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石秀为什么紧盯杨雄老婆不放,他这闲事管得过火吗?

我是李明皇


月淡风青,为你解题。石秀绰号拼命三郎。为朋友两肋插刀,已经不易,他则不然,直接拼命。石秀出彩的地方在这儿,石秀阴毒也在这儿。发现潘巧云出轨是为兄弟,连杀四人是为自己。

石秀的出场是带着侠义之风的。

杨雄被泼皮张保逼住,无法动手,石秀拔“担”相助,杨雄腾出手来,赶走泼皮。杨雄感激石秀,结拜为兄弟,并且安排石秀住在家里,还给他安排了工作。石秀流落他乡,得到杨雄倾力帮助,也非常感激。因此,石秀对杨雄怀着报恩之心,不可能眼睁睁的看潘巧云给他戴顶绿油油的帽子。

杀潘巧云这件事其实是两件事儿。

第一件事儿是为杨雄,不能让义兄当王八,他要偷偷观察潘巧云的行动。第二件事儿是为自己,杨雄口风不严,泄了密,潘巧云倒打一耙,离间了兄弟二人的关系。石秀要自证清白。

为杨雄清白,石秀只需要仔细观察,得到证据交给杨雄来处理。

如果在这儿,杨雄耐得住,守口如瓶,发现真相后,潘巧云可能不必死,石秀也不会显得那么狠。可惜的是,潘巧云高估了自己的智商,他以为杨雄会站在自己的一边,他实在是低估了绿帽子对男人的威胁,也低估了石秀自证清白的决心。自以为可以把男人玩的团团转,却落得个凄惨的下场。潘巧云是罪有应得。

不得不说,石秀是有“洁癖”的,他不容许自己的品行受到质疑。

可能是流落他乡,身无长物,他过分爱惜自己仅存的“羽毛”。先是要账回来,发现潘公收拾了屠宰卖肉的家伙,以为自己的新衣服被怀疑是私吞公款买的。因此,交了账本,自证清白。同时也对潘巧云产生了怀疑。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他开始注意她,发现潘巧云和海和尚的异常,一步步,发现了问题。到这儿本来可以告一段落,告诉杨雄潘巧云有问题,你自己看着办吧。两口子的事儿不好插嘴。

可是,事情并没有朝着石秀判断的方向走,而是折了回来,直接给石秀扣上了一个更大更实在的“屎盆子”。杨雄相信了潘巧云所说:石秀不但调戏她,而且上手摸她胸。杨雄一生气,就拆了肉案,同时也拆了兄弟情。

事情到了这里,换做一般人,一走了之。

石秀不一般,他是个精细的人,还有“洁癖”。他容不得别人给他泼脏水,更可况扣这么大一个“屎盆子”。于是,他开始了自证清白之路。也正是这条路,露出了石秀的另一面:阴毒。

他精细。

发现了更夫报时的不寻常。哪有报时往死胡同里钻的?仔细观察,发现了裴如海。问明原委,杀了他俩,带走了衣服。带着衣服,去找杨雄。第一句就是:“哥哥,兄弟不说谎么?”接着拿出衣服,作为证据。到了这一步,还算不得阴毒。毕竟和尚是罪有应得。而且,谁也没牵扯进去。潘巧云已开始叫苦。两个人的关系还是可以挽回的。

可是,石秀接下来就开始变态了。清白已经证明了。他还要潘巧云亲口承认。

而且是面对丈夫杨雄,潘巧云当着石秀的面,诉说她和海和尚的精彩爱情故事给丈夫杨雄听。杨雄已经是怒不可遏了。石秀还要加把火,“今日三面说得明白了,任从哥哥心下如何措置。”杨雄又一次被逼到了墙角。就是上次把他从墙角解放出来的石秀。杨雄的怒火迸发了,迸发的有点奇怪。“兄弟,你与我拔了这贱人的头面,剥了衣裳,然后我自伏侍他!”是不是气糊涂了?

石秀递过刀,杨雄杀了迎儿。潘巧云求情,石秀拱火:“嫂嫂!不是我!”

杨雄发疯似的把媳妇开了膛。石秀杀裴如海,杀头陀,杀了了无痕迹。杨雄杀潘巧云,杀迎儿,杀的没了退路。

从杨雄拆肉案开始,石秀的阴毒就开始了。一无所有的石秀把杨雄也变成了一无所有,就这样,杨雄还得感激石秀。因为是石秀带他上的梁山。他也不想想,害得他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也是石秀。这就是石秀的阴毒。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只是为了自己的“洁癖”。他就可以把好兄弟逼得家破人亡,毫无退路。

所以说,石秀定潘巧云,不是无缘无故的。前面是为了好兄弟的清白,后面是为了自己的清白。不过是好兄弟杨雄承担了两人清白的代价。这个代价对杨雄来说有点儿大。

我是月淡风青,喜欢的答案就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聊水浒,论英雄。

<strong>

月淡风青


因为杨雄的老婆(潘巧云)太风骚了,而且太美、太丰满了。

按书中所写,这个地痞出身的拼命三郎就没见过这么美的女人。

(石秀住杨雄家的原因按下不表,书中自有详细)

有一次,潘巧云一掀门帘走出了内室,石秀看见后,眼冒欲火,哈喇子顿时淌了下来,但见潘巧云:

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 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鞥部长,翘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窄湫湫、紧皱皱、红鲜鲜、黑稠稠,正不知是甚么东西……摘自巜水浒传》(这段已被正版删除)。

经此撞怀后,石秀便暗恋上了潘巧云,并背着杨雄,她走到哪,他都偷偷尾随偷窥。

不巧,这一尾随竟被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原来潘巧云在与一个和尚私通,而且苟且之事被他“全程目睹”,火撩撩的心再也不能放下。

过了一天,正巧扬雄不在家,他就在潘巧云面前开撩,却又不敢放开手脚(书中暗表,可能装一下正人君子,等着潘巧云主动勾引),这一切被潘巧云看在眼里,正欲萌动,石秀又害怕了(可能吧)躲躲闪闪。正当口,杨雄回来了。心虚的石秀不自然的离去后,潘巧云气得便下了舌,说石秀怎么怎么着欲对她心怀不轨。杨雄听后很生气,便将石秀起出了家门。

没想到石秀离开杨雄家后,心理开始极度扭曲,想着她与那和尚苟且的场景,再想着杨雄与她那种嘻耍,羡慕嫉妒恨由心而生。本来恶毒心起,却为了澄清自己,竞把事捅给了杨雄。并以和尚为饵,将潘巧云骗至山上残忍杀掉。

杨雄深知石秀的心理,把潘巧云尸身的衣服当着石秀面剥去(这段正版也删除了),并一起给肢解了,然后一人“悻悻”掛着泪花离去,很久不待见石秀。

征方腊时,石秀死状最惨,身中数箭后又被大石头砸成肉泥,杨雄死的也惨,身体被砍得七零八落。

以上所述,这事儿本来跟石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他管得过火的原因看似兄弟之情,其实是看不得杨雄的福份,所以,他这是变态。施公把他写成那种死法,就说明了一切。


骁勇34


他为嘛一力撺掇杨雄对潘巧云下死手?

石秀是因道义不忿、还是因暗恋杀人?

——分享观点、散打三/水

一、石秀的交浅言深 + 动作莽,妥否?

如果发现朋友/闺蜜的另一半在给Ta头上种草,咋办?

说,还是不说?这种事对现代人而言好像算桩难题。不说吧,交情在哪儿,眼看朋友吃亏终究是于心不忍;直捅捅去说呢,那朋友会不会尴尬、Ta颜面何存?

现代人犯踌躇的事儿,在古代人石秀那儿倒似乎毫无迟疑。

其实他和杨雄也不算深交。三个月前,蓟州府监狱长杨雄在一次行刑归来途中,遭泼皮军汉“踢杀羊”张保带人敲诈抢劫,被恰好路过的石秀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打跑了张保一伙寻衅滋事的犯罪分子,感激 + 意气相投,于是杨雄和他结义,并将此时流浪卖柴的石秀接纳到家里。

石秀原是屠户,恰好杨雄老丈人潘公也是,于是两个商量在杨家后门巷子里开了个肉铺,石秀就被委托帮忙经管,集店长/采购/屠匠/会计/出纳于一身,尽心尽力。

杨雄作为“政法系统”的公务猿,一月倒有二十来天当值不在家,两个义兄弟在这三个多月中其实并无深层次沟通,连杨雄自己都说“我常为官事忙,并不曾和兄弟快活吃三杯”,故二人友情的小船看来也只是划行在先前那次拔刀相助时的意气相投上。

而石秀后来的举动倒显得似乎……不只是交浅言深、甚至是动作莽大,算妥当吗这?

二、不解风情的杨雄

杨雄其实是很英俊的,“生得好表人物,露出蓝靛般一身花绣,两眉入鬓,凤眼朝天,淡黄面皮,细细有几根髭髯”,更兼一身好武艺,江湖人称“病关索”(友情提示:这个病字千万别望文生义,它不指疾病,而是指“让……害怕/犯愁”的意思——加上另两个病尉迟、病大虫,分别形容这三人是让猛将关索、尉迟恭和山中之王老虎都害怕/犯愁的狠角色),再加一份随时有人犯孝敬“常例钱”的肥差,按说个人条件很不差。

但可惜,他在婚姻感情生活上处理的不够好——想必也是太大男子主义,一个月大部分时间忙单位上的事不说,对老婆估计也没啥细腻的温存,以至于潘巧云连他才认义几个月的兄弟都勾引、石秀面前也“常常的只顾说些风话”,更何况身边早藏着个对她耗子挎左轮儿——起了打猫心肠的“裴家绒线铺”少东裴如海。

潘巧云的容貌肯定是妖娆,看她请和尚做法事时的妆作、迷得众和尚七颠八倒的镜头,简直和《金瓶梅》中描绘潘金莲在相同场景时的姿态如出一辙。

所以立马,就被为人“精细”的石秀瞧出了端倪。

三、“私家神探”石秀

和梁山泊至少一半以上的粗坯汉不同,石秀是个精细人。从他说话可以品出。之前他对戴宗、杨林自我介绍时说“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但要去相助,人都呼小弟作拚命三郎”,后来对杨雄也同样说,不过,“但要去相助”却换成了“便要去舍命相护”——你看,语气/效果是不是就有了轻重?这是石秀的精细处。

潘巧云和裴如海厮见,两下里眉目传情/打情骂俏,打一开始就撞进了石秀那双侦探般的眼中,于是施大爷安排了十处场景让石秀去“瞧科”十分,每一处/一分都描写了石秀的心理活动,把他的机警/好奇/窥探后的愤懑(替杨雄)描绘的如刻如画。

接下来的情节波澜起伏。坐实奸情后,他去告知了杨雄,却未料杨雄酒后失言被潘巧云警觉,反诬石秀非礼,这下就惹恼了杨雄:“他又不是我亲兄弟,赶了出去便罢!”

于是,肉案子撤了,生意也不做了。精细的石秀马上就明白并推导出了缘由。

受到极大冤屈的他并未申辩,而是极冷静的潜伏在杨家附近,直到某天黎明,在杨家后门巷子里手刃了“赴约”归去的裴和尚和他的“通讯员”胡道,并剥去二人衣物。

四、他是耿直朋友,却也心狠手毒

再后来,他导演了一出惊险公案剧——翠屏山“三堂会审”。

在证据(裴、胡二人衣物)和事实(丫鬟迎儿口供)面前,潘巧云巧辩失败,被杨雄辣手仇杀(场面太血腥,此处略)。

自古以来,在中国犯淫就是死罪,万恶淫为首嘛。所以有很多犯这字的被公示虐杀:沉塘、扔天坑、乱石……不问情由。以往有部电视剧《血色湘西》,里面有个女主瞿月月就因嫁个残疾而不爱她的龙耀武、最后出轨龙弟耀文而险遭天坑之刑。现代人观剧,可能会同情瞿月月、甚至“理解”她的出轨。但当时的伦理氛围她绝对算犯了天条——这是时代的区别。

不过水浒中的二潘和瞿月月还是有所不同。潘金莲出轨还残杀老公,尽管她的过往命运也很悲催,但“挣脱”的手段凶残,命该偿还倒也不为过。潘巧云出轨已成事实,死的很惨——在古代是该死,换现代则最多是受到舆论和道德谴责。这也是时代的区别。

有点儿“无辜”受到过份处罚的是丫鬟迎儿——这件事情的处理上看出石秀的心狠手毒。

作为下人,迎儿是无法抗拒家中女主指令的,且她至少还有是非轻重的判别,“(娘子)与我几件首饰,教我对官人说石叔叔把言语调戏一节。这个我眼里不曾见,因此不敢说。只此是实,并无虚谬”——这话说的本分,她确实是“罪”不该死,但话音刚落石秀就挑唆了:

石秀也把迎儿的首饰都去了,递过刀来说道:“哥哥,这个小贱人,留他做甚么?一发斩草除根。”杨雄应道:“果然,兄弟把刀来,我自动手。”迎儿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杨雄手起一刀,挥作两段。

——先前他和杨雄商量审问之时是这样说的:

“此间东门外有一座翠屏山,好生僻静。哥哥到明日,只说道,我多时不曾烧香,我今来和大嫂同去,把那妇人赚将出来,就带了迎儿同到山上。小弟先在那里等候着,当头对面,把这是非都对得明白了,哥哥那时写与一纸休书,弃了这妇人,却不是上着?”

现在鼓动杨雄先杀迎儿,自然也是暗示甚至是逼催杨雄杀潘。

此人心思,何其狠毒。

五、石秀为何能一下子瞧破潘、裴之间暧昧?

潘巧云的姿貌,对二十八岁的前流浪樵夫石秀不用说是耀眼炫心的。但他到不像王矮虎、周通之流猥琐——除去心狠他倒是条汉子。杨雄把他当亲兄弟,他也认杨为亲兄,以至于潘巧云说风话有勾引嫌疑时,他首先想到“把她当亲嫂子待”——他是有伦理底线的。他知道守住本分,但似乎又有“不由自主”的关注,这关注缘于内心深处那种自然躁动。所以他才能火眼金睛的凭潘裴二人见面时的几句话“肚里已瞧科一分了”。所以他才会一路盯紧的“瞧科”到十分。他愈看愈烈的怒火,名为杨雄,其实……有没有几分是为自己?

人的隐蔽欲望往往是掩蔽在冠冕堂皇的言行/口号之下的。古今皆然。

要不然,真没法解释他何以一进杨家就如警犬般警觉、侦探般细密,见微知著/不屈不挠的去侦办这事儿和所体现出来的那些交浅言深 + 动作莽狠的举动。

盯得紧,是因为恋的深啊。当然他不会也不敢越雷池,但绝不容另外人染指,这恐怕是石秀的贴近心态?所以他杀胆大妄为的裴和尚和帮衬胡道,撺掇杨雄杀潘,杀迎儿——统统该死这些人!这是他的潜意识心态?

他的行为/人品,就由看官去评判吧。


本号作品,篇篇原创。杜绝抄袭,洗稿必究。


林武师de文散打


不是石秀管得过火,而是杨雄的老婆潘巧云太惹火,且玩火自焚,石秀按捺不住,不想管都不行啊!



说石秀管闲事就有点矫情了,杨雄被“踢杀羊”张保纠缠的时候,那时石秀根本还不认识杨雄,不也是二话不说抡起扁担就把对方打跑了吗?按这种说法,这应该也是多管闲事的表现吧!

石秀绰号为“拼命三郎”,一方面是说他可以为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为朋友两肋插刀,另一方面也是指他一条道走到黑,不碰南墙不回头,甚至碰了南墙都不回头的劲头。

潘巧云是个千娇百媚的少妇,论欲壑难填她不输于潘金莲,上一任老公王押司就在壮年无疾而终,死因不明。而第二任老公“病关索”杨雄虽然公务繁忙,一个月值二十天夜班,那也还有十天晚上可以陪她共度良宵呢,三天一次的频率也应该达到了中年人的平均水平。杨雄的绰号“病关索”中的“病”可不是真的身体有病,应该是“赛过,超过”的意思,也就是说杨雄完全可以胜任“交公粮”的任务。

而潘巧云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了追求刺激,竟然和报恩寺的和尚裴如海私通,为了避免私情被撞破,还专门为此研制了一套密码,可谓用心良苦。

石秀本就性情耿直,做为杨雄的结拜弟兄,看到义兄后花园变绿肯定不能坐视不理,任凭其野蛮生长成为草原。

提醒杨雄后,谁知潘巧云枕边风一吹,来个恶人先告状,反倒说石秀心怀不轨。

如果换做别人,可能也就抱着“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态度远走高飞了,恰好前段时间梁山的戴宗还邀请过他呢!正好一走了之。

可是石秀是个直男,不把每件事情弄个水落石出,说出个子午卯酉决不罢休。这样不清不白的走了不但等于白白成全了海和尚与潘巧云这一对奸夫淫妇,还让自己落得不清不楚。

潘巧云遇到石秀正如潘金莲之于武松,这个小叔子虽然狠辣,但并不莽撞。所有的事情都进行了周密策划,他自己杀掉海和尚后,又一步步的让杨雄把潘巧云引入翠屏山,然后真相大白,潘巧云也得到了同她的同姓姐妹一样的下场。


田获三狐


狮子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看石秀的名字就可以知道,石秀的绰号叫拼命三郎。

石秀之所以有拼命三郎这个名字,就是因为看不惯不平事,说白了就是爱管闲事。石秀遇到陌生人还要帮助一下,更何况这是自己的结义兄弟。

我们都知道,石秀的社会地位其实挺低的。在认识杨雄之前,他只是一个以卖柴为生的下层人物。因为看到杨雄受到无赖的欺负,所以出手相助。

杨雄觉得石秀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跟自己很投脾气。所以两个人就结拜成了异姓兄弟,而且还让石秀跟自己回家。

因为石秀之前是杀猪的屠户,正好杨雄的岳父也是屠户。所以杨雄他们就商量一起开一个肉铺,石秀跟杨雄的岳父一起干。

这样一来石秀有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变成了一个小老板,石秀是一个普通人,杨雄作为一个公职人员,能够这么看得起自己,所以石秀对杨雄非常感激。


我们从石秀跟杨雄的相识经历可以明白,当石秀发现潘巧云跟和尚有奸情的时候,石秀肯定是不能容忍的。石秀对陌生人都能仗义相助,自己的兄弟戴了绿帽子,肯定不能坐视不管。

所以于公于私,石秀都要帮杨雄看住自己的嫂子!


爱读书的狮子


对于石秀为什么紧盯着杨雄的老婆潘巧云不放,如果我说石秀发现杨雄老婆长得特别漂亮,石秀动了色心,却又为了兄弟情义,不愿动色胆,却又管不住自己的眼睛,结果发现了杨雄老婆有情人,于是醋意大发,抱着我得不到别人也不能得到的阴暗心理,找到杨雄老婆出轨的证据,告知杨雄,然后与杨雄杀了潘巧云,一同奔上梁山。这样算不算过分?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还原一下。



其实,还原事实之前,我想感叹一句的,杨雄的老婆潘巧云之所以奸情暴露,最后被杨雄肢解,确实因为她太美,太勾人了。如果不是这样,石秀就不会注意潘巧云,石秀不注意潘巧云,也就发现不了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的奸情,也就不会出现潘巧云诬赖石秀轻薄自己,杨雄赶走石秀,石秀紧迫盯人等情节,那样,石秀就有可能老老实实的帮助杨雄卖肉,杨雄老老实实的做他的捕快,梁山的108将可能也会变成了106将了。潘巧云之死,这也算是另类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吧。



在《 水浒传》中,对潘巧云有一段描写,真真写出潘巧云的独特的女性魅力:只见她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翘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窄湫湫、红鲜鲜、黑稠稠,正不知是什么东西。正是因为潘巧云的出乎寻常的美,才让男人见了她就如同苍蝇见了有缝的鸡蛋一样,开始紧迫盯人。



当然开始紧迫盯潘巧云的不只是石秀一人,一开始是潘巧云的前夫王押司,可是王押司艳福太薄,在娶了潘巧云不到一年就死了,然后潘巧云嫁给了杨雄,但是杨雄是一个敬业的,他把大部分时间献给了自己的工作,不能时时刻刻的紧迫盯人,于是,另外一个紧迫盯住潘巧云的人出现了,那是个姓裴的和尚。



杨雄虽然不能把时间全部给了潘巧云,但却给了潘巧云绝对的自由,于是潘巧云借着给自己前夫做法事的机会,与裴和尚幽会,两个人眉来眼去的,被紧迫盯人的石秀发现了。还不带时秀揭发潘巧云和裴如海的奸情,潘巧云先发制人,诬赖石秀调戏她,杨雄不问青红皂白,将石秀赶了出去。



石秀被赶,自然恼羞成怒,于是对潘巧云更是关注,于是,潘巧云如何与裴和尚私通,如何联络,在哪里幽会,一一调查清楚,然后找到杨雄,将事情一一说明,并为杨雄设计,诱惑潘巧云上山私会,杨石二人趁机杀了和尚,肢解潘巧云,然后扬长而去梁山快活去也。


萍风竹雨123


我是你的朋友夜航船!请听听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答:《水浒传》中,石秀为什么紧盯杨雄老婆不放,他这闲事管得过火吗?

我认为石秀内心深处是一个心理扭曲的贼人

拼命三郎,是一个梁山好汉里令人眼前一亮的绰号。四个字仿佛画出一个莽撞后生的形象来。石秀拼命是真,侠义也不是虚名,这是台面上有着英雄气概无愧于好汉称号的石秀。他结识杨雄是鲁达式的侠客举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原著也有诗赞他:

“匣里龙泉争欲出,只因世有不平人。旁观能辨非和是,相助安知疏与亲。”

而后加入梁山,在卢俊义事件里他孤自一人一刀,从楼上跳下要劫法场,其勇敢豪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概,也是梁山好汉里的翘楚。

然则,这就是拼命三郎石秀的全部吗?一个莽撞汉子?一个侠义好人?一个道德模范?

许多《水浒》的著名评语里,对石秀的评论经常出现一个词:可畏。

施蛰存先生的短篇小说《石秀》,用了佛洛依德的理论来解读他,塑造了一个心理变态的颠覆形象。作家王路不久前也发布过一篇《石秀之恶》,表达出对石秀更强烈的厌恶。金圣叹批本里更是多次批道:“石秀可畏,我恶其人”、“石秀可畏之极”、“石秀节节精细, 节节狠毒,我畏其人”。

就说金圣叹的这些批注,在金本水浒里是很罕见的现象。即使是他非常不喜欢的宋江,也只是表达出厌恶看不起的态度,未曾有像对石秀这样畏惧。那么,看似光明磊落的石秀,究竟可怕在哪儿呢?

令人畏惧的精细

石秀第一令人细思恐极的,就是他超乎常人的精细心思。

在路见不平相助杨雄之后,戴宗、杨林劝住石秀,邀他到店里喝酒顺便劝他入伙。这时候杨雄跑回来寻他,戴宗杨林等见人多走了。

当下杨雄又问石秀道:“却才和足下一处饮酒的客人何处去了?”石秀道:“他两个见节级带人进来,只道相闹,以此去了。”

这话一出,就不能把石秀当成鲁达来看了。这句巧妙带过的谎言,也揭开了石秀在水浒里不同于所有好汉的形象塑造。武松、林冲也精细,但谁也不会像石秀一样算计得那么长远,这在后来潘巧云裴如海之事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只见那妇人从楼上下来,不敢十分穿重孝,只是淡妆轻抹,便问:“叔叔,谁送物事来?”石秀道:“一个和尚,叫丈丈做干爷的送来。”那妇人便笑道:“是师兄裴如海…………(省略),叔叔,晚间你只听他请佛念经,有这般好声音。”石秀道:“原来恁地。”自肚里已有些瞧科。

只因为女人夸赞一句念佛好声音,石秀就肚里瞧科怀疑有奸情,这是一般人绝无可能产生的思路。而后石秀冷眼观察一路在自己内心坐实潘巧云的奸情,在潘巧云去报恩寺之时,书中描写石秀的心理活动是:

石秀自肚里已知了。

不过是看见潘巧云和和尚说笑了,石秀肚里就知道了什么?我们站在写作者的上帝视角看这件事,因为知道潘巧云通奸是实,难免发现不了石秀这番心理活动的可怕之处,然而只需转换角度,换位至书中人物的位置,就不免觉得不寒而栗了。

石秀的精细就可怕在这里。他算计得太远了,太自信了。你的一举一动,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被他窥伺出最隐秘最原始的东西来。

人性的阴阳光暗

我们再对比下武松。石秀和武松的差别在哪里呢?武松也并不莽撞,在为兄长报仇的过程中,武松也是步步冷静细致,但我们看武松和石秀,是全然不同的感受。

因为石秀是理解“欲望”的,石秀是理解潘巧云和裴如海的。不然他不可能从潘巧云的语言和笑容里就提炼出情欲和奸情,他看出来了,因为他自己也理解这一切。

武松则不然。武松至报仇杀死潘金莲为止,也未曾深究和理解过潘金莲欲望层面上问题。

武松还未曾理解人性的阴阳、光暗之分。他简单地把人区分为好人和坏人,道德和淫妇,在潘金莲雪天调戏之前,武松竟然不曾察觉潘金莲的情欲。

石秀则不同,他深切地理解每个人都有阴阳两面,阴是私心贪欲,阳是道德伦理,两者平衡,与人无碍。他认定潘巧云的欲望已经盖过了道德。我们甚至可以这么推测,如果换个角色是石秀第一眼看到潘金莲,他一定就能察觉到潘金莲欲望层面的不满。

甚至在这之前,和潘公开肉铺一事已经体现过石秀对人际关系的期望有多低:

……只见铺店不开。却到家里看时,肉店砧头也都收过了,刀杖家火亦藏过了。石秀是个精细的人,看在肚里便省得了,自心中忖道:“常言:‘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哥哥自出外去当官,不管家事,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我休等他言语出来,我自先辞了回乡去休。自古道:‘那得长远心的人?’”石秀已把猪赶在圈里,却去房中换了脚手,收拾了包裹行李,细细写了一本清帐。

这段铺垫说明了石秀性格里对人心凉薄的预判看法。肉铺关门早了,石秀就推断出嫂子在背后说闲话疑心自己。我想石秀混迹江湖这些年,恐怕是感受过太多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了。这极大地影响了他对人的态度和预设。

石秀之狠

如果石秀止步于杀死裴如海,直接投奔梁山,倒也算不上狠毒可畏。他最令人心生寒意的就是对潘巧云和迎儿的报复。

在杀死裴如海后,石秀这样对杨雄说:

石秀道:“哥哥只依着兄弟的言语,教你做个好男子。”杨雄道:“贤弟,你怎地教我做个好男子?”石秀道:“此间东门外有一座翠屏山,好生僻静。哥哥到明日,只说道,我多时不曾烧香,我今来和大嫂同去,把那妇人赚将出来,就带了迎儿同到山上。小弟先在那里等候着,当头对面,把这是非都对得明白了,哥哥那时写与一纸休书,弃了这妇人,却不是上着?”

明明是说了一纸休书,然而实际上在翠屏山上,石秀是如何挑唆杨雄的呢?注意加黑处:

石秀“飕”地掣出腰刀,便与杨雄说道:“此事只问迎儿,便知端的。”

迎儿说罢,石秀便道:“哥哥得知么?这般言语,须不是兄弟教他如此说。请哥哥却问嫂嫂备细缘由。”杨雄揪过那妇人来,喝道:“贼贱人!丫头已都招了,便你一些儿休赖,再把实情对我说了,饶了这贱人一条性命。”那妇人说道:“我的不是了。你看我旧日夫妻之面,饶恕了我这一遍。”石秀道:“哥哥含糊不得,须要问嫂嫂一个明白备细缘由。”

石秀也把迎儿的首饰都去了,递过刀来说道:“哥哥,这个小贱人,留他做甚么?一发斩草除根。”

那妇人在树上叫道:“叔叔劝一劝。”石秀道:“嫂嫂,哥哥自来伏侍你。”

石秀在翠屏山上无丝毫让杨雄休妻,饶恕潘巧云性命的意思。甚至到了最后潘巧云求饶时,石秀说的:嫂嫂,哥哥自来伏侍你,竟是一句带着玩笑语气的嘲讽之语!

石秀之狠,报复心之重,在这座翠屏山上揭示得彻彻底底。

那个路见不平的好汉,跳楼从天而降劫法场的勇者是石秀。

这个在翠屏山上面带寒笑,血腥报复的也是石秀。

这就是拼命三郎石秀的光与暗。

欢迎关注-你的朋友夜航船,和你共同在文史的海洋里流淌


你的朋友夜航船


题主这个说法貌似透着不友好啊!

石秀盯着杨雄的老婆不放,这不是管闲事,更不存在过火之说,反而要认定石秀此举正是好汉本色:第一,好汉的标志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否则石秀还算好汉吗?第二,杨雄和石秀是结拜兄弟,杨雄的事就是石秀的事,石秀如果对杨雄的事视而不见,那才叫混蛋;第三,杨雄老婆做得太过分,几乎是无视石秀的存在,不知道石秀的外号叫“拼命三郎”。


第一,好汉的标志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否则石秀还算好汉吗?

石秀和杨雄的相识就是因为石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关键时刻救了杨雄,因此,二人才结拜为兄弟,杨雄才收留了石秀,让他寄宿在自己家中,跟着老丈人做杀猪卖肉的生意。石秀此人还不同于一般的好汉,他是属于那种烈火一般的个性,眼睛里根本容不下沙子。所以才会有“拼命三郎”的名号。试想一下,以石秀这种耿直和烈火般的个性,路人的事情,只要不公平,他看到了都要管上一把,更何况现在是自己结义兄弟杨雄的妻子偷汉子,他岂能不管?如果他对这种事情都能视若无睹,那他石秀还算哪门子好汉?

第二,杨雄和石秀是结拜兄弟,杨雄的事就是石秀的事,石秀如果对杨雄的事视而不见,那才叫混蛋。

石秀偶然帮了杨雄的忙,杨雄感激不尽,又和石秀意气相投,就把石秀留在家中居住,看作自己兄弟一般。石秀看杨雄真心实意把他看作自己兄弟,石秀自然心里也就更加有心要对杨雄更好了。所以,他也乐意听从杨雄的安排,跟着他的老丈人做杀猪卖肉的生意。在无意中被石秀察觉了杨雄老婆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偷情的事,石秀当然觉得无法容忍。因为在石秀眼里看来,杨雄既然是他结义的兄弟,杨雄家的任何事情也就是他石秀的事情,石秀岂能视而不见、坐视不管?如果石秀视而不见、坐视不管,那才叫混蛋,而不叫好汉了。

第三,杨雄老婆做得太过分,几乎是无视石秀的存在,不知道石秀的外号叫“拼命三郎”。

潘巧云嫁给杨雄是第二个丈夫,先前的丈夫和她有什么故事,书里面虽然没有说,但只怕潘巧云早就有故事。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嫁给了杨雄之后,潘巧云依旧难改她骨子里风流淫荡的本质,偏偏杨雄又是经常要当夜班,这对于潘巧云来说既是坏事,又是好事。说是坏事,杨雄经常夜晚不在家,让她独守空房,对她这样淫荡的人来说,会觉得寂寞难耐;说是好事,潘巧云正可以利用杨雄经常不在家而伺机偷汉子,跟和尚裴如海就是一个例子。但她的心太大了,居然无视石秀在家里,石秀本就是性烈如火,又极有心计,一下子就弄明白了潘巧云偷情的前因后果。以石秀“拼命三郎”的个性,他肯定不会放过潘巧云了。


乔鞅


石秀这么做,那是性格使然,否则,他就不是拚命三郎。

我们从他的原话上大致可知:

自小习得些枪棒在身,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但要去相助,人唤小的叫做拚命三郎

也就是说,他救杨雄,不是偶然,而是出于他自身所拥有的那种侠义精神。他的眼晴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只要路遇不平事,他只问事情的对错,不管对象是谁。



这一点很像水浒中的另一个人物,那就是花和尚鲁智深。可以这么说,水浒108将里,真正能够称得上大侠的,也就是他和石秀了。

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说干就干,那是天生的血性使然,不代表他们就一味莽撞,事实上石秀和鲁智深都是胆大心细之人,不是不识利害,不是不懂权衡,而是在他们的心里,容不下这世间半点不平事。

正因为石秀的心细,他才能感受到潘巧云对他的情意。书中写道:

我几番见那婆娘只顾对我说些疯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

这又是一桩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爱情悲剧。为什么说又呢?这其实像极了武二郎和潘金莲的故事。(我就奇了,施耐庵到底被姓潘的女子伤害得有多深,用得着这般没完没了吗?)

难道说是英雄好汉就没有七情六欲了吗?显然不是。如果说石秀见到潘巧云时没有半点心动,那他不是英雄,而是圣人。面对美好的东西都有一股占有欲,这是人之本性。关键在于你能否克制。



就石秀而言,潘巧云固然美好,却不敌兄弟情义重要,这是他能克制自己心中欲望的原因。即使他很喜欢,或者深爱着,他都只会仅限于心里,永远不会让它表露出来。

然而,潘巧云和和尚的奸情打破了石秀心中的美好,如果说这种行为只伤害到自已,石秀也许就忍了,大不了一走了之,投奔梁山去。可他们的行为伤害到了别人,而这别人还是自己结拜兄长,那就触及到了石秀做人的底线。



所谓自古奸情出人命。石秀的担心绝非多余。所以,他出手了,他不仅杀了和尚和头陀,还鼓动杨雄杀掉潘巧云和丫环。

很多人之所以质疑石秀的动机,其实就在于杀掉潘巧云。试想一下,如果不杀,留着她去官府报案吗?也只有杀掉她,才能坚定杨雄上梁山的决心。


煮茶道史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是《水浒传》里的主旋律。石秀跟杨雄那是结拜的兄弟,就如亲兄弟一般。即使在今天,弟弟发现嫂子与人勾搭成奸,都不能坐视不理,何况是在兄弟情比天大的水浒世界里。这事一点都不是闲事,而是分内之事。

石秀先前跟着叔父做些牛羊生意,再之前老爹是个屠户,石秀也是打小做买卖的,处处透露着敏感精明,而且石秀有一个好处,就是格外要脸面,不贪人便宜。石秀敏感到什么地步呢,原来石秀跟杨雄结拜以后,恰好杨雄岳父以前也是杀猪的,几人一合计就重新开了个猪肉铺,石秀负责买卖账目,住也住在一处。不得不说,杀猪是个赚钱买卖,只几个月,石秀就换了新衣服,过得不错。后来有一天石秀去外县卖猪去了三天,回来以后看到猪肉铺关了,东西器具也都收拾了。石秀马上就觉得自己是杨雄家里不想让他呆了,毕竟他跟杨雄是兄弟,跟别人可不是。石秀也是十分光棍,做好账目,就跟杨雄岳父请辞,而且说的十分委婉。杨雄岳父也是精细人,知道此举让石秀误会了,赶紧解释一番,原来是杨雄老婆潘巧云之前还嫁过人,后来那家伙死了,恰好那几日两周年,请了些和尚做法事,家里忙不过来,所以才关停肉铺,石秀这才释然。



看得出来,石秀是一个敏感的有些多疑的人,别人稍有风吹草动,石秀都可以浮想联翩。所以不是石秀专门盯着潘巧云,而是石秀对周围一切事情都留神有加,这是他天生的本能。那和尚裴如海是个出家人,正经出家人见了女眷都应该尽力回避,而他见了潘巧云非但不回避,还贼眉鼠眼打量,潘巧云更是直接迎合,跟那和尚相谈甚欢。石秀联想平日里潘巧云就对自己风言风语,这一切岂不是太明显了嘛。就算是今天,看到自己好哥们好朋友的女人跟其他异性来往过甚,举止亲密,怎么着也会留意吧,这乃人之常情,石秀这么精细敏感的人因此盯住潘巧云那就更合理了,根本不是多管闲事。

石秀看出裴潘两人勾勾搭搭,但还没有坐实好事,他其实已经开始警告阻止了,当潘巧云跟裴如海介绍时,石秀故意说自己专管不平事,是拼命三郎,言语中透露着狠辣警告,吓得那裴如海连忙跟潘巧云商议。潘巧云却觉得他又不是杨雄亲兄弟,管不了这闲事。石秀警告以后看两人仍然不知收敛,知道他们早晚搞出事来,但这时候不能跟杨雄说,无凭无据也没有坐实,得等两人真好了再提。看得出来,石秀这人不仅精细而且十分懂得隐忍,他不出击则已,一旦出手,一击必中。


后来潘巧云裴如海果然勾搭一起,公然在潘家偷情,还专门找个胡道头陀假装打更实则报信,这些蹊跷全被石秀看在眼里。石秀觉得不能再等了,于是把这些告诉了杨雄,还告诉他要沉住气,到时候找准时机抓现行。哪知杨雄这完蛋玩意嘴上答应好好的,却喝醉酒走漏了风声,潘巧云本来就因为自己勾搭石秀不成而心怀怨恨,马上倒打一耙,反而诬陷石秀调戏她。杨雄脑子不转弯当即就信了,勃然大怒,第二天就把肉铺行当都拆了,石秀何等精明,一看就是这个傻哥哥走漏风声怀疑自己,石秀知道现在解释没用,反而白白让杨雄丢脸,于是他故意请辞,与退为进,私底下却还留意潘巧云裴如海行踪。

之前石秀所作所为完全是为兄弟情义,为了杨雄,现在他不仅为了杨雄,也为了洗脱自己嫌疑,还自己一个清白。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就更不是闲事了,因为这牵扯到石秀自己的名声。后来石秀果然找机会杀了裴如海,还带着杨雄一起让潘巧云招供,一切水落石出,既给杨雄报了绿帽之仇,又为自己洗脱罪名,兄弟情义也更深了。

整个过程里,石秀都表现的十分出彩,精明果敢,杀伐果断,有情有义,知进知退,段位比之杨雄高了不知几个档次。石秀名为拼命三郎,实则一点不鲁莽不冲动,是个有勇有谋的真好汉。要说结交兄弟,石秀真是上上之选,不仅重情义而且十分懂得分寸,看他与杨雄结交以后,与杨雄丈人合伙开肉铺,处处表现得十分得体,进退有度,不是说跟杨雄是兄弟就分不清主客,任意妄为,他给杨雄家里赚钱,却丝毫不给人家添麻烦。看到哥哥家里有变就仗义相助,被哥哥冤枉也不吵不闹不弃他而去,而是用行动自证清白,帮杨雄解除危机。像石秀这样的好兄弟,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啊。

比之石秀,杨雄可以说没什么闪光点,轻信无头脑,对自己媳妇也不上心,他一个月有二十天都在牢里公干,回家之后也不知好好陪媳妇,潘巧云出轨虽然可恶,但杨雄也不是一点责任就没有。如果没有石秀,凭杨雄头脑为人,要么一直戴绿帽要么被潘裴所害,可谓是一个窝囊的好汉。这里要表扬一下电视改编片段,把潘巧云的苦闷说了出来,也道出了夫妻相处之道的隐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