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蛛絲馬跡,甚至可能會治癒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蛛絲馬跡,甚至可能會治癒

“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週歲走”,這是對嬰兒時期運動行為發育規律的粗略概括。

但是曉豪的媽媽卻發現,寶寶都過了一歲,還不會站、不會走,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孩子是“腦癱兒”。

“近年來小兒腦癱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中國估計有700萬以上的腦癱患兒。”究其原因,產前因素是主導,特別是高齡孕婦的多胞胎常常是腦癱的常見病因。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蛛絲馬跡,甚至可能會治癒

腦癱即腦性癱瘓,是引起小兒殘疾的主要原因。如能正確認識腦癱,進行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多數情況下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

令人遺憾的是,不少腦癱的症狀被誤診為缺鈣所致,結果使患兒失去了早期最佳治療時機。

“軟”是腦癱兒早期表現

腦癱即指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個月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所引起的中樞性運動障礙與姿勢異常,部分合並智力障礙、癲癇、感知覺障礙及其他異常。

這種運動障礙的早期表現是動作發育遲緩,表現為抬頭、翻身、握物、坐、站和走等發育落後,家長常稱之為“軟”。姿勢異常最常見的是頭後仰、眼斜視、上肢內旋、手後背、下肢內收交叉,踮腳尖等。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蛛絲馬跡,甚至可能會治癒

有的寶寶到了六七個月大時,頭耷拉著,手腳軟綿綿的,不能翻身,不能獨坐。往往有人會勸年輕的父母們:“寶寶是缺鈣,補鈣就好了。”

其實,有的寶寶並不是缺鈣這麼簡單,很可能是患有腦癱。

很多家長認為,缺鈣的孩子才“軟”,於是盲目給早期腦癱患兒補鈣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其實,小兒缺鈣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異常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與腦癱有本質的不同。追問病史,孩子出生前後也多有窒息缺氧、早產、黃疸等因素。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蛛絲馬跡,甚至可能會治癒

有些家長明明發現了異常,卻覺得可能是缺鈣或發育慢,這就需要到醫院兒科門診來篩查腦癱。

及早發現蛛絲馬跡

1.兒童腦癱的發現有兩個比較早的階段

第一個是3—6個月,這是腦癱兒發現的超早期,如果這時候發現孩子的頭抬不起來,呼喚寶寶也沒有回應或者沒反應,就得警惕孩子可能是得了腦癱。

在超早期發現的腦癱患兒,治癒率是很高的。其次就是6個月到1歲的階段,屬於早期發現,都有治癒的可能。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蛛絲馬跡,甚至可能會治癒

2.腦癱患兒在各方面的發育都比同齡正常兒童差。

如全身發軟、無力或四肢發緊;易驚、少動或過多亂動;餵奶時出現吸吮無力、吞嚥困難或經常嗆、噎、吐奶。

2—3個月時,不會笑、抬頭,持續哭鬧,手指緊握,不會張開。

4—5個月時,不會翻身。

7個月還不會坐,甚至不會抓、握,也不會把手放到嘴邊。智力發育也可能落後於同齡正常兒童。

3.另外,孩子還會有異常的動作或姿勢。

如:流口水、顫抖;在學站時兩腿併攏,雙腳總是腳尖著地;有的肢體運動不協調,頭不能保持正中位置等,這些都是腦癱患兒常見的異常動作和姿勢。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蛛絲馬跡,甚至可能會治癒

小孩在5個月大以後,唾液腺分泌旺盛,口腔空間較狹小,而且吞嚥功能發育不完善,醒著睡著都會流口水,一般在一歲以後發育完善,就不會再流了。

如果小孩到了兩歲還經常流口水,就要考慮腦癱或智力低下的問題。

提醒:如果此時寶寶未能得到及時的治療,那麼孩子到6個月大時,其腦癱症狀就會清楚地顯露出來。比如,一部分患兒會出現患側肢體的肌張力增高,肌腱攣縮;還有些患兒會呈舞蹈樣動作,步態不穩,嚴重者還伴有癲癇、視力障礙和聽力喪失。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蛛絲馬跡,甚至可能會治癒

如果發展到了這個階段,治療起來就會十分困難,愈後也大多不理想。

警惕腦癱的高危因素

腦癱的病因相當複雜。以往通常認為:分娩時,胎兒缺氧是導致新生兒腦癱的首位因素,但近年的研究發現,高齡妊娠、多胞胎、感染等產前因素也是腦癱的主要原因。

1.高齡妊娠。

在收治的腦癱患兒中,患兒母親多是超過35歲才懷孕的,且有一部分有先兆流產的經歷,妊娠過程需要保胎,不料孩子出生後才發現不正常。

2.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的早產及低體重兒出生率明顯高於單胎兒,這種情況發生腦癱的幾率也較高,且併發顱內出血、黃疸等,是進一步加重腦部損傷的常見原因。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蛛絲馬跡,甚至可能會治癒

所以,很多時候會遇到一對雙胞胎,一個正常,另一個卻是腦癱兒。

3.孕期感染。

此外,孕期感染也是引起胎兒神經發育異常的常見原因,比如弓形蟲、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等都可損害胎兒腦神經而導致新生兒腦癱。

4.孕期用藥。

兒童的腦癱與母親懷孕初期有過用藥史是有關的。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腦癱兒童的母親在懷孕前半程都有過用藥史,可是早期孕檢又比較難以發現。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蛛絲馬跡,甚至可能會治癒

5.家族史。

家族史因素也是小兒腦癱的高危因素之一,家族曾有腦癱、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者患腦癱幾率成倍增加。

另外,出生時窒息,胎位不正,懷孕後期宮內缺氧、臍帶纏脖等都有可能導致嬰兒腦癱。

早發現早干預是關鍵

孩子越小,越容易實現腦功能重組。腦癱患兒6個月血腦屏障就已經建立,靜脈及肌肉注射給藥進入不了大腦,很多家長不明白,給孩子輸腦神經生長藥幾乎無效。

腦癱的診治關鍵在“早”,即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治療,如果能在孩子出生後6個月內治療,效果最好,有的孩子的智力甚至可以達到正常兒童的水平。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蛛絲馬跡,甚至可能會治癒

這是因為:寶寶的腦組織在6個月以前發育最快,大腦的可塑性強,容易恢復,而且早期腦損傷後,異常姿勢尚未固定,糾正起來也比較容易,及時干預可完全恢復。

如果忽視了高危兒童的一些症狀,錯過了最佳矯治時期,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輕則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重則導致終生殘疾。

小兒腦癱的預防

1.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孕婦不宜經常去公共場所活動,以免感染而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一旦發生感染性疾病,要及時醫治。

2.及時增加營養。

不要偏食、挑食,葷素要合理搭配,粗細糧輪食,要多食富含蛋白質、脂肪、葡萄糖、核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品。

3.定期進行產前檢查。

孕婦定期到醫療、保健機構進行產前檢查,是保障母嬰健康的重大措施,也是保證優生優育的良好舉措。

常崇旺醫生 諮詢方式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蛛絲馬跡,甚至可能會治癒

來好大夫在線找該醫生諮詢

專業擅長:

腦癱、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帕金森、癲癇的外科治療。

點擊這裡問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