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敦誠的《寄懷曹雪芹》:不如著書黃葉村

“​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揚州舊夢久以絕,且著臨邛犢鼻褌。愛君詩筆有才氣,直追昌谷破籬樊。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接羅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蝨手捫。感時思君不相見,薊門落日松亭樽。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扣富兒門。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清朝愛新覺羅敦《寄懷曹雪芹》

賞讀敦誠的《寄懷曹雪芹》:不如著書黃葉村

初衣解詩:敦誠者則何人也?他是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是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的五世孫。別以為他聲名顯赫,愛新覺羅家開枝散葉,像他這樣出身宗室的人多著。

不過每年按例,他是有著一份自己的口糧。應該說在宗室當中他不是最出色的,因為他擠不進權力的核心,但是也絕對不平庸。22歲在中學考試中就列為優等,24歲就曾經在關隘管理稅務。他和哥哥敦敏兩個人,和當時寂寂無名,但後世卻聲名鵲起的《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交好。

他們交好的理由也真真的簡單,但是非常的純潔。因為他們一起在宗學讀過書或伴過學。而那個時候的曹雪芹,家庭已經敗落了,但是由於他不俗的言語舉止,得到了敦敏敦誠兄弟的友誼。

有理由相信這兩個被皇家核心權力排斥的宗室子弟,為《紅樓夢》的傳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賞讀敦誠的《寄懷曹雪芹》:不如著書黃葉村

他們哥倆常常的去拜訪曹雪芹。而且他們應該瞭解曹雪芹的身世。其中他哥哥敦敏用”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來形容曹雪芹。”山村不見人,夕陽寒欲落”點明瞭,曹雪芹所住的地方是在山村。

而弟弟敦誠在這首《寄懷曹雪芹》裡,更加細膩生動地勾畫了曹雪芹的形象。

“杜甫杜少陵曾經寫給曹將軍的詩裡,說他是魏武帝曹操的後人。那你是不是曹操的後代呢?如今住在這樣的蓬蒿滿地的農村。

揚州舊夢,早已經醒了,你像司馬相如一樣,窮困潦倒,穿著做工的衣裳。

喜歡你筆下有著清奇的氣息,直追李賀,衝出了約束。

當時在虎門一起讀書的時候,我們朝夕共處,西窗剪燭。那個時候,就知道你的出類拔萃,就喜歡你的卓爾不群。

我經常的會想到你,在遠去執行公務的間隙。

我勸你不要去做富貴人家的門客,我勸你不要寄人籬下。那些他們施捨的殘羹冷炙,面露得意的神態,是配不上你的才華的。

你不如安安心心的在這僻靜的地方寫書。”

賞讀敦誠的《寄懷曹雪芹》:不如著書黃葉村

從這首詩裡來看,曹雪芹所居住的黃葉村,離敦誠敦敏兄弟兩個的住所並不十分的遙遠。因為他們可以經常的遇見曹雪芹。所以這個黃葉村只可能是在北京的近郊。從他們的交往來看,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三個人在宗學裡都有交集,22歲的曹雪芹,在中學裡到底是怎樣的職位並不清楚,是同學?是老師?還是一般的雜役人員?但是曹雪芹那個時候已經和別人很不一樣,這對宗室兄弟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但是敦敏敦誠和曹雪芹相隔十多歲,對曹雪芹的生活可能只有接濟之功,而沒有改善之勞。但是也可以看到曹雪芹在隱居在黃葉村的時候,兄弟兩個人是經常去的。

在這首詩裡已經明確的點出了曹雪芹,有著揚州舊夢一般的過去,有著賽過李賀的才華,最後點出了寫書黃葉村。而在敦誠的哥哥敦敏的一首吊詩裡,也提到了黃葉村,這首詩有理由是認為是吊念曹雪芹的,其中也寫到了黃葉村。那麼在中國古詩的意蘊當中,能夠入詩的地名,常常會不露痕跡地埋在詩裡。或者當時真有個黃葉村的村落?

賞讀敦誠的《寄懷曹雪芹》:不如著書黃葉村

而不負有心人的尋找,在北京的香山公園的腳下,還真的有一個曾經是鑲白旗的軍營,秋天來了,黃葉遍山。

按照學者專家的考證,曹雪芹從北京城遷到北京西郊之後,就住在香山這一帶。而我們知道香山黃葉的名氣,是早在明朝就奠定了的,那些山林長滿了楓樹,柿樹,椿樹,到秋天形成了壯觀美麗的秋色,將大大小小的村落掩映在黃葉當中。充滿了田園野趣之美。

所以曹雪芹晚年在香山一帶成為定論,只是不清楚他到底是住在具體的哪一個地方。現在香山植物園開闢了曹雪芹紀念館,其實也是正確的。因為不管這個地方確不確證,香山黃葉,就曾經是曹雪芹最後的家園。

賞讀敦誠的《寄懷曹雪芹》:不如著書黃葉村

那麼香山黃葉和香山紅葉又有什麼區別呢?香山是國內賞楓的最好的地方之一。而且還有蔚為壯觀的黃櫨樹,每到深秋季節黃櫨和楓葉,就組成了深紅的壯麗的景觀。但是我要說一點歷史的就是,黃櫨樹是在乾隆潮以後廣泛的種植,而楓樹大都出現在皇家庭園裡。

所以曹雪芹時代的香山黃葉滿坡,故而他是呆在黃葉村的。如果他晚一些時代,可能住的地方要叫紅葉村吧!

“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扣富兒門。

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賞讀敦誠的《寄懷曹雪芹》:不如著書黃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