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痛是什麼原因?應該怎樣治?

葉子133530211


腳後跟疼痛很常見!

腳後跟疼痛是骨科常見的局部疼痛之一,醫生診斷這類病的名字稱“跟痛症”。因為腳後跟疼痛會影響行走,所以患者多數情況下會就醫,醫生們總結的診斷經驗也比較豐富,治療手段也相應比較多,算得上是研究比較透徹的一類疾病。

醫生們在工作中發現跟痛症具有中老年人多發,男性多於女性,一側多於雙側以及胖子比瘦人更容易發病等特點。

跟痛症典型疼痛特點:晨起或休息後下地行走出現疼痛,行走一小段兒劇烈疼痛減輕,長距離行走疼痛加重。

什麼原因導致的跟痛症?

跟痛症實質上由一系列疾病導致足跟底部慢性損傷或骨質增生,引起的局部無菌性炎症,造成腳後跟疼痛,常見的原因有以下3種:

1.脂肪墊炎

位於足跟底部有一組織結構稱為脂肪墊,人類長期直立行走導致足跟脂肪墊慢性勞損,退行性變化,出現無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

2.蹠筋膜炎

人類足底呈弓弦狀,這種結構有利於緩衝上身的體重。維持這種結構形狀需要一種堅強韌帶,這就是蹠筋膜,位於足底的一條大白筋。無論是韌性還是強度足可以維持足底的弓弦結構。這種結構會隨著年齡生長或體重增加逐漸退化,引發無菌炎症,造成跟痛症。

3.跟骨骨刺

對於跟骨骨刺造成跟痛症的解釋,目前有兩種學說:一種認為跟骨骨刺的“佔位”效應,增加了跟骨周圍軟組織容積,引起無菌炎症;另外一種觀點認為跟骨骨刺直接刺激了脂肪墊等軟組織結構,引起足跟痛。本人更傾向於第一種觀點。

另外,肥胖和足部內翻畸形也是發生跟痛症的風險因素。

主要有肢體功能鍛鍊(跟腱牽拉和蹠腱膜牽拉)、體外震波、夜間夾板固定蹠腱膜、腳跟杯鞋墊、局部封閉注射、臭氧注射、激光療法和針灸治療等,同時需要服用非甾體消炎藥控制炎症和疼痛。

不怎麼常用,對於保守治療失敗的患者,有醫生曾嘗試開放手術鬆解軟組織,可惜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已很少醫生採用這種創傷大的術式。

目前手術方式有:經皮射頻消融微創手術、跟骨減壓手術以及內鏡下蹠筋膜鬆解手術治療,但不常規推薦手術治療,能保守都要先保守治療的。

我是骨科醫生老牛,為大家傳播健康科普知識,純手工碼字,望大家不吝點贊、評論及轉發!


骨科醫生老牛


劉醫生談骨論筋🐯腳後跟疼痛怎麼治療🐯

腳後跟疼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比較多見的比如逛街,走的距離遠了,腳底板就會出現疼痛。並且腳後跟疼痛的主要症狀是,早晨起床下地時疼痛明顯,活動一會兒反而減輕。對於腳後跟疼痛應該怎麼治療呢?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下!


什麼是腳後跟疼痛?

腳後跟疼痛學名叫足跟痛,是腳後跟四周的韌帶、筋膜、滑囊等軟組織受到反覆的牽拉磨損而產生的無菌性炎症,它的直接症狀就是疼痛。

腳後跟疼痛是一些疾病的總稱,它包括足底筋膜炎、跟骨刺、足底脂肪墊炎症、跟腱炎、滑囊炎等。導致它們發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勞損和摩擦。

1.引起腳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就是勞累,所以我們首先要休息,減少對於腳後跟的摩擦,這是治療足跟痛的基礎。治療期間,我們一定要減少走路的距離以及站立的時間,充分休息雙腳。

2.選擇寬鬆柔軟的鞋子。合適的鞋子能減少對於腳後跟的摩擦,有利於該病的預防和治療。特別是年輕的女性,比較鍾愛於高跟鞋,這對於腳的傷害,她們都有深刻的體會。雖然很漂亮,但是非常的不舒服。

3.燙洗腳。養成每天晚上泡腳的好習慣,通過熱水,促進腳後跟的血液循環,有利於嚴重的消退。這是治療足跟痛的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不過貴在堅持。

4.注意腳部的保溫。特別是天氣寒冷的時候,不要因為愛美而犧牲腳。現在很多年輕人在冬天都露著腳踝,甚至不穿襪子。冷空氣能妨礙血液循環,並且會誘發和加重腳後跟疼痛。

5.理療方式。可以局部的烤燈、艾灸、衝擊波治療。通過這些理療方式可以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有利於嚴重的消退以及疼痛的減輕。

6.藥物治療。這些疼痛基本上都是因為無菌性炎症導致的,所以用藥的話我們主要應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比如雙氯芬酸鈉,布洛芬,艾瑞昔布等。也可以外用扶他林。它們對於足跟痛有特效。

7.封閉治療。如果疼痛比較頑固,藥物治療效果比較緩慢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封閉治療。不過該治療存在一定的風險性,比如治療跟腱炎的時候容易引起跟腱斷裂,所以一定要慎重。

8.手術治療。如果以上治療方式效果不好的話,我們就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不過該方法採用的比較少。

9.平時我們可以通過鍛鍊拉伸足底部的韌帶和筋膜,來增強它的抗疲勞性,預防足跟痛的發生。並且要適當的減輕自己的體重,減少對於它的損傷。


上面這些就是我所總結出來的治療方法,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瞭解更多醫學知識。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腳後跟疼痛的原因很多,講一下最普遍的,根據疼痛的表現形式不一樣,先找到誘因,再試著按我說的,碎片時間用按摩球來調整一下,觀察一週,看可否改善,如果有效果就堅持下去,直到疼痛消除!

1.活動久會痛

有不少人,在活動久了或者久站之後,就會出現足底的疼痛,這個應該考慮兩個原因,第一個先看看自己有沒有扁平足,扁平足的人,足底血管神經容易受到壓迫刺激,很易出現足部的疲勞,誘發疼痛。



第二個要看比目魚肌是否存在痛點,比目魚肌是小腿的深層肌,也是平時步行、久站的耐受肌群,當存在痛點的時候,一旦疲勞除了可以導致小腿發酸,還會誘發足底疼痛,觸診不難找到痛點。

2.起床痛,活動減輕

有部分人,早晨起床的時候,腳後跟特別痛,走幾步疼痛就會減輕,這個要考慮足底筋膜炎,腳後跟區域雖然不是按壓痛點,但是是足底筋膜的牽涉痛點,一會我教一下怎麼來改善足底的疼痛。

按摩,解決



  • 扁平足和足底筋膜炎都可以通過腳踩按摩球的方式來處理,以疼痛感覺舒服的力度,去踩按摩球,單側踩5分鐘左右,每天一次,一個周左右就會有好轉;


  • 比目魚肌勞損踩按摩球無效,痛點主要是在比目魚肌上,可以自己按摩小腿後側肌肉痛點,每天一次,1次7分鐘左右,也要觀察一週看是否有好轉。

其他誘因

腳後跟痛的原因還有很多,例如,根骨骨刺和腰椎小關節紊亂,當然這兩個問題的發病幾率不高,出現症狀也沒辦法自己解決,我就不深入去寫,如果長期疼痛,按照我說的處理效果不佳,及時就診!


喬棟談健康


腳後跟疼常見嗎?其實在臨床上腳後跟疼,十分常見。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有人腳後跟疼。但多自行好轉甚至痊癒。部分人經久不愈,或反覆發作。那麼腳後跟疼,是由什麼疾病或原因引起的呢?

疾病:最常見的是跟足跟脂肪墊炎/萎縮和蹠腱膜炎。

原因:最常見的是受涼,外傷,超重,過度勞累,過度健身等。

足跟脂肪墊炎/萎縮。



足跟脂肪墊炎/萎縮是一種多種原因導致的無菌性炎症。症狀表現為足跟下疼痛,晨起或坐片刻後重,行走後減輕。

足跟脂肪墊炎/萎縮的診斷並不困難。臨床醫生可以根據查體,及輔助檢查定診。

物理療法:

① 熱水泡腳。熱水泡腳可促進局部1血液循環,加快炎症消退。泡腳需要維持水溫,市面上有可調溫度的泡腳盆。

每天兩次,每次30分鐘。有良好的效果。

④鬆軟鞋和軟墊兒,有良好效果。

手術治療:但臨床上極少採用手術治療(我本人只是聽說過並未做過)

值得一提的是,跟痛症常與跟骨骨刺伴生。甚至很多醫生認為疼痛來自骨刺。但最新研究表明骨刺並不是引起跟痛症的主要原因。

蹠筋膜炎。


蹠筋膜炎是一種蹠筋膜的急、慢性損傷導致的疾病,同樣是一種無菌性炎症。

最常見,最典型的症狀是在早晨下地後,逐漸出現足跟及足底部的疼痛,隨著運動加重。

診斷:醫生查體一般可確診!

①藥物治療:採用非甾體類抗炎(布洛芬,雙氯芬酸)鎮痛 。

②封閉療法:封閉療法對蹠筋膜炎有良好效果。

③神經阻滯療法(本人沒用過)。

④中醫膏藥:有一定療效。

⑤小針刀療法:效果良好,但臨床上覆發幾率極高。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高足弓鞋墊,我本人用過,效果很好❤

手術治療:臨床上很少應用。除反覆治療無效,一般不採取手術治療。

足跟脂肪墊炎/萎縮和蹠腱膜炎的治療萬變不離其宗。採用各種治療方法與你的接診醫生習慣有很大關係。也與你所就診的醫院能夠提供各種設備有很大關係。

這兩種疾病,都離不開勞、損兩個字。所以休息是治療疾病的前提。

我是骨傷科劉醫生,用心科普,期待你的關注點贊,如果你受益,請轉發給更多需要的人。


骨傷科劉醫生


足跟痛是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的一種多發性疾病,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很多,需要醫生診斷後確診病因再對症治療。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治療等。

比如由於長時間站立等導致附著在跟骨周圍的軟組織發生勞損性病變時,產生足底筋膜炎,引起足跟疼痛。 壓痛點位於跟腱,內踝與跟腱之間,外踝與跟腱之間時,分別對應的原因可能是跟腱,脛後肌腱等,肥腸肌腱等腱鞘炎症引起的足跟痛。 骨刺可能會因此一側或雙側的足跟痛,但是有的骨刺雖然存在確不一定能引發症狀。 有的患者髕下脂肪墊勞損也會引起足跟疼痛。 所以綜上所述,足跟疼痛發病原因多樣,還是首先積極尋求醫生幫助鑑別診斷。

這裡教大家一個有關足底筋膜炎的自我鑑別方法,足底筋膜炎患者一般晨起第一步會有明顯痛感,行走一段時間疼痛會緩解,長期跑步又會產生疼痛。


足底筋膜炎屬於勞損性疾病,因此要注意減少引起勞損的原因,如過度訓練或久站等,選擇舒適的鞋子。平時可以做一些牽拉放鬆的動作,緩解足底的緊張感,緩解症狀。


於老師運動康復


你在早晨起床下地時腳後跟會痛嗎?你的腳後跟會在晚上痛或是有麻木的感覺嗎?你的腳後跟在腳踩地面時痛嗎?你的腳後跟只要走路多一點活動劇烈一點會痛嗎?這其實都是跟痛症導致的疼痛,而導致跟痛症的目前有以下四種病因:

一、足底筋膜炎

首先來看看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上圖中白色條狀的就是足底筋膜,足底筋膜紅色的部位就是足底筋膜炎病變部位,之所以發生病變是由於發炎、走路量大和高強度訓練、生理退變等原因引起足底筋膜出現了撕裂口和勞損,導致足底筋膜發生病變以及發炎,這就是足底筋膜炎。

如果患有足底筋膜炎,腳後跟的確會有疼痛的症狀,您可以通過疼痛位置和症狀自測自己是否患有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的疼痛位置通常在腳後跟底部稍偏內的位置,而所有的足底筋膜炎患者幾乎都有早晨起床下地時腳後跟痛的症狀。



二、足跟骨病變

足跟骨病變就是足跟骨發生病變,當這些病變存在時,腳後跟就會有疼痛感,來看看足跟骨的位置:


上圖中,纖維脂肪墊炎上方斜著的骨頭就是足跟骨,足跟骨是我們在直立時的負重骨,比如從高處跳下我們也能安穩落地就是足跟骨起到了負重的作用,但是足跟骨並不能一直為我們負重,當足跟骨發生老化,足跟骨的負重作用會越來越小,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會導致足跟骨無法再承受巨大的衝擊力和壓力,這具體表現在平時一旦走路多一點活動劇烈一點腳後跟就會疼痛,如果是骨質疏鬆引起的腳後跟疼痛,通常疼痛點不會侷限一處,而是一小片區域,持續一段時間後消失。

除了骨質疏鬆外,跟骨高壓症也是足跟骨常見病變,這兩種病變都會導致腳後跟疼痛:

人體的血管有動靜脈之分,其中靜脈負責全身血液迴流,而足跟骨內部靜脈血管裡的血液由於在人體最低點,是很難完成血液迴流的,所以血流也會出現淤積在足跟骨內部靜脈血管的情況,當血流有淤積情況時,腳後跟就會產生疼痛感。

三、足跟骨神經卡壓

足跟骨神經卡壓,簡單說就是神經在經過足跟骨的周圍時,被足跟骨的肌腱、韌帶、骨骼、發炎而水腫的足底筋膜等卡住或壓住了,總之就是神經被限制行動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患者也會有腳後跟疼痛的症狀,有時疼痛會放射到腳底板周圍,部分患者有晚上疼痛的症狀。



四、足跟骨纖維脂肪墊炎

就和剛才提到的足跟骨主要起到負重的作用一樣,纖維脂肪墊也能在我們走路以及跑跳的過程中起到緩衝以及減震作用,但是纖維脂肪墊也會由於老化或是勞損等原因產生炎症,緩衝和減震的作用越來越小,甚至患者走路時腳踩地面都會出腳後跟疼痛的症狀。


除了以上四種引起跟痛症的病因會導致腳後跟疼痛之外,跟腱病變以及一些風溼類疾病也會引起患者說的腳後跟疼痛,建議大家及時根據疼痛點和具體症狀排查。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個贊和關注,謝謝!


靜與明


足底的疼痛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足底筋膜炎,首先診斷清楚,如果你早上起來下床第一步非常痛,那麼十有八九是得了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

主要是由於長時間反覆的牽拉導致的足底筋膜的慢性勞損,一旦發病,病程較長,久治不愈,反反覆覆,嚴重者還可能引起跟骨骨刺。

足底筋膜的治療需要結合各種手段綜合干預,才能鞏固療效,預防復發。

治療部分:採用艾灸,超聲波,衝擊波理療效果更好一些。也可以使用一些非茲體消炎藥,比如洛索洛芬鈉,布洛芬等或者外用中草藥外敷。無效者,可以嘗試封閉治療。其實沒必要排斥封閉療法,掌握用量,次數還是很安全的。



康復訓練部分:需要進行足底肌肉小腿肌肉的放鬆練習,強化練習。因為小腿和足底筋膜是連接著的,單獨放鬆效果都不是很好。很多人都知道滾網球,遠遠達不到效果。用刮痧板刮試足底也是可以啟動放鬆作用的。



想了解更多運動損傷康復知識,可以關注我,並私信獲取運動處方。


運動康復王帥


出現腳後跟的疼痛,最常見的病症就是足底筋膜炎,患者時常久坐後或運動後站起身會腳痛

由於筋膜位於淺層肌肉和深層肌肉的中間,用於保護深層肌肉,緩解壓力,維持足弓的,如果進行不正常拉力或超負荷壓力之後就會產生疼痛。

大家看一下筋膜位置圖,就能清楚地理解了

哪些人容易出現足底筋膜炎?

體重較重的人,會相對體重輕的人更容易出現,因為體重重的時候,足部需要承受的壓力就大。

運動量大或突然變大的人,如果平時你是一個不愛運動的人,突然要去跳舞、跑步、爬山、徒步等,就會讓運動強度加大,就容易導致筋膜壓力過大,從而誘發筋膜炎。

鞋子沒選好的人群,因為鞋子的選擇也很重要,薄底、厚底是有很大的區別,在選擇鞋子的時候,不建議選擇太軟或者太硬,太高或者太低的鞋子。推薦鞋底稍硬,高度在3-5cm的平底鞋,但是裡面要有一個軟鞋墊,足弓的中間要凸起,才是較為符合我們人體腳部結構,可以很好地緩解足部壓力。


腳後跟疼痛怎麼緩解?

教給大家幾個簡單的動作,平時自己在家裡都可以自己做一做

A.跟腱拉伸

1)單膝跪地,坐到腳後跟上,將另一隻腳放在膝蓋旁邊,注意保持腳後跟著地。保持拉伸10 至30 秒,再用另一條腿重複上述拉伸運動。

2)坐在地板上,然後向前伸直雙腿,雙膝略彎,腳尖繃直,向著身體最大限度地彎曲雙腳,姿勢無不適感,注意保持雙膝彎曲,恢復至起始姿勢時釋放拉伸運動。持續1至3秒,重複10至12 次。

B.扁平足引起的筋膜炎康復

將網球放於要放鬆的位置下方,用體重壓於網球上,對足底、小腿外側、內側、前側肌肉進行放鬆,每個部位15秒,每組做4個。

C.抗阻足內翻

足部用彈力帶固定於外翻位置,讓足進行內翻訓練,後期可進階至將大拇趾翹起進行同樣訓練,每次10秒,每組15個,每天3組。

D.抗阻足外翻

足部用彈力帶固定於內翻位置,讓足進行外翻訓練。後期可進階至將大拇趾翹起進行同樣訓練。每次10秒,每組15個,每天3組。



睿仁骨科康復


生活中發現很多人腳後根痛和膝關節痛。因為我們人的腳在站立或走路過程中,腳根是承受人體重力著力點;承受力在腳根底下和地面接觸。因此踝骨關節要承接人體重量和挑重擔的壓力。人體越重壓力越大,越容易令踝關節受傷。






人在行走,運動,工作過程中,由於受力不平衡,很容易受到扭傷,骨折,錯位,拉筋,磨損的傷害。如果有骨膜質受損傷,它會自行修復,會長出一些凹凸不平骨膜,有些人也叫骨質增生,由於X光片可看到尖尖不光滑,所以有人診斷叫骨刺。有這種情況的人,多數有外傷史,運動過量,超強度體力勞動者。

也有一些人受到了風寒溼痺侵擾引起寒氣內結,患上關節炎。有了這種情況,有的人行走會痛,用力了會加重,天氣變化,吹到了空調都引起發作。因此給人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有的甚至無法工作。治療必須活血化瘀,驅風散寒,行氣止痛,外敷中草藥膏見效快,無副作用,敷藥後蓋上一層膜紙,再用布套固定,不讓移位。


民間草藥達人


我的腳後跟疼......,自從昨天打完球之後,這個腳就不聽使喚了。現在吃了止疼藥,感覺好點了!!

為什麼腳後跟會疼呢?

腳後跟疼俗稱跟痛症,它有多種原因。比如長時間站立、行走或者鞋碼不合適。有的人是先天的平足,在特定的條件下,也容易出現這種疼痛。跟痛症真正的病變機理,可以是腳底筋膜炎,就是蹠筋膜過於緊張導致,或者跟骨下方的脂肪墊或滑囊出現一種慢性損傷或急性損傷導致的炎症,也可以導致這種跟痛。

跟骨本身的骨壓增高往往也表現為跟痛症。跟骨本身的一些退行性的疾病,結核或者一些軟骨瘤,導致骨破壞,也可以引起跟痛症。

一些人出現腎虛,也可以引起腎虛骨病,感覺到跟痛,在體表的檢查時沒有發現一些陽性體徵,拍片也沒有異常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是腎虛骨病引起的疼痛。這種疼痛的特性是以慢性痠痛為主,往往病程較長。跟骨痛要根據病因來進行治療,如果是有先天的平足,可以採取糾正腳墊的方法。如果是炎症的損傷,可以對應的做一些消炎、鎮痛的治療和中醫、中藥活血化瘀的治療。對於腎虛引起的骨痛,中醫可以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往往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平時患者自己也要加強一些腳部的功能訓練,達到治療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