较喜食菜疙瘩的。只不过,有所区别的是,陕西的菜疙瘩大都是蒸制而成,山西则多为水煮制作。做法不同,味道自然也有所区别,但不管怎么样,都是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