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重炮轰炸上甘岭,志愿军发明“七防”坑道,美军无可奈何

对上甘岭战役的惨烈程度,国人耳熟能详,尤其是联军对上甘岭志愿军阵地发射的近200万发各类炮弹数量,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在联军的炮轰之下,整个上甘岭的山头被削平,阵地上随便捧起一捧泥土,都充满了炮弹碎片。

在如此猛烈的攻势下,志愿军究竟是靠什么办法活下来并取得胜利的?

美军重炮轰炸上甘岭,志愿军发明“七防”坑道,美军无可奈何

美军堆积成山的炮弹壳

这除了归功于志愿军顽强的战斗精神,还有就是巧妙的坑道作业。从1952年开始,志愿军开展轰轰烈烈的“坑道筑城”作业。在第一道前线上和侧翼的阵地上,志愿军先后建造各类坑道近8000条。除此之外,志愿军还建造了坑道式、掩盖式、露天式等各种类型的工事共计75万余个,各类堑壕长度达到了3400多公里,各种功能性碉堡指挥所达8万余个,建成了坚固复杂的野战型防御体系。

美军重炮轰炸上甘岭,志愿军发明“七防”坑道,美军无可奈何

志愿军战士前边打炮眼,后边在清理碎石

在上甘岭战役中,15军对上甘岭阵地进行了庞大的坑道作业工程。据志愿军老兵回忆,上级要求上甘岭阵地上的坑道工事标准要达到“七防”,即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老兵回忆说,当时士兵们对挖坑道这件事十分用心,因为都知道挖的坑道稍有不足,立即会被美军铺天盖地而来的炮弹炸塌,人就会被活埋。

美军重炮轰炸上甘岭,志愿军发明“七防”坑道,美军无可奈何

志愿军战士在地下坑道宣誓,誓与阵地共存亡

所以在当时的志愿军部队,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破开山腹筑长城,挖开岭心安我家。光是第45师,在前期三个月的备战中就挖建了超300余条坑道,总长度近9000米。同时,45师还挖了160余条交通壕,总长度超5000米。除此之外,45师还修建了61个大型地下粮库和65个地下弹药库。正是这些功能强大,规模庞大的坑道工事,为上甘岭战役及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坑道防御体系中,最经典也是最为有效就是反斜面防御坑道。以这种反斜面坑道为基点发散出来的前沿观察哨以及炮火支援,后勤补给等功能性坑道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甘岭战役中,前期挖掘防御工事的志愿军战士没料到,联军会在这个小山头上扔下数量惊人的大口径炮弹,所以在坑道深度上没有下足功夫。这导致许多志愿军战士在坑道中躲避联军炮轰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亡。轻者被震伤,重者则直接被震死。在战后抢救伤员时,许多志愿军官兵就被联军的炮弹活活给震死或活埋,十分悲壮。

美军重炮轰炸上甘岭,志愿军发明“七防”坑道,美军无可奈何

依托坑道工事阻击敌军的志愿军机枪手

所以在后来的坑道工事中,上级明确了构工要求,无论什么类型的坑道,都要求上层顶部的厚度不得低于30米,而且是越厚越好。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御敌人猛烈的炮火,对于敌人大口径炮弹落地爆炸后产生的震动波,也能有效降低。除此之外,为避免被活埋或者出口被堵住的情况,志愿军还要求一条坑道必须有2个以上的进出口。坑道的宽度也必须要达到1.2米以上,以避免坑道拥堵和空气不流动等情况发生。

美军重炮轰炸上甘岭,志愿军发明“七防”坑道,美军无可奈何

志愿军在坑道内集合

再到了后来,不仅坑道内部的要求达到了基本能够满足志愿军作战和生活的要求,志愿军还一度在这种完全人工挖掘的坑道中包起了饺子。在坑道外部,志愿军将坑道优势发挥到了极限,无论是反坦克壕、交通壕、前线指挥部、火力支援点、火炮掩体等一系列野战工事也都一应俱全。

美军重炮轰炸上甘岭,志愿军发明“七防”坑道,美军无可奈何

在坑道内包饺子的志愿军战士

随着经验的累积和坑道技术的成熟。志愿军在1953年的夏季攻势中,一度将坑道作为进攻敌军的重要手段。以第200师的一次战斗为例,我志愿军在距离敌军只有仅仅500米处,大量修建了近600个单兵作战掩体以及野战坑道,同时还修建了100多个火力支援点和炮兵掩护阵地。依托这样的野战工事,志愿军仅仅在3小时之内,就夺取了敌人重兵把守的阵地,顺利结束了战斗,活脱脱就是李云龙围歼山崎大队的现实版战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