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压缩联赛时间,对年轻的排球运动员是否有利?

A我爱女排


为了备战奥运会压缩联赛时间,只对国家队有利。

中国的排球联赛实际上是一个伪职业联赛。首先从赛制上,二十多年了,赛制上一改再改,每年不一样,球队不知道如何去备战,球迷不知道如何去看球,如的算分。

去年是为了备战世锦赛,搞了一个赛会制,球队在七天内要打六场比赛,并且小组赛成绩不带入八强赛,最终导致一些球队在出线后就不尽全力,弄得球迷都说是假球(好多人说八一队就牺牲在这个奇葩赛制下)今年又要备战奥运会,联赛压缩到不到三个月,比赛时间短,场次少。以天津队为例,如果天津队能夺冠的话,那么天津队最少只要打13场比赛,最多打16场,这还是冠军队,那些进不了八强的球队,场次就更少了。一支球队,特别是那些实力不强的球队,辛苦备战一年,结果十几场比赛就结束了,有一些替补队员估计都没机会上场,如何培养新人。后年的国家队比赛任务要轻一些,可能又会改赛制,那么大后年是不是又要备战世锦赛还要改呢?

还有联赛的转会机制不完善,还停留在专业省队的模式,如果在世界上中国更看重奥运会,在国内更看重全运会,为了在全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各队都不放球员出去,宁可让一些替补队员在队内将板凳坐穿,也不让球员转会,以免多一个对手。

排协一直在说要打造一流的职业联赛,那么首先要将赛制相对稳定,再谈其他,否则都是镜花水月。


小月少爷


2019-2020女排联赛将于11月2日开始,到明年的1月21日正式结束,短短不到3个月的联赛就将结束,联赛结束后中国女排就会为了准备东京奥运会开始集训,从联赛结束到距离东京奥运会中间有5个多月的时间,其间还有世联赛,总决赛等赛事,所以由于时间紧促,只能压缩联赛的时间!

按照郎导上任这几年的作战方针,每次大赛前都会挑选一到两名运动员参赛,13年的朱婷,14年的袁心玥,15年的张常宁,16年的龚翔宇,18年的李盈莹,那么到明年东京奥运会,郎导会带新人前去参加奥运会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朱婷,张常宁,李盈莹,袁心玥,颜妮,丁霞,王梦洁都是明年东京奥运会的主力成员。而且明年东京奥运会的12人大名单应该就是在今年世界杯16人中做删减,像林莉,曾春蕾,郑益昕等都极有可能是无缘明年的东京奥运会。联赛是筛选苗子最佳机会,像朱婷,袁心玥,龚翔宇,张常宁,李盈莹都是从联赛中表现亮眼进入郎导的视线,并在联赛后就被郎导相中召进国家队。

那么在今年联赛中会有哪些新人会在联赛中亮相呢,天津女排的王艺竹,但是天津女排有朱婷,李盈莹和胡克尔,王艺竹亮相的机会并不大,江苏女排的吴梦洁据说要进入一队打联赛,她倒是有很大的机会与张常宁搭档,毕竟被称为是张常宁的接班人,还有江苏女排的倪非凡,她对王梦洁的冲击还是很大,其余的要在比赛中才能挖掘!





排球boy


任意压缩联赛时间,不仅对年轻球员成长不利,更对大量的普通球员是不公平的。从排球运动发展需要来说,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基层俱乐部是为国家队培养和输送球员的地方,他们输送的球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队的成绩。一年一度的排超联赛,正是俱乐部锻炼培养年轻球员的最好时机。如果没有足够的比赛场次,她们就无法在联赛中得到应有的锻炼,更无法尽快提高自己的水平,这对她们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另外,国家队球员之外,我们还有大量的普通球员。她们拿着微薄的薪水,刻苦训练一年,到头来却连比赛也打不上几场。请问,她们的需求有谁能来满足?长此以往,我们的基层俱乐部将何去何从?所以说,用任意压缩联赛来保证国家队的训练,等同于饮鸩止渴。



希望中国排协在大力推广职业化的同时,更要坚守职业联赛的契约精神。让排超联赛规范化,制度化,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只有联赛质量提高了,能不断的给国家队输送合格的人才,国家队才能是有源之水,中国女排才能长盛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