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杀抢掠,这是匪兵的样子,为何湘军攻破天京后也这么做

湘军在攻打太平天国的时候,对攻下来的太平天国土地实行烧杀抢掠,尤其是打进天京后的烧杀抢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件事,在赵烈文的《能静居日记》以及英国人呤俐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都有记载。这两个人,赵烈文曾经是曾国藩和曾国荃的幕僚,呤俐则是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外国人。他们两人的记载,真实程度显然是非常高的。

烧杀抢掠,这是匪兵的样子,为何湘军攻破天京后也这么做

(曾国藩画像)

事实上,这也是攻破天京,灭亡太平天国以后,曾国藩之所以解散湘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们都知道,如果是游牧民族的军队,做烧杀抢掠的事情,那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他们的传统。因为他们生活的土地贫瘠,物资缺乏,长期以来,他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和中原王朝打交道的。以至于元军和清军打进关来的时候,他们做这样的事情,我们都并不感到惊讶。

不过,汉人朝廷的军队,对烧杀抢掠这一点,自古以来就是严令禁止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已经成为汉人军队的信条。

为什么汉人军队会把这个作为信条呢?因为汉人会考虑民心向背。只有获得老百姓支持的军队,才能夺得天下。刘邦一打进咸阳就“约法三章”,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讲的都是只有获取民心,才能得天下的道理。而汉人所倡导的儒家文化,也要求军队不能残杀,不能抢劫,军队要做仁义之师。《孙子兵法》讲“上兵伐谋”,也是基于军队应该仁爱而不是残杀。

清朝军队在入关以后,其实已经接受了汉人文化,严禁烧杀抢掠成为清朝军队的常识。更何况湘军还几乎完全由汉人组成,何以他们会做出烧杀抢掠的事情来呢?

烧杀抢掠,这是匪兵的样子,为何湘军攻破天京后也这么做

湘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湘军军饷筹集困难。

曾国藩是为了抗击太平军,才为朝廷组建湘军的。可是,当他组建了湘军以后,朝廷却不给拨军饷。其实也不是不给拨军饷,朝廷也列入了计划,要拨军饷。但是,由于当时朝廷很穷,也实在拿不出钱出来。就算能拿出钱来,朝廷也是首先满足他们的正规军——绿营军队。虽然绿营军队的战斗力十分有限,但当时汉人大臣还没有起势,把控朝廷的还是满人,他们当然要首先考虑“亲儿子”的利益。因此,拨到湘军名下的军饷,可以说少之又少。

湘军在缺少军饷的情况下,他们主要靠地方地主粮户的捐赠,靠地方财政收入,甚至靠向外国人贷款来维系。但是,这些钱依然是远远不够的。

在军饷不够的情况下,抢劫之事就因此发生了。

其二,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妖魔化。

清政府在打击太平天国的时候,不仅仅像以往统治者惯常做的那样,把太平天国军民称作是“贼寇”,称作是“逆贼”,同时,还对太平天国极力地妖魔化。对太平天国信仰的拜上帝教,称作是“邪教”。把太平天国蓄发的行为,称作是“长毛”。把太平天国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男女分营制度,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给予诋毁,认为是道德沦丧的表现。

另外,清政府还极力夸大太平天国的破坏作用。这一点,在英国人呤俐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有详细的描绘。

总之,清政府通过这种做法,极大地煽动了国民对太平天国军民的仇恨和蔑视。以至于他们在攻打太平天国的时候,几乎没有把他们当“人”看待。他们觉得他们在“屠宰牲口”,他们觉得自己干得理所当然。

烧杀抢掠,这是匪兵的样子,为何湘军攻破天京后也这么做

(太平军起义)

​其三,湘军上下升官发财心理强烈。

湘军之所以在朝廷并不怎么重视,也没有给拨军饷的情况下,却还能够迅速组建起来,并且具有极大的战斗热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抱着强烈的升官发财的心理。

对于湘军将领来说,这正是他们走上仕途的好机会,而且是他们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清朝的八旗体系已经腐朽,不但证明旗人在政治上庸碌无为,同时也证明他们在军事上庸碌无为。而这正是汉人通过镇压太平天国,取代旗人,走上高级政治舞台的机会。

对于湘军士兵来说,拿命去搏杀,当然不能白牺牲,发财是首要目标。如果不趁机捞一点,仗就白打了。朝廷不给钱,肯定就只能靠抢劫。将领们要士兵们立功,自然就不会约束他们。

(参考资料:《湘军》《能静居日记》《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