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允不死,他會不會是第二個董卓?

Panny-小婧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分析:王允想不想成為董卓、王允能不能成為董卓。

一、王允想不想成為董卓?想!

眾所周知,董卓雖是被呂布殺死的,實際上卻是死於王允的美人計。

王允在三國正史或演義中出場時都是個非常正面的形象,為了匡扶大漢江山想盡一切辦法,設下精巧的美人計離間董卓和呂布。

從結果來看,此計謀非常成功,呂布傻乎乎的上了當,董卓送了命。

那麼董卓死後王允做了什麼呢?

《後漢書》中的記載是:卓既殲滅,自謂無復患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意思是從此之後王允居功自傲,自以為是朝中第一人,凡事獨斷專行,對眾臣很嚴厲,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樣推崇和擁護他了。

對於漢獻帝劉協,王允也有了頤指氣使的苗頭,劉協感覺到又一座大山壓在了頭頂。

董卓死後王允辦了許多事情,小事就不講了,這裡說兩件大事。

1、濫殺無辜

蔡文姬之父蔡邕曾是董卓的舊臣,聽到董卓喪命時正好和王允在一起,下意識的嘆了口氣,王允大怒,罵了一通之後命人押至廷尉處問罪,許多大臣求情都沒用,蔡邕冤死獄中。

2、逼反涼州軍

蔡邕之事發生後,涼州軍人人自危,因為蔡邕和董卓並沒有過於緊密的關係,就這樣還被殺了!那麼做為董卓嫡系的涼州軍肯定會被清算,一時人心惶惶。

這時候王允考慮的不是怎麼安撫涼州軍,而是想要奪權,準備用關東軍去控制涼州軍。

大臣們覺得這樣不妥當,怕引起兵變和混亂,但王允聽不進去任何意見,堅持己見。

此時不只是涼州軍,普通的涼州百姓都對王允感覺到恐懼,紛紛傳言王允要殺掉所有涼州人,涼州軍更覺得絕望,軍中將領李傕和郭汜把心一橫,決定先下手為強,打到長安殺了王允再說!

他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帶著大軍沒多久就攻陷了長安,王允被殺,東漢王朝再一次遭受重擊。

結論:

通過上面這些事情可以看出,王允雖然看似忠心於漢朝,但如果有機會的話,他未必不想做董卓。

王莽篡位前不是很謙恭嗎?董卓專權前不是忠臣嗎?人是會變的,多少奸臣、權臣都是由忠臣轉變而成,不要低估權力對於政治家的誘惑力。

二、王允能不能成為董卓?不能!

王允有沒有成為董卓的野心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太原王氏一直是高門望族,世代官宦,在當地有很大的影響力。出身於這樣的家族,王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若單論門第名望的話,董卓、曹操這些人萬萬比不上他。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王允有可能成為一代名相。但如果在亂世,那麼他或者他的家族有一個很致命的缺陷:沒有兵權。

所以他想殺董卓才會這麼費力,殺了董卓後也穩定不了局勢。

可以說兵權是亂世中最大的道理,沒有兵權一切休提,老老實實待著才最保險。亂世中沒有兵權而又跳出來指手畫腳的人,已經死了很多很多了。

何況,兵權之外,王允的能力也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強。搞不定涼州軍情有可原,但連本應支持他的朝中大臣以及漢獻帝都對他有了意見,這就是能力問題了。

倘若他不是那麼剛愎自用,涼州軍不一定立刻就反,漢朝就還有一線生機。

結論:

拋開個人好惡,只談客觀事實。董卓活著的時候雖然人人痛恨,至少東漢王朝還維持著表面上的至尊地位;王允掌權之後,東漢王朝在天下人面前露出了破綻,丟了國都,從此烽煙四起。

董卓當然該殺,只是殺了他之後,王允應該有收拾江山的手段,可惜他沒有,白白搭上一個貂蟬。

所以王允就算有心也成不了第二個董卓,因為他一無兵權,二無能力。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王允絕對不會成為第二個董卓。理由如下:

1:王允文臣,沒有朋結黨羽,不掌兵權,沒有自己的化龍池___根據地。

2:王允自幼所受到都是儒家正統教育,腦海裡想的都是忠君愛國,宣揚忠義孝廉治理國家,所追尋的是名流青史,當然不會專權禍國。

3:王允供養貂蟬並不是因為貪戀美色,而是為了日後送往東宮,當作貴妃培養,好讓自己榮升國公位極人臣所做的準備,無奈遇上董卓干政亂權,於是順水推舟用貂蟬使得美人計鋤奸報國,以留賢名。

4:王允忠烈無比,董卓死後部將李傕,郭祀復又亂權,王允以死救君報國,足以明志。


靜開盛世


1:不會

2:他沒死的時候,也沒能繼承和控制董卓的勢力

3:文臣就是文臣,跟董卓這名西北武將來說始終缺了點霸氣

4:槍打出頭鳥,董卓在世的時候,18路諸侯都過來了,王允沒董卓的勢力,怎麼有可能挾天子以令諸侯?


詡懿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即便王允不死,王允也絕對不會成為第2個董卓,因為王允與董卓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而最大的差距點那便是王允普通沒有兵權,董卓有兵權,王允是儒家的優秀代表,而董卓的思想當中除了打打殺殺好像沒有其他東西了。

事件回顧

董卓從絕對意義上來說,應該是在漢朝末年最為風光的臣子,對於他而言,似乎想讓誰當皇帝誰就可以當皇帝,不想讓誰當皇帝誰就不能當皇帝,簡直比皇帝的老子還要威風。

而根據當時的歷史記錄來看,董卓也的確做了一些不法的事情,比如對那些忠臣進行肆意的羞辱,對於皇宮當中的妃子、皇帝的媳婦開始惡意的調戲,甚至去做一些遊戲,而且對於皇帝也是極不尊重,上朝的時候得先董卓坐下,皇帝才能坐下,這還有沒有地方說理了?

當然董卓與王允之間最大的矛盾和衝突便是:董卓想當皇帝他老子,而王雲想讓董卓當皇帝他兒子,雙方之間的價值觀念不同,自然而然的就得來一場硬仗。

只不過指望著已經年邁不堪的王允徒手打過董卓,似乎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好在無比愚蠢的董卓旁邊,有著一個更加愚蠢的乾兒子,他叫呂布。

接下來就是美人計,當然貂蟬在三國演義當中是虛構的,而真正的三國志當中,呂布是因為一些其他情況殺掉董卓的,但這些無所謂,終究通過一些計謀明面上或者背地裡讓呂布和董卓之間產生間隙。

最終一箭雙鵰,王允做實漁翁之利。

沒錯,這就是事實

一個人的思想認知不同,往往會決定他們在朝堂之上或者朝堂之下的所思所想以及所作所為。

王允從來都沒有想過當皇帝他爹,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讓大漢王朝復興起來,想到最多的是如何讓普天下百姓脫離苦海,因為王允從始至終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儒臣,而作為儒家的優秀代表以及儒家學派對於朝廷大臣的影響,忠君報國才是他們最應該選擇的。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最為重要,那便是開頭的時候咱們講過,董卓有兵權有將權,而且有很多非常勇猛的將軍,這一切王允都沒有,王允有的只是自己的滿腔熱血,在這滿腔熱血之下便是一顆報國之心。

當然,王允作為一個普通人,必然也有著自己的私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相對於王允而言,懂得政治,懂得外交手段,懂得為人處事是他的優勝點,可是過於死板,對敵人死揪著不放,不懂全局卻是他的短板。

而在不久之後,王允也會因為這個短板喪失生存下去的機會,並且把大漢王朝再一次推向深淵。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他與董卓是兩種人。

董卓可以說是一個苦出身,他的一切全是靠他一刀一槍的打出來的,他也是為了權利可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梟雄,從他廢少帝就能看出來。他對於自己權利的慾望已經達到了一種及其迫切的一面。而且他可是一個十足的造反先驅。

而王允就不同了。他是出自氏族的大儒,這種人往往對於名垂千古萬古流芳,有一種病態的追求。再有從他最後為保獻帝跳樓自殺也能看出來。王允雖然方法不對,但也是一個十足的保皇派。

所以拿一個造反派和一個保皇派來比,我想大家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是昊濤說史,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可以評論在下方。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歷史的樂趣。


昊濤說史


姑且假設王允不死,但是我認為他不會成為第二個董卓的。

因為他和董卓不同,二者極大的差異,王允位列三公,有一定的威望,但根本上是一個文臣,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屬於忠誠派。而董卓是一個封疆大吏,而且是西涼的,手握重兵,本質上是一個軍閥。

所以二者並不是一類人,因此王允不會成為第二個董卓。


九零後的思想者


不會,王允有心機沒智慧!有挑撥離間才能,沒有心胸寬廣之才!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沒有軍隊的威望,是無法掌握朝局,左右人事!關鍵王允心眼比較小,成不了大事


靈魂擺渡者無心的小高


當然不會。

一方面他沒那個心。他和董卓是兩種人,他還是忠於漢朝的。

另一方面,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因為他根本就沒那個力。

董卓能夠成為董卓,主要是因為人家有兵、有軍事實力。王允除了有個好人緣、有個職位,沒有P的軍事實力,他能搞成毛線事!


樓上石子


應該不會。從王允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忠於漢朝的人。王允是一個儒生,儒生最重忠君之道。而董卓是梟雄。這個不一樣。

再說:他沒有自己的軍隊。這點不可能實現。


白案老劉


王允乃久食漢祿,系大漢忠臣,已官至司徒,更無他望。若其順從董卓,地位得保,榮華照享,何苦要施美人計呢?王允不死,其必真心保天子,忠大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