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還在世,司馬懿敢造反嗎?為什麼?

魔力俠曹操


曹操與司馬懿不是同輩人,兩人年齡相差24歲。而司馬懿又是個長壽之人,與吳大帝孫權都活到了70歲以上。所以,司馬懿在年齡上佔有優勢,因此曹操是很難熬死司馬懿的。




司馬懿生於179年,卒於魏嘉平三年(251年),享年73歲。這個年齡,在普遍壽命不高的漢末三國時期已屬高壽。在曹魏內部,因為司馬懿的長壽,竟先後熬死了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祖孫三代皇帝。直到八歲的齊王曹芳即位,因為魏宗室,大司馬曹真之子,就任大將軍總攬曹魏軍政大權的曹爽的排擠,司馬懿才終於在隱忍大半輩子後出其不意發動政變,夷滅曹爽兄弟三族,篡奪了曹魏大權。

高平陵之變發生於魏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這一年司馬懿已經71歲了,兩年後司馬懿病逝,權利順利交接,曹魏大權被司馬懿之子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牢牢掌握在手中。由此可見,活的比別人久真是一件決定命運的事。



我們普遍認為,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是因為大將軍曹爽對他咄咄逼人的打擊和防備,使司馬懿不得不下定決心除掉曹爽,進而控制曹魏大權。因為從魏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同受遺詔共同輔佐八歲的齊王曹芳即位,到魏嘉平元年(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整整十年司馬懿都不敢輕舉妄動。如果不是曹爽這個目空一切,志大才疏的蠢才把司馬懿給逼急惹毛了,高平陵之變未必就會發生。想想看在這十年裡司馬懿要是哪一天掛了,估計以後就沒司馬傢什麼事了。



不僅是魏武帝曹操在世的時候,就算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在世時,司馬懿都是規規矩矩,忠心體國,征戰四方,禦敵有術。司馬懿長期領兵在外,與朝廷關係不密,因此他很難組織起自己的小圈子,再加上文帝、明帝皆馭下有術,司馬懿斷然不敢冒著滅九族的危險去造反。但是曹丕、曹睿父子實在是國乍不永,一個活了40歲,一個活了36歲,最後讓八歲的齊王曹芳當皇帝,再加上一個“蠢如豬”的大將軍曹爽,這才讓司馬懿有了信心發動政變奪取曹魏大權。

曹操註定活不到司馬懿這個年齡,要知道司馬懿發動政變時都已經71歲了。曹操這個人大家應該都多少有些瞭解,非常大氣,有王者雄風,是一個不說話就能讓臣下膽寒的大英雄。司馬懿歷事曹操很多年,曹操集團人才濟濟,司馬懿並不是最出色的謀臣,他的人生高光時輝煌期,都集中在魏文帝、魏明帝時代。滅遼東公孫淵,新城之戰斬殺孟達,阻擋諸葛亮的北伐等戰事皆發生在這一段時間。




司馬懿雖然號稱是經世奇才,但曹操其實對他並不完全信任。司馬懿有“雄豪志”,且在面相上有“狼顧之相”,曹操心裡很是忌諱,曾對太子曹丕說:“司馬懿不甘為臣下,久必預家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才使曹操安心。雖然如此,但曹操在世時,司馬懿一直處於被壓制狀態,造反,估計連想都不敢想。


大國布衣


如果曹操還在世,司馬懿敢造反嗎?

問題是,司馬懿造反時,曹操是不可能活著的。

司馬懿生於179年死於251年,享年72歲,是漢末三國時期最長壽的人。孫權比司馬懿小3歲,死於252年,活了69歲,也是那時候最有名的老壽星。諸葛亮比司馬懿小2歲,活到了234年,享年53歲,在那個時代也算長壽。而曹操,想要死在司馬懿後面,需要活到接近100歲才行。

曹操生於155年,司馬懿大了整整24歲,如果晚婚晚育,司馬懿相當於兒子,如果早婚早育,當個孫子也可以。曹操想要通過壽命打敗司馬懿,完全是痴心妄想,像司馬懿這樣的超長待機王,中國歷史上實在太少見了。

孫權在壽命上足以和司馬懿比肩,可是能力上實在差太多。孫權年老之後糊里糊塗,造成孩子們爭奪王位,間接造成了東吳政權的衰落。

比不過壽命,就比兒孫,可惜曹操再次落敗。

曹操最優秀的兒子主要有曹昂,曹丕,曹植、曹衝。曹昂很早跟著曹操去打仗,不僅沒有學會什麼本事,反而因為曹操睡女人丟了性命。曹操失去曹昂的同時,也失去了丁夫人。曹衝雖然小,可是自己從小聰明,曹操有意讓他當繼承人,可惜很快就死了。很多影視作品中殺曹衝的是曹丕,其實曹衝是病死的。

曹丕和曹植兩人爭奪繼承人的位置,曹丕完勝,因為曹植除了能寫幾首詩,就是一個酒鬼加富二代,幹啥啥不成。曹丕最終繼承王位,這已經是曹操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了。

可惜這個選擇是錯的。曹操在時,始終防範著司馬懿,但曹丕一上位,司馬懿就成了最倚重的大臣,儼然就是魏國版的諸葛亮。曹丕比司馬懿小8歲,兩人也算是同齡人,可惜曹丕不知道中了什麼詛咒,他和他的後人中沒有一個長壽的。

有理由相信,曹丕的詛咒來自於曹操的女兒曹節,曹節嫁給了漢獻帝劉協,成了東漢朝最後一任皇后,曹丕篡位時,曹節惡狠狠地說“老天有眼,決不讓你長久!”

曹節的嘴巴就像開過光一樣,特別管用。曹丕226年去世,享年39歲。曹丕的兒子曹睿,239年去世,享年35歲。曹睿的兒子曹芳,在高平陵政變後變成了孤家寡人,曹魏政權名存實亡。

司馬懿的高平陵政變,發生在公元249年,距離曹睿去世,僅僅過了十年時間。曹丕或者曹睿,隨便一個多活十年,都不會讓司馬懿篡權的事故上演。

可是,曹魏家就是這命!

或者說,曹魏家因為開創,所以短命!

曹魏家開創的是什麼?是假模假式的禪讓制度。雖然類似的事情在王莽的新朝也有,可是後世的人說起來都是“漢魏故事”,說的就是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的事情。

今天你推翻了漢朝,明天必然就有人用同樣方式推翻你!

這就是曹魏給人的啟示。

曹丕推翻漢朝建立魏國時,滿朝文武都早已經迫不及待了,因為曹操在位時,就有人要勸進,可是曹操沒有同意。

當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滿朝文武也是支持的,因為曹家人當權挺長時間了,挺讓人煩的。尤其是曹睿死的時候,當權的人都是曹氏宗親,曹睿的顧命大臣曹宇、夏侯獻、曹肇、曹爽、秦朗五個人,要麼是曹家的親戚,要麼就是曹家的養子。如果司馬家掌權,會不會有機會?

可惜沒有!

司馬家掌權後,曹家換成了司馬家,沒有任何的改變,其他的士族還是沒有任何機會。

試想一下,如果曹丕一開始不選擇篡位,而是像德川家康那樣建立幕府,讓漢朝皇帝萬世一系,也許就沒有後來什麼事了。


歷史知事


司馬懿也就敢欺負曹爽這樣的紈絝子弟,和曹芳這樣的年幼君主,別說曹操在世,就算是曹丕、曹睿在世,司馬懿都得老老實實的當孫子,別說造反,司馬懿估計連正眼也不敢看曹操一眼。

曹操在世時,曹魏是戰將如流、謀士如雲,比如說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以及還有五子良將:張遼、于禁、樂進、張郃、徐晃,司馬懿在當時算什麼,最高官位也不過是丞相主簿,也就是曹操手下的丞相府的秘書,連秘書長都不是。



曹操在生前就覺得司馬懿這個人狼子野心,有“鷹視狼顧之相”,司馬懿天生就是一幅謹慎多疑,心懷不軌的性格,曹操時代,司馬懿根本就不敢出頭,只能夾起尾巴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沒有半點不滿意之心。

簡單的說,就是司馬懿會裝孫子,會夾起尾巴做人,為人低調得要命,否則以曹操的疑心,寧可殺其有,不可殺其無,司馬懿早就死了,在曹操時代,司馬懿別說造反,在曹操面前打個噴嚏都是戰戰噤噤的,生怕一不小心,做錯事,說錯話,而被曹操所殺。



司馬懿真正被提拔起來重用是在曹丕時代,曹操去世後,司馬懿被曹丕任命為治喪委員會主任,負責處理曹操的喪事,在處理完了之後,司馬懿被任命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

曹丕之所以如此看重司馬懿,一是因為司馬懿原本就是曹丕的四大心腹之一,這四個人是吳質、陳群、朱鑠、司馬懿;二是因為司馬懿一直是站在曹丕身後支持他繼承曹操權力的人,三是因為司馬懿有才能,又低調,看上去一幅老好人的樣子。



曹丕時代,司馬懿與曹操時代沒有太大的區別,還是一樣老老實實的當官做人,曹丕才能雖然不如曹操,可仍然是一代名主,仍然能夠分辨得出忠奸善惡,司馬懿雖然多次受到曹丕提拔,但是在曹丕時代,司馬懿沒有領兵機會。

從曹操朝代開始,曹魏的兵權都是在曹氏及夏侯氏宗親手中,這一點曹操控制得相當嚴格,絕對不允許外人染指兵權,無論是誰,哪怕是五子良將,也是一樣,有事帶兵出征,無事交還兵權,在冷兵器時代,軍隊是國家機器的維護者,沒有軍隊,哪怕掌握再大的權力也是水中花、鏡中月。



這一情況到了曹丕時代,仍然延續了曹操的政策,對外出徵主要還是曹真和曹休,這兩人成為曹丕在軍隊中的代言人,而司馬懿在曹丕時代雖然手下能夠領導5000兵力,不過多是留守後方,負責治安方面用的,要知道姜維投降蜀漢的第二年,諸葛亮就分了五六千人給姜維統領,比較之下,司馬懿這點人真算不上什麼。

況且曹丕時代,還有一些前朝名將存在,比如說張郃、曹真、曹仁、曹休等人,這人也完全壓制了司馬懿,曹丕時代的司馬懿,估計也野心也不敢有,更別說造反了。



曹丕在去世前,給自已的兒子曹睿留了輔政四大臣,分別是: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司馬懿是撫軍大將軍,撫軍大將軍在當時就是負責後期的將軍,與其它人比起來 ,司馬懿算是地位最低的。

只可惜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到了曹睿時代,曹魏前朝名將相繼去世,曹仁、曹真、曹休相繼病死,連唯一的張郃也被司馬懿強令追擊諸葛亮而被除掉,不過曹睿再怎麼說,也是一代名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親自掌握政權,不再需要四大輔臣。



曹睿時代,由於名將相繼去世,司馬懿開始掌握軍隊,尤其是曹魏西部邊境與蜀漢交界的地區,司馬懿更是掌握兵權一直到皇帝曹睿去世,而且在曹魏的地位無人可及,只可惜曹睿壽命更短,只活了36年,比他父親曹丕還短了4歲,比他爺爺曹操就短了30歲了。

司馬懿的野心也就是在曹睿時代開始樹立,由於長期在軍隊中掌兵,司馬懿在軍隊中培養了很多親信,這些人成為他日後奪權的基本。但是這些也不過是司馬懿在暗中進行的,至少在表面,司馬懿是不敢有任何反對曹睿的意思,表面上仍然是個老好人。



只可惜曹睿在臨死前就託孤大臣的人選犯了天大的錯誤,讓司馬懿這個身經百戰,能力卓越的四朝重臣,與一個富二代毫無工作經歷,能力不強的紈絝子弟曹爽一起輔政,輔政大臣一定要相互制衡才能維持平衡,曹爽與司馬懿能相互制衡嗎?當然不能。

在成為輔政大臣後,司馬懿就開始了處心積慮的奪取權力,為了扳倒曹爽,司馬懿先是步步退讓曹爽,司馬懿的策略就是:上天要毀滅亡一個人,必先放縱他,讓其瘋狂。司馬懿故意退讓曹爽,就是放縱曹爽,嚐到了權力的甜頭,曹爽就開始排擠司馬懿和朝中的老臣,這正是司馬懿希望看到的,最後曹爽導致眾叛親離,為眾之矢,最終讓司馬懿以計謀賺得了天下。



司馬懿不僅騙了曹爽,還騙了滿朝文武和天下人,司馬懿出生世家大族,熟讀儒家經典,可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一個不佔,全靠陰謀詭計奪權,正因為如此,司馬政權就是一個短命鬼政權,這是司馬懿種下的因。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肯定不敢呀!曹操在世時,司馬懿連想法都不敢有,不要說真動手了。

曹操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遠在司馬懿之上,司馬懿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極低,造反的風險又太高太高,一旦失敗了會被夷九族,以司馬懿之小心謹慎,沒有七八成成功的概率,他是萬不敢輕易嘗試!別說曹操在世他不敢造反,連曹睿沒死他也是不敢的。

再說曹操也不會給他機會,曹操是個生性多疑的人,只要稍微有點反叛的苗頭估計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他看出司馬懿有全才,都不讓他有實權,只是當參謀使用,還告誡曹丕不要重權放給司馬懿,在曹操的戒備之下,司馬懿還有機會造反嗎?

曹丕曹睿在世他也沒機會,既然曹操都警示過,曹丕曹睿當然也會防範,他之所以不聽曹操話放權給司馬懿有兩個原因,第一、當時魏國能對付諸葛亮的人才不多,不得已要用,連曹丕自已也沒信心能對付諸葛亮。第二、他們自信防範到位無須擔心。後來不是因為曹爽又差勁又過分擠兌司馬懿的話,估計司馬懿也不會造反。

所以本問題的答案很肯定,如果曹操在世,司馬懿絕對不會造反!





醫藥醫療資訊


曹操以狡詐著稱,司馬懿以隱忍聞名,曹操比司馬懿大了整整24歲。

當年曹操23歲出仕,是司馬懿父親司馬防推薦的,就跟劉備被劉焉、盧植推薦一樣,所以,曹操與司馬家有這麼一段淵源。

(曹操一直防備著司馬懿)

曹操迎漢獻帝,原本想自己做大將軍開府,後來袁紹不樂意。曹操只好把這個官位讓給了他,自己做了個司空。司馬家當時是溫縣的名門望族,有“司馬八達”的說法,為了給自己增加名門望族的支持截力度,曹操徵辟了司馬懿做僚屬。司馬懿認為做曹操的僚屬等於是做了曹操的家臣,就藉口生病去不了。其實,是司馬懿覺得曹操的司空位置不穩當,不想跟著曹操倒黴。另外,司馬懿還想著通過拒絕這種方式養自己的名望。曹操小字阿瞞,關於使詐這些他都知道。

(陰謀詭計瞞不過阿瞞)

後來,曹操打敗了袁紹,成了漢朝的丞相,可以開府治事了。這個開府,指的是丞相建立自己的官署機構並且獨立任命官員,丞相的官署是獨立於皇帝管理系統之外的,除了一些重大事物、例如祭祀、戰爭等,日常事物全部由丞相處理。曹操此時家大業大,給司馬懿說:過來做我的文學秘書,這次如果還矯情,就收押了你!司馬懿聽了就乖乖地過來了。

曹操是創一代,親冒矢石,衝鋒在第一線,是全能型選手,閱人無數,司馬懿的狼顧之相一直都為曹操所忌憚。如果司馬懿如楊修希望鋒芒畢露,估計曹操也不會太顧念世家大族的面子。其實,曹操本人就是特別討厭世家大族,認為他們壟斷公器,寒門子弟也應該有機會。曹操一手提拔了很多寒門子弟,就是為了跟世家勢力平衡用的。如果曹丕後來不改弦更張,可能科舉制在三國時都能被髮明創造出來。

因此,司馬懿雖然是世家,而且被傳有驚世韜略,可是他深知曹操的秉性。曹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做事只看利弊。司馬懿的世家身份不可能保他免死。所以,司馬懿一開始沒有太大的野心,而且他懂得把自己隱藏的很好,很懂得低調行事,再加上曹丕力保,曹操沒什麼理由殺他。要知道曹操想殺楊修好久了,最後還是搞了一個“假傳軍令”的罪名殺了。司馬懿謹小慎微,就是不給曹操抓到把柄。


(曹操是創一代)

可是曹操去世的時候,還是不放心這個司馬懿,就跟曹丕說:司馬懿這個小子(司馬懿比曹丕大8歲)有點陰,以後必然會干涉你的家事。可是已經殺了一個楊修,世家對曹操已經有意見了,再殺一個司馬懿,曹操也下不去手了,不能把這些人都逼到劉備、孫權那裡去。

新版《三國演義》裡有這麼一個橋段,曹操下車撒尿,問起司馬懿:為什麼腳那麼白?司馬懿沒敢接話。曹操自問自答:因為腳總是藏著。司馬懿聽了汗如雨下。曹操這是在試探司馬懿,唬的司馬懿趴在地上不敢抬頭。後來高平陵政變後,司馬懿終於把腳露出來了,還踩到了曹爽身上,算是翻身了。編劇通過這個戲劇化的動作,完美體現了司馬懿陰鷙的性格。


(司馬懿把腳踩到了曹爽身上)

以曹操的閱歷、謀略,在曹操之世,司馬懿尚且不敢表現,談何造反?即使曹操去世了,如果曹操治下的那些之名武將們有一兩個活到高平陵政變,也不會有司馬懿的事兒。所以,很多事都很寸,曹丕、曹睿活的太短,曹氏武將們都凋零了,連黃鬚兒曹彰只活了34歲。到司馬懿篡權那會,已經是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了。


而知而行的歷史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在逃亡途中就能說出這句話的曹操,豈是司馬懿可以相比。如果曹操在世司馬懿根本沒機會造反。

司馬氏是東漢末年的大家族,潁川地方豪強。而曹操對地方豪強多有忌諱,雖然強行命令他們的子弟出來做官,但是都是一些文職官員沒有地方實權。而且直到曹操去世,司馬懿最高官至為太子中庶子,輔佐當時的太子曹丕。

曹操生性多疑,某一天一天曹操夢見了“三馬同槽”:三匹馬在同一個槽裡吃食物。曹操認為是馬氏要取代曹魏政權,於是殺了馬超的父親馬騰,卻沒想到三馬指的是司馬懿三兄弟。如果被曹操知道,按照曹操寧可殺錯不可放過的性格早就殺了司馬懿,哪還有後來司馬政權取代曹魏。

司馬懿原先不願在曹魏政權手下當官,一是曹操乃宦官之後,二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曹操殺了一些不願做官的豪強子弟,司馬懿才不情願的出來做官,所以曹操不信任他。直到他去世時還對繼位的曹丕說:要小心司馬氏。曹丕沒有把曹操的話放在心上,重用司馬懿才導致後來晉取代魏。


陸棄


在三國的時候,司馬懿最終採取政變的辦法,陰謀篡奪了魏國的政權,最後司馬皇族一統三國。所以司馬懿成了造反的代表人物,歷朝歷代都對其非常的警示和唾棄。也許大家會有疑問,如果還曹操還在世的話,司馬懿敢不敢造反?

答案就是如果曹操還在世的話,給司馬懿1萬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因為曹操可謂是一代奸雄,也是三國時期的最大梟雄,幾乎了一統天下,像司馬懿那樣的人物,在曹操面前可謂是戰戰兢兢,根本不敢有任何的異動。最初曹操徵召司馬懿當官的時候,司馬懿開始還不願意去,後來曹操發了怒,司馬懿就不敢再堅持,乖乖的到曹操那裡去報到了。

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可謂是如履薄冰,根本不敢露出任何的反心。因為對於曹操來說,殺掉司馬懿可謂是輕而易舉,所以司馬懿在小小心心的伺候著曹操,否則哪一天曹操突然不高興了,動了殺心,自己就糟糕了。據歷史書說,曹操也看出了司馬懿鷹目狼顧,有非常大的野心,所以說不可付之以兵權。我覺得這可能是後人所傳的,因為在曹操時代,司馬懿可謂是小心翼翼的,根本不會露出任何讓曹操感到懷疑的地方。否則以曹操的性格,只要他認為司馬懿對他的政權有威脅,就會立馬殺掉他。

事實上,不要說曹操在世,只要曹丕和曹睿任何一個人多活10年,或者兩個人加起來多活10年,司馬懿就不會有任何的機會了。因為在曹丕在世的時候,司馬懿還看不出敢怎麼樣來。即使是曹丕的兒子曹睿登基稱帝之後,司馬懿也只能是老老實實的當他的忠臣,盡忠於大魏王朝而已。

只不過歷史不容假設,曹丕和曹睿兩個皇帝都實在是太短命了,結果導致後來的繼承人年紀非常的幼小。而曹睿寄予厚望的輔政大臣曹爽又是個草包,結果導致曹家三代人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被司馬懿一朝給篡奪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提到司馬懿,就會使人想到高平陵政變的血腥屠殺,甚至還有拒諸葛、誅孟達、平公孫淵。然而這些事情都是發生在魏明帝曹睿即位以後。那麼曹操如果還活著,司馬懿是否有造反的想法呢?我來分析一下,歡迎大家指正。

首先,司馬懿深深瞭解曹操為人,在曹操時期,謹小慎微,低調為官。對於曹操的殘忍、多疑、嗜殺本性,作為其下屬官員,司馬懿有較深的認知,對曹操擅殺的特點極為忌憚,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司馬懿在曹操身邊只能是避免被殺,更不可能有其他的想法。司馬懿經歷和目睹了曹操殺董承、伏完、皇后、皇子以及誅殺馬騰全家的過程,不可能飛蛾撲火。

第二,司馬懿長期處於文職地位,不具有產生野心的客觀條件。在整個曹操時期,司馬懿只擔任功曹的位置,相當於秘書,並無接觸兵權的有利條件,不可能想的那麼遠,在曹操身邊工作,特別是在曹操這樣一個殺人如麻的主子身邊,自身安全是第一位,更不具備產生野心的時機和環境。在這期間,司馬懿想必也聽說過曹操殺呂伯奢全家的故事,那他心裡更得掂量掂量。

第三,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並無名氣,地位不高,沒有引起曹操的注意。司馬懿在曹操時期,知名度並不高,也沒有引起曹操的注意,因此曹操也並沒有把他列入必殺的名單當中。這也與司馬懿低調、謹慎,並未受曹操猜忌有關。司馬懿的地位和名氣,遠遠不如郭嘉、荀彧、許攸、程煜、楊修等謀士界的大咖,無法與他們比肩。因此此時如果有非分之想只能是天方夜譚。

第四,司馬懿歷來有野心的說法是受野史和杜撰的影響。歷史上說司馬懿有野心的故事有兩個,一個是說司馬懿在官渡之戰期間裝病不出來做官,企圖去投袁紹,甚至與曹操派來的細作鬥智鬥勇,騙過了曹操。這個故事從時間上看,應是司馬懿二十多歲時,這個時候的司馬懿並無名氣,也沒有任何功績,曹操為什麼會在官渡之戰這麼重要的時刻費那麼大的心思在一個小青年的身上呢?明顯不合邏輯。第二個就是三馬同槽的故事,曹操其人自幼足智多謀,依照曹操多疑嗜殺的本性,一旦他鎖定了懷疑目標,司馬家族被滅是肯定的了,不可能留下司馬家族這麼個隱患。曹操的為人,從其臨死前殘殺楊修和華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為消除心腹之患,勢必斬草除根的狠角色。那麼為什麼還會有三馬同槽的故事呢,這實際上是司馬懿奪權之後為了達到司馬家族掌權順德、符天得讖的政治目的。使大多數人產生司馬懿得天下具有歷史必然性的巨大錯覺。


優秀的米老鼠96


只要曹操在,給他司馬懿一萬個膽他都不敢造反!曹操是什麼人,在他面前,司馬懿就是孫子輩的,司馬懿想什麼都逃不過曹操那雙眼睛。所以,曹操還在世的時候,司馬懿無限裝傻,曹操也不會把實權給司馬懿這種厲害角色。



所以,問曹操還在世的話,司馬懿永遠不敢反,也沒機會反。因為曹操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他不可能有機會發展勢力,也不可能有機會手握大權,他永遠只能是曹操手中的一顆棋子,所以這樣沒權沒勢的司馬懿哪裡反得動?想都不敢想好嗎。



其實司馬懿一開始也沒有想到要反,只是他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睿,還有在諸葛亮的“神助攻”下,他一步一步掌握了大權,朝中沒有誰比他更有資歷。加上小皇帝曹芳不懂事的情況下,乳臭未乾的曹爽在他頭上作威作福,還屢次不聽勸攻蜀造成勞民傷財、損失慘重,甚至想剝奪他的權力,所以司馬懿是可忍孰不可忍,發動政變把曹爽給辦了。此時此刻司馬懿才算真正的謀反,曹魏的權力已經被他架空了。


博古論今天


司馬懿不管曹操死不死都會造反,原因有幾條,1,司馬家族是士家,士家是以家族為利以準則。2,在三國時代人才凋零,但也是人才輩出的時代。不始司馬家暗中聚集力量,如開始的袁家袁逢,劉家的薊州的劉,揚州的劉,荊州的劉,川中的劉,公孫家以兩公孫,度和瓚,楊家也不幹落後,主要曹把修殺了,何家,董家,萷家,蔡家,張家等等士家。都有造反的心,但還要扛劉漢大旗,名正言順才行。3,曹操死後,曹丕繼位,司馬家也不敢造反,原因家族力量不大。創業老臣還在,忠心曹家,曹家和夏候家族新生代強大。造反只有完蛋。4,也是最主要原因,魏強,吳,蜀弱。司馬家陪養的新生代,己經強壯,地方官員,軍事主官,在朝大員,己發展到軍事,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司馬家才動手。也學會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到司馬家第四代動手,司馬家從司馬防到司馬懿,後司馬昭,師。到司馬炎動手。5,也正是司馬家族,差點讓華夏漢族滅亡。6,我個人認為,如諸葛家族造反。比司馬家更快結束三國,因為魏有諸葛老三,吳國諸葛老大,蜀國老二,又和黃家,劉家等士家大財團結親,菜家萷家又結親又是大財團,造反水道渠成。是我個人吹牛啊,笑笑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