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了幾條就停口?多半是沒“留住魚”,不妨看老釣友是怎麼做的

在自然水域釣魚,我們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水廣魚稀,水域面積大,魚的數量少。如果釣位選得不是特別好,或者誘魚和留魚的策略做得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現半天不發窩,魚進窩了也是釣幾條就停口的尷尬。那麼如何把魚誘進窩,然後留住它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誘魚,可能很多釣友會選擇打窩的方式來誘魚,留魚,可能很多釣友會選擇補窩的方式。但很多時候發現,打窩了也沒魚進窩。補窩呢?不補窩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散窩,但一補窩就直接停口,很顯然這就是典型誘魚和留魚的策略出了問題。怎麼辦呢?大家不妨參考以下幾個策略:

釣了幾條就停口?多半是沒“留住魚”,不妨看老釣友是怎麼做的

​怎麼把魚誘進來

在自然水域釣魚,很多人都會覺得魚兒不挑食怎麼做都可以,但實際上你窩料和餌料是會非常影響漁獲的。比如說你用純粉末窩料打窩,誘魚雖然很快,但進窩的基本都是雜魚,大魚還沒摸著頭腦,水裡的窩料就被小魚和水流沖刷得乾乾淨淨了。大魚進窩後發現只有魚鉤上兩團小餌料(說不定在小魚搶食的情況下,魚鉤上的餌團也沒多少了),興趣肯定是不大的。

但全部用不霧化的顆粒餌料也不行,雖說不怕小魚鬧窩,但發窩的時間太慢,很多時候登了半天浮漂都沒動靜。最好是粉末和顆粒相結合,既有留魚的顆粒又有霧化誘魚的粉末。而且窩料餌料的味型,抽竿的頻率,餌料的霧化都要互相配合才行,尤其是有些釣友不喜歡打窩,還沒有抽竿誘魚的習慣只是拋下餌料死等,魚兒肯定不會輕易驚窩。

釣了幾條就停口?多半是沒“留住魚”,不妨看老釣友是怎麼做的

解決了誘魚的問題還不夠,還要想辦法把魚留在窩子裡,不然釣了幾條就散窩也就不奇怪了。那麼怎樣才能讓魚留在窩子裡呢?

1,直接撒酒米,撒顆粒

這個套路大家應該很熟悉,也是大家用得最多的方法。很多老釣友都已經形成一種本能了,發現魚口慢了之後撒上一小把酒米,窩料下去,或者說用在餌料上沾一些酒米顆粒來補窩。之所以用這種方法,主要是這樣補窩的動靜小不會驚窩。但是在用這招的時候注意,窩子裡還有魚口的時候補窩的窩料味道不要太濃了,不然引起魚兒的警惕性或者魚兒更喜歡吃窩料,那就沒意思了。

釣了幾條就停口?多半是沒“留住魚”,不妨看老釣友是怎麼做的

2,搓2個大餌團來補窩

這個辦法也是用得比較多的一種辦法,有時候窩子裡的魚膽子小,酒米和顆粒的味道比較濃。這時候可以直接搓餌料來補窩,只要感覺魚口比以前慢,直接搓幾個大餌團抽上幾竿就可以了。尤其是在魚的活躍度不高,魚的個體比較小,窩量不能打得太大的時候,這個方法特別管用。有時候也可以在餌料中適當的添加酒米,碎玉米之類的顆粒,進行邊釣邊誘。

釣了幾條就停口?多半是沒“留住魚”,不妨看老釣友是怎麼做的

不過在補窩的時候要注意補窩的頻率,沒有什麼固定模式和時間,一般是魚口慢了就要馬上補,不能等到完全停口了再補窩。補窩的量不需要太大,魚兒活躍度高,魚的數量比較多的時候可以適當多一些。如果魚兒活躍度不高,魚的個體比較小,補窩的時候就小一些,比如說在冬天的時候,很多釣友補窩都只拋幾十粒酒米下去,不是小氣,而是真的只需要這麼多,窩料太大了反而容易起到反效果。尤其是這幾天有寒潮來襲,有的地方溫度會下降十來度,魚兒活躍度會大大降低,特別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