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教不好的學生”教好?把握學生個性、興趣引導是關鍵


如何把“教不好的學生”教好?把握學生個性、興趣引導是關鍵

總有很多老師吐槽說:“不知那個專家說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現在的學生有多難教他知道嗎?說這話的老師肯定不是在教學一線的!”

其實“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說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這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反映的是學生觀--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任何學生作為教育對象,首先要承認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過教育使他成長進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這無疑是正確的。 但“教好”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怎麼才算“教好”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有的家長說:“別人的孩子上了清華、北大,而我的孩子卻只考上了專科,老師你能說教好了?”

如何把“教不好的學生”教好?把握學生個性、興趣引導是關鍵

為何家長如此說?原由是後來一些教育界所謂的“專家”說斷章取義的引用陳鶴琴老先生的:“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讓很多有家長都十分“感動”,把這句話當作至理名言,孩子成績不好,就是責怪老師。導致了家長和老師的矛盾不斷深化尖銳。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每個學生個性各有特點,他們的心智身體、習慣養成、生活環境各有不同,一個班的學生都有千差萬別,讓他們思想學習各個方面都齊步走,是不可能的。在優秀的老師也不可能全部教出全部都是清華生和北大生。

多年從事教書和教育管理過程中,差生是一直客觀存在的。所謂的“差生”常常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成績差的學生;二是指品行差,調皮搗蛋的學生。近些年,我們教育界為了避免對學生的人格歧視把“差生”先稱為“後進生”“,後來又稱為潛能生”。但一般來說“差生”是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

如何把“教不好的學生”教好?把握學生個性、興趣引導是關鍵

有個縣二中的老師說:“我縣的高中錄取方式是先讓一中按中考成績先錄取前800名後,二中在錄取800名。我縣每年高考二本上二線率不足300人,可以說|好的學生開始都在一中,我們在三年的時間內要讓二中最好的學生進步趕超600名左右才可能考上二本學,而我們現在每年高考上線人數都差不多佔全縣一、二本的三分之一,可想而知我們付出了多大努力,可以說我們的二中的老師比一中老師更教得好!”這位老師的話我雖不敢完全贊同,但我卻很欣賞縣二中老師們有目標的針對學生因材施教,的確把學生教進步了。相對中考時一中的生源來說,二中的學生就是“差生”吧?

具體分析“差生”又有多種情況:第一類是因為心智發育問題,反應遲鈍,導致學習吃力,成績特別差;第二類是由於調皮搗蛋,不愛學習,成績差且不遵守校紀,這類學生以前稱雙差生。第三類是因為家庭或個人身體變故,導致學習受到影響而成績差。

我認為對於這三類“差生”在教學中應採用不同方法分別對待,第一類學生應根據其身智具體情況,讓其適當的拿握一定學識為主,注意保護其身心健康不受其他學生的歧視和欺負;第二類學生其實心智十分聰明,只是剋制力和專注力較低。這類學生應注意對其興趣引導和紀律約束雙管齊下,不斷糾正和改變其不良習慣,充分發揮其潛能;對第三類學生要注意心理開導,給予特別關心打開其心結,有針對地給其補習,儘快地讓其把學習趕上來。

聽到有位家長對我說:“劉老師教書感謝你!在你的教育下,孩子進步了不少。“這個家長的孩子以前在班上比較調皮、不喜歡學習,成績在班上倒數幾名。屬於班上的“差生”。通過了解發現該名學生主要是原來基礎差,家長和原來的老師批評過多,導致學習不自信,所以“破罐子破摔”,但我發現該名學生一個興趣愛好——喜歡美術。如是我先是找他談心把他介紹學校的美術興趣社團,並讓美術老師多鼓勵他,我在班上也經常表揚他在美術社團的成績,增加他對我的信任。逐步地我發現他違紀的情況少了,特別是我上的課他認真多了,我再次找他聊天,詢問他的想法,感覺到他的自信心明顯增強,我在引導他即使學美術當畫家,但還是要有淵博的學識,還是要參加高考才能實現,參加高考必須有好的文化成績。他逐漸的學會上課靜下心來學習,各科成績均有所提高。

最後我想對家長們我說的是,老師都是想教好學生的,都是各有不同的方法的,但人與人總有差異,老師和老師有差異,學生和學生有差異。常常聽到某學生喜歡這個老師,而某學卻喜歡另外一個老師,這裡面可能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相關外,還與學生生活經歷、個性、習慣相關。但總的而言,好的老師會針對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教育幫助學生在學習成績、道德品行、身體素質上不斷進步,成才成功的路很多條,高考只是其中的一條。

如何把“教不好的學生”教好?把握學生個性、興趣引導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