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讲故事:懒龙与莜面囤囤

老韩讲故事:懒龙与莜面囤囤

老韩讲故事:懒龙与莜面囤囤

老韩讲故事:懒龙与莜面囤囤

老韩讲故事:懒龙与莜面囤囤

老韩讲故事:懒龙与莜面囤囤

老韩讲故事:懒龙与莜面囤囤

老韩讲故事:懒龙与莜面囤囤

老韩讲故事:懒龙与莜面囤囤

这几天看中央一套的电视连续剧《全家福》,里面有北京人吃“懒龙”的情节。我看那懒龙,挺像雁北的莜面囤囤。

懒龙是经典的老北京吃食,传说远古有条专司降雨的龙好吃懒做,三天两头忘了自己的职责,庄稼缺了雨水自然长不好,老百姓对这条懒龙十分恼恨,便将发面擀薄,放上肉馅,卷成长条形盘于笼屉中,蒸熟后切开分而食之。

老北京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在惊蛰这天,全家人要一起吃懒龙。著名北京民俗专家崔普权先生说,惊蛰吃懒龙的习俗已经流传已久了。惊蛰过后,大家要为新的一年辛苦奔波,传说吃了懒龙,可以防止春困、解除春懒,精神抖擞地忙碌起来。

把发好的面团擀成摊大饼的形状,面团要稍微硬一些,比较容易成型,太软不容易卷,鲜肉剁碎,加入胡椒粉、大葱碎、香油、酱油等,均匀的铺在面饼上,从一边慢慢卷起,卷成一条圆滚滚的长型肉卷,直接放入笼甑里蒸。20分钟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面与肉混合在一起的香气。此时关火,揭开锅盖,热气喷涌而出。蒸熟后的懒龙变得生动了许多,用刀切小段后,就可以食用了。

懒龙不像包子,肉馅完全的被白白胖胖的面皮包裹起来,而是肉馅层层叠叠在两端外露。所以吃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必须一只手捏着懒龙的腰部,另一只手在下面接着,以防咬的时候肉馅飞扬,暴殄天物。

刚出锅的懒龙冒着呼呼的热气,虽然有些烫手,可食者往往急不可耐,迫不及待,圆滚滚的肉卷,张大嘴巴侵吞一口,肉香,面香,充盈整个口腔。当年帝都的人真有口福啊!

雁北的莜面囤囤与懒龙属于一个纲目科属,差别仅在于种类,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只是不知是囤囤受了懒龙的启发,还是懒龙受了囤囤的启发,现在已无从可考了。

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

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至三年,此时林冲已经超过30岁,由此推算大概他出生于1089年左右吧。可见林冲发配沧州时,北京还是蛮荒之地,因此老夫认定莜面囤囤之发明在懒龙之先,若谈知识产权,无疑懒龙系侵权行为。

擀莜面囤囤的面比推窝窝的面好和。我一般在家推窝窝的莜面是用滚水烫出来的,为的是面性柔韧好推窝窝。但擀囤囤的莜面用凉水和就可以,但用凉水和面也要“粉”。“粉”是动词,是指把莜面和水搅拌成块垒状后要放置一段时间,以便水和面充分渗透。“粉”完的面要用手搋,是为了让莜面更筋道一些。搋好面,把面擀成一两毫米厚的薄片,撒上镲好的山药丝子(用那种月牙孔的礤子),用手摊匀,然后卷成筒状,再用刀切成三五公分高的段,立在笼甑里就可以蒸了。

蒸莜面有五六分钟就可以揭笼,但蒸囤囤至少需要10分钟。因为毕竟个体较大,时间短了里面的山药丝丝蒸不透。还值得注意的是,卷莜面囤囤时,切勿太紧,否则难以蒸熟。与其说是卷还不如称其为折叠,这样里面就会松散些,能够透气。

莜面囤囤食用时,可以用酸菜汤,也可用熬制好的热汤,如果是猪肉汤或羊肉汤,那味道就美不胜收了。

雁北卷囤囤仅用山药丝,听说张北、内蒙古乌盟地区,里面还要掺杂胡萝卜丝或苦菜。雁北苦寒,饮食粗糙,能凑乎就凑乎,能将就就将就,所以办一切事情都因陋就简。

莜面囤囤像懒龙一样,里面卷肉行吗?那敢情好了!然而肉从哪来?当年人民公社时期,虽家家户户养猪,但只能吃点头蹄下水,其余都上交国家了。一半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一半给准备打台湾的解放军吃。再者你必须明白,擀莜面囤囤是为了省粮,不是为了好吃。记得当年舅舅家吃莜面囤囤时,表弟表妹常为争夺切囤囤时两端剩的圪头子而打架,缘何?因为圪头子兜不住山药丝,因此莜面大些,可见庄户人擀囤囤之本意。

雁北对莜面囤囤还有个颇为形象的名称“讨吃子行李”。讨吃子(乞丐)的行李卷儿,因布面残破,棉絮四处露溢。放下一摊,展开一堆,无法折叠,无法整理。起身换地方时,仅以一张破毡或破席随意卷之。其内容物恰似莜面囤囤里卷的山药萝卜丝丝苦菜等乱七八糟的低级食材,其肮脏凋敝的破毡破席,恰似莜面囤囤之外皮。因此与北京的懒龙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莜面囤囤体制内文人常写作“顿顿”或“饨饨”,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我曾和祖籍赵国(即现今的内蒙古托克托县)的一位学者做过探讨。该人曾在北京大学某学院任职,现已致仕(余大师曾把“致仕”一词,当作“获得官职”理解。语言学家金文明先生公开写文章指出:“致仕”是“辞官退休”,而不是“致力于做官”的意思)。他说,囤囤其形其状与席卷的粮囤无异,因此采用囤囤一词天经地义。至于体制内文人如何写咱们不得妄议,其实指鹿为马也不差,毕竟都有四条腿,指鸡为马才算大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