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上海人擠爆到停業的美國Costco,最終收割了哪些中國人的稅

只要你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就應該知道:美國著名商超 Costco 被上海人擠爆了。

曾被上海人擠爆到停業的美國Costco,最終收割了哪些中國人的稅

看到如喪屍圍城的畫面,沒聽過 Costco 的人,忍不住 OS:這裡面買東西不要錢?

為什麼大家不要命似的擠???

因為,在很多人的認知裡,Costco ,是 “質優價廉”。

諸多媒體都在報道瘋狂刷屏,感嘆 Costco 竟然能讓“把 1 元當 10 萬元花”的精明上海人沒命似地瘋搶,僅 5 小時就因客流爆滿被迫暫停營業!

霎時間,只有上海人能買到便宜的好貨,好像成了一種身份特權和地域優越感。

然而,不久,就有媒體和網友爆料稱,Costco 被同樣質優價廉的中國公司在 Costco 店內當場挑戰。

上海人被割了韭菜?

曾被上海人擠爆到停業的美國Costco,最終收割了哪些中國人的稅

這家公司高管本來是組團去上海 Costco 參觀學習,沒想到去看了後劇情發生驚人轉變,一高管竟然當場發起懸賞:只要發現必要上的同類商品比 Costco 的貴,通過必要 APP,找到平臺客服,上傳相應證據,必要將給差價十倍的獎金!

曾被上海人擠爆到停業的美國Costco,最終收割了哪些中國人的稅

這新聞一出,就驚呆了一眾吃瓜群眾!!!一向精明的上海人居然被騙了!那些排的隊,流的汗都白費了!

1

這個 Costco,到底真的是國色天香,

還是用了營銷套路的美顏濾鏡,

欺騙了我們所有人?

有網友 po 出了媒體提到的產品對比圖:

曾被上海人擠爆到停業的美國Costco,最終收割了哪些中國人的稅

相信大家,看了對比圖,第一的直觀感受是:

右圖的東西更便宜!

什麼?這個號稱性價比之王的 Costco ,竟然比某商城貴 30% 以上!

差距 30% 以上是什麼概念?

在家紡上,一年能省出 2 萬;

在美妝、化妝品上,一年能省出 5 萬,

算下來,一年差不多能省出一套房的首付吧。

咦?“便宜”難道不是 Costco 最大的招牌麼?

2

Costco 瘋狂背後,

隱藏了什麼真相?

大家都知道,在美國,線下零售業營銷的套路極為純熟。

Costco 的本質,就是一個線下零售渠道。無論其如何吹捧,其商業目的只有一個:最大程度地讓客戶消費。

用愛馬仕、飛天茅臺這樣的超級商品吸引消費者的爆品營銷;

用“超大包裝肯定很值”的大包裝心裡暗示策略;

這背後的一切,是一個巨大的黑洞。

美國人打磨了上百年之久的線下零售套路,要來收割從小學習孫子兵法的中國人了?

沒想到,Costco 只經歷了“ 7 天”的“受寵若驚”。

更沒想到,在美國被奉為神一樣的 Costco,進入中國不到一個月,就被必要商城挑戰。

此事,連美國人都在推特上熱議,甚至請川普把必要列入制裁名單:

曾被上海人擠爆到停業的美國Costco,最終收割了哪些中國人的稅

如果 Costco 性價比之王的人設都會坍塌,還有沒有真心實意的零售商?

3

中國黑馬,

在 Costco 有一句名言,曾被各路零售行業從業者奉為格言——降低成本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銷售。

Costco 是如何提高銷售的?

Costco 用一筆錢進貨之後,一個月之內就能把貨物賣出去。這也就意味著,同一筆錢,Costco 一年可以週轉 12 次。

而其他同類普通超市,一年只能週轉 4 次。極高的週轉率才是保證 Costco 成本降低的核心關鍵。

在古典零售領域,Costco 已經足夠優秀。但是:如果說 Costco 是汗血寶馬,那麼必要就是現代的寶馬。

一、是線上電商和線下門店的成本差異。

中國和美國最大的差異之一是:在美國,地便宜,人工貴。而中國是反過來,地貴,人工便宜。

Costco 不懂中國,更不懂早已被電商“慣壞了”的中國網民:

曾被上海人擠爆到停業的美國Costco,最終收割了哪些中國人的稅

二、兩家公司都深諳砍掉“中間環節”,但必要商城是砍掉“所有中間環節”。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磨鍊下,中國高端工廠早已發展到和日本、德國一較高下的地步。

越來越多的品牌,只不過是在中國工廠的研發、中國工廠的設計、中國的產品上,貼了個商標,然後乘以幾十倍,再賣給中國人而已。

其實,美國 Costco 上面大部分的貨品和中國必要商城上的貨品的“誕生地”都是中國。

商品往往從工廠,到了經銷商手裡,再到品牌、Costco、消費者,中間經過了層層的傳遞,每個環節都意味著成本的增加。

三、必要商城模式的核心是大牌工廠直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