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笨的方法炒:就買銀行股,每年拿分紅,還可以打新可以嗎?

用戶7512832231515


我們在市場上不來就有一種策略就叫“高股息策略”核心的尋找那些大市值,高利潤,高分紅,而且股價常年穩定的股票,就像買入銀行股一樣,其實我覺得這樣聰明的思維可以不用限制在銀行股裡面,既然求穩那為何不做一個高股息的組合呢?這樣既分散了風險,又可以享受多家公司的分紅,何樂不為呢?


選擇的股票肯定就是要穩,所以是大市值而且是保持增長的:

以上。


我煮一壺酒


可以打新,銀行股確實每年分紅,股息率還不低。

但是,買銀行股還是有些注意事項的。

說說我的經歷吧。

我是2010年9月底入市的,當時買的第一隻股是農業銀行。同年10月初賣掉,盈利14%左右。

這是投資的一小步,但卻是很關鍵的一大步,我一直覺得非常有意義,可能是每個人都對自己買的第一支股記憶深刻吧。

在當年10月初賣掉農業銀行後不久,我又重新在低位(也就是差不多9月的買入價)買回了農業銀行,一握就是1年多。

那一年多,我也沒買其他股票,因為不知道買什麼股票好,心下也知道亂動不行。

就在不斷學習炒股技能的同時,握著農業銀行。我想的是,反正都是買公司,銀行賺錢是公認的事實。

既然買了銀行股那就是銀行的股東,銀行賺的錢,自然也是我的。

儘管是納米級別的股東,我也很有身為股東的自覺。有時候從農行旁邊過,都會想著有一坨水泥應該是我的。

隨著後續對股市的漸漸熟悉,也懂了為什麼很多人不買銀行股,因為銀行股實在太瘟了。我拿了一年多,此後幾乎沒漲。實在太枯燥了。打開圖形看的話,你甚至會發現幾年都不漲。

(農業銀行日線圖,幾乎4年沒漲)

隨後就找機會出掉了農行,開始炒其他股。

拿銀行股確實枯燥無味,從某種程度上收益也低。

不過,比較奇怪的而是,前段時間我回頭看了一下,發現農業銀行從2010年至2019娘,漲幅在200%左右,摺合年化的,大致就是13%的收益率。

我想,這個收益率應該能秒殺絕大部分投資者了吧,非常牛了。

所以,買銀行股,註定是孤獨的旅程,但最終收益不會太差

此外就是,買股票都是有風險的,銀行股也不例外,這個不方便展開。

個人看法是,適當分散,以及保持一定的總倉位,應該是最合適的,我也是這麼做的。

手上持有兩隻銀行股,銀行股的倉位沒有超過30%。我覺得這樣就比較安全了。


股知錄


現在中國銀行股每股淨資產是5.14元,現在的股價3.86元。我的成本價4.09元,但總盈虧還是正的一萬多,總市值不多就十幾萬。最初只有幾萬,幾年中的分紅,打新的收入全部又買成了中國銀行股票,現在才有十幾萬的市值。

中國銀行的淨資產每股5.14元。在國有企業改制時,永遠不會按淨資產買給投資人,如果那樣買就是國有資產流失,量大會被有關部門追究責任。可在這股市裡,中國銀行每3.91元,遠比每股淨資產5.14元低。這肯定不正常,國有資產這樣是長期流失狀態,股價一定會得到修復。

中國銀行每股收益0.51元,分紅每股0.184元,每年的淨資產還會增加。所以有錢就買中國銀行股長期持有,日積月累。等到股價超過淨資產就出,收益肯定不會低,而且安全。

有人會說可能要好多年股價才能追上淨資產,而且按上面的每股收益和分紅的情況,淨資產還會每年提高。但我認為追上是必然的,提高越多收益就更多。

中國股市不可能只有熊市,沒有牛市,牛市中中國銀行這樣的大權重股不可能股價不超過淨資產,我就等那一天。我就不信只有大資金才能買銀行股長期持有盈利,小資金就不行。


用戶64176382940


給大家介紹一個實際的例子,就是我們部門的經理就是靠這個方法實現了財富自由,他就是專門買銀行股。他怎麼賣的呢?首先他看歷史股息分紅率,如果股息分紅率高於5%他就全倉買入,在2015年的時候,他發現股息居然達到7%,於是他把自己的房子賣掉再加上融資,全倉買入了中國農業銀行,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賺了差不多1000萬,後面他依然用這個方法,只要銀行股有大的波動,高賣低買,每年都有幾十萬的收益,再加上打新的收益,每年接近百萬的收入,這遠遠高過他的工資收入,所以他現在經常跟我們說,這份工作只是他的副業,搞得我們這些下屬都是汗顏啊。我們的老闆已經把他的工作變成副業了,而我們還在溫飽線掙扎啊。所以用這個笨方法,事實證明還是有效的,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一定要拿的住,不要隨隨便便就買賣,要沉得住氣。


美味生產


媲美巴菲特的銀行股投資法

這種最笨的投資銀行股的方法,收入將媲美巴菲特的年收入。從以下幾點展開研討:

一、年分紅得利5%。

二、打新。投資銀行股最好超50萬,並開通科創板。以老狼印象中來判斷,20萬市值的銀行股,每年至少中籤一次,一次獲利一般為一萬,即20萬打新獲利5%,低於20萬市值靠運氣,運氣不好的一年無一簽。而今科創板開盤,預計將是大批量的公司上市,加上有50萬門檻限制,中籤率應該大幅提升,暫且估計中籤率為A股IPO的3倍,那麼50萬一年中籤7.5次,算獲利7.5萬,15%的收益。

三、絕不虧損割肉,如果遇到被套,則死守。以這些年來看,銀行股越來越穩定,2018年尤其明顯,多年驗證,銀行股必解套。

四、因無需費神費時間盯盤,可以有足夠時間學習股市知識,為判斷牛市高點轉折做準備,一旦辨別牛市高點,可賣出獲利一倍;一旦辨別熊市低點,可以滿倉等待坐轎。

總結:從以上幾點合計,投資銀行股至少每年獲利20%,只要被套就不賣,不存在退市風險,獲利則可計算為額外收益,往往一兩年有次50%甚至翻倍機會。因此長期持有銀行股的獲利可媲美巴菲特。

先知先覺實力派,陰陽易變掌乾坤。歡迎點贊、關注 頭條號,查看更多股市實操心得!


股市財狼


這麼問的意思是,持有銀行股不會虧損,每年賺分紅,再加新股中籤,看起來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做法,其實未必!這個方法還需要看你以什麼價格買什麼銀行。如果買錯了,每年不僅拿到的分紅少,而且,持有的時間越長,發生的虧損會越大。

許多人看來,銀行都差不多,實際情況並非“許多人看起來“那樣,銀行與任何行業都一樣,都不會是隨便買一個行業內公司的股票就可以拿穩定分紅,還能維持本金的安全,既然其他行業達不到這種狀態,同理,銀行業也是達不到,有些銀行股持有時間久了,是可能發生虧損的。因為每一家銀行都不同,不同的經營方法決定了銀行未來的前景。只有真正會根據經營環境進行正確的經營策略調整,這樣的銀行才可以長久生存。而銀行高風險的經營思路,對於未來是不利的。

可以找15個銀行做樣本統計,他們從2015年到現在,漲幅是完全不同的。而2007年到2015年,又是不同。這裡就列2015年到今年,挑選15家銀行,看他們4年多的漲幅怎樣,計算時間從2015年每個股票最高價那天開始到2019年8月19日,時間跨度大約是4年多一些。前面一大段的文字講述,結合下面這張圖就清晰了,面這張圖是根據2015年最高價買入這些銀行股之後,這4年時間的收益率,基本都是大虧的,為什麼用最高價算?因為投資要做最壞的打算,而不是最樂觀的打算。如果最壞的投資結果可以接受,那麼才有概率獲勝。下圖是根據歷史數據計算的結果。

買入銀行股可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完美不會虧損。實際情況是搞不好則會鉅虧,上面16家銀行,只有2家幫你賺錢,4年的理財收益單年度3.5%,複利可以達到14.75%,算上損失的四年理財收益,真正的投資收益是最後一列。只有兩個銀行帶來了正收益,其他都是虧損。單從上圖選擇不同銀行來看,只有2/15的概率是贏的,其餘都是虧損的概率。

至於打新股,那是看運氣,不算投資收益,四年不中也很正常,如果投入本金大,哪怕中了一簽,收穫也不會很大,投入本金小,中籤概率低,同樣不影響最後結果。

所以,最笨的方法買銀行股,每年拿分紅,再加打新股,這種設想是完美的,實際可能會虧損,重點還是在於以什麼價格買入銀行股,並不是任意價格買都可以等分紅。


西格瑪的化學


你這種方法也是最笨的,但也是炒股最理想的方法,用閒錢買入一隻優質銀行股,每年可以享受到每年股息,並且還有吃到股價的溢價利潤,只要長期持有銀行股還是能保持穩定平均年10%的收益,所以我認可你這種操作方法,這種操作可以的。

我個人是非常贊同你這樣操作的,但是這樣操作具備兩大條件:

其一你的這波資金必須是閒資金,也就是打算最起碼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用的閒錢,而且這波閒錢最起碼要60萬元或者以上比較好

其二你必須有這個心理準備,有這個心態,能持股不動的心態,達到那種手中有股,心中無股的最高境界。

還有你這樣操作的三大優點:

其一:炒股比較清閒,不用每天看盤,該幹嘛就幹嘛,不用擔心短期股價的波動;

其二:做價值投資,收益非常穩定;

其三:收益非常可觀,比把錢放銀行或者其他理財產品收益都會高很多。

你這樣操作的有三方面的收益:

(1)股息收益,根據A股歷史銀行股的分紅收益率,大概每年分紅收益率在3%~4%之間,當然每家銀行不一樣,分紅收益有高有低,3%~4%是比較正常的分紅收益。

(2)打新收益,打新收益只要中籤就是穩賺不賠,賺多賺少;這就是我個人建議你60萬資金的原因之一,60萬分滬市一隻和深市一隻各配資30萬沒銀行長期持有,持有滬深兩市各持有30萬市值基本都是達到頂格申購,一年中個一兩籤還是很大概率的,所以這樣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3)股價溢價收入,銀行走勢相對穩定的,股市行情差跌的差,股票行情好漲的慢,但是總體平均下來的話銀行股都是呈現上漲趨勢,只要你安心持有幾年都是賺錢的,只是賺多賺少的而已,股票溢價收益無法預測,這個跟股票內在價值和股市行情息息相關。

綜合以上三方面就是我個人認為你這樣操作可以的真正原因,而你這種操作也是最笨,但也是最好的,最理想的炒股方法,但是在A股市場裡面又有幾個人能做到這點呢?


老金財經


目前銀行確實是在低位,對於普通的散戶來說,如果沒有能力選擇到更好的股票,在銀行股洗盤下跌企穩後買入,每年拿分紅,還可以打新也是可以的。但是記住,買銀行股也要選擇流通盤較小的銀行股,業績好的,而且一定是要在銀行下跌後企穩時再買入。另外,本輪行情大部分銀行股的漲幅都不會太大,是跑不贏大盤指數的,本輪行情銀行股只是機構對大盤指數進行護盤的工具,可能會放在將來牛市的尾聲上漲。

所以,投資者買入銀行股心態要放平和,銀行股可能你買了之後很長時間不漲,而其他的股票在上漲,你要有定力和耐心等待,也不要眼紅別的股票漲得快漲得猛,如果你能做到一年在股市有點投資收益就可以滿足,那麼,你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問題就怕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最後做不到,你最後受不了別的股票天天上漲的誘惑,然後又改變了主意,這是許多散戶在股市投資中經常乾的事情,有些散戶本來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並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去執行,最後被市場誘惑著改變了主意。當然,這不能怪散戶投資者,而是股市的遊戲規則就是這麼設計。你能堅持執行而不被市場誘惑嗎?

股市投資是一件複雜而專業的事情,對於投資者的能力和智慧是非常大的考驗,對於投資者如何有效規避市場的波動風險呢?要有信念,加入皓脈投融資聯盟圈子,筆者會在每週研究一個熱點板塊應對市場風險,投資者應該認真閱讀筆者在圈子的文章和理解筆者創建的中國人自己的投資理論《股王兵法》。如果你能找到下一個熱點板塊,可以在圈子交流諮詢,圈子之外的人筆者一概不回覆。圈子是頭條請筆者利用業餘時間做的公益活動,大家去網上看看我寫的《股王兵法》和專欄裡的股市投資技巧,如何捕捉黑馬股,目的是讓大家提高自己的能力,堅定信念。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這個套路基本可行。但是需要有巨大的耐心,最好要做好持有銀行股10年以上的心理準備才可以。用這種方法炒股,就要先考慮下自己真的有這麼大的決心和耐心要持有銀行股10年嗎?

銀行股特別是四大銀行的股票,年分紅收益率達到了4%以上,如果能以較低價格買入銀行股甚至有可能分紅的收益率達到5%以上!這個收益率絕對是很大的,如果銀行股能夠持續的每年這樣分紅的話,那麼還買什麼低風險理財產品?要知道現在貨幣基金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也不過是3%左右。

銀行股除了分紅這塊的收益,還有股價波動可能帶來的投資收益。現在的價格買入銀行股長期下來獲得穩定的收益的概率近於100%!只是很多人嫌銀行股漲得慢,人們更喜歡快速發財而不喜歡慢慢致富。人們寧願去買風險大,但漲得快的小盤股票甚至科創板的股票。

有銀行股這樣的股票做底倉,就可以用持有的這塊股票市值去打新股。現在的證券市場打新股,如果中籤買到了新股那麼基本可以肯定是穩賺不賠的。但是打新成功的概率很低,不要對其寄予過高的希望。耐心持有銀行股,獲得分紅才是最穩定的投資收益。


孟可的思想空間


筆者曾經在文章中說多一句話:那些用笨辦法炒股的人,未必真的很笨,可能很聰明。

股市中什麼是笨,什麼是聰明?能過盈利的都是好辦法。

題主的這個方法不笨,而且具有大智慧。

大智慧之一:對回報率回報預期合理。這種方式能盈利,但是回報低。股市掙錢難,掙大錢更難,用小錢掙大錢就是難上加難。就是這樣的難上加難的難度,偏偏是散戶的追求。大家都知道股神巴菲特的收益才是年化20%+,問問身邊的朋友希望在股市中有什麼盈利水平?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明確的回報率目標,但是20%的回報是絕對不會滿足的。

預期高,倉位高,心態差,操作急躁就會出錯。財不入急門,題主這種操作銀行股票每年的分紅收益能夠達到4%-5%已經高於儲蓄利率了。

大智慧之二:長時間關注一個板塊的幾隻股票。每當牛市行情首先啟動的都是券商股金融股。銀行盈利能力都很強。牛市中銀行板塊的漲幅居前。

大智慧第三:耐心長時間的持倉其盈利能力要優於頻繁換股。散戶股民都喜歡跟熱點,追消息,結果丟了西瓜撿芝麻,瞎忙一場。


在股市應該投資還是應該投機?這兩個詞一線之隔卻也天壤之別。

筆者是全職交易者,筆者觀點:如果你想投機,不如去期貨,外匯市場,那是絕對的投機市場,高槓杆,t+0,雙向交易,規則靈活。

如果要炒股,對於絕大多數散戶而言,投資更合適。回報率預期放低,長時間週期持倉,選擇績優股和白馬股,堅持買入並持有的策略。

總結:題主的方案可行,不笨,長遠。


外匯期貨股票全職交易員,資管團隊創始人。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