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黑柿子树》赵海军

《家乡的黑柿子树》赵海军


《家乡的黑柿子树》赵海军


“又是一年霜降到,又是一年摘柿时”,和同村的一个哥哥在一起谈论家乡的往事,谈起了那两棵黑柿子树,浓浓的乡愁裹夹着天真的童稚童趣,无遮无挡从记忆深处向我涌来了。

黑柿子树是家乡的特产,我的心里始终是这样认为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柿子树,奇特诱人,镌刻着童年往事,记录着童趣岁月,始终在我如烟的乡愁中占有着一席之地。

我们的村子分为四个部分:东岸,后地,西岭,疙道,我的家在西岭上,西岭下面是西沟,西沟的西南角便是西厂,原先是我们小队的农作物堆放打造场所,后来因为批上了房基地,打麦打谷的场所,便移到了后边的红土坡上,两棵黑柿子树的位置,就在西厂的正后边,大约一百米的地方。

黑柿子树的树干和别的柿子树并没有什么区别,树干并不高大,大约有两米左右,直径大约有20公分,树皮裂成一个个小单元一个个小方格,是保护树干的角质层,角质层显得憨厚朴实,为上下树的小伙伴们提供了一等一的方便,比较有上树经验的成人,往往向高处一跃,抓住树上的枝干,连蹬带爬就上树去了,没有经验的,或者是经验少一点的,只能是“上树磨驴,下树磨皮”,其中的意趣,不需多言。

树干是黑的,树叶是绿的,与众不同的是,其它树上的柿子果皮,最初是青色的,成熟之后逐渐变至淡红深红,而这两棵柿子树的柿子果皮从小到大全都是黑色的。

成长中的黑柿子,固守着山中一方岁月,鸟语花香清静自然,如老僧入定一般,清静着自己的清静,欢喜着自己的欢喜。

但到了秋天,它却显出它不一般的价值,“桃李不语,下自成蹊”也罢,“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也罢,好奇心十足的小伙伴们因开始光临“黑柿子寒舍”,而显“蓬荜生辉”了。

小伙伴们来这里,视为一件智慧而充满乐趣的事情,那就是找我们心仪已久的“红”黑柿子,而它的乐趣又体现在辨别方法上。

辨别“红”黑柿子的一种方法是“摸”:小伙伴们来到树下,甩鞋边裤,三下五去二便上了树,轻轻的托着这个柿子摸摸,硬邦邦的,再托着那个柿子摸摸,还是硬邦邦的,不由得摇了摇头,手又向另一颗柿子摸去,心里却在想着:假如说自己有透视功能,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个柿子是软的,是红透的,就可以免去这劳碌奔波之苦。但越是这样,越增加了我们的好奇心理,增加了这件事情的趣味性。

倘若摸到一个,小伙伴们断然不会再去摸第二个,因为柿子树少,柿子果数量有限。“一摘使瓜少,二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四摘抱干归”的道理,我们还是懂得的,摘到之后,我们便欢天喜地而去,择一阳光和煦之处,分享胜利的成果。隔个一两天,我们便卷土重来,重操旧业,这样欢乐的日子便可以持续个十多天左右,一丝希望,一丝憧憬,一丝美好,便永远的珍藏在心间。

辨别“红”柿子的另一种方法是“看”:上得树去,逆着阳光看过去,倘若还是黑乎乎的,不透一丝的光亮,你尽可以把它放置一旁,安心去考察别的对象了;倘若通体透亮,周围显黑,中间是一种饱满的红润,那一定就是我们要找的“现世活宝”了。这种方法显得简单直观,我们更喜欢用笨拙的摸柿子法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里,来区别于红柿子的处理方法。显出它的独立特行,显出它的与众不同。

我们上村和下村的合办初中就在“西厂”的下边,十五六岁的哥哥们,知道这个稀奇宝物的存在,总要绕个弯,跨过秋天的青纱帐,越过小树林,不辞辛劳不辞辛苦,来到黑柿子树前一试身手,若是摸空便悻悻而归,只怪自己运气使然,若是摸得着,不由得喜出望外,在回家的路上,便多了一份意外的收获,饥肠辘辘之下就可以携带“干粮”往家赶了。

近来,回家乡回的少了,好多年没有去看望过童年的柿子树了,但是它的一果一枝一叶,甚至那黑色的鳞甲鳞片,却永远是我记忆中的珍宝,摸黑柿子的情景,摸到软柿子的兴奋,在梦中都是笑着的!


《家乡的黑柿子树》赵海军


【作者简介】:赵海军,教育工作者,喜好文字,文章散见于《太行文学》《红旗渠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