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初上任,被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职架空了怎么办

一把手初上任,却被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职架空,这种情形完全没必要担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一把手空缺,副职主持工作,因为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党委、组织部门的领导,肯定会对主持工作的副职有所激励,包括表扬、奖励,甚至允诺直接接任一把手职位等。或者是副职在主持工作期间,工作业绩突出,表现优异,或者是某项重要工作中有重大立功表现等,由于上级部门或者主要领导的肯定,使副职产生了接班的错觉。结果没想到最后却原地未动,由空降或者其他部门的领导干部提拔任命,担任一把手工作。副职由此产生了怨恨情绪,对工作不配合,甚至不放权,故意孤立一把手。由于副职长期主持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团结了一小批职工,因而一把手初到,会造成一定的权力更替困难,工作难以开展,感觉自己被架空。

一把手初上任,被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职架空了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正职完全没有必要慌乱。下级服从上级,副职服从正职,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的权威是受组织保障的,也是原则性的。这是正职天然的优势,无论副职多么强势,这种组织上的压力,他是轻易突破不了的。虽然因长期主持工作,可能团结了一帮人,但这都是暂时的,职工首先考虑的不是某个人个人的利益,而是必须以集体的利益为先,以承担的职能发挥为先。同时,职工对组织有着无比的信赖,相信组织是公正公平的,人员任命也是有大局方面的考虑的,在组织原则面前,职工没有唐吉可德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要主动站出来替组织给予某人以公正。即使因一时的冲动,最终也会回归到信任组织的正轨道路上来。因而,正职要做的,就是积极主动团结职工,公平公正处理单位的工作,认真钻研熟悉业务,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行家里手,在与单位职工、工作磨合过程中,尽快取得大家的信任。

接下来,在充分了解单位工作实际和副职、中层干部、职工能力的情况下,进行大范围内的分工调整。将原来主持工作的副职的分工,尽可能拔尖到最大的高度,但对于其分管的重要业务进行调整拆分,使单位的主要业务工作分散到其他副职手中,不能过于集中。副职原来主持工作,其他同级别的副职肯定会有小小的不服气,把这种不服气扩大化,并给予其分管工作的机会,其他副职肯定会积极表现,以体现自己的能力。这样一来,就淡化了主持工作的副职的重要性,使其重新回归到普罗大众的身份中来,和其他副职没有什么两样。

一把手初上任,被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职架空了怎么办

其次,强调责任到人,分级压任务,实行层层负责制,将工作精细化管理。副职只针对几个中层领导,中层领导直接负责科室和职工,将主持工作的副职分管的范围尽量缩小,使其能调动的资源尽量减少。工作也实行量化分工,责任到人,使中层领导和具体承担工作的职工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弱化副职在中间的领导和上传下达的职能。职工手中有了权力和明确的责任,就会对分管领导的信赖减小,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增强。正职要想对付副职,实在是太简单了,要么捧杀,要么架空,一把手的天然优势,做起这些来毫不费力。

实在不行了,可以求助组织,将其调离,调整到另外的单位任职。当然这是最笨的做法,不仅会给组织造成不好的印象,还会给职工留下软弱无能的形象。正确沟通,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力,处理好单位内部的事宜,把工作搞上去,这才是一个正职应该有的风范。

一把手初上任,被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职架空了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