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不帶簡歷的應聘者,大家怎麼處理?

吳曉普


我覺得,應聘人員面試帶不帶簡歷,不應該成為應聘人員是否錄取的條件。

1、應聘人員帶不帶簡歷,只能說明應聘者的一種認識和態度。

有的應聘人員應聘的次數多了,碰壁的次數可能也多了,導致心理上不平衡,這家單位會不會又拒絕呢?所以帶不帶不重要了。

可以證明的是,如果一個員工對應聘單位充滿期待,對能在應聘單位謀職志在必得,他們一定會帶上簡歷,他們要證明他們的態度。

實際操作中,錄取的員工是不是都自帶了簡歷?又有多少帶了簡歷就被錄用了呢?這些只有我們的HR知道吧。

2、不應把簡歷看成重點,重點是在觀念和未來。

簡歷主要說明的是一個人的過去經歷,儘管可以分析一些情況,但簡歷畢竟是他個人行為,不能說沒有真實性,至少這種真實性是需要甄別的,怎麼甄別?從交談中,從他的理念和觀念上做出判斷。

一個只注重應聘人員的過去,而不重視發現應聘人員的潛力和未來的規劃,這類HR充其量是在完成任務。現實中,有被招來的人,看似頭頭是道,口若懸河,可臨場實踐並無什麼過人才能。這些行為給公司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損失,而且會影響其他員工。

3、需要轉變的是HR的觀念。

隨著市場形勢的轉變,那種“供過於求”的狀況不復存在了,如果這些人HR還不轉變工作方式方法、轉變自己的思想,還高高在上,還在專注於找應聘人員的茬,招不來人才是小,自己的位置能不能保,得打個問號!

作為HR,瞭解簡歷是基於你判斷的需要,既然確定應聘人員來面試,大家就都要奔著工作的方向去溝通了解,奔著錄用不錄用的前提去引導,也不是沒有應聘人員都善於說話,很多亮點就是從溝通發現的。學會怎麼溝通、進行有效溝通、引導應聘人員溝通,這才是HR的重點。

簡歷可以隨時打印,如果單從有沒有帶簡歷,或者把有沒有帶簡歷的責任強加給應聘人員,這至少是不科學的。而招不來人的責任只能歸HR自己!


過把癮蹭熱度


呃,說實話,我除了剛畢業面試,以後都不帶簡歷,一般都在網站上掛簡歷找工作,去面試之前,面試公司人員一般會主動加微信聯繫,要麼微信要電子版簡歷,我這邊提前發過去,要麼,對方在網址直接下載,除非要求我帶簡歷,不然不帶,去了對方公司後對方會打印好簡歷


木寂lover


這種情況一定要拒絕錄用,理由很簡單,這是態度問題。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簡單粗暴,直接拒絕不近人情,不妨往下看,便見分曉。

面試者究竟要不要帶簡歷來面試?答案是肯定的。

現在很多人去企業中面試,明明自己帶了簡歷卻還要在企業中填寫一份簡歷,導致有一部分人面試直接選擇不帶簡歷,這樣的做法看似情理之中,如果你真這麼想的話,那便錯了。

企業所提供的紙質版簡歷之所以要求你必須填寫,肯定有其中含義,不要覺得是HR在為難你。

帶簡歷的其中原由,無外乎以下3點:

1.填寫簡歷字跡是否工整。

看你字體是否規範整齊,可以側面瞭解你現在的心理波動以及性格。如果心理毫無波動或者求職者性格冷靜,那麼你的字體一定是工工整整的。如果整個面試流程滿分是10分的話,那麼恭喜你成功拿到1分。

2.填寫簡歷是否完整。

可以側面展現你對這份工作的態度。一個認真對待這份工作的人,一定會完整的填寫完這份簡歷。+1分

3.倆份簡歷對比。

簡歷對比,有助於HR對比倆份簡歷出入。是否為代筆,是否為虛假,在簡歷對比中就能現形。如果倆分簡歷出入不大,並無不妥,那麼恭喜你,+2分。

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議,在現如今大數據大透明的時代,作為一枚資深HR,從求職者到達企業內,面試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如果6分是及格的話,你能做到以上幾點,就已經拿到了4分,此時此刻你還在懷疑HR在變相的為難你嗎。一個人如果連最起碼的態度問題都做不到,如何在企業中生存,如何在工作中進步,如何為企業創造價值,拒絕錄用你那就是應該的。

HR也是為企業工作,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人,只是與求職者所站的角度不同罷了。

如今是是信息化無紙辦公時代,很多現實中的書本都變成了電腦中的文本。但是現實生活中,還是有許多東西需要紙面上的東西,其中面試一欄中便需要。

感謝閱讀,我是杏豆,企業培訓師,勞動糾紛諮詢師,社保專家,專注職場乾貨分享,感謝閱讀、點贊與評論,歡迎關注向我提問!@筆記簿杏豆


筆記簿杏豆


這是一個很逗的問題吧?面試不帶簡歷你還要處理人家,你是認真的嗎?你是一個職業的HR嗎?


面試簡歷應該是企業提前準備

沒有任何一家大企業的面試是需要面試者自己帶簡歷到公司的,如果你公司需要了解候選人履歷,可以選擇讓候選人當場填寫簡歷,但通知候選人面試前,公司應該已經瞭解過候選人情況,並已經擁有候選人投遞過的電子版簡歷。


一般公司的做法是將候選人的電子版簡歷提前打印出來,與候選人現場填寫的簡歷一同作為面試材料使用。


沒有特殊統治候選人帶簡歷,以此判斷候選人態度有問題是可笑的

正如這個問題下面有的答主,說面試者不帶簡歷是態度問題,這是一種很可笑的說法。面試者到一家新公司是來面試的,作為企業方你並不高人一等,人家對企業的態度取決於企業本身的專業程度。無論處於什麼目的,如果你需要讓面試者自行攜帶簡歷,應該在打電話通知面試時一併告知候選人。否則並沒有明確通知,然後還要說候選人態度有問題,不知道是什麼邏輯,簡直可笑。


面試是雙向選擇

無論對任何企業來說,面試都是一次雙向選擇,只有你尊重候選人,候選人才會尊重你。作為一項面試準備工作,企業應該提前為接待面試者而做好準備,無論是提前預留面試官的時間,預約會議室還是提前做好簡歷的打印這種準備工作,只有專業且細緻的企業才能讓專業且細緻的員工願意進入其中。


未泯雙瞳


一切要求應聘者帶簡歷的公司都是耍流氓!

企業要求應試者攜帶簡歷,無非就是減少HR的工作量,同時降低企業成本!

這樣的企業把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都轉移到了應聘者身上,這是企業耍流氓的最基本表現,這樣的公司不去也罷!

因為這樣的企業從沒考慮過最基本的現實:

大多數企業都有打印機,而應聘者大多數都要去外面花錢打印,就衝這一點,這種企業文化就是垃圾!

如此摳門與自私的企業文化,去了能好嗎?


群山裡的小山山


我的觀點是:不要什麼鍋都推到應聘者身上,我們面試的對象是應聘者,是他這個人,而不是他手中的簡歷。

面試不帶簡歷,我們分兩種情況來說。

  • 公司發麵試邀約時,特別強調了要帶簡歷。

公司通知應聘者前來面試,並特意囑咐要帶紙質簡歷。如果面試時,應聘者沒有帶簡歷,因為有特別告知在前,所以這種情況,就是應聘者自己有疏漏。如果企業藉此取消面試,這對應聘者來說,也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一次小的疏漏,丟掉了一個面試機會,只能說可惜了。當然,如果真有這樣的企業,應聘者還是躲開為好。

  • 公司通知應聘者前來面試時,並沒有特別說明非得要帶簡歷。

如果企業並沒有特別囑咐必須要帶紙質簡歷,那麼面試時,應聘者沒帶簡歷,這個沒什麼問題,畢竟現在的紙質簡歷幾乎都要被淘汰了,而沒有紙質簡歷,也並不會影響到面試的正常進行,當然,如果企業或面試官,拿這個來說事,只能說是有點小題大做了。


應聘者為何會有不帶簡歷的情況發生

  • 忘記帶簡歷

以前找工作,大多是去招聘會或者人才市場,紙質簡歷就是必須的。但現在,隨著找工作求職的多樣化,使得紙質簡歷的作用不在顯得那麼重要,現在大多數人更接受網上找工作投簡歷,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可選擇餘地非常大,正是因為如此,很多應聘者就沒有了這個意識,所以在面試時,紙質簡歷往往會被應聘者所忽略,所忘記。

  • 不能帶簡歷

這個或許更容易被理解,因為很多應聘者是騎驢找馬,他現在或許還在工作當中,還沒有和企業提出辭職。既然是還在工作,那麼如果身邊放一份他自己的簡歷,或者隨身攜帶一份他自己的簡歷,就容易引起領導以及同事的猜忌和誤會,有可能由此會帶給他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這個沒辦法,於是乾脆不帶簡歷了。

  • 沒必要帶簡歷

沒必要帶簡歷,是因為現在互聯網非常發達,手機應用非常廣泛,紙質的簡歷有可能逐步會被淘汰掉。況且既然是面試應聘,那企業肯定也會有應聘者的簡歷資料,否則如何通知應聘者?綜合考慮,那麼對於應聘者而言,再帶一份紙質簡歷,意義顯得就沒有那麼大了。


應聘者不帶簡歷並不影響面試

應聘者不帶簡歷,肯定不會對面試造成影響。

  • 企業有應聘者的資料

不管是應聘者主動發簡歷給企業,還是企業主動在網上搜索應聘者的簡歷,都說明企業有應聘者的資料。

還有一點,企業通知應聘者前來面試,再一次說明企業有應聘者相關的資料或有應聘者的簡歷,因為企業首先要根據應聘者的資料進行篩選,只有和企業崗位相匹配的人選才會被通知過來面試。

  • 可以現場填寫一份簡歷

沒帶簡歷,還可以讓應聘者現場填寫一份簡歷,不用太全面,只要能把應聘者重要的,關鍵的信息,比如工作經歷,工作經驗,技能特點等寫出來即可。

而且現在很多企業在應聘者前來面試的時候,都會讓他們填寫一張個人信息登記表。而這個個人信息登記表裡面也有相對簡單的應聘者的工作經歷,這個也可以作為一個簡歷來對待,也能起到簡歷的相關作用。

  • 可以直接面試溝通

面試本來就是當面溝通交流,面試官完全可以讓應聘者做個詳細的自我介紹,可以通過自我介紹來了解應聘者。

或者乾脆就開門見山,直接溝通,我問你答,問經歷,問經驗,問技能,這些都是面試官的強項,這都沒有問題。

面對沒帶簡歷的應聘者,面試官應該如何應對?

或許有些面試官認為應聘者不帶紙質簡歷,是對面試的不重視,這從側面也反映了應聘者為人處事上還有一定的欠缺,這或許有一定的道理。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面試主要就是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即使沒有紙質簡歷,也並不妨礙面試官與應聘者的溝通交流,如果某個面試官說他手上沒簡歷就沒辦法溝通交流,那隻能呵呵一笑了。

還有企業錄用一個人,更是需要綜合考慮,沒帶簡歷並不能否定應聘者的經驗與能力。

所以,建議面試官碰到沒帶簡歷的應聘者的時候,別斤斤計較:

  • 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安慰一下應聘者,打消他的顧慮,讓他積極面對面試。
  • 就和平常普通的面試一樣,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要太在意簡歷這種形式。
  • 也可以善意提醒應聘者,以後面試時要注意一些細節。


陪娃樂趣多


以前面試從來沒帶過簡歷,也沒見哪家公司因為這個把人拒之門外啊。別把事情想的那麼複雜,不是多大的事。我感覺一般的公司都不會因為這個對面試者有啥看法,公司招人是為了選拔人才,不是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跟你斤斤計較。hr下載簡歷是需要給招聘網站付費的,簡歷都付過費了還會在乎打印一下嗎?


來自未來的小男人


其實面試不帶簡歷,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因為企業在邀請你過去面試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都會準備一份你在線投遞的簡歷,即便你不帶簡歷也沒有關係。

在面試之前都會填一個面試登記表,那為什麼啊面試就需要帶簡歷了?

其實這裡是一個態度問題,這是你對這次面試抱有什麼樣的態度,是企業比較看重的。

同時,在線投遞的電子簡歷不一定可以幫你講的非常完善,所以如果可以的話,自己儘可能帶一份簡歷來補足自己信息缺失的地方,二來讓企業看到自己也是非常重視這次面試。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種可能是你不能指望企業為你準備一份電子簡歷,企業本身就是良莠不齊,不排除有一些小企業或者不正規的企業,他們的HR是不會給你準備簡歷的,所以為了避免遇到這樣的坑,銀桑更建議大家在面試之前還是帶一份自己的簡歷,以策萬全。

其實有時候大家問了一些面試的問題被很多人都放大了,本身這個問題並不是什麼太大的事情,但是會被一些人通過語言或者場景的接入,把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無限擴大,其實也是一種販賣焦慮的方式,銀桑是不贊同這種方式的。

銀桑更建議大家合理的去看待一些問題,更注重一些問題的解決辦法,像不帶簡歷其實也有一些解決辦法的,即便真的沒有帶簡歷,向接待你的HR說明情況,HR一般也會幫你去打印一份在線的那個電子簡歷,這些都不是什麼太大的事情,沒有必要把它放得很大來講。

但是終歸回到一句話,面試不是別人的,而是你自己的機會,至於你自己如何去看待這一次面試機會,那麼銀桑更希望大家從細節入手儘可能的還是帶一份自己的簡歷


銀桑筆記


面試不帶簡歷的人很多呀,既然人資部門通知了人家過來面試,應該就有簡歷,並且應該有所準備,或打印,或者發到面試官的郵箱裡呀。

所以面試不帶簡歷的應聘者,不應該因此受到主觀上的低評,反而應聘者還會反觀這個企業是否規範。有些時候招聘部門的人和事還真不咋的。

面試其實是雙向選擇,確實人員之前,企業佔據高地,但一旦拋出橄欖枝時,主動權就在應聘者手上了。在企業的角度,不要以為現在是我在選擇你,就高人一等。評判人可以通過一些細節去研製,有一定規律,但不是絕對!


春風拂曉6288


這件事情可大可小,就我個人而言,覺得不是什麼大問題。

首先,帶不帶簡歷不能反應態度問題。不要綁架應聘者。

我看到有回答說不帶簡歷就是態度有問題。其實,對於應聘者來說,第一投遞的時候人力已經看過一遍,推送給部門領導又是一遍。應聘者要來之前總得再回顧一遍,這麼多遍招聘人還說自己沒印象,應聘者也很困惑,也懷疑你的招聘態度。至於考察字跡工整與否,來面試時填寫應聘登記表不也一樣考察嗎?何況打印的簡歷如何考察?

面試本來就是以面談為主,帶或者不帶並不會影響面談的過程,更不會反應態度問題。作為企業如果沒有特別強調必須一定必須帶,面試者也沒有義務帶上。不要上綱上線,綁架應聘者。

第二,人力的作用就是打印出簡歷備用。

人力的招聘職責當中不就包含為用人部門準備好招聘相關的一切嗎?當然包括打印簡歷,為何要把屬於人力的責任推給面試者,還義正辭嚴說是別人態度問題。批評別人之前請先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有的HR知打印一份,說讓面試者再帶一份,因為面試官有兩個人,我不禁想問:明知面試官為兩人,為啥只打印一份,著邏輯簡直難以理解。難道是為了考察而考察?未免過於形式主義。

所以,用多少,人力自己一定要準備好,不要讓面試者為你的不負責背鍋!

第三,無紙化辦公時代,簡歷可以有多種呈現方式。

現在這個時代,無紙化辦公早已實現,簡歷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我遇到有面試者把簡歷存手機,來面試要求放大屏幕的;還有講PPT的;還有視頻、電話等形式,面試的最終目的不就是考察這人是否合適嗎?面試過程和形式真的可以不用那麼在意。帶不帶簡歷,帶什麼樣的簡歷,只要能證明自己就可以。還在一味強調帶簡歷,恐怕有些out了。多把注意力放在提升招聘效率上。

所以,這個創新的時代,請接收各種形式的自我展現形式,沒有紙質簡歷當然算其中的一種。

總之,面試帶不帶簡歷真的沒那麼重要。應聘者帶,我為他點贊;不帶,我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更不會影響我對他的判斷,我也不會可笑到直接不錄用!那是孩子氣的行為。HR們不要再以此為藉口,推卸自己的責任了。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更多職場成長建議,歡迎關注流沙言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