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前哪些檢查是必不可少的,有什麼作用?

唯愛相守4


確定懷孕之後,媽媽們在孕期裡就需要按時進行產前檢查了,在正常的妊娠期,媽媽們大概需要做11-12次左右的產檢,產前檢查是非常重要的,產前檢查可以檢測到胎寶寶的發育和宮內生長環境,還能檢測出胎寶寶有無畸形,規範和系統的產前檢查可以確保媽媽與胎寶寶的健康和安全。

在整個孕期裡也被分為三個階段,即為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在這三個階段裡檢查次數與內容都會有所不同,在臨近預產期的時候,醫生都會給媽媽們安排一次全面的產前檢查,那麼在分娩前哪些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又是什麼呢?

分娩前的檢查重點是瞭解胎兒和產道的情況,分娩前那些“必不可少”的檢查:

b超檢查:

說起b超,孕媽媽們一定不會覺得陌生,在確定懷孕之後媽媽們就需要進行第一次b超檢查了,在整個孕期里正常的情況下,媽媽們一般都需要進行5-6次b超檢查,在37-38周的時候,媽媽們就需要進行一次b超檢查,其作用在於瞭解臨產前胎寶寶在媽媽體內的健康狀況,評估生產方式,在孕晚期的時候,b超檢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對胎寶寶的胎位、羊水量、胎盤是否有異常、胎兒的大小等情況都有一個細緻的描述,能給即將到來的分娩提供參考。(b超可以檢查出胎寶寶的胎位並估算體重,分娩時胎寶寶能否順利通過產道,還取決於胎寶寶的大小、胎位以及有無造成分娩困難的胎兒畸形,胎寶寶越大越容易造成分娩困難,胎寶寶胎位不正不同通過產道,對媽媽與胎寶寶的威脅都非常大,一般在孕28-30周的時候媽媽們就需要進行一次b超檢查來觀察胎寶寶的胎位,如發現胎兒的胎位不正在此時還能及時糾正,在分娩前也會再次複查胎兒的胎位。)

腹部檢查:

1)視診:在進行腹部檢查的時候媽媽需要仰臥在檢查床上,暴露腹部,醫生會注意媽媽的腹部形狀及大小,腹部有無妊娠紋和手術瘢痕。

2)觸診:有的醫院在分娩前可能不需要進行腹部觸診,而是在臨產前才需要進行腹部觸診;檢查時醫生會先用軟尺測子宮長度及腹圍,隨後進行四步觸診法檢查子宮大小、子宮形狀、胎產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是否銜接;腹部觸診不僅僅可以檢查出胎寶寶的胎位,還能檢查出胎寶寶有沒有入盆,並確定胎寶寶入盆的程度,有經驗的醫生還能估算出胎兒的大小,醫生在檢查的時候可能還會有輕微的不適感~


骨盆測量:

骨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骨產道,骨盆測量是指利用骨盆測量器對媽媽的骨盆進行測量,有的醫院會進行兩次骨盆測量,一次在孕28-34周之間測量,一次是在孕37-38周的時候,而有的醫院則是在臨產後才會進行測量,墨媽這裡的醫院就是在待產的時候才會進行骨盆測量,並檢查胎兒是否入盆,骨盆測量也分為骨外測量與骨內測量,一般都是先進行骨盆外測量,骨盆外測量是間接判斷骨盆大小及形態的傳統方法,操作簡便,如果骨盆外測量各徑線或某徑線出現異常,那麼在臨產時就會進行骨盆內測量,並根據胎寶寶的大小、胎位、產力選擇最佳的分娩方式。

骨盆測量的作用: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胎寶寶是必須要經過媽媽的骨盆,胎寶寶能不能通過骨盆而順利分娩,不僅與胎寶寶自身的大小相關,還與骨盆的大小及其形狀密切相關,媽媽的骨盆比較大,胎寶寶娩出就更容易,產程相應的也會快一些,如果媽媽的骨盆比較狹小或畸形,“產道不通暢”胎寶寶在分娩前就無法正常入盆,胎頭也就無法順利娩出,媽媽們難產的幾率也會增大,所以在臨產前可以作骨盆測量,以判斷胎寶寶能否順利經陰道分娩。

胎心監護:

胎心監護是胎心胎動宮縮圖的簡稱,應用胎心率電子監護儀將胎心率曲線和宮縮壓力波形持續地描記成供臨床分析的圖形,胎心監護是孕晚期檢查次數最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檢查,有的醫院是在孕34周的時候開始進行胎心監護,孕期的最後一個月,正常的情況下每週都需要進行一次檢查,胎心監護的費用是比較便宜的,一般都是幾十塊錢一次,一次需要做20分鐘左右,在進行胎心監護時,有的醫院是躺著進行檢查,有的醫院是坐著進行檢查,墨媽這裡縣醫院做一次胎心監護是35塊錢左右,是躺著進行的,在做胎心監護之前媽媽們可以先排空膀胱,也不需要禁食,怕寶寶不配合可以吃一塊巧克力。

胎心監護的作用:胎心監護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評估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情況,作為一種評估胎兒宮內狀態的手段,是目的就在於及時發現胎兒窘迫,以便及時採取進一步的措施。


在胎寶寶已經發動,進入產程以後,媽媽們還需要進行以下幾種檢查:

1)內檢:內檢是婦產科常規檢查方法之一,內檢有陰檢與肛檢,普遍都是採取陰檢,肛檢目前還是比較少採用的,在進行內檢的時候醫生會給媽媽的外陰進行消毒,然後戴上無菌手套進行檢查,在陣痛還不是太強烈的時候,行內檢的時候媽媽們可能會覺得有些疼,在陣痛活躍期再次進行內檢的時候媽媽們只會感覺有些不舒服。

內檢的作用:臨產後宮口擴張與胎先露下降的速度和程度,是產程進展的重要標誌和指導產程處理的主要依據,內檢可以瞭解宮頸的位置、軟硬度、宮頸管消退和宮口擴張程度,瞭解胎位與胎先露下降的程度、羊膜囊破裂與否以及骨盆腔的形狀和大小;臨產後對於產程異常或疑有骨盆異常的媽媽,內檢還可進行骨盆內測量,探查產道情況。

2)胎心監護:胎心監護並不是只在孕晚期進行,在分娩的時候也是需要進行胎心監護的,在臨產後醫生會嚴密監測胎寶寶胎心的頻率、規律性和宮縮後胎心有無改變,胎心監護可以觀察胎心率裡其變異,同時觀察胎心率與宮縮、胎動的關係;產程中不僅僅需要密切關注胎寶寶的胎心率,還需要密切觀察媽媽子宮收縮的規律性、持續時間、間歇時間及強度,進行胎心監護時,醫生會把兩個儀器綁在媽媽的腹部,一個是超聲波傳感器是用來測量胎寶寶的心跳,一個是壓力計,可顯示子宮收縮的開始、高峰、結束時間及相對的強度,子宮的收縮也可使用觸診法檢查,觸診法簡單且傳統,但判讀有明顯的主觀性,無法量化,無法測得真正的宮腔內壓力,所以一般都是使用胎心監護來監測,胎心監護是目前使用較為普遍的方法。



以上就是在分娩前及臨產後一些必不可少的檢查及其作用,其中有一些項目在檢查的時候可能會讓媽媽們有不適或疼痛感,就比如內檢,內檢會讓媽媽們覺得很尷尬,如果醫生力度比較大,那麼還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媽媽們不要害怕,應積極的配合醫生,同時放輕鬆,媽媽越緊張,醫生操作起來就會越困難;在孕期裡媽媽們也要按時產檢,規範和系統的產前檢查是確保母兒健康與安全的關鍵環節!

我是墨媽,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現階段也是一位孕媽媽,專注於孕產育嬰等方面的解答,對孕產育嬰有著豐富的經驗,關注墨媽與您分享更多孕產育嬰小知識~(本文系原創,抄襲搬運必究,文章配圖來源網絡侵權刪)

墨媽育兒經


分娩前哪些檢查是必不可少的,有什麼作用?

懷胎十月,胎兒孕37周足月,懷孕40周是預產期,所以分娩前一般是指懷孕37-42周這段時間。

有些孕婦孕晚期偷懶,不想一週一次檢查,結果孩子突然發動,一家人慌慌張張去醫院,孩子差點就生在路上了,驚險萬分。

孕婦在孕期最重要的一次檢查,在懷孕37-39周,醫生需要評估孕婦和胎兒的情況,來決定孕婦的分娩方式。

分娩前哪些檢查必不可少?

1.內檢。

內檢包括陰道和子宮檢查,醫生會查看孕婦會陰是否有水腫,有沒有羊水流出?還有胎兒是否入盆,胎頭銜接的情況,胎膜是否完好,宮頸口擴張的程度。

內檢被孕婦稱為最可怕的檢查,尤其是遭遇男醫生檢查的時候,真是又疼痛又尷尬,內檢只會在臨產時才需要檢查,普通的產檢,孕婦可以避免這項檢查。

2.心電圖。

孕婦懷孕後,心臟的負擔加重,孕期孕婦的心臟會出現兩次高峰期,第一是懷孕32-34周,第二是分娩的時候。臨產前,醫生會檢查孕婦的心臟是否異常。

如果孕婦有心臟病,無法承受強烈的宮縮,那麼孕婦是不適合順產的。

3.骨盆檢查。

孕婦要順產需要符合頭盆對稱,胎兒雙頂徑和孕婦骨盆大小要符合,醫生會量孕婦的骨盆,如果骨盆狹小,畸形,不利於順產。



4.彩超和胎心監護。通過彩超,醫生能瞭解胎位,羊水量,胎兒身體發育,臍帶繞頸的情況。

胎心監護可以查看胎兒在子宮內是否有存在急性缺氧的情況,如果胎心監護一直是胎心率過高過過低,那麼胎兒存在嚴重缺氧。



5.常規檢查。

如果孕婦血壓比較高,是妊娠高血壓,影響胎兒的發育和孕婦自身的健康,這樣需要提前剖腹產。

醫生會給孕婦量宮高,腹圍,血壓和體重的情況。通過孕婦宮高腹圍的大小,判斷胎兒是否存在發育遲緩的情況。


星星媽育兒說


最近有媽媽在後臺諮詢開心爸爸,分娩前需要做什麼檢查呢

對於媽媽們來說,產檢是貫穿整個懷孕過程的。

備孕的時候就開始了檢查,而到了分娩前還是需要檢查。事實上,孕期的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很全面的反映出寶寶以及媽媽的情況,如果有什麼不好的方向,也可以及時地進行干預以及治療。而分娩前的檢查呢,也是很有必要的,能夠反映出媽媽和寶寶的情況,也可以作為醫生確定生產方式的依據。

那麼,對於媽媽們來說分娩前主要有哪些檢查呢

分娩前,媽媽們的身體代謝增加,激素水平急劇變化,身體的負擔變得很重,很容易發生一些問題。而分娩前的檢查呢,主要就是檢查媽媽們的情況,有問題了及時的解決。

具體的,分娩前需要進行以下幾項檢查:

常規檢查

常規檢查主要是看媽媽們的骨盆形態(骨盆的形態是不是正常,決定了媽媽們是不是能夠順利的分娩),宮高和腹圍(主要是用來預估寶寶的體重,從而確定是順產還是剖腹產),以及一些其他的常規檢查。

陰道檢查

這項檢查說起來比較尷尬,但卻是檢查媽媽們是不是有陰道方面的疾病,能不能夠順產的關鍵檢查。

B超

分娩前也是需要進行B超檢查的,一方面可以看一看寶寶的情況,是不是有臍帶繞頸什麼的情況;另外一方面呢,也可以確定寶寶的胎位,以及胎頭的沉降,為即將到來的分娩提供基礎。

心電圖

這一點其實我們在影視節目中經常見到,媽媽們生孩子的時候,旁邊有心電監測設備。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的,媽媽們分娩的時候,心臟受到的壓力還是很大的,需要進行檢查,避免有什麼問題的發生。

最後

當然,到了分娩的時候,媽媽們還需要進行內檢等檢查。

總的來說,分娩前的一系列檢查都是為了確認媽媽和寶寶情況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開心爸爸的日記


整個孕期會有很多次產檢,按時產檢可以確保胎兒健康發育,同時也能及時瞭解孕媽媽的身體狀況,這對孕媽媽和胎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孕37周,胎寶寶就是足月的胎兒了,胎兒一般都會在孕37周到40周之間分娩。分娩前有幾項檢查必不可少:

1.B超檢查

分娩前的B超檢查,可以瞭解胎兒的位置,大小,羊水及胎盤發育情況,有無臍帶繞頸等,這次B超是判斷孕媽媽是否能順產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



2.盆骨測量內檢瞭解宮口軟化程度

孕媽媽的盆骨情況決定了胎兒是否能順利分娩,宮頸口條件是否符合順產,及其軟化程度可以判斷是否接近分娩,大概能預測多久後可以分娩。

3. 胎心監護

孕晚期的胎心監護尤為重要,可以瞭解胎兒宮內情況,以便及時作出分娩準備。


放開那孩子讓我來


作為一個有醫學從業經歷的孩子媽,坦白地說,醫生開的每張檢查單都是有意義的,也是對你來說必不可少的檢查。



在整個孕期,每個人的體質、環境不同,因此,所需要的排查項目也會不同,很多時候也就不好界定哪些檢查是必須的。

一些小概率的疾病,雖然發生率可能只有0.1%,可是一旦發生在寶寶身上,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100%的不幸。為了避免這些風險,醫生只能通過孕期的一些篩查項目,提前規避風險。

孕期哪些檢查是必不可少的?



①超聲波檢查(B超和陰道超聲)

孕5~6周時,可以通過B超或者陰道超聲檢查,診斷孕囊的位置,篩查是否宮外孕;同時確診胚胎數目,看看是單胎還是雙胞胎,或者多胎;也能檢查孕囊大小,核定孕周,測算預產期;以及子宮、卵巢及其它附件情況。

孕20~23周,腹部B超檢查,可以篩查胎兒的心臟、腦部、以及唇顎裂等嚴重畸形。

孕36~40周,腹部B超檢查,評估胎兒大小,羊水量,胎盤位置及成熟情況等。

②NT檢查

孕11~13周時,進行NT檢查,是孕早期篩查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重要項目,但是NT檢查結果異常並不代表胎兒一定會有問題,還需要其它的輔助檢查。

③唐篩檢查

孕15~20周左右,唐篩可以檢查出神經管異常,以及先天性智力缺陷。

如果唐篩結果存在高危風險,那麼醫生會建議進一步無創DNA,或者羊水穿刺檢查,確定診斷。



④四維彩超

孕22~28周左右,一般會對胎兒全身發育進行四維彩超檢查,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大排畸。

四維彩超不僅可以看到子宮內寶寶的體態、神情,而且可以及時篩查胎兒異常的身體結構,並且為篩查先天性心臟病提供依據。

⑤胎心監護

孕32開始,每週一次胎心監護,可以直接檢測胎兒在子宮內的情況,可以及時發現缺氧,以及其它異常情況,一直檢測到胎兒出生。

⑥其它必檢項目

血尿常規檢查從懷孕開始,每月必須檢查一次,發現貧血要及時糾正。

孕16周以後,每次產檢必查體重、血壓、宮高和腹圍,聽胎心,以便監測孕婦和胎兒的情況。

必要的產檢是保證母嬰健康的一道防火牆,孕媽媽一定要認真對待,規範產檢,不要心存僥倖和偷懶,如果發現異常,最好聽醫生的專業意見。


亞莉丫育兒


分娩前哪些檢查是必不可少的,有什麼作用?

來重點說說幾個檢查!

1、孕初建檔檢查——檢查當前孕周,預判預產期。同時可以開始準備相關證明文件,以及建檔等等。

2、血常規,肝腎功能,乙肝檢查——為了確保寶寶和媽媽健康,為優生優育做準備的。

3、NT檢查+唐氏篩查+DNA無創檢查!——這是第一次通過檢查胎兒頸後透明層來預判胎兒的健康度(是否有痴呆),這階段也是最熬人的。

提示:頸後透明層正常範圍是小於3mm,大於3mm的要格外注意了。

4、4維彩超——算是最大一次排畸檢查,基本能看到胎兒的五官,四肢是否正常。

5、糖篩檢查——就是檢查孕媽代謝糖分的功能,以及是否有糖尿病的潛在風險。

6、孕期中大大小小的胎心監護——一般到了胎兒27,28周左右,寶媽就要數胎動了,有異常或者平時不舒服都有必要去測個胎心,看看胎兒是否有呼吸窘迫,困難等問題。

<strong>



孕期檢查2個比較尷尬的檢查方式:

陰超——為了確保精確,儀器直接從陰道插進去檢查,真的非常尷尬。

內檢——撥開女性下陰,拿棉籤和手去檢查宮頸等問題。


可以看的出來從孕前中後來區分!每個階段都有其重要和必要性。

孕前期(0-3個)—優生優育的檢查!包括—確定孕周(是否有宮外孕),乙肝檢查,以及血尿,肝腎一些功能檢查,NT檢查,“根正不正”這個期間基本都可以明確。

孕中後期(4-10個月)—就是排畸和B超,抽血,監護了。這期間這要正常生活,飲食,基本上都可以安然度過。

所以總的來說,孕前3個月最為重要了!!


點個贊,評論~不然又要被boss批了;


十二美餵養藝術


分娩前哪些檢查是必不可少的,有什麼作用?

懷孕後,準媽媽終於熬到了預產期,寶寶也即將要降生了,準媽媽心裡一定是高興的,因為終於可以“卸貨”了。另外,分娩時準媽媽選擇不同的分娩方式所做的檢查也會有些不一樣。

就目前來說,分娩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順產分娩,一種是剖宮產。而無陣痛分娩是建立在順產的基礎上進行的,分娩前的檢查也差不多。

如果是剖宮產,那麼檢查不多,只要提前預約好醫生,再做一個B超檢查確認胎兒的發育成熟情況牛可以,然後就是等待做手術了。

順產不同於剖宮產,順產是講究瓜熟蒂落的原則,所以分娩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會有很多分娩前的檢查。



那麼順產分娩前具體會做哪些檢查?

1. 分娩前,在臨近預產期需要再做一次B超

孕期有很多的檢查,在整個孕期裡準媽媽估計也做了不少於6次的B超檢查。但是我要說的是產前最後的一個B超檢查是很重要。

我在懷大寶的時候,在孕38周去做了一次B超檢查,這個檢查主要是判斷胎寶寶發育成熟的程度,確認胎寶寶在子宮內的生存環境是否良好包括羊水混濁程度、胎兒臍帶繞頸、臍血流正常等,最重要的是判斷胎兒胎位能都正常順產。這個檢查是一個給胎寶寶做綜合性的檢查,對準媽媽能否順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準媽媽不要嫌棄麻煩,在孕37-38周就應該及時去做這個檢查了。



2. 分娩前,準媽媽已經在醫院待產時要做的分娩檢查具體有這些:

準媽媽入院待產,接產護士要收上準媽媽的圍產卡資料

準媽媽入院待產後,會有接產護士接待,接引到臨時待產房休息,然後護士會收上準媽媽在整個孕期裡做產檢的所有資料。這些資料,會由專門的醫生查閱並確定準媽媽的一些基本情況,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因為,有些準媽媽可能在做產檢的時候會在別的醫院做產檢,但是到分娩的時候又是在另一個醫院,所以準媽媽產檢的資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遺失任何一項檢查結果單,這些檢查單會直接影響到醫生的判斷的。

準媽媽需要做胎心監護

在待產時,胎心監護是必須項目,胎心監護可以隨時觀察胎寶寶在子宮內的情況,最重要的是確定胎寶寶會不會缺氧,確保胎寶寶的生命安全。如有特殊情況出現時,醫生和護士也能夠及時處理,甚至可以儘快幫助準媽媽結束漫長的產程,挽救胎兒的生命。



準媽媽需要做心電圖檢查

心電圖檢查也是很重要的檢查。心電圖首先可以隨時觀察胎寶寶的心跳聲是否正常,如果出現過早或者過快都是異常的,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另外,心電圖主要也是診斷準媽媽的心臟情況,如準媽媽是不是有心血管高危因素,準媽媽能不能繼續順產等,如果準媽媽有異常情況不適合順產那麼特殊保護起來的。

另外,準媽媽做產檢的時候心電圖檢查沒事或者準媽媽認為自己的心臟沒有問題根本不需要做心電圖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在懷孕後,胎寶寶會一天一個變化,尤其是到了分娩這個重要時刻,胎寶寶的運動會影響準媽媽心臟心血量的變化的,在分娩前給準媽媽做心電圖能隨時觀察準媽媽的情況,那麼這個檢查就是必不可少的項目了。

準媽媽需要做最後一次B超

產前是一邊評估胎寶寶在子宮內發育成熟度以及是否適合順產的綜合評估。而在分娩這刻還需要做最後一次的B超檢查,因為胎寶寶的胎位隨時都會有少少變動的和胎寶寶在子宮內生存的環境也有可能出現變化的,這個檢查主要也是最後確定胎寶寶胎位的情況能否順產,胎寶寶在子宮內安全情況等。也是幫助醫生診斷準媽媽順產的依據。

內檢

只有順產的準媽媽會遇到內斂,剖宮產的準媽媽不需要。

什麼是內撿呢?內撿就是醫生帶上消毒手套的食指和中指在準媽媽的陰道處檢查宮口開幾指情況已經檢查準媽媽產道骨道是否良好適合順產等,也有些醫生不用手通過消毒過的特殊工具在準媽媽的陰道口檢查。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讓準媽媽覺得很尷尬,但是這是順產分娩必須經歷的過程,而醫生護士也不會想太多隻是當作一項工作來完成,所以準媽媽要調整好心態,不要不好意思而妨礙醫生和護士做的這些檢查。




準媽媽會抽小量血液做樣本

準媽媽分娩前後的血液指數情況會稍微有些不同,所以在準媽媽分娩前護士會先抽小量的血液做樣本,在準媽媽分娩後又再抽一次來做對比。尤其是孕期是妊娠糖尿病的孕婦,抽血是更加少不了的,而且這個抽血會成為準媽媽產後控制血糖的指標參數。

多數準媽媽需要打催產針

順產需要很長的時間,初產婦需要16-8個小時,經產婦需要6-8個小時。準媽媽待產時會出現宮縮反應,宮縮是整個產程中最痛也是歷時最久的產程,為了幫助準媽媽快點結束產程,一般會給順產的準媽媽打催產針,只是這種催產針的劑量很少,只是幫助準媽媽減少完全開宮口所需的時間,對準媽媽和胎寶寶是沒有影響的。



女性懷胎十月不容易,分娩的時候還會遇到很多檢查,甚至可能是很尷尬的檢查,而且躺在產床分娩的那刻還會因為緊張害怕而大喊大叫。所以,準媽媽分娩前要做好心理準備,家人也應該多關心準媽媽,讓準媽媽開心愉快度過整個孕期,順利安全產下健康小寶寶。

我是二胎媽媽,分享孕產、嬰幼兒餵養、育兒知識!希望我的一點小建議可以幫到您!


媛媛媽媽說育兒


臨近預產期,作為準媽媽想要全方位的瞭解清楚胎兒的各項發育情況,只能通過檢查去得知,那麼對於十月懷胎的準媽媽來說,在預產期即將到來之際都要做哪些必不可少的檢查,有什麼作用呢?

在之前的文章裡面我就說過,整個孕期我們大概要做10~12次的大小孕檢,當然具體多少次還是要根據孕媽媽跟胎兒發育的實際情況去進行。孕晚期,特別是從36周開始,產檢的頻率變成每週一次,孕八個月的時候產檢在兩個星期一次的頻率,隨著分娩的接近,產檢也更加的頻繁。



孕晚期非常重要的幾項產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胎心監護

作用:在孕晚期的產檢中,胎心檢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主要的目的是通過監測胎動和胎心率來反映胎兒在母體內的狀況,可以及時的發現在孕晚期,胎兒出現的各種問題,為胎兒的健康出生做好保障。這個時候胎兒比較大,很容易出現臍帶繞頸或者一些危險情況,每週一次的檢查就非常有必要了。

一般正常胎心率為 110~160 次/分,表現為節律整齊、強弱適中,好似鐘錶的“滴答”聲。胎兒運動時胎心率可加快 10~20 次/分。若平時持續高於是 160 次/分鐘,或低於 110 次/分鐘,都屬於異常情況。

還可能會讓孕婦在感覺到寶寶動了時,按一下按鈕。每次胎心監護通常會持續20—40分鐘。操作人員可以聽到胎兒的心跳,還能在一個電子屏幕上看到胎兒的心跳情況,同時,胎心監護儀還會把宮縮情況做詳細記錄。

在做胎心監護時,不少孕媽因為擔心胎兒當前的狀況,出現過度的緊張,影響了監護結果的準確性。建議各位孕媽,在做胎心監護前調理好心情,以輕鬆、積極的態度對待這類常規檢查。

2、測量骨盆。

在孕晚期的產檢中,骨盆測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骨盆是胎兒娩出的通道,它的大小,形態和長短直接關係到分娩的順利進行。主要分為骨盆外測量和骨盆內測量,這是產前檢查必不可少的項目。因此,做好盆骨測量很重要,它關係著準媽媽能不能順利分娩。

骨盆測量什麼時候做?

一般來說產檢的骨盆測量分為兩項,分別是骨盆外測量和骨盆內測量,當然測量的時間也不一樣

骨盆外測量:此次測量通常在第一次產檢的時候做,大概在孕12周左右。其目的是在於通過骨盆出口測量器測量準媽媽的陰道口後矢狀徑,以此間接得知骨盆的形態和大小。

骨盆內測量時間:骨盆內測量時間有兩次,且有時間範圍規定。過早檢查的話,會因為盆腔內軟組織鬆弛度不夠,而影響檢查的操作和結果的準確性。盆骨會在孕晚期慢慢長大,所以孕早期和孕中期沒有必要做骨盆內測。

通常,第一次骨盆內測時間在孕28~32周,第二次在孕37~38周,都會檢查宮頸成熟度。這時候進行骨盆內測,主要是採用中骨盆測量器依靠陰道測量坐骨棘間徑,如果坐骨棘間徑太小,則會影響分娩中胎頭的下降。



骨盆測量的作用:

胎寶寶要從準媽媽身體裡分娩出去的時候,必須要經過骨盆,分娩的速度和分娩是否順利都與骨盆的大小、形狀緊密相關。如果胎兒過小或者過大、骨盆存在畸形等等都會引發分娩時的難產情況發生。所以產前檢查時進行骨盆測量,能夠觀察骨盆是否存在異常,頭盆是否不對稱,醫生會根據準媽媽的自身情況,做出判斷,從而選擇最合適的分娩方式。

3、胎位情況

在孕晚期的最後一次產檢中,胎兒姿勢和位置的檢查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檢查,醫生大體上可以判斷出胎兒在孕婦子宮中的位置,如頭位、臀位、或者其他異常胎位。這樣的話就可以為最後分娩的方式提供借鑑。

胎位是指胎兒在子宮中的位置,在整個孕期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是不斷進行變化的。通常用寶寶出生時先露出來的部位表示胎位,具體可以分四種情況:頭位、臀位、橫位和斜位。

頭位即胎兒頭在下方,屁股在上就是頭先露,這樣的胎位叫頭位。臀位往往是胎兒的頭和屁股的位置顛倒過來,屁股在下頭在上。橫位即胎兒是水平方向橫躺在子宮裡,這是對準媽媽最為危險的胎位,正常足月兒是不能順產下來的。所以,橫位的準媽媽通常採取剖宮產分娩。但是在以上各種胎位中,只有頭位中的枕前位是正常的胎位,其餘均屬於胎位不正。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有近97%的準媽媽都能擁有正常的胎位,只有極少數準媽媽會出現橫位情況,不用太過擔心。

4、胎盤成熟度

寶寶在媽媽肚子中生長髮育過程中所需要的氧氣及營養都是通過胎盤以及臍帶獲取的,所以到了臨近預產期的時候胎盤基本上發育成熟,胎盤的成熟度分別是0~4個等級,如果胎盤的成熟度達到一級表明基本上成熟了,二級就表明已經成熟了,三級表明孩子馬上要出生了,如果已經到達四級的話,只能馬上進行剖腹產。

什麼是胎盤:

胎盤是由胚胎的絨毛和子宮的蛻膜所構成,是母體與胎寶寶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

胎盤是胎胎兒在母體內最為忠實、且和胎胎兒生死攸關的重要器官,胎寶寶的氣體交換、消化、吸收、排洩都離不開它,一直到胎兒產出後,胎盤才算完成了自己使命。正常足月胎盤為橢圓形,直徑10~20cm,厚1.5~3cm,重500~600g(相當於胎寶寶體重1/6)。

而且胎盤真正的發育階段一般在懷孕4~5個月就基本結束了,漸漸進入它的生命後期。孕晚期(28孕周)開始,B超報告單上會出現胎盤分級,這個時候的胎盤級別多數是0-I級,到36周左右胎盤級別可以是I-II級,到40周左右胎盤級別可以是II-III級,一般來說II級以上胎盤提示胎兒成熟了,如果胎盤達到III級則表明胎盤已經成熟,並趨於老化。



隨著預產期的臨近,老化現象日趨嚴重,表現為胎盤鈣質沉著,成沙粒樣改變,血管梗塞,纖維素沉著。這會影響胎盤功能,不利於胎兒對營養物質的吸收。當出現胎兒窘迫時,胎盤還會被糞性羊水染成黃色。當分娩結束以後,胎盤的作用也跟著結束了。從臨床意義來講,它已經沒有什麼作用了。

胎盤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提供營養。胎盤是準媽和胎寶寶之間的紐帶,當然準媽補充的營養同樣要通過胎盤才能進入胎兒體內,保證穩定生長。營養可以通過胎盤進入待胎兒體內,有害物質也是一樣的,因此準媽飲食上一定要謹慎,避免食用不健康的、汙染的、有害的食物,否則會影響到胎兒的健康哦!
  • 交換空氣。胎盤有代替胎寶寶肺呼吸的作用,即將母體血液中的氧氣通過胎盤帶給胎寶寶。同時,胎寶寶體內的二氧化碳也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血液而排出。
  • 排洩廢物。上面說到胎盤是氣體交換的場所,通過胎盤會將廢氣排洩出來,因此可知胎盤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排洩廢物。不僅僅是廢氣,胎兒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如尿酸、尿素等廢棄物都是通過胎盤才能被排洩出來的,這樣就保證了胎兒以及孕婦的健康。
  • 抵禦病菌。胎盤具有屏障作用,只是極為有限。胎盤能阻擋有害於胎寶寶的物質,使之不能通過,以保障胎寶寶免受其害。一般情況下,細菌是不能通過胎盤的,但在胎盤的絨毛受損傷或遭到破壞時,細菌就能進入血液,造成胎寶寶感染,因此妊娠期間預防準媽媽得病,對保護胎寶寶是很重要的。如各種病毒,流感、風疹、鉅細胞病毒等,能比較容易地通過胎盤而感染胎寶寶,甚至引起胎寶寶畸形,應予以重視。
  • 分泌激素。胎盤對於胎寶寶的安全發育來說實在太重要了,除了上面這些作用,還能分泌人體必需的激素。胎盤能產生多種激素,其中主要有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孕激素和保持妊娠的雌激素。都是通過胎盤產生的。



6、超聲波檢測即b超檢查。

超聲波檢查。是妊娠期常做的一項檢查,高齡孕媽咪在懷孕期間至少要做2~3次B超檢查,不僅可瞭解胎兒的發育狀況,還可排除非常嚴重的畸形,例如心臟、腦室結構畸形等。

一般情況在孕期做B超為四次,分別為:

  • 懷孕早期:在停經6周後,除了婦科常規檢查之外,應通過B超確定宮內妊娠是否正常。例如宮腔內探查不到任何妊娠徵象,而在子宮腔外探到異常的包塊,結合其他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就可以考慮宮外孕可能。所以一般提倡於懷孕早期通過做B超明確是否是正常妊娠或雙胎、葡萄胎等。
  • 懷孕中期:大約在16周左右需要再做一次B超,可以瞭解胎兒生長髮育大體情況。在28周左右再複查一次B超,此時B超能夠比較清晰的瞭解胎兒組織器官發育情況,從而瞭解胎兒是否存在畸形。如有畸形,此時中止妊娠(還需根據產科醫生建議及相關政策),是比較適宜的。
  • 懷孕晚期:在36周到預產期前做B超,可以明確羊水多少和胎盤的功能,以及胎兒有無臍帶繞頸,如果有羊水過少,胎盤鈣化,胎兒臍帶繞頸,需結合臨床再考慮是否繼續妊娠。同時B超可以根據胎兒的頭徑、骨骼的測量估計胎兒的體重,明確胎兒的胎位,來預測孕婦是否能夠自然分娩。

由此可見,在整個懷孕期間,早、中、晚期進行四次B超檢查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有些人對做B超的目的不明確,為了弄清楚孩子的性別,不惜到多家醫院反覆進行B超檢查,這不僅對母嬰不利,還違反國家政策,應該堅決制止。

總之臨近預產期,作為準媽媽以上四項檢查是必須要做的,不要嫌太麻煩,喂為了胎兒安全分娩一定要注意。

我是謙媽媽,用自己的實際經歷只分享大家最為關心的孕產期及育兒知識,感興趣的孕媽咪可以 關注我,一起分享有料又有趣的孕育知識。(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沐謙媽媽育兒經


胎兒過了37周就算了足月兒了,而孕期是進入36周之後,檢查就要從兩週一次變成1週一次。所以說到分面前。那麼從37周開始,隨時都可能分娩,就來說說37周之後都需要做哪些產檢。

分面前這些產檢少不了

B超檢查

  1. B超是來檢查胎兒在子宮內的發育情況,以及孕婦子宮內的羊水量的。通過B超檢查可以看到胎兒的身長,腹圍,股骨長等數據,這些數據最終可以測算出胎兒體重的大小,來確定是否滿足順產的條件。

  2. B超還可以看出羊水量的多少,因為每個孕婦自身情況不同,到了孕晚期,很多產婦可能會羊水量偏少,這可能需要提前進行催產。
  3. B超檢查胎盤的級別。胎盤二級代表著胎盤還可以繼續提供營養給胎兒,如果胎盤三級證明胎盤已經開始老化,不能給胎兒提供營養。
  4. B超還可以看出胎兒在宮內的狀況。胎兒是否已經開始入盆了,胎兒是什麼樣的位置,是否有臍帶繞頸等。


胎心監護

進入孕後期,每個周都要做胎心監護。目的就是檢查胎兒的心跳是否正常。胎心監護可以測出胎兒在宮內是否有窘迫,是否有缺氧。一旦有缺氧,胎兒的心跳會加速或者過慢。

內檢

內檢幾乎都是在臨產前做的檢查。內檢的最終目的就是檢查宮頸口是否已經打開,打開了多少,身體是否做好了要生產的準備。等到宮口開到十指的時候,上產床,內檢也就結束了。


骨盆檢測

骨盆檢測是在確認產婦的骨盆是否可以順產,醫生會對骨盆外側進行測量,如果骨盆外側有異常,會在對骨盆內測進行測量,根據胎兒的大小來確定是否滿足順產的條件。

普通檢查

除了上面的檢查,就剩下常規檢查。比如宮高腹圍的檢測,孕婦稱體重,降血壓,有的還需要做心電圖,不過記得我自己當時生的時候沒有做。

臨產前檢查的必要性

很多孕婦覺得胎兒已經快要生了,分娩時的檢查真的有必要嗎?

臨產前檢查確定胎兒的安全

弟媳快生的時候去做檢查,醫生說羊水過少,必須住院,然後就開始催生。她本身羊水過少,但是至少並不是很嚴重,但是臨產檢查突然發現羊水少的有點多,知道了胎兒宮內缺氧,助產士也就知道要控制順產的時間了。

臨產檢查確定產婦的狀態

臨產指徵明不明顯,產婦的順產條件是否滿足,產婦的身體條件和胎兒大小之間的關係。比如產婦比較矮胎兒比較大,是否需要側切等等。

產前檢查讓醫生心裡有數,也讓產婦做好心裡準備。

所以說產前檢查非常必要,以前的人做的少,是因為沒有條件,現在有條件了寧可一萬不要萬一。


豌豆媽媽育兒


孕期定期產檢時非常有必要的,不僅能及時瞭解自己情況,也能檢測寶寶的發育有無異常。整個孕期準媽媽需要體檢13次左右,等到了孕晚期37周左右,胎兒即將出生,需要一週檢查一次。

分娩前的重點檢查項目

1.b超

b超是孕期重要的一項檢查,整個孕期會檢查5-7次。B超不僅可以檢測胎兒的發育情況,也能檢測胎盤的位置,羊水情況,查看胎兒有無畸形等。

2.NT彩超檢查

孕12-14周時需要進行NT彩超檢查,是測量胎兒頸項透明層的,排畸檢查。孕媽一定要準是檢測。

3.唐氏篩查

唐篩分為早期和中期,早期在孕10-13周檢查,中期在孕15-20周檢查。唐氏篩查可以判斷胎兒是否存在先天性智力缺陷,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等。

4.胎心監護

胎心監護一般從孕32-36周開始,是孕晚期的一項重要檢查。主要檢測寶寶胎動次數和胎心率是否有異常。如果檢測出胎動少、胎心過快或胎動過於頻繁,胎兒就有可能有缺氧的危險。

5.四維彩超

四維彩超在孕22-28周時檢測,不僅能看出胎兒的大致輪廓,而且還能檢測羊水量和渾濁程度。

孕期的任何一項體檢都是很重要的,準媽媽們一定要重視每一次產檢,不要覺得身體好就忽視產檢。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