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张涵予“碰瓷”中国机长 一汽奔腾赢了 也输了

人红是非多,国庆档电影《中国机长》以接近30亿的票房狠狠火了一把,也因此掀起了一场口水战。

事情源于一汽奔腾聘请《中国机长》主演张涵予为T99车型的品牌代言人,并以“机长座驾”作为宣传用语,引来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博纳影业”)发函指责侵权。

博纳影业与一汽奔腾近几日的文字过招,引起了车迷和影迷的大量关注,也让一汽奔腾T99这款车未推先火。

从宣传效果来看,一汽奔腾无疑是成功的。但从明星效应来看,一汽奔腾却未必是赢家。

不管这场纠纷是否会闹到对簿公堂,又输赢与否,一汽奔腾其实都输了。

就事论事,先来看看一汽奔腾是否侵权了。

奔腾T99的宣传海报打着“机长座驾”的字眼,代言人张涵予戴着有川航飞机划破云层画面的墨镜,与《中国机长》影片中张涵予的单人海报观感相似。

借张涵予“碰瓷”中国机长 一汽奔腾赢了 也输了

博纳影业认为,一汽奔腾没有与片方进行合作,却利用张涵予在《中国机长》中的形象进行宣传,构成侵权,真正的汽车类品牌合作方是长城汽车,公司将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法律手段追究侵权者责任之权利。

一汽奔腾毫不相让,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张涵予授予的人物肖像权,当然也包括其在《中国机长》中的形象。

法律界人士普遍认为,这只能算蹭热点,不构成侵权。

“虽然博纳影业是《中国机长》的版权方,但‘中国机长’这个名称并没有版权,一汽奔腾只使用这个名称,而没有使用影片相关情节及片段,并不构成版权侵权。”法律界人士分析道。

另一方面,“中国机长”因为带有“中国”字样,也不允许被注册为商标。

毫无疑问,一汽奔腾是蹭了热点,甚至有“碰瓷”的嫌疑。博纳影业不排除是受到长城方施加压力,所以跳出来指责一汽奔腾侵权。

从技术角度分析,说一汽奔腾侵权,确实有点冤。博纳影业的做法,也被网友拿几个月前发生的视觉中国“黑洞”版权事件来比喻。

赢了舆论难换销量

在这场口水战中,舆论更偏向一汽奔腾,就宣传效果来看,也非常成功。

但赢了舆论的一汽奔腾,却未必是赢家,甚至可以说是输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汽奔腾聘请张涵予代言T99的目的,肯定不是只图流量,而是追求订单转化率。

现在正处于一汽奔腾转型的关键阶段。

借张涵予“碰瓷”中国机长 一汽奔腾赢了 也输了

2018年,一汽奔腾创下2010年以来首次低于10万辆的销量成绩(8.9万辆),市场占有率与影响力明显落后于第一梯队的自主品牌。

2019年,战略转型虽然让一汽奔腾的销量有所回升,但前9个月的累计销量只有7.79万辆,距离全年15万辆的销量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与此同时,随着母公司一汽轿车重组事项的推进,一汽奔腾也将脱离上市公司体系独立出来。一汽集团有意将奔腾品牌升级为全资独立的子公司,并运营开发、制造、生产、销售等业务,全面振兴奔腾品牌。奔腾急于提升品牌形象,更急于在销量上做出一番成绩证明自己。

借张涵予“碰瓷”中国机长 一汽奔腾赢了 也输了

靠蹭热点来提升知名度,显然不是一条健康的发展路径,甚至还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反感。而汽车作为特殊的大件商品,可以借热点带来流量,却很难将流量转化为销量。

“机长座驾”确实成功为即将上市的T99造势,但一汽奔腾想借此取得良好的销售成绩,恐怕美梦成空。

靠明星带货不现实

汽车厂商为什么聘请明星代言品牌/车型?主要是为了提升知名度,最终提升销量,获取更高的利润。

然而,今非昔比。

相比其他商品,汽车消费大多属于家庭行为,而非个人行为,购买过程要更加复杂。消费者买车,看重的是品牌口碑、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等等多种因素,获取信息的渠道有亲朋好友人口相传、网上资讯以及汽车论坛,因为商品本身价格不菲,动辄几万几十万,因此在品牌和车型的选择上要更加理性。

另一方面,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单一汽车市场,跨国品牌的纷至杳来,本土品牌的百花齐放,让消费者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

在卖方市场,汽车商品选择少,消费者的要求也较低,明星确实有着强大的带货能力,为提升销量立下汗马功劳。

但随着车市转向买方市场,加上消费升级,明星已失去了带货效果,消费者会因为明星代言而买一支口红,或一包洗衣粉,却绝不会因为某个明星代言某款汽车而去购买这款车。

请来苏菲·玛索代言的DS,周杰伦独家代言的纳智捷,葛优代言的斯巴鲁,白花花的银子都打了水漂。

借张涵予“碰瓷”中国机长 一汽奔腾赢了 也输了

汽车厂商还有必要再聘请明星代言吗?

如果只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无可厚非,比如红旗请来靳东代言,就达到了这个效果。

但如果是为了带货,也就是提升销量,那就可以省省了。

真正能够带货的是产品的品质,产品做好了,口碑上来了,订单自然滚滚来。花大钱聘请身价不菲的巨星代言,还不如把这钱花在实处上,比如产品研发,比如售后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