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下,如何学好古文?你可以这样做......

大语文下,如何学好古文?你可以这样做......

近些年,古文在语文学科的占比越来越大。在新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语文的古诗词增加了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古文越来越成为影响孩子成绩的“关键因素”。

不重视古文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后续的升学选择,除非你不打算让孩子在中国上大学。

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去学习那些大人看起来都头大的古文呢?

果仁妈邀请好友沙发爸爸,来撰写这篇文章。他跟孩子一起学习古文5年多了,踩过不少坑,也总结了不少干货,值得收藏。

闲话少说,直接划重点:

诵读而不强背

1

一提到古文、古诗词学习,大家脑海中估计出现这么一幅画面:

一群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坐在桌子前,摇头晃脑、有口无心的读着圣贤书。前面还坐着一个在打瞌睡的老先生,读书声只要一停就会醒,看谁偷懒就打谁的手心。

大语文下,如何学好古文?你可以这样做......

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中,几乎最为人诟病的估计“反复诵读的学习方式”。中国人把受教育叫作“读书”,“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讲求的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an)”。

显然,这种方式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学习内容。不过具体到古文的学习来说,这种沿袭千百年,培养了无数古代精英的方式却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读书百遍”后并不一定就能“其义自见”,但肯定能记住,而能够背下来是提供古文水平的基础。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种反复诵读的方式是“机械重复记忆”。在面对陌生的文字,如外文单词、古文时的效果尤为明显。

大语文下,如何学好古文?你可以这样做......

机械记忆法依据技术特点,又可分为多种类型。基本模式不外乎两种:

  • 诵读:把文字大声朗读出现,读到一定次数自然就记住了;

  • 背诵: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背诵。

中国古人的学习模式就是反复诵读。以我自己实践下来的心得来看,一本将近16000字的《论语》总共20篇,平均每篇不足800字,一个识字的孩子每天只需早晚各读一遍,一年下来肯定能够背诵下来。

开始时间,越早越好

2

为了减负,现在的公办幼儿园是完全不教育任何学校知识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不过却忽视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问题

就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来说,0-6岁是黄金期,7-12岁是白银。换句话说,学前阶段能够养成读书习惯的话,比上小学后要好。要是小学阶段也对阅读不感兴趣,后面再培养的话难度就加大了

大语文下,如何学好古文?你可以这样做......

现在家长会在上学前,就给孩子报各种班、培养各种能力,但

最基础的学习应该是“识字”(不用会写)。这个工作,可以从孩子上幼儿园中班开始。在拥有一定识字量后,就可以马上尝试古文/古诗词的诵读。

相信小时候背唐诗,再被大人带出去现宝的经历,很多人都经历过(包括为人父母后对孩子做),要强调的是这种为现宝而背唐诗的行为,并不是刚才所说的“诵读”式学习

因为你会发现,大人们几乎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在教授孩子。小朋友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无论是古诗还是儿歌又都朗朗上口。用这种方法背诵几首甚至几十上百首,实是不足为奇的。不过绝大多数有此经历的人长大之后,再问曾经背过哪些诗,估计就很少有人有印象了,更谈不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大语文下,如何学好古文?你可以这样做......

“诵读”的和“背诵”并不是一个概念。除了读出声来,另一个要求是看着字读。对看年龄尚幼的孩子来说,可以用“指读”的方式,即沿着手指的方向读下来。对于还不识字的孩子,“指读”也是非常好的识字方法。

最好是由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家长指读一句,孩子跟读一句的方式。孩子指的时候家长读,家长读的时候孩子指。都由一方指也可以,重点是通过“指-读”结合的方式,让孩子识字。

通过指读的方式,孩子很快就能够积累几百字的识字量。在这个基础上再教授拼音,接下来孩子就可以自己阅读并积累识字量了。

至于说开始识字时指读的内容,倒不宜用古文或者古诗词,而应该采用孩子喜欢的绘本。这一方式用在诵读古文上,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更多的汉字,还可以让他们初步感受汉字的特点和魅力。

选择经典

3

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让孩子能从容应对学校教育,选择读什么的目标就很明确了。

大家都知道预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技术难度上来说,预习古文其实是最简单的。一如我刚才所说的,有口无心的机械重复即可。

每年开学之前,将下一学期甚至学年的古文、古诗词整理打印出来,让孩子每天读一遍。一个暑假下来保证能到熟背的程度。待到开学后学到相关内容时,过了背诵关的孩子就可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文章诗词的意思解读上。应对从容的孩子,也会得到更多的鼓励,从而进一步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最低限度不会怕了)。

大语文下,如何学好古文?你可以这样做......

要是觉得孩子在应对课堂学习之余,还可以学点额外的传统经典,获得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一本经典开始。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典籍浩如烟海,如何选择是一个问题。在这里做一个重要提示:不要选择《弟子规》!不要选择《弟子规》!不要选择《弟子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本近年来风行的读本并不是什么古代经典,而一个是生活在清康熙、雍正年间的山西秀才写的,一直到19世纪中叶才经过修订正式出版发行。其目的也不是用来给孩子开蒙,而是用来教化那些不识字的底层劳动者

正因为如此,对比真正曾用来给孩子开蒙用的《三字经》,虽然同样是三字一句,力求朗朗上口,但无论从文学角度和知识含量来说,《弟子规》都要浅陋的多,本质是一篇通俗易懂的“顺口溜”

这种浅显晚懂的“顺口溜”属性,在被包装成国学经典后,用来给古文基础薄弱的今人读,却又是极大的优势。

更大的优势在于内容上的简单粗暴,总计才1080字中,就有44处禁令属性的“勿”字。如果你是抱着管教和改造孩子(包括自身)的目的去学习,这种用圣贤之言包装起来的“金科玉律”,学习和实操起来的难度,要远远小于通读四书五经(更别说诸子百家之文了)。

读古文、古诗词的好处是挺多的。但为了这个,而让孩子接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类明显与当代教育理念相矛盾的准则,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所以,一定要选择《诗经》、《四书五经》这些真正的经典。

大语文下,如何学好古文?你可以这样做......

方法分享

4

如果有家长真的要实践的话,有以下几点心得可供参考:

通读

不管是阅读现代的书还是古文,都建议“通读”。通读一本书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完整了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对于还没有上学的小朋友来说,在识字的前提下选择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声律启蒙》,乃至《论语》都可以。这样做的意义,不在于他们今后的人生中还能记住多少,而在于通过种开蒙的过程,以后不再视古文学习为畏途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把《论语》都通过诵读背下来,他又怎么会去怕课本上那些片断化的古代文字呢?

诵读而不强背

只要求小朋友读出来,切忌不要逼着小朋友去背。简单点说,就是允许小朋友进入一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境界。如果强行逼着小朋友在没读熟的情况背诵甚至加以惩罚,只会起反效果。

无论诵读一本古代经典,还是整理出来的一学期/学年古文时,都可以根据篇幅划定阶段性目标。

比如,以500-800字左右的内容为一阶段,每天早、晚各读一遍。2周后可以开始考察,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脱口而出时,再开始诵读下一阶段的内容。

大语文下,如何学好古文?你可以这样做......

无需强求形式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读古文、古诗词也是在陶冶情操。希望孩子能正襟危坐,读的时候也能有抑扬顿挫之感。

当然,如果孩子接受这种形式也挺好的,不这样做也没什么。像我的孩子在读的时候,就完全不接受这种形式,喜欢读到飞快(读完了好去玩)。快到旁听者感觉是在听天书,但要是仔细听却又一字未漏。

诵读的重点在于一定要“读”出来,如果不附加“做规矩”的想法,能按要求读下来,机械刺激大脑的目的也有达到了。更何况孩子要是能读到飞快,正说明这些陌生、晦涩的词句,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一种障碍。

相信大家在学习外语时,会有类似的感受。如果一定要再加点要求,可以把这个要求放在音量上。大声诵读出来除了可以提高记忆效率以外,也有利于家长监督和鼓励。

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也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会低估孩子的能力。就拿古文诵读这件事来说,如果不是亲身尝试,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不相信,一个孩子能背出上万字的古文的。

问题在于,父母在低估孩子能力的同时,往往又会高估自己的毅力。不管是学古文还是学外语,每天做的话量也不是很大,但能否坚持下来并养成习惯才是成功的关键。

之所以说是父母在高估自己的毅力,是因为基本上很少有孩子会天生对坚持一件事感兴趣,尤其面对的还是一些古文时,这就需要家长在一旁定点督促和引导。要是家长做不到这点,也不要苛责孩子“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行为。

学习有方法但没有捷径,如果能够通过坚持一段时间的古文诵读,养成持之以恒的态度,对学习其它内容同样是有意义的。

大语文下,如何学好古文?你可以这样做......

组建兴趣小组

学点古代经典不一定要去学堂的,尤其现在很多打着“国学”招牌的学堂,很有些换羊头卖狗肉的感觉。

不过人又都是有惰性的,自己在家学习难免不能坚持。最好的办法,是组织几个有同样兴趣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比如,可以下载一个阅读打卡的APP,或者组建一个微信

群。每日早、晚上传诵读语音,以做到相互促进和督促。

有了比较对象,孩子的坚持下来的意愿也会更浓(可辅以鼓励和适当的奖励)。和其它类似小团体一样,建立这样的诵读兴趣小组,需要有一个喜欢张罗的核心家长。

如果自己不愿意充当这样的角色,又找不到现成的组织也不要紧。兴趣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家庭成员。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如果和孩子一起坚持打卡的话,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了。

最后,想强调一下——“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也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毅力。”当我们试图引导孩子使用某种学习方法但未获成功时,最先要想到的是,自己是否才是那个不够坚持的人。

即便按照上述方法,让孩子在背古文这件事上赢在起跑线上。想要进一步让这些文字发挥作用,还需要家长和孩子间有互动,在熟读的基础上去领会其中的意思。

# 每日话题 #

你家娃有在学古文吗?

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留言区讨论吧!

- END -

沙发爸爸,温骏轩,一个十岁男孩的爸爸,

著有畅销书《谁在世界中心》,是送给儿子的礼物。

✍️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大语文下,如何学好古文?你可以这样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