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不喜欢港片?

M煮酒论政


大家好,我是每天为您推荐一部好电影的最爱酷电影,期待您的关注!

现在不止年轻人吧,包括我这种港片的死忠粉都已经不太喜欢港片了,其原因归根结底可以归结为港片的没落吧!香港电影的衰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首先,咱们从导演、演员说起。

十年前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香港影视演员有谁,我会回答“周星驰、刘青云、梁家辉、黄秋生、梁朝伟、张学友、任达华、吴镇宇”等等等等,好演员太多了。十年后的今天,同样的问题,我发现答案居然是一样的。

这说明了什么,应该不言而喻吧,最近今年香港电影的演员,好像和十年前还是一拨人,严重的后继乏人。除了满屏幕的古天乐,你印象中还有其他能镇得住场的新生代香港演员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值得单独写一篇文章了。不过,说到底还是,滋生优质香港电影的土壤和时代,已经过去了。

大家再看看现在的香港导演吧,市场已经决定,他们拍电影的主流受众群体是大陆观众,作品需要更加迎合我们的口味,无形中就让所谓的“港味”渐行渐远。可惜的是,在失去了他们原本擅长的东西之后,做的并不是很好。

其次,咱们再说说大环境。

估计有很多老影迷和我一样,细数一下自己喜欢的那些经典港片,发现有三四成的影片是不可能在国内上映的。迎合国内市场,就势必需要放弃一些港片的原则。于是,我们再也看不到王晶无下限的搞笑、邱礼涛大尺度的恐怖、杜琪峰对现实的讽刺。


在未来,将只有“中国电影”一个标签,不会再有“香港电影”、“台湾电影”,这是时代的进步,大势所趋无可抵挡。作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也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连好莱坞都要为了中国,对电影做出改变。

年轻人不喜欢港片?

不喜欢就不喜欢吧,因为会有更多的“中国电影”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


最爱酷电影


为什么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不喜欢港片?

我想主要原因有二点:1 目前香港电影题材单一 。2 香港演员青黄不接,演员老化情况严重。


曾经的香港影视圈,是令人瞩目的造星基地,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影视歌坛明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同时带动电影业的发展。

当时的明星成龙、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周星驰、张国荣、狄龙、刘青云、梁家辉、谭咏麟、郑少秋、曾志伟、陈小春、董骠、古天乐、梅艳芳、吴倩莲、叶倩文、林子祥、任达华、王菲、张学友、黎明、郭富城、林正英、张曼玉、袁咏仪、周慧敏、周海媚、郑裕玲、关之琳、刘嘉玲、钟丽缇、张敏、朱茵、钟楚红、沈殿霞等等太多了,想到的就这么多,林青霞和王祖贤没算进去,因为她们是台湾的。

导演当然不能放过这么多明星,于是各种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拍的又好看,比如成龙的电影(好多啊,不一一列举了),还有其他《甜蜜蜜》、《胭脂扣》、《白发魔女传》、《英雄本色》、《纵横四海》、还有那个《监狱风云》(这个你们懂得,哈哈)、《刀马旦》、《开心鬼》系列、林正英的搞笑僵尸电影系列、《富贵逼人》贺岁片系列、《法外情》、《似水流年》、《少林寺》、《重庆森林》、《倩女幽魂》、《赌神》、《黄飞鸿》系列、《大话西游》系列、《花样年华》、《青蛇》等等太多了。


但是现在呢?这些影星要么退出影视圈了,没有退出的也都老了,当时的吴镇宇(87年成名)、张家辉(89年开始演艺生涯)还是算崭露头角呢,现在他们都50左右了。

现在港片翻来覆去就是警察黑帮,看不到生活片子,演员都是那几个人轮着上,(哪几个演员大家估计都知道),男明星还能扛扛,女明星就找内地的......唉!

最后图片放《甜蜜蜜》吧,张曼玉和黎明一起唱《甜蜜蜜》的时候,怀念下曾经的香港电影。


荷花小评


大家好,我是只说电影不打官司的秋局,欢迎关注,分享更多的电影新观点:)

说起现在年轻人不喜欢港片,我们就要先了解香港电影的过去,清楚香港电影为什么落寞以及香港电影现在在做什么,我们先来梳理一下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的基本情况。

香港电影以邵氏和嘉禾两家电影公司最为知名。

首邵氏有四大导演,李翰祥、胡金铨、张彻和楚原。

代表作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倩女幽魂》、《龙门客栈》、《笑傲江湖》、《独臂刀》,《流星蝴蝶剑》、《萧十一郎》、《天涯明月刀》等,此外邵氏电影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功夫小生,较为知名的有王羽、狄龙、姜大卫、傅声、罗烈等。

嘉禾电影公司,首先是李小龙,他的出现直接改写了嘉禾的历史,四部半电影部部叫座,为嘉禾打了一个很好的翻身仗。后来嘉禾电影公司又出现了洪金宝、成龙这样的功夫喜剧代表人物,后辈还有林正英、元彪、元华、钟发、钱嘉乐等等。

新艺城作为后起之秀培养出像石天、麦嘉、黄百鸣、徐克等七怪,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诸如《最佳拍档》《开心鬼》系列。新艺城七怪最知名的自然是徐克,他是香港电影新式武侠代表人物,《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黄飞鸿》等等。吴宇森和徐克联手打造了《英雄本色》之后彻底翻身,之后的《喋血街头》《喋血双雄》《纵横四海》奠定其暴力美学大师的地位。

此外当然也有杜琪峰银河映像、刘伟强的古惑仔系列以及王晶的情色片,都是组成香港电影重要的类型片。香港电影到了90年代末期开始走下坡路,之后虽然有《无间道》《寒战》这样的经典,不过和辉煌时期还是不能相比的。

我们探讨香港电影的衰落,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因:


1、市场变化: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是台湾,随着台湾的没落,缺乏市场支撑的香港电影走向了没落。

2、后辈资源不足:随着香港电影标签化人物的老去,后辈新生匮乏,即使像老牌公司英皇在新人培养上也是捉襟见肘。

3、标签化退去:美国好莱坞曾经分析香港电影,它是世界上唯一不用考虑过程的电影,只要享受快乐就好,不用纠结是不是合理,这就是香港电影另类的存在以及市场的认可。但是,现在的香港电影发展靠的是中国大陆市场,为了满足中国电影市场的受众需求,香港电影不断被同化,缺少了香港电影自有的特点和辨识度。

4、经典难以复制:王晶说周星驰是最好的喜剧演员,未来30年也不会有超越他的存在,俗话说,时事造英雄,缺乏香港黄金期的土壤,很难复制经典。

5、香港导演的魂已不在。香港导演的基本功非常好,像我合作过的《雪山飞狐》导演谭友业谭导,但是,他们现在已是为了挣钱和玩票,缺少了香港电影辉煌期的那种执着,那种为艺术献身的魂。

以上是我个人认为年轻人不喜欢港片的原因,当然也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各国各种类型片的引入,打破了以前香港电影在中国相对垄断的态势。


秋局电影报告


作为一个“不喜欢”港剧的年轻人,说说我自己不喜欢的原因吧

1、文化差异和语言环境

正所谓十里不同天气。

内地与香港虽然交流密切,但毕竟在香港生活的年轻人并不多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在深圳,也会去香港,可是我听不懂粤语,所以看港剧,原声听不懂,港普又不太喜欢。

比起看港剧,我可能更喜欢看国产剧。



2、香港电影的衰落

香港电影正在衰落,辉煌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的港剧,演员的阵容、服化、剧情都没有过去的韵味了,不能给当代年轻人以精神冲击。

以前看周星驰的电影,看徐克的电影,看林正英的电影,都会为当时的技术和文化感叹,但现在的香港电影已经做不到了。

所以,观众流失也是正常。



3、审美独特性的消失

现在很多人会怀念90年代的香港的帅哥美女,其实我们怀念的是90年代的审美文化。

90年代的香港的衣着服饰住行和文化,在世界流行文化中,都是佼佼者我们现在经常会提起复古港风,指的就是90年代香港的服饰妆容审美。

现在的香港,审美风格渐渐与内地接近,服饰妆容审美独特性渐渐被内地追上。




4、韩剧、日剧、美剧、英剧分流

互联网的进步带来了国外的文化。以前,大家都看电视,电视里播放什么我们就看什么,可选择的余地不多。

那时候会播放港台剧,《鹿鼎记》、《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新龙门客栈》《射雕英雄传》,还有林青霞、周润发、周星驰等等的电影,虽然播放的次数不多。



印象中几乎没怎么播放过美剧英剧韩剧日剧,智能手机普及后,每个人手机都有好几个视频APP,可选择性更多,再加上韩剧、日剧、美剧、英剧的确有很多精彩的电视剧,比如《使女的故事》《哈利波特》《神探夏洛克》《权力的游戏》《李狗嗨》《非自然死亡》等等等等。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看完这些电视剧电影之后,分给港剧的时间就没有了。

5、不喜欢港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小时候也看了不少港剧,比如《谈情说案》、《珠光宝气》、《公主嫁到》、《搜神记》《封神榜》等等,2015年大火的《使徒行者》,我们也是追着看完了。



香港电影也看了不少,香港有名的导演和演员,也都很清楚。周星驰是香港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电影几乎每个年轻人都看过。

我们并不是绝对的不喜欢港剧,如果碰到剧情好、演员阵容强大、画面美炸的港剧和电影,还是会看的。


OYAMOVIE


因为港片已经过了它的顶峰时期了。在90年代到2000年代的时候,港片为中国的电影市场添加了很多色彩,现在的港片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说实话还是比现在很多电影要强。但是,港片文化,现在并不能给人很大的新鲜感了。下面就来说说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港片了,那些流量明星和烂片为什么又票房能那么高了。

1、港片文化没落

以前,中国内陆电影工业发展不是很繁华。香港依托着一国两制,很多的电影的过审不用通过内陆。所以,他们在一些电影的内容和主题上都会比较新颖。而在那个时期,中国的电影才刚刚起步,而且受限于政治和文化因素始终没有发展起来。而香港电影在那个时候就开始了他们的繁华时代。以前的港片很多人看, 那是因为没有了选择。到了2010年后,电影市场百花争鸣,很多内陆优秀的导演和演员都有了其优秀的代表作。也都开始崛起。而香港很多演员都到了内陆发展。这就导致了香港电影在慢慢的没落。


2、香港电影在内陆的发行资源不好

以前,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大多数的内陆导演是被香港导演瞧不起的。其实在2000年那个时间段有很多的内陆演员尝试着港漂。但是,都被排斥,吴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遗留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内陆的这些发行方以前都是受过香港导演或者资本方的气的。你从内陆的一些电影就可以看出来。很少内陆的大导演喜欢用香港的演员,虽然都知道他们的演技很不错。慢慢的香港电影在内陆就影响力变小了。你可以去看港片的排片率,在内陆一直都不高。另外,这些年香港导演都开始往内陆发展了。

3、内陆观众的欣赏水平在变

以前,大家都觉得香港电影很好,我以前也觉得很好。但是,这几年看香港的电影,我真的挺怕的了。套路都是相似的。一个剧本的逻辑性总是感觉同出一辙。就类似好莱坞的那些系列电影一样。总能猜出来他的剧情走向。这也是我为什么现在不喜欢看美式的系列电影了。真的缺乏新鲜感了。另外,就是韩流文化影响了这一代的年轻人。他们现在喜欢爱豆了,喜欢流量明星了。简而言之就是脑残粉了。他们不在乎电影更深度的东西是什么,他们只在乎他们爱豆在电影中表现如何。稍有人说不好就开始指责别人没有宽容度。现在流量明星的电影都纷纷扑街了,港片又开始中规中矩的再走了。倒是内陆的市场百花齐放了。这就是区别。香港还是地界太小,很难排出像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这样的大场景电影。想做一些大制作呢,在香港又很难找到投资商,所以,现在的香港电影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处境。


电影解读人


原因很简单,香港现在很难拍出高质量的电影。

当年,香港电影有一个口号,叫做千万票房俱乐部,意思是一部电影,获得千万票房,就是很成功了。

按照当时香港电影行业规律,千万票房的电影,拍片和宣传的成本不超过300万港币,但是现在300万港币很多二流演员都请不来。

所以,90年代后拍片的成本剧增,导致香港小成本电影无法维持,而香港电影没落,使得电影从业人员北上,香港电影人员断档,没有了优质明星的电影,自然没有好电影。

香港电影作为一个概念逐渐在中国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港片的感觉,仅仅留在回忆中,而标志这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作者很大程度上融合的“华语电影”,这个概念在这几年也逐渐形成。

这也是现在很多越来越怀念旧港片。


电影故事汇


第一个,是时代发展的问题,现在都是90后,00后的年轻主力,他们是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互联网飞速发展,他们就是生活在这个流量,网红,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很能体会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环境,所以很多东西他们是没有见证过的,对港片所展现的内容不怎么感冒。

第二,整体社会环境的改变。随着香港回归,国家政策,各种不同的文化涌入香港,香港的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香港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改变,我们常说电影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看到港片所拍摄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

第三,整体社会风气,商业化。现在多数拍的电影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到处都冲满金钱的味道,流量小鲜肉,当红网红,社会进去一个“快餐消费”时代,拍一部电影可能只要几个月,半年左右,电影质量有所下降,缺少佳作,再加上特效镜头的加入,整体是偏向视觉享受,没有很多能震撼人心的内容。

总体来讲,香港电影就是在这个大杂烩时代,慢慢的淡化了自己独特的港味,这其实也是一种转型,毕竟要符合观众的胃口,老式港片现在只能是卖一卖情怀,很难再引领潮流,这是一个趋势,希望香港电影能在保留精髓的同时有所创新吧,同时也希望香港电影能培养符合时代的巨星,就像上世纪张国荣,梅艳芳,周润发这样的代表,让世界记住香港电影,香港文化。







sky电影yy


我就觉得现在的港片好像越拍越差!好像只是为了坑钱挣票房其他方面都不理!随便找个小鲜肉阿猪阿狗就去拍片搞得不伦不类的还要大势宣传!也是差强人意啊!而且四大天王和星爷成龙等等的很多天王巨星甚至是王晶这些制作人等等很多著名导演都老了真的是后继无人啊!所以现在的港片真的远远及不上以前的辉煌岁月!反观现在中国大陆的电影就越来越好!越拍越有看头!💪👍✌


KingKong818


第一可以直接接触外国片了,第二国产片的发展有了进步!第三港片进步大大,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都老了。唯一优势就是可拍一些大陆不给拍的题材


森林小笨


因为港片严重脱离了现实,每一个演员太过戏剧化,现在观众的普遍文化素质已经提高,纯粹的靠激情幻想的电影已经跟不上社会的主流发展,香港导演天马行空自娱自乐那一套已经不管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