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和阜阳“四九起义”,他还是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阜阳四九起义总指挥魏野畴的学生

刘志丹,名景桂,字志丹。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今属金鼎镇)。他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时,五四运动的新思潮影响到偏僻的陕北,刘志丹迅即跟上时代的潮流,从此开始了他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把游击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陕甘红军的灵魂人物,他33年的短暂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刘志丹和阜阳“四九起义”,他还是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阜阳四九起义总指挥魏野畴的学生

说起刘志丹和四九起义,就得说一位重要的人物——魏野畴,也是陕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宣传活动家,西北地区共产主义活动的先驱,也是党在西北地区最早从事军事活动的领导人。1927年来安徽阜阳,他是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阜阳四九起义的总指挥,也是刘志丹在榆林中学读书时的老师。

榆林中学是当时陕北23县惟一的一所中学,在文化落后的陕北高原算是最高学府了。校长杜斌丞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为了振兴教育事业,力主改革校政,设法延聘名师。刘志丹入学后,正是魏野畴、李子洲等进步教师陆续来校任教的时候。由于他们积极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学校里民主、改革的思想逐渐变得活跃起来。刘志丹因为和魏野畴经常接触,深受他的熏陶和影响,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人民解放事业赴汤蹈火,直至为之献身。

刘志丹和阜阳“四九起义”,他还是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阜阳四九起义总指挥魏野畴的学生

这位英雄和安徽有关系吗?他来过阜阳吗?

网上的阜阳党史大事记有这个事:“4月中旬,中共中央派刘志丹来阜阳参与领导武装起义,刘到阜阳,见起义失败,遂转往上海。”

西安晚报2016年10月21日刊登了《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传奇人生》,上面说得很清楚:1927年,刘志丹被党组织派往安徽阜阳,协助魏野畴做好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第十军的起义工作。到了阜阳后,由于当时第十军代理军委书记宋树勋叛变告密,起义失败,魏野畴牺牲。刘志丹在党的安排下,又返回陕西工作。

志丹县政协文史资料第八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浴血高原》——刘志丹与西北革命,这部书第二章黄埔岁月里把刘志丹来阜阳写得很详细,是受上级党组织的安排来阜阳协助恩师魏野畴领导皖北暴动的,只身来到阜阳,起义因党组织出现叛徒提前举行遭到镇压失败了,当他得知他的引路人、阜阳起义总指挥魏老师牺牲的消息时,“悲痛万分,不时地回想起榆林中学时与魏老师亲密相处的情景,魏老师的教诲言犹在耳:古今中外,凡革命没有不流血者,我们为了推翻黑暗的社会制度,就得有抛头颅洒热血的准备……”接着写到“刘志丹噙着热泪坚定地说:魏老师,您的血不会白流,您所献身的事业,我们一定会继续下去,直到胜利!”

刘志丹和阜阳“四九起义”,他还是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阜阳四九起义总指挥魏野畴的学生

魏野畴的孙子魏北京搜集的一份1978年9月28日的西安日报《刘志丹在北伐中》,文章的作者为刘力贞和张光,刘力贞是刘志丹唯一的女儿,张光是他的女婿。文章主要内容写受恩师魏野畴的教诲和引导,参加黄埔,激情北伐,知道魏老师在安徽阜阳组织暴动就被上级派到阜阳,获悉起义失败老师牺牲痛定思奋等内容,和政协文史资料的内容差不多,但出自他亲人之口这就很有说服力。

这些资料足以说明刘志丹来过阜阳。刘志丹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劳动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四九暴动”来过阜阳,虽然没能赶上,就这事本身对阜阳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丰富了阜阳党史,光亮了阜阳展馆。本来四九起义就是一场继三大起义之后,响应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军民联合暴动,在皖北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在安徽省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和黄淮海第一支工农红军,在安徽党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因为有刘志丹来过阜阳,让我们阜阳党史、四九起义更加光芒四射,在我们几个纪念馆里因为有了刘志丹的故事多了亮点、增加了刘志丹和他的陕北根据地展陈资料而更加精彩,“四九起义”历史价值更加凸显,更有说服力,更具有参观价值,更具有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意义。

第二、魏野畴是他的恩师,他的革命意识和共产主义思想都是受老师的教育,那魏老师为革命英勇牺牲给他做出了榜样,是他一生的旗帜。

第三、四九起义锤炼了一大批优秀革命人才。刘志丹吸取阜阳暴动的经验教训,返回陕西领导武装起义,和参加过阜阳四九暴动的曹力如、吴岱峰、李烈飞、刘贯一、南汉宸、陈云樵、高敬东等许多革命志士一起,把魏野畴、昌少先、杜聿德等革命烈士未竟的共产主义事业在西北掀起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一次次风暴,终于探索出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前进道路,成为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而建立的陕北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抗日斗争的出发点。

阜阳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四九起义让阜阳红色资源厚重,有了魏野畴和刘志丹让阜阳有更多的红色故事,也让阜阳人民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精神长存。 (作者:陈炳魁 陈晓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