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 大美太湖


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

太湖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線全長393.2公里

其西和西南側為丘陵山地,東側以平原及水網為主

太湖是我國長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風光秀麗,物產富饒

以太湖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向來是中國的魚米之鄉

太湖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溼潤,屬季風氣候

太湖河港縱橫,河口眾多,有主要進出河流50餘條

太湖水系呈由西向東洩瀉之勢,平均年出湖徑流量為75億立方米,蓄水量為44億立方米

太湖島嶼眾多,有50多個,其中18個島嶼有人居住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全國聞名的大湖,關於它的成因,一直到今天還爭論不休

對於大地上非常顯眼的地理事物——湖泊,地理學家們早就有過深刻的研究,並按它們的成因分成若干類別

比如,有的湖泊是河流活動形成的,叫河跡湖。有的湖泊是海洋活動形成的,叫海跡湖

形成原因。潟湖說;是由於大江淤積而導致了太湖的形成。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太湖、陽澄湖、澱山湖等湖群原先是與海相通的大海灣,由於揚子江與錢塘江向東延伸與反曲,致使部分海面被環抱於內遂成內海,兩側諸山水流不斷注入,沖淡了其內海的水成為淡水湖

構造說。因為太湖地區地殼的新構造運動,造成太湖平原下沉,河流改向,荊溪水系改道東流,由斷陷盆地成為匯水盆地,又漸漸成為數個沼澤小湖泊,以後逐步形成太湖。

氣象說。古代數千年間的持續大暴雨,有些年間的年降水量甚至達到60億噸,太湖地區的大片低窪地大量積水,年復一年,遂形成如今的太湖。

風暴流說 四千至六千年前的氣候異常,不斷形成的大風暴流渦動,數千年間的狂風暴雨造成太湖地區的沼澤淺窪地積水不斷增加,水域日擴大,形成太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