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师骗你孩子很优秀,成绩却一直不好;另一种老师直言孩子不足,却态度差。选谁?

大勇谈教育


这两位老师的方式我认为都有问题。

孩子明明成绩不好,老师却骗家长说孩子很优秀,这样不利于家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差。

现在不少老师为了迎合家长心理,在家长询问孩子情况的时候,都会用“不错!”、“挺聪明的!”等语言进行评价,家长很难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

另一种老师直言孩子不足,家长在倾听的过程中,心情肯定不好;如果教师态度再很差,有可能导致家长对老师产生误解,认为你是讨厌他的孩子,因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发生争执。

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方式,是老师客观评价孩子,指出问题时先扬后抑。先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然后再指出问题,这样家长心理就会舒适许多。

如果只有这两种老师让我选择的话,我应该选择后一种。

因为老师直言不足可以帮助我直接看到问题,面对问题。了解问题所在,就可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孩子就有了优秀的可能。

另外这种老师相比第一种老师,肯定要负责任的多。

态度好能怎样?也许他们心理想着:反正不是我家的孩子,将来又不用我负责。你想听好话,我就说给你听。

所以对于态度,我们完全可以宽容一些,因为忠言逆耳利于行。


妈咪老师


几乎所有人都喜欢挺好话,哪怕不实际...自己孩子是不是真的优秀,似乎不那么重要,自己需要肯定就对了。权当自我安慰了。

表姐的儿子,人很机灵,也很聪明,就是数学不行,他老师对我表姐态度就不怎么好,经常跟表姐说,孩子如何不上进如何不认真...表姐就课外给孩子报一些补习班,希望能跟得上进度。结果数学老师说,能把课堂上的都弄明白就行了,还上什么补习班....有次,表姐就想是不是该给老师送点礼了,结果,人家数学老师说,如果家长跟孩子不努力,送什么都没用。人家愣是没收。

但是也因此,表姐对孩子的数学更加的上心一些。慢慢的能跟得上一些了,比之前进步很大。虽然数学成绩还是平平,不如其他科目,但是已经偏科不明显了。每次见到数学老师,表姐心里就发怵,说比自己以前上学还害怕...之后因为老师调动,换了一次数学老师,新老师就喜欢说好听的每次都说,孩子比之前认真多了..但是数学成绩仍旧一般。。。表姐说,她倒是有些怀念之前的那个数学老师,因为她能让自己心里有底,到底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进步.

我倒是觉得,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足,和理性的看待问题,更适合当下的教育。早发现,早订正,或许就能找到一条更适合孩子的方法。


懒懒推文


有时候这种情况没得选,是并列存在的。

我的儿子今年初三,在本地还算不错的公立学校上学。由于学校名气大、学风好、教学质量高,生源和优秀的教师是不用愁的,所以导致了教师脾气不是那么好、甚至有点坏!即使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也是好拽哦!

孩子现在初三,是初中的冲刺阶段,为此,学校和老师都非常重视,班主任根据孩子学习层次分了不同的群,每个群的学生每天单独复习了什么知识、做了什么题,都要当晚拍照发到群里,向班主任汇报。复习的认真、仔细的,班主任一句“很好”表扬一下;复习的不认真的,班主任直接说“不仔细、敷衍,没质量”等等,而且还会说哪些学生当天在校哪些方面表现不好,比如某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家长们一一陪笑脸、陪客气。

学校的英语老师是名牌大学刚毕业的老师,脾气臭、戒尺打孩子手,晚上加班听写,对家长说话从来都不客气,但是教学质量高,班级英语成绩在年级中一直名列前茅.

由于孩子有明显的弱科,冲刺阶段,不得已,我们给他在校外报了辅导机构,价格不菲,一次课两个小时收费500元。明明孩子是弱科,平时只考70多分(满分120分)、明明孩子写字很乱、明明孩子偏科,机构的老师却说:孩子写字好,态度认真、只要努力,中考该科能考到110分。

切!!

没办法, 机构的贵点、但为了孩子,还得补;机构老师的话假点,但为了树立信心,还得信。

所以题主你问,两种情况选谁,我告诉你,有时候真是并存,没得选!


玲珑科目


我觉得在学校的老师不会骗家长,本来孩子学习不好,给你说成绩好的,相反成绩不好老师还会特别关注起来的,也跟家长会联系沟通,咋样家校共同努力提高孩子的成绩,虽然现在有的老师想成绩会跟奖金,评职称时也要看业绩,但他们会在平时就解决好问题,教好一帮孩子总比教好一个孩子有成就感吧。

报喜不报忧的这种情况可能在有些社会辅导班存在过,大多数老师还是有良知的,个别也为了盈利不说实话的,我女儿英语差的很,考试总是拉分,我想在初一寒假给她报个辅导班辅导一下,后面一个家长给我介绍了一个,我也没有去打听一下,就让孩子去了,每天回来问咋样,她都说还可以,结果有天我下班早点,想出去买点东西,一看时间她还有半个小时就下课了,顺便接一下她去,我悄悄从窗子看进去,老师在那里打电话,孩子们又吃零食的,有大声喧哗的,还有满地乱跑的。我足足等她打完电话半个小时,她在黑板上给留了一些家庭作业,孩子们陆续出来了,我进去她很热情的迎过来,我问一下孩子最近学的咋样,她用甜甜的声音说:“你家孩子长的稀罕,上课也认真的很,放学她学的好的呢 。”这时女人也收拾好东西过来了,我指这黑板上的题说:你会做吗?,她说:会呀,我们都做了三天了。回来以后又问了女儿平时上课她就爱电话聊天,我就坚决不让孩子去了,这样的辅导班会有啥效果。

平时多跟学校老师沟通掌握孩子成绩得起伏点,进家教班还是走正规的,不然钱花了,浪费了好多时间,还没有一点效果。


江海寄余生ycy


跟你举个例子吧

有个老师,态度特别和蔼可亲,每次跟家长交流的时候,很注意方式方法,总是先说孩子优点,再说哪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下,所以,家长们都愿意跟她去说说话,听听怎么教育孩子。

结果,中途换了老师。

这位新老师严肃认真,总是板着脸,也对孩子们说“不要以为自己聪明得不得了,其实,笨的要命!”“干啥都不行!”有时候,家长过来,他也是三言倆语直接说了缺点,有时候还直言不讳地说“别把孩子想的太好!”家长们都感觉他特别不好接近,也感觉他好像对孩子很漠然,不关心一样。

其实,比较起来就发现,前者太和蔼,家长听的顺耳不一定照做。后者严肃认真,一语中的,家长听的不顺耳,也不一定照做。

所以,其实,很简单,管孩子的一直管,不管的,老师怎么说,人家也是放任不管。在管理意义上,老师的责任远不如家长的影响大!

就是如此!特别和蔼的老师,班级里也是优秀生和差生都有。特严厉的,也是这个组成。哈哈哈!


Longsuixinyuan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如果真让我选择,我会选择前者

曾经有一个少年,在三年级就被勒令退学。他问“老师,为什么一加一是二?”

老师说“你拿一支铅笔再加一只铅笔,不就变成两支铅笔了吗?”

“老师,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老师说:“那是因为母鸡给鸡蛋加温了。”“老师,为什么给鸡蛋加温就能孵出小鸡?”他又问了许多为什么,什么“鱼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等等的为什么让老师终于忍无可忍。

将他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真烦,混蛋,老老实实学你的算数!你是傻瓜吗?像你这样读书也是白读。他哭着回家了。妈妈听了儿子的诉说,拉着孩子的手到学校找到老师,质问了老师:“你是不是说我儿子是傻瓜笨蛋,读书也是白读?” 老师无言以对。

“我明白了,儿子有我自己来教育,不用麻烦老师了,再见。”拉着儿子的手回家了,他妈妈一边走一边想“恩,老师强迫孩子把教科书的完整地默记下来,儿子觉的反感,两人才陷入僵局的。我不强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

默记教科书的内容,见鬼去吧!

默记教科书长大一点用都没有,活的教材不是遍地都是吗?他妈妈暗暗发誓:“要给儿子尝试绝不输给其他孩子的教育”。

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做:爱迪生

这位老师不也态度差,而且直言不讳吗?


鼓励孩子是为了防止认知偏差

以前我也经常的问自己:为什么大家都支持鼓励 孩子?

鼓励多了,不是也有问题吗?

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鼓励是为了防止认知偏差。

什么是认知偏差呢?

当你对孩子越是强调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结果可能真的就那样了。例如:你让孩子别玩手机了,立刻放下去写作业。时间一长,会让孩子觉得玩手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有的时候孩子只是听取了其中某几个字,对那几个字特别敏感,而忽略了其它字的意思。

所以,我们需要鼓励孩子


善意的谎言,是被允许的

虽然我们从小不允许撒谎,我们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需要诚实。可是,当我们渐渐接触到这个社会,原来到处都在撒谎,有的被允许,有的不被允许。

而善意的谎言,却是大家都接受的。

那么,你为何就不能多赞扬一下孩子,多鼓励一下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信心呢?也许他不能一下子靠100分,但可以每次增加2分,时间一长,不也接近100分了吗?这就是著名的:复利原理。

<strong>

<strong>

你的教学方法,一定是对的吗?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从无知无畏开始,在学习的道路上自然有一个过程,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图特性,有的人开悟的早,有的人顿悟的晚。何必强求于大家一致呢?

再者说,或许是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这个学生呢?正如爱迪生的老师一样,如果他的老师一直教下去,还会成为后来我们认可的爱迪生吗

老师说出他所谓的真话的时候,是否有反思过自己的教学方法呢?


所以,如果是我,我宁愿选择第一位老师。不过,通常由不得我们选择。欢迎大家说出你的想法,一起讨论。


朱文亮


学校里面的老师一般不会骗你的,老师如果说孩子很优秀,说明孩子有学习的潜力。但是这种潜力能否转化成学习成绩,那么得多方面的支撑。

老师之所以说孩子优秀,是希望孩子能够建立一个好的心象: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希望家长也把孩子当成一块未经雕琢的“好玉”。这块未经雕琢的玉最终能否变成“好玉”,一方面靠匠人,另外一方面也要靠孩子。

孩子的成长绝非是靠外人教育这么简单,孩子的自我教育同样重要。

我们内心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但是同时,对于孩子不好的地方,也要做合适的调整。


一味地强调孩子优秀是不可取的,这会给孩子一种虚浮的性格。老师指出孩子的不足,不一定非得态度差。教育不仅仅是赞美和批评,我们还可以实事求是。

如果孩子写作业很不认真,那么适当地惩罚孩子也是必要的。孩子如果态度不端正,除了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外,我们同样要让孩子认识到、体会到改正之后的好处。

比如孩子写计算题的过程很潦草,那么我们要给孩子演示正确的做法,并且要求孩子按照这个标准来做。凡事不能极端,教育不是仅有夸张和责骂。


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而成长包含(不限于):知识的获得,心理的成长。

如果忽视孩子的内心而片面追求知识,这不合适;如果只是为了让孩子心理舒服,而忽视让孩子取得真正的提升,这同样不合适。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老师为什么要骗家长呢?孩子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实事求是的跟家长说就好。

现在的家校矛盾特别严重。

老师们的工作任务繁杂,既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有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调解学生的矛盾。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听课、教研、学习、培训以及完成其他的一些表格任务。

在这种劳动强度下,还有许多家长会来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有些家长素质高,能够简洁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需要了解的问题。而有些家长啰里啰嗦,神神叨叨的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也难怪老师会不耐烦。

作为老师这一方来说,我们还是用专业精神尽量的保持自己的语气和态度,简洁扼要的介绍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家长的一些无理要求,微笑着拒绝就好。而有一些难缠的家长在跟他沟通的时候,我们也要试着留下保护自己的证据,比如说录音。

作为家长这一方来说,我希望在跟老师交流的时候,他能够如实反应孩子的在校情况,但肯定是不愿意承受老师的恶劣态度。我相信一个有专业精神的老师,也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去恶劣的对待学生家长。





放飞的香片


一种老师骗你孩子很优秀,可是孩子成绩一直不好,另一种老师直言孩子的不足,却态度差!应该选哪一种老师?

有人说我两种老师一种也不选,我选那种实事求是的。但是态度又非常好的老师。这是没读明白问题的意思。题主的意思是二者必选其一。如果让我选的话,我要给孩子选择第二种老师。

首先,诚信是做人的最基本的条件。认识作为第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品质。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都充满了欺骗,那么他的教育教学必然是失败,他手下的孩子也不会取得成功。

这是一种非常自私和虚伪的表现。这种表现就好像古代的军官在外面打仗,明明是打了败仗,但是为了推脱责,反而向皇帝虚报军功。

一个教师欺骗家长说孩子非常的优秀,其目的无非是愚弄家长,让家长以为这个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已经尽心尽力,家长的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成绩卓著。这种不诚信的做法害人又害己。就是这种虚伪的欺骗手段。让学生和家长都蒙混在鼓里。明明自己的孩子学习很差,但是自己还不了解,家长还幸福的糊涂了。学生就像温水煮青蛙,在幸福中死去。

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私立学校,很多私立学校收费高昂,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需求,总是在考试的时候把学生的分,判阅的很高,目的是让家长觉得在这个学校上学钱没有白花,物有所值。哪知道实际的学生的水平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教育一旦和金钱混在了一起。教育就会变得味道。


第二,尽管老师态度差,但是能指出孩子学习的不足,学生知道不足能够不断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学校里有一部分教师治学严谨,不苟言笑,因为长期教学不谙世事,不会社会上那些个八面玲珑的事,他们在某些人看来很教条,做事非常的呆板,跟家长反映情况,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我们知道每一个家长,都喜欢听好听的。都喜欢老师表扬孩子的优点。教师这样做会引起许多家长的不满。他们不知道老师给他的孩子指出不足学生改正了,学生才能进步。天天给你和你的孩子念喜歌,学生也高兴,家长也高兴,他和学生都停留在虚幻的优秀中不能自拔那怎么会有进步?

其实你的孩子遇上一个态度严厉的老师,对子孩子来讲还是一种福气。教师态度严厉可以让你的孩子对老师产生敬畏之心,孩子的错误和不足被老师指出后,老师能够严格的监督你的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不足。

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数学老师对我们非常的严厉,每次作业都不敢不完成。有错题必须麻溜的立即改过来,否则就要受到数学老师的训斥。在数学老师的教育下,我们全班的数学成绩每次考试都有将近一多半儿的同学考取满分。但是我们的初中英语老师,对我们的态度非常和蔼,而且经常夸奖我们,但是我们英语老师成绩一塌糊涂!



景行说教育


会更多的选择前者这个老师。大部分孩子是从小被夸大的,而不是说在直言的批评下抨击长大的。老师往往会直接说出学生的不足,对学生直观性的评价,希望更好的帮助他成长。但是态度也是决定人生成功或者失败,或者心态的一种直接性的理念性的表现。如果作为一个老师,说话总是冷言冷语的话,学生带来的感觉就是没有亲近感,不能够直接性的与老师面谈自己的心声。在惧怕老师的情况下会有抵触心理。使孩子们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孩子们有抵触心理的情况下,上了课程就不会那么顺理成章的接受她所教学的内容了。教好是老师的义务。教学态度好一点儿,说话客气一些,孩子们才会主动的去迎合老师,这样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有才华的老师态度永远是和蔼的,亲切的。永远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