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頻繁產業佈局,營商環境再升級,這些產業迎來重大利好

廈門頻繁產業佈局,營商環境再升級,這些產業迎來重大利好

一座城市的發展走向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當地的產業結構,回顧廈門多年的產業佈局,不難發現“產城融合”戰略已經上升為廈門,乃至福建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部署。

目前,廈門已經形成三大經濟帶,包括北部生態及旅遊培育帶、中部先進製造業聚合帶、南部現代服務業培育帶,與之匹配的產業佈局愈加頻繁,相關政策頒佈多達數十項,背後孕育著前所未有的產業及營商機遇。

2018年6月,廈門市提出重點打造12條千億產業鏈群,重點實施10個千億投資工程。著力打造一批產值或營收超千億、具有更高產業水平與帶動力的產業鏈群,形成一批支撐城市快速發展的新增長極。其中12條產業鏈包括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訊設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旅遊會展、現代物流、軟件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等等。

2019年7月,廈門市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發展大會成功召開,在抓招商促發展的熱潮中,創新發力,瞄準科技密集型企業、千億級未來產業集群,精準扶持“三高”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全方位、多角度覆蓋政策、技術、人才、土地、資金等企業所急所需的要素,重點破解融資、住房、就學等難題。會上新啟動一批技術創新與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持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提供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產品設計、成果轉化及政策諮詢等功能,不斷優化廈門創新創業營商環境。

廈門頻繁產業佈局,營商環境再升級,這些產業迎來重大利好

廈門市召開“三高”企業發展大會後,廈門市科技局第一時間研究出臺了《關於做強做大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全面啟動“未來產業培育工程”。圍繞未來產業,廈門市科技局還推出第一批擬立項支持的11個重大科技項目,主要覆蓋數字診療裝備和新型藥物、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領域。早在2003年,市政府就委託廈門市科技局成立“廈門市新興產業辦公室”,開始前瞻性地佈局培育“光電、軟件、生物與新醫藥”三大新興產業。

2018年,廈門市海滄區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及新材料三大新興產業招商,把信息化建設作為提升營商環境的工作重點,圍繞三大產業頒佈15項政策。以前大多數人提起翔安區想到的是地段偏遠的郊區,是一個難以發展起來的片區,但是現在翔安的發展速度上演著中國奇蹟。地鐵建設、機場開發、東部體育會展、新城建設,而在前段時間發佈的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翔安區8項主要經濟指標,5個全市第一。海滄、翔安是廈門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一個特寫,這些變化每天都在發生。

廈門頻繁產業佈局,營商環境再升級,這些產業迎來重大利好

目前,中國產業結構正實現“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的轉型,尤其是以信息網絡等高新技術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高附加值、高集中度的現代服務業,使中國在全球產業格局中逐漸佔據價值鏈的最高端位置。廈門的經濟崛起離不開高瞻遠矚的產業佈局,通過產業招商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作為福建省首家由科技部、教育部雙認定的國家級科技園——廈門大學國家科技園,根據廈門自身的產業定位,聚焦生物醫藥醫療、海洋生態環境、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數據、集成電路五大核心產業,依託得天獨厚的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地創新產業孵化模式。再次明確了廈門未來重倉的產業方向,給予那些具備市場感知觸角和戰略佈局眼光的企業,提供了擁抱時代紅利的機遇。

縱觀廈門十年,一直重點扶持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等產業,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人才、政策集聚,行業龍頭企業大批入駐,逐漸形成國內領先的產業鏈價值高地,營商環境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形成招商項目517個,總投資4666億元,其中:世界五百強、央企項目90個,總投資近600億元;行業龍頭及新銳企業項目32個,總投資128億元;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82個。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佔全省比重分別達46.5%、41.9%。

2019年上半年廈門經濟主要數據顯示,廈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07.36億元,增長8.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排名福建前三甲。未來,廈門可期,企業猶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