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丹和阜陽“四九起義”,他還是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阜陽四九起義總指揮魏野疇的學生

劉志丹,名景桂,字志丹。1903年10月4日出生於陝西省保安縣(今志丹縣)金湯鎮(今屬金鼎鎮)。他考入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時,五四運動的新思潮影響到偏僻的陝北,劉志丹迅即跟上時代的潮流,從此開始了他艱難曲折而又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在長期的軍事鬥爭中,把游擊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陝甘紅軍的靈魂人物,他33年的短暫人生充滿傳奇色彩。

劉志丹和阜陽“四九起義”,他還是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阜陽四九起義總指揮魏野疇的學生

說起劉志丹和四九起義,就得說一位重要的人物——魏野疇,也是陝西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優秀黨員和宣傳活動家,西北地區共產主義活動的先驅,也是黨在西北地區最早從事軍事活動的領導人。1927年來安徽阜陽,他是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阜陽四九起義的總指揮,也是劉志丹在榆林中學讀書時的老師。

榆林中學是當時陝北23縣惟一的一所中學,在文化落後的陝北高原算是最高學府了。校長杜斌丞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為了振興教育事業,力主改革校政,設法延聘名師。劉志丹入學後,正是魏野疇、李子洲等進步教師陸續來校任教的時候。由於他們積極傳播新文化、新思想,學校里民主、改革的思想逐漸變得活躍起來。劉志丹因為和魏野疇經常接觸,深受他的薰陶和影響,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為人民解放事業赴湯蹈火,直至為之獻身。

劉志丹和阜陽“四九起義”,他還是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阜陽四九起義總指揮魏野疇的學生

這位英雄和安徽有關係嗎?他來過阜陽嗎?

網上的阜陽黨史大事記有這個事:“4月中旬,中共中央派劉志丹來阜陽參與領導武裝起義,劉到阜陽,見起義失敗,遂轉往上海。”

西安晚報2016年10月21日刊登了《民族英雄:劉志丹將軍的傳奇人生》,上面說得很清楚:1927年,劉志丹被黨組織派往安徽阜陽,協助魏野疇做好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第十軍的起義工作。到了阜陽後,由於當時第十軍代理軍委書記宋樹勳叛變告密,起義失敗,魏野疇犧牲。劉志丹在黨的安排下,又返回陝西工作。

志丹縣政協文史資料第八輯、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浴血高原》——劉志丹與西北革命,這部書第二章黃埔歲月裡把劉志丹來阜陽寫得很詳細,是受上級黨組織的安排來阜陽協助恩師魏野疇領導皖北暴動的,隻身來到阜陽,起義因黨組織出現叛徒提前舉行遭到鎮壓失敗了,當他得知他的引路人、阜陽起義總指揮魏老師犧牲的消息時,“悲痛萬分,不時地回想起榆林中學時與魏老師親密相處的情景,魏老師的教誨言猶在耳:古今中外,凡革命沒有不流血者,我們為了推翻黑暗的社會制度,就得有拋頭顱灑熱血的準備……”接著寫到“劉志丹噙著熱淚堅定地說:魏老師,您的血不會白流,您所獻身的事業,我們一定會繼續下去,直到勝利!”

劉志丹和阜陽“四九起義”,他還是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阜陽四九起義總指揮魏野疇的學生

魏野疇的孫子魏北京蒐集的一份1978年9月28日的西安日報《劉志丹在北伐中》,文章的作者為劉力貞和張光,劉力貞是劉志丹唯一的女兒,張光是他的女婿。文章主要內容寫受恩師魏野疇的教誨和引導,參加黃埔,激情北伐,知道魏老師在安徽阜陽組織暴動就被上級派到阜陽,獲悉起義失敗老師犧牲痛定思奮等內容,和政協文史資料的內容差不多,但出自他親人之口這就很有說服力。

這些資料足以說明劉志丹來過阜陽。劉志丹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為勞動人民解放事業奮鬥的一生。他為“四九暴動”來過阜陽,雖然沒能趕上,就這事本身對阜陽已具有很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第一、豐富了阜陽黨史,光亮了阜陽展館。本來四九起義就是一場繼三大起義之後,響應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的軍民聯合暴動,在皖北打響了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在安徽省建立了第一個蘇維埃紅色政權和黃淮海第一支工農紅軍,在安徽黨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因為有劉志丹來過阜陽,讓我們阜陽黨史、四九起義更加光芒四射,在我們幾個紀念館裡因為有了劉志丹的故事多了亮點、增加了劉志丹和他的陝北根據地展陳資料而更加精彩,“四九起義”歷史價值更加凸顯,更有說服力,更具有參觀價值,更具有愛國主義傳統教育意義。

第二、魏野疇是他的恩師,他的革命意識和共產主義思想都是受老師的教育,那魏老師為革命英勇犧牲給他做出了榜樣,是他一生的旗幟。

第三、四九起義錘鍊了一大批優秀革命人才。劉志丹吸取阜陽暴動的經驗教訓,返回陝西領導武裝起義,和參加過阜陽四九暴動的曹力如、吳岱峰、李烈飛、劉貫一、南漢宸、陳雲樵、高敬東等許多革命志士一起,把魏野疇、昌少先、杜聿德等革命烈士未竟的共產主義事業在西北掀起了反抗國民黨統治的一次次風暴,終於探索出了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前進道路,成為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而建立的陝北根據地成為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中國抗日鬥爭的出發點。

阜陽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四九起義讓阜陽紅色資源厚重,有了魏野疇和劉志丹讓阜陽有更多的紅色故事,也讓阜陽人民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讓紅色精神長存。 (作者:陳炳魁 陳曉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