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福建有位一歲半的女寶寶,已經會走路了。因為爸爸媽媽在美國工作,寶寶平時都由奶奶照顧。

好不容易媽媽回來看孩子,看到寶寶能走路了,自然很高興,但沒高興多久,就發現寶寶走路和其他孩子有點不一樣:小傢伙一搖一擺的,像只小鴨子,走起路來像扭秧歌,屁股總甩向左邊,還老是摔跤。

怎麼會這樣呢?看上去不太正常啊。

奶奶卻不以為然,說孩子只是年齡小,走路不穩,大了就好了。

醫生讓寶寶躺下,拉直雙腿一看:兩邊的小屁股不一樣大,皮膚紋路不在一條直線上,左腿還比右腿短1釐米,關節活動也不靈敏。“可能是髖關節發育不良”。

果然,B超報告顯示,寶寶的左側髖關節脫位,確診是髖關節發育不良,“不及時治,可能會跛腿。”

奶奶也被檢查結果嚇了一大跳,才想起給寶寶換尿布時,常常聽到關節“嗒嗒”響,當時也沒在意。過了一週歲,寶寶還是不愛走路,直到最近才總算邁出步子,但走起路來卻一搖一擺的。

因為寶寶的腿骨已經明顯不一樣長了,也錯過了最佳治療期,現在只能做手術復位,手術完還要用矯正支架、石膏固定治療,大人小孩都受罪。

因為一直以來寶寶沒有喊疼,活動也自如,特別容易漏診。大人也沒有這個意識,寶寶1歲多才發現這個事情,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閩南網)

公號為”水亦田“的媽媽,也遇到了這樣的事。

媽媽每個月都帶寶寶去體檢。但在第4個月的時候,體檢醫生髮現寶寶的腿紋不對稱,左腿比右腿多了一條腿紋,建議去找兒童外科醫生。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寶寶左腿比右腿多一條腿紋

外科醫生觀察了孩子以後,開始和媽媽一起分析原因:

“順產還是剖腹產?”“剖腹產。”

“出生時胎位是正常的?是不是臀位?”“正常。”

““是足月生產嗎?”“37周。”

“家族裡有沒有這種遺傳病?瘸子?”“沒有。”

“頭胎是男孩女孩?小時候有異常嗎?”“女孩,沒有。”

基本上排除了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就看有沒有後天的問題了:

“出生後沒有包得太緊?”“沒有。”

到底怎麼引起的呢?沒找到原因就不好糾正錯誤的育兒方式。不過因為寶寶太小,很多髖關節發育不良也查不出原因。醫生只好作罷。

在連續兩天檢查後,醫生確認寶寶左右兩側髖骨差異極其微小,兩條小腿一樣長短,不用B超檢查,也不用採取干預治療。

但就在媽媽抱上寶寶準備離開的時候,醫生髮現了問題:原來是抱孩子的時候,媽媽習慣將寶寶的兩腿並起來抱緊,導致寶寶骨骼長期扭轉,容易發生髖脫位,進而髖關節發育不良!

找到原因後,醫生和家長都鬆了一口氣。

後面只要糾正抱孩子的姿勢(把孩子的腿分開,像小青蛙一樣抱著),回家讓孩子多躺著蹬蹬腿,別總抱著,第二個月再複查就可以了。

什麼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呢?

寶寶的大腿根部有一個球狀的骨頭,嵌套在髖關節的一個球窩裡,這就是髖關節。髖關節發育不良(為了省事,可以說是DDH),就是對股骨頭、髖臼的大小、形狀、方向或組織異常的一個統稱。

在寶寶剛出生的頭幾個月,髖關節脫位或者錯位發生的幾率是最大的。這是因為嬰兒的髖窩大多還是柔韌的軟骨,所以比成人更容易發生錯位(半脫位)或脫臼。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發生率大概為4-11.5‰,也就是100個孩子裡面,大約1個孩子有DDH。

不過可怕的是,即使小寶寶已經有了髖關節錯位或者脫位的問題,但是他們並不會感到疼痛。

如果寶寶有DDH,但在6個月以前發現,是可以保守治療的,比如用用夾板夾住,大約3周就可以看到明顯效果。如果寶寶到了1歲才發現這個問題,因為經歷了髖關節發育最快的第一年,治療就比較麻煩,效果也不如早期好,甚至要做手術。

但如果小時候不及時治療,等長到了成人階段,這個問題就會導致嚴重的關節炎,甚至造成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走路就是跛子了。

這就需要我們大人多給寶寶把把關了。

我們平時聽得太多腿紋不對稱,其實和DDH沒有必然聯繫。

腿紋不對稱的寶寶,只有少數才是髖關節發育不良。而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寶寶裡面,腿紋不對稱的只佔十分之一。

最好的辦法就是:兒保的時候請醫生看看,或者父母多觀察。如果出現下面這些異常情況,就要及時交給兒科醫生來檢查:

1、腿紋不對稱

雖然說腿紋不對稱不一定就是DDH,但還是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比如像下面這樣,臀部皺紋不均勻(注意黃線),右臀部摺痕比左側低。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右臀部摺痕比左側低

或者像這樣,臀部皺紋是平的(注意綠線)。但寶寶的大腿皺紋不均勻(注意黃線)。左大腿光滑,右大腿呈現兩處摺痕。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右腿多了2條腿紋

2、小腿不一樣長

當寶寶出生後,髖關節脫位了幾個月的話,髖關節逐漸失去活動範圍,而且,由於髖關節已經向上移動,腿會變短。

比如下圖,這個寶寶的右股骨(大腿骨)似乎比右邊矮(短)。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右大腿比左大腿短

也有兩種情況都存在的寶寶: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3、大腿高度和角度不一樣

將新生兒仰臥放於檢查臺上,使骨盆水平,將髖、膝關節屈曲至90°。保持髖關節於中線位,檢查者確定雙膝是否位於同一高度,或者觀察大腿內收和外展的角度。

如果臀關節發育正常,大腿可以向外活動的範圍是80°。但如果臀關節發育異常,活動範圍就沒這麼大,可能只能轉40°~50°。這個方法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

大多數新生兒的髖關節內收可達30°和外展可達75°,但必須注意個體發育的差異。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右腿外展角度比較小

4、寶寶走路像個小鴨子

對於大一點的寶寶,如果發現下面這些情況,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 活動髖關節有彈響;
  • 寶寶不太願意做一些要把兩腿分開才能做的事情;
  • 寶寶走路時,老是一隻腳疊在另一隻腳上;
  • 到了學步期,寶寶卻不太愛走路;
  • 學習走路較晚,而且走起來像鴨步,站立姿勢異常。

不過,即使經過仔細的體格檢查,有的時候還是難以確診髖關節發育不良,這就需要通過超聲波和X光片,進一步的檢查了。

一般來說,6個月以下的寶寶大部分是軟骨,所以通常採用超聲波來檢查。6個月以後使用X光片。

DDH通常是髖關節脫位導致。而造成脫位的,有先天和後天兩方面的原因。

一、先天因素

1、有DDH家族史的人,發生概率是30倍!

  • 如果頭胎有DDH,二胎的風險是6%
  • 如果家長有DDH,孩子風險是12%(1/8)
  • 如果父母和孩子有DDH,後來的孩子的風險是36%(1/3)

2、胎位會會增加臀部的壓力

  • 如果寶寶是頭位,左臀部比在右臀部有更多的壓力,所以左髖更容易發生DDH
  • 如果寶寶是臀位,會比頭位更容易出現DDH
  • 如果寶寶天生有斜頸,那可能是由於子宮內空間有限造成的,所以DDH的風險稍高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3、母親的激素會引起DDH

  • 為了讓寶寶通過產道,母親會製造激素使韌帶變得鬆弛。有些嬰兒對激素更加敏感,會導致自己的韌帶過度鬆弛。
  • 女孩通常比男孩有更多的韌帶鬆弛,女孩DDH的幾率比男孩高4-5倍。

二、後天因素

後天因素比較多。凡是人為的拉直小寶寶大腿的,都有可能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1、打蠟燭包造成DDH

中國傳統的育兒方法,喜歡給寶寶打蠟燭包。其實,美國的一些印第安人也有給寶寶綁腿打包的習慣。

根據統計,印第安人中髖關節脫位或是發育不良的比例很大,跟蠟燭包不無關係。

還有人人為,寶寶又長又直的美腿都是綁出來的。這樣坑娃的方法,只能說無語了。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2、不正確的襁褓也會造成DDH

寶寶從出生到2個月,如果寶寶不抗拒的話,都可以裹襁褓,以減少驚跳和環境刺激,讓寶寶睡得時間更好。

但要注意,襁褓不是蠟燭包,襁褓必須要上緊下松——手包住,雙腿應該像青蛙一樣彎曲伸展,也可以自由活動。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3、安全座椅使用不當造成DDH

安全座椅要選寶寶腿部那裡比較寬敞的,寶寶乘坐時要儘量讓雙腿分開,不要長時間壓在一起。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4、揹帶使用不當造成DDH

使用揹帶時,不要像下面左圖那樣,會使寶寶的腿受到壓迫。而應該像右圖那樣,讓寶寶的雙腿像小青蛙一樣張開著。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5、背巾使用不當造成DDH

使用背巾時,不要像下面左圖那樣,小寶寶會有窒息的風險,而且在包裹裡面活動不得,雙腿也會被擠在一起。

寶寶臀紋不對稱,1歲後發現就晚了!| 髖關節

非常容易被忽略的臀關節發育異常,希望爸爸媽媽們早點看到這篇文章,早點觀察寶寶,不要不要留下遺憾。

參考文章:

http://www.sohu.com/a/36013902_101617

http://babiesbulldogsandus.blogspot.hk/2013/06/hip-dysplasia-what-is-it.html

http://www.aafp.org/afp/2006/1015/p1310.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