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波蘭為何敢說"三天滅亡德國"這樣的話?

ThornHeart139483765


波蘭從來就是個笑話!

波蘭400年來一直生活在幻覺中。

波蘭在16~17世紀曾經輝煌過,它與立陶宛聯合建成了歐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軍事實力最強的波蘭立陶宛王國。曾在1610年—1612年攻克並佔領莫斯科。成為歐洲梟雄。後來國運不濟,被沙俄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匈帝國三方不斷擠壓肢解,1785年被瓜分滅國。

一戰後波蘭在英法扶持下復國,波蘭復仇慾望熊熊燃燒。

乘沙俄被蘇聯取締、蘇聯政局不穩,波蘭大舉進攻東歐,佔領了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大片土地,迫使蘇聯簽訂恥辱的《里加條約》。波蘭還狗仗人勢,派兵入侵德國魯爾地區,協助法國管教德國。

在二戰前夕,波蘭擁有陸海空100萬軍隊,自認為軍事實力排在歐洲第三(僅次於英法),又自信有英法兩強結盟撐腰,才敢傻乎乎說出可“三天滅亡德國”的大話!

德國、蘇聯不露深色,決定再次聯手給頭腦膨脹的波蘭人深刻教訓。德蘇先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附加上瓜分波蘭秘密條款。

1939年9月1日,德國以88萬陸軍、150萬預備役軍規模,分三路全面進攻波蘭。9月3日,波蘭喚來了英法對德國宣戰,但英法鞭長莫及,按兵不動,坐視波蘭被德國塗炭。9月17日,蘇軍挺進波蘭,從背後捅刀,波蘭快速倒下,10月6日再次滅國,被德蘇劈成兩半瓜分。

波蘭的失敗在於盲目自信兵多將廣、武器不落後,又有英法結盟撐腰。結果被訓練水平更高、軍事組織更周密、裝備水平更強、戰鬥意志更旺的德蘇碾壓。而且事實證明,即使英法參戰保衛波蘭,在德國人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的膿包。

二戰後期德國已成為強弩之末,蘇軍攻入波蘭德佔區要解放波蘭。但波蘭人不信邪脾氣又上來了,他們舉行“華沙起義”要自己解放自己,結果被德軍打得一敗塗地投降,希特勒命令摧毀華沙城予以懲罰。最後還得由觀望的蘇軍挺進華沙收拾殘局。波蘭再次復活了,但被迫淪為受蘇聯控制的哈巴狗傀儡國家。

斗轉星移,波蘭又來勁了,它再不信任歐洲諸強,緊緊抱住美國超霸大腿,自信心爆棚!

波蘭要掏錢為美國建立“歐洲炮臺“(特朗普碉),要向德俄二戰侵略波蘭索賠9000億、1萬億美元。波蘭與美國聯合召開解決伊朗問題的國際會議,把英法德俄擱在一邊,彷彿它成為了歐洲新主人,恢復了二戰前的歐洲強國。

但誰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現在不扣聲色的德俄會再合計,讓牛逼的波蘭再享受一次二戰中的待遇。


諶人


因為當時的波蘭總兵力是德軍的三倍,當時波蘭的軍隊總數大約是150萬人左右;而德軍在1939年時候也只保持在50萬人左右,波德雙方兵力對比大約3比1。

除了軍隊總人數外,波蘭的坦克裝備數量大約在2200輛左右,空軍戰機在2100架左右;而德軍裝備坦克數量大約在2400輛左右,空軍戰機在3300架左右。通過這些數據對比,波蘭雖然比不上德軍但也沒有比德軍相差很遠,尤其是這兩樣數據在當時並沒有很被重視,所以波蘭不怕德國很正常。

另外,波蘭還得到了英國跟法國的口頭支援,這兩國許諾跟波蘭結盟並締結了攻守同盟的協議。法國承諾一旦波蘭跟德國開戰,法國將出動150萬部隊協同波蘭一起開戰。所以呢,這麼算起來還是比較合理的。

不過呢,當時的波蘭對德國進行武力威脅並不是為了進攻德國,而是為了逼迫德國答應跟波蘭簽訂關貿協定,把德國過境波蘭的貨物由當時的15%翻5倍到75%。所以呢,說要三天滅德國肯定是有吹牛的成分在裡面,目的是政治恐嚇,以及鼓舞士氣,表示自己的強硬。


優己


我是大漢英魂歷史問題我來答

其實我們就把他當成一個笑話來看就行了。

大家都知道波蘭是二戰中第一個被德國消滅的國家,但波蘭人為何敢說"三天之內滅掉德國"呢?且聽我詳細道來:

1939年3月,德國侵佔捷克斯洛伐克,戰爭再次降臨歐洲。德軍百萬雄師對整個歐洲蓄勢待發,所有國家都害怕被德軍盯上,不管是日不落帝國,還是陸軍第一的法國。而德國的鄰居——波蘭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危機,反而不斷挑釁甚至威脅德國,波蘭實際的獨裁者雷茲·斯米格維元帥宣稱“波蘭要與德國戰爭,德國將無法避免,一旦發生戰爭,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但事實上大家都知道德國人打了波蘭人一個響亮的大耳光!波蘭人是哪裡來的這麼大的勇氣呢?

事實上波德這兩家可謂是有世仇的,古代時,波蘭曾經是一個大國,打遍周邊無對手,沙俄與德意志都曾為其手下敗將,波蘭和德國的恩怨已經糾纏了上千年,互相想滅掉對方。況且波蘭早就跟英法等國結成了同盟。波蘭政府認為德國軍隊雖然強,但依然奈何不了波蘭,因為有英法在後面撐腰,所以波蘭人才要對德國人囂張些。(所以有人撐腰波蘭人的行為就可以理解了)。


還有就是當時波蘭的實力也不是很弱,二戰前的波蘭,實力雖然不如英美蘇等國,但也是世界上數得著的小強,而且當時波蘭的工業和農業都非常發達,是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各項經濟和工業指標均位居世界前列,比當時的大國中國排名還要靠前,具備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飛機、坦克都能造。軍事力量是波蘭人最大的依仗。波蘭擁有100多萬軍隊(連同預備役戰鬥人員超過250萬),坦克700餘輛(位居世界第六,幾乎相當於美國和日本之和),飛機600多架,驅逐艦4艘,潛艇5艘,還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騎兵部隊,騎兵數量高達20萬,波蘭的軍事力量位居歐洲第五。


當時波蘭也許是這樣想的,我軍事實力也不弱和德國打起來不說能贏至少平手也行況且我還有英法等兄弟,兄弟們一起上打一德國那不是分分鐘的事!所以波蘭敢口出狂言!

但事實上面對德國的閃電戰波蘭軍隊毫無還手之力,英法倆兄弟見大勢不妙早就撒丫子跑了,扔下還在自戀的波蘭人被德國人按在地上反覆摩擦。最終波蘭被德國完全滅國!

[創作不易各位看官點個關注再走唄]


大漢英魂


“三天滅亡德國”,是蘇聯和德國魏瑪政府簽訂《拉巴洛條約》後,波蘭軍方撂下的一句狠話。當時的國際形勢對波蘭非常不利,波蘭是在藉機威脅德國。不過當時波蘭確實有威脅德國的資本,並不是大話。


波蘭第二共和國是在一戰結束後,由英法扶持起來的一個東歐大國,專門用來遏制蘇聯和德國的棋子。當時的波蘭很強,軍事實力可以跟蘇聯硬鋼,不是善茬子。

1921年3月18日,波蘭和蘇聯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簽署了《里加條約》,結束了長達兩年的蘇波戰爭。簽訂條約後,蘇波雙方對結果都不滿意,都覺得自己吃虧了。尤其是波蘭,恨不得立刻組織反攻,宰了蘇聯。不過很快就傳來了一個壞消息,把波蘭上下都給氣瘋了。

1922年4月16日,德國和蘇聯簽訂了《拉巴洛條約》,雙方各自承認對方的合法性,恢復了外交和領事關係。並且蘇聯和德國還在軍事上進行了深度交流。比如蘇聯為德國提供武器試驗的場所,蘇聯則得到德國教官對其軍隊進行現代化與訓練。兩國間的合作十分密切,沒有意識形態的衝突,當時德國軍隊領導人漢斯·馮·塞克特將軍甚至認為蘇聯是理想的盟友,兩國的合作可以長久,並共同於未來將波蘭毀滅。

蘇德同流合汙意味什麼?看地圖就知道,德波蘇三國同三明治一樣,波蘭就是夾在蘇德中間那塊肉。


因此,這個事件讓波蘭感到極大的威脅,認為德蘇兩國軍隊未來可能發動向華沙進攻的巨大箝形攻勢。為了緩解壓力,波蘭放棄了對蘇聯的敵視態度。主動與蘇聯恢復外交關係,並於1922年6月主動與蘇聯簽訂了《波蘇友好條約》,恢復了外交關係。

暫時穩住了蘇聯後,波蘭就開始向德國齜牙咧嘴,威脅德國不要輕舉妄動。

當時的德國由於受《凡爾賽條約》限制:陸軍被限制在十萬人以下,並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海軍只能擁有6艘一萬噸,裝備280毫米主炮的非無畏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不得製造及擁有潛艇;空軍直接被撤銷,不得擁有空軍。並且也不得生產、儲存化學武器。

而當時的波蘭由於不受任何條約限制,總兵力高達76萬,是德國的七倍多,並且還有法國給它撐腰(英國不支持波蘭),在國際環境和硬實力兩方面,都對拔了獠牙的德國有碾壓性的優勢。

因此,後來擔任波蘭元帥愛德華·雷茲·斯米格維當時的撂下的這句狠話:“波蘭要與德國戰爭,德國將無法迴避,一旦發生戰爭,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其實並非大話,當時確實有這種可能性。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到了1930年代,由於納粹德國的上臺,德國經濟飛速發展,把波蘭遠遠甩在身後。波蘭和德國的經濟實力對比發生了大逆轉。面對德國的這種咄咄逼人的壓力,波蘭人有點手足無措,開始病急亂投醫。其典型案例就是1934年波蘭和德國簽訂的《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為什麼說這個條約是波蘭病急亂投醫的典型代表呢?

因為波蘭簽訂《德波互不侵犯協議》時,完全沒有和法國協商,波蘭甚至沒有事先知會法國政府,所以當法國得知波蘭和德國締結互不侵犯時尤為震驚。

並且,波蘭同意了德國的要求,在《德波互不侵犯協議》中不確認《洛迦諾公約》,使得法國懷疑波蘭和德國達成了某種密約。

事後,時任法國駐波蘭大使拉洛什對著媒體憤怒的說道:“波蘭政府的外交政策非常自私自利!”

這是非常嚴厲的外交措辭了,因為外交大使一般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會亂說話。拉洛什大使敢這麼批判波蘭,顯然就代表了法國政府對波蘭的態度。

1934年6月,法國做出回應:法國內閣投票通過外長巴爾都的“東方洛迦諾”提案,主動和蘇聯的同盟。

法國的這個決定,明顯是在要挾波蘭。因為法國的死敵是德國,法國和蘇聯其實並沒有深仇大恨。法國之所以敵視蘇聯,一方面是意識形態不同,另一方面是照顧波蘭,不願意犧牲波蘭的利益和蘇聯交往。但是現在波蘭把法國賣了,單方面和德國締約,給了法國一耳光,這顯然就是把法國從改善對蘇關係的道德束縛中給解脫了出來。

既然波蘭能和法國死敵德國單方面締約,法國就不能同波蘭死敵蘇聯締約?



不過法國也沒有把事情做絕,當法國拋出了這個《東方協定》後,還想拉波蘭入夥,共同圍堵德國,遏制蘇聯。但是波蘭對此邀請並不熱衷,一直遲遲不肯表態。最後在法國的反覆催促下,波蘭政府給了出一個讓法國很失望的回覆:《東方協定》不能替代和有損於《德波互不侵犯協議》的有效性;立陶宛和捷克斯洛伐克必須排除出這個條約體系之外,否則波蘭不參加。

很顯然,波蘭政府不買賬,基本等同於不會參加《東方協定》。

到了後來,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時,波蘭大使向法國外長博內表示:如果法國出兵協防捷克,波蘭不會出兵協助。法國總理達拉第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場暈菜。

法國對此是既惱火也無奈。惱火的是波蘭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大局,無奈的是法國單方面又扼制不住德國。無法抵擋納粹德國的崛起。於是,法國開始走上了綏靖之路。

也就是說,法國之前為了遏制德國,構建了一個體系。波蘭單方面和德國締約,破壞了這個體系。法國為了修補體系,也單方面和蘇聯締約,準備再建一個體系。然而由於波蘭不感興趣,於是這個體系崩塌了。法國沒了體系,沒有能力單挑德國,所以才走綏靖之策。寄希望犧牲小國的利益,延緩二戰的爆發。

因此可以這麼說:波蘭後來被滅,其實就是波蘭自己造孽。如果波蘭不拆臺,二戰未必會是後來的走勢。

後來發生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波蘭在得罪了法國後,又先後得罪了蘇聯、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匈牙利等周邊國家。可謂是人見人棄,狗見狗嫌。如果德國或者蘇聯圍毆波蘭,根本不會有盟友幫忙。

不過就算是如此,當時擔任波蘭武裝力量總司令的愛德華·雷茲·斯米格維依然囂張的認為波蘭有百萬大軍,是世界第七軍事強國,不懼怕德國和蘇聯的進攻。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斯米格維元帥引以為傲的百萬大軍瞬間崩潰。法國雖然向德國宣戰,但是法國根本不想救波蘭這個二五仔國家。因為法國已經認為波蘭不值得自己拯救了。同時法國也希望德國吞併波蘭後,向東去打蘇聯人。

至於波軍統帥愛德華·雷茲·斯米格維,他在波軍被德軍擊敗後,越境逃往羅馬尼亞,並被扣留。

在羅馬尼亞,他首先辭去了波蘭軍隊總司令的職務,隨後逃脫了羅馬尼亞人的看守,先跑到匈牙利,再取道斯洛伐克,輾轉潛回華沙。在華沙,他放棄了軍銜和職務,更名改姓為扎維沙,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重新加入抵抗運動。不過沒多久,他就因心臟病而死。由於大家不認識他,所以他的墓碑上的名字也一直是他的化名,直到1991年才改正過來。


Mer86


回答這個問題,源自我想稍微說明一下這個問題本身。

“三天滅亡德國”,是20年代,畫家出身的波蘭元帥愛德華·雷茲·斯米格維(就是下圖這個自信滿滿的老漢)說過的狠話:“波蘭要與德國戰爭,德國將無法迴避,一旦發生戰爭,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

當時距離二戰時代還差的遠,結果在網絡上被演繹成了”二戰之際”,甚至“二戰期間”,還一本正經的附著有理有據,圖文並茂的分析。

事實是,二戰之際,尤其進入1939年後的幾個月,波蘭已經成了驚弓之鳥,可是不敢隨意招惹蠢蠢欲動的德國;而且,二戰剛開始一個多月,波蘭就再次亡國了,根本沒來得及體會什麼叫“期間”。


再回到主題上,咱們看看,二十年代的波蘭哪來這麼大自信?

波蘭的確也闊過,曾經作為東歐一霸,當時,連沙俄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國也得向他俯首稱臣,對了,那是N多世紀以前的事兒了。之後就是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用了不到半個世紀,波蘭就被列強們肢解乾淨,亡了國。

好不容易熬到了一戰後,數次瓜分波蘭的德意志、奧匈與俄羅斯三大帝國同時崩潰,波蘭人終於實現了復國的夙願。

上世紀20年代的波蘭,領土面積388000平方千米,略小於當時的德國(二戰後德國被迫割地約11萬平方公里,所以現在的聯邦德國比波蘭小了不少),比英國和意大利本土面積還要大;波蘭人口約3500萬,位居歐洲第六,僅次於蘇、德、英、法、意五國。從領土和人口上來說還真是妥妥的歐洲大國。而且,波蘭的工業和農業也算比較發達,公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完善(所以,二戰中,在波蘭境內,德國的機械化裝甲部隊進攻的很順利;之後到了蘇聯腹地,全是泥濘的大土路,跟波蘭沒法比,裝甲部隊還跑不過畜力車)。

此時,波蘭基本具備了比較完整的軍工體系,飛機、坦克都能自己造。

頭幾年,還趕上一戰後的亂局,波蘭也打過幾次非常拿得出手的勝仗。

1920年,波蘭趁著俄國革命後的內戰,出兵武裝干涉。波蘭軍隊曾一度攻入烏克蘭首都基輔,進軍速度之快,都快趕上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閃電戰”了。

(戰鬥力相當可以的波蘭騎兵)
但是等蘇俄(1922年後才成立的蘇聯)緩過勁來,發起反攻,擊潰了波蘭,一路又追殺到了華沙城下。

但此時,波蘭軍隊發起了迴光返照般的英勇一擊,猶如神力附體,在華沙附近取得了巨大勝利,導致疲憊的蘇俄被迫和解。得勝的波蘭藉此用不平等條約狠狠的訛詐了毛熊一把。

到這裡,真替波蘭人捏一把汗,都相處了近千年了,難道還不懂,人家毛熊“你欠我一毛,得還我一塊”的風格?此番恩怨,為19年後瓜分波蘭和聳人聽聞的“卡廷慘案”早早地埋下了伏筆。

(電影《卡廷慘案》截圖,戰後,慘案的元兇被歸到了德國人頭上,國際社會上也是這個共識,甚至連德國人自己都信了。)
結果,直到本世紀初,俄羅斯才承認是自己的前身——蘇聯乾的。德國替蘇聯背了半個多世紀的“黑鍋”。


前面說的這些優勢,再加上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情懷,復國後的波蘭,處處洋溢著強烈的民族情緒,開始盛行那種“星辰大海”的幻想,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民族,了不起的國家,各方面都棒棒噠。於是,波蘭人開始夢想恢復舊日疆土,重塑“大波蘭”。

不過,客觀的看,波蘭單兵素質還是挺高的,比如二戰中,投奔英國的外國飛行員中,戰績最佳的外籍部隊就是由波蘭人組成的303中隊。去年英國還拍了部電影《颶風行動》來表示紀念。

咱們再看德國,此時,德國處於頹廢受氣的魏瑪共和國時代。

一戰戰敗的德國,猶如砧板上的魚肉,被戰勝國肆意碾壓、凌辱,除了鉅額賠款,國家也被割的四分五裂。加上《凡爾賽和約》對德國軍隊數量和軍備的苛刻限制,貌似德國已經被歐洲各國合力打下了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

對一戰戰敗的德國,波蘭更是歡實,下手相當狠,不留任何餘地。

強行割了德國一條狹長的領土—但澤走廊和但澤自由港,這使得德國被一分為兩半,中間沒有任何的相連之地。所以,二戰中,波蘭再次被瓜分,真有點自食惡果的意味。跟俄、德這兩個不省油的國家交往,不留有餘地,就是在作死。

此外,就是跟傳統歐洲列強英法的結盟關係,也加強了波蘭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之後的事兒,就不用贅述了,二戰的頭一個月,所謂的英法盟友們只是安靜的“坐看”波蘭人被按在地上各種摩擦。

最後,補充一下開頭說狠話的這位斯米格維元帥。開戰三個星期不到,華沙就陷落了,一個多月的功夫,波蘭被德國和蘇聯再度瓜分得精光。

作為波蘭三軍總司令和政府獨裁式的掌權人,斯米格維隨政府成員流亡到了羅馬尼亞,此後又逃到匈牙利境內。

流亡的斯米格維內心飽受煎熬。最終,他做出決定——放棄流亡生涯,放棄元帥軍銜,化名亞當·扎維沙(Adam Zawisza),以一個普通戰士的身份從匈牙利潛回國內,加入了地下抵抗組織——“既然我當元帥不合格,那就當士兵,也要捍衛國家的尊嚴‘。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回國參加地下組織不到5個星期,還沒怎麼來得及發揮餘熱,希米格維就因心臟病突然離世。之後,被秘密葬在一個不知名的墓地,直到1994年才重新以真名安葬在了華沙。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strong>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在歐洲,波蘭可不是一個名聲很好的國家,二戰的起點西方公認的就是德國閃擊波蘭,也許會有人認為波蘭是一個和中國一樣的受害國。其實不然,波蘭完全屬於“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類型。

在二戰爆發前夕,整個歐洲都籠罩在戰爭的恐懼當中,面對日益崛起的德國,英法已經失去了對德國的控制,大家都在儘量避免與德國爆發正面衝突,唯獨波蘭狂妄自大,其統治者雷茲·斯米格維甚至叫囂著“三天滅亡德國”,那麼究竟是誰給了波蘭如此巨大的勇氣?


其實當時的波蘭雖然沒有英法美蘇如此強盛的軍事能力,但在當時的世界上還算是個實力不錯國家。波蘭人口和國土面積在歐洲都排名第六,和德國差不多,從這上面分析也算是歐洲的一個小強國家。並且波蘭當時擁有百萬軍隊,工業和農業也相當發達,工業的發達為波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武器裝備,當時波蘭擁有600多架飛機,700多輛坦克,還有20多萬的騎兵軍團,在世界上都是處於領先地位,腰桿子硬才敢如此叫囂。

其次,他們自恃有英法的支持,當年一戰結束,英法為了制裁德國,在東線極力扶持波蘭,讓他作為牽制德國的後方。波蘭認為有英法的資助,天真的認為一旦爆發戰爭,兩位大哥一定會出手援助,眾人合力,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把德國打趴下。

在一戰結束之後,蘇聯剛剛成立,波蘭就和蘇聯打了一架,蘇聯紅軍最終戰敗,丟失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量領土。後來德國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也是趁火打劫,掠奪了不少資源,周邊的國家幾乎都被波蘭欺負過,對波蘭恨之入骨。波蘭還自認為不可一世,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了閃電戰,蘇聯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對波蘭發動戰爭,收復大量失地,僅僅一個月,號稱“三天滅亡德國”的波蘭就亡國了,難怪後來法國的一家報紙總結到:東有狼,西有虎,中間夾了個二百五。

PS:當年一戰結束,波蘭就曾站出來公開支持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半島的權益,它也是率先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可見波蘭在世界上是一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角色。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如果把世界比喻一個班級的話,這個問題就好理解的多。我們上學時班級裡大體上分為這麼幾種人,第一種,能惹事也能抗事的大哥型人物,比如美國,比如前蘇聯,在比如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第二種,不惹事卻敢抗事的高冷型人物,比如中國;第三種,不惹事也不抗事的小透明,比如瑞士;而最後一種是瞎惹事卻扛不住事的欠抽貨,比如印度、比如棒子,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波蘭。

日本在二戰中偷襲珍珠港被認為是作大死,但波蘭人比日本人還牛,他們是全程開浪,一直作死。作為波蘭人的代表,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說出“三天滅亡德國”並不奇怪,因為他確實認為能做到。就像某公雞形狀傢伙東南有個小島,島上那群二逼認為可以抗住解放軍起碼兩週時間,全然不理會國際通論是如果公雞形狀的傢伙不念骨血相連,狠下心來抽死他們只需要若干小時。

雷茲-希米格維的蜜汁自信來自這麼幾個環節,首先,他們在1919年到1921年的蘇波戰爭中自認為打敗了蘇聯。雖然他們是屬於趁著蘇維埃政權與白軍戰鬥沒有結束去趁火打劫,而最後也被蘇聯趕出了烏克蘭,幷包圍了首都華沙。但波蘭人就是覺得自己贏了,因為他們沒有被蘇聯滅國,把蘇聯趕了回去。我看了好多歷史,真的第一次見過自己出去撩閒,被反推,只因為沒被打死就說自己贏的國家。如果按波蘭人的說法,二戰的戰勝國應該包括日本,因為他們也沒滅國。

姑且認為贏了的蘇波戰爭讓這群逗逼充滿了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大國情懷,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成為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力量,如同1962年的印度和1979年的越南。於是更加的肆無忌憚,自我感覺良好。

其次他們認為自己的外交無比成功,拉攏了英法作為盟友,對德國是兩面夾擊的態勢。所以在一戰結束後他們強行在德國挖出去一塊作為領土,他們挖出去的這塊不是邊境狹長的土地,是直接把德國本土和東普魯士給分割開了,吞併東普魯士的野心昭然若揭。他們也頗以此自得,認為東普魯士早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即使打不過德國,法國也不會坐視,必然在德國西側進攻,兩面夾擊之下,德國必然滅亡。

第三是這群逗逼對自己的戰爭動員能力自信無比,他們確定自己可以在短時間內動員100萬到150萬的軍隊,這不是德國常備國防軍60萬能夠匹敵的。即使德國同樣進行動員,動員能力也不過和自己相差無幾,在有外部干涉的情況下,德國肯定被自己各種體位來回抽。

大概是西方的上帝偏愛打臉,這三大優勢被證明全是幻覺。一戰結束後德國和蘇聯沒用幾年就超過波蘭成為強國,把波蘭活生生弄成夾心餅乾。外交優勢在他們對東普魯士展示野心時就引起英法的警覺,之後和德國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更讓老牌西方強國懷恨在心。所以希特勒輕易的就用未來德軍將由英國指揮迷惑了他們的盟友,在戰前解除了波蘭的動員,讓這群逗逼脫光了好捱打。最後在動員能力上就不用提了,德國早就完成了超過250萬部隊的訓練工作,即使在沒有閃電戰這種機械化優勢的情況,讓兩邊肉搏單挑波蘭都是個挨抽的貨。

作死到這個份上,德國和蘇聯用一個月瓜分波蘭已經給足了波蘭人民面子,要不是希特勒沒有預料到英法會宣戰,大概只需要20天就夠。公雞形狀那傢伙的歷史學者很有黑色幽默,他們稱這場戰爭為“波蘭戰役”,大抵上的意思是這群菜雞打的爛仗實在夠不上戰爭級別。

二戰結束後,波蘭再次證明了自己是記吃不記打的二貨,沒事四處撩閒。比如2018年把前蘇聯的軍事基地孝敬給了美國,再比如今年1月逮捕了華為的員工孝敬美國,大概皮膚瘙癢症又犯了,需要有人出來抽一頓治療下。


歷史吐槽機


波蘭這個位於中歐地區的國家曾經數次被滅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英法的支持下重新建國。建國後的波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軍隊規模也較為龐大,誤以為自身實力已經躋身一流強國,到處吹牛逼。為了遏制德國日益膨脹的野心,波蘭人誇下海口威脅德國說如果開戰,波蘭將在三天內滅亡德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英法的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歐洲大陸,英國和法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歐洲各國局勢有極強的影響力。在德國秘密擴充軍備摩拳擦掌時,波蘭人無疑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為了不重蹈亡國的覆轍,波蘭人選擇向英國和法國求救。

英國和法國因為一戰後遺症以及經濟危機的影響,實力還未完全恢復,而虎視眈眈的德國也令這兩位傳統強國聞到了危險的味道。為了牽制德國,英法予以波蘭共和國政治上的聲援,並保證如果遇到敵人進攻,他們將會出兵協助。

二:龐大的波蘭軍隊



德國入侵波蘭之前,波蘭有著多達100多萬的軍隊,一共有30多個步兵師和11個騎兵旅。並且波蘭軍隊還裝備有2800多門火炮、500多輛坦克和400多架飛機。

正是因為波蘭軍隊龐大的規模以及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使得波蘭人充滿自信,甚至有些狂妄。

三:忽視了蘇聯威力



1920年波蘭剛剛建國不久立足未穩時,見北方蘇聯陷入內戰便萌生了干預的想法。4月,波蘭出兵蘇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地區,試圖趁蘇聯沒反應過來佔領這些地區。但是蘇軍迅速組織反擊,並將戰鬥推至波蘭首都華沙城下。

雖然蘇軍最後失敗撤入國境之內,但是兩者已經結下了樑子。

當納粹德軍侵略波蘭領土時,蘇軍也順勢南下,與德國瓜分了波蘭。

總結:



波蘭說出三天滅亡德國的話是一種對自我的盲目自信,也是對英法等國的盲目依靠。通過我們自身的經驗我們就知道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是不靠譜的。波蘭“三天滅亡德國“最終成為了一個國際笑話。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三天滅亡德國”和一個月侵佔波蘭

“三天滅亡德國”這句話出自於波蘭政治家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之口,這位集政治家、軍事家和畫家於一身的波蘭軍事統帥在二戰前期曾說道:“波蘭一旦與德國發生戰爭,德國將無法迴避,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的豪言壯語,然而說大話誰都會,但能做到的卻寥寥無幾。


1939年9月1日,德軍裝甲集群對波蘭發動“閃電戰”,不到35天的時間內同蘇聯佔領波蘭全境,波蘭宣告滅亡,而希米格維的豪言壯語也成為了二戰史上的笑柄話題。那麼希米格維在當初說這話的時候,究竟是有所底氣還是信口雌黃?

真有底氣還是大話連篇?

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一個錯覺:二戰時期的波蘭很弱。事實上波蘭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脆弱,而且堪稱是二戰前的歐洲中上級軍事強國。當時的波蘭擁有著差不多150萬的軍隊,這在二戰前期的歐洲來說,可不是什麼小數字。但波蘭為什麼在德國的攻擊下不堪一擊?原因就在於波蘭軍隊的巨大漏洞:



波蘭的武器裝備太差了,150萬的大軍中只有不到800多輛的輕重型坦克,以及為數不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款式陳舊、威力弱小,跟德國人的新式裝甲集群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所以在面對德軍“閃電戰”如潮攻勢的時候,沒到一個月就全軍覆沒了。


而希米格維之所以說出“三天滅亡德國”這樣的話,跟他的為人有著很大關係。希米格維這個人素來喜歡吹牛,並且是軍事擴張的狂熱愛好者。執政期間大搞個人崇拜,自詡為“世界第二偉人”,並圖謀跟希特勒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妄圖稱霸歐洲,這樣的人能說出“三天滅亡德國”這樣的話倒也並不稀奇。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三天滅亡德國”這句話是1922年波蘭畫家和元帥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說的,這時距離著二戰還遠著呢。你得考慮到1922年的時局,那時的時局跟和1939年的世界局勢肯定是不一樣的。

1922年恰逢蘇波戰爭結束,波蘭勝利。蘇波戰爭是1919年至1921年發生在蘇俄和又又又又復國的波蘭之間的戰爭,波蘭看當時的蘇俄正在和國內的白軍和國外干涉軍打仗,想趁機和那些干涉國一起分一杯羹。於是波蘭就以領土糾紛為由直接向蘇俄宣戰。戰爭剛開始時,干涉俄國革命的多國干涉軍與波蘭一同作戰,一直推到了明斯克和基輔。在蘇俄與干涉軍議和後,蘇俄紅軍的重點就重新放在了氣焰囂張的波蘭人身上。蘇軍接連收復了明斯克和基輔,緊接著便將波蘭人從蘇俄領土趕了出去並踏上了波蘭領土,這時蘇俄高層產生了“解放波蘭”的想法,於是便一路平推到華沙。


而著名的華沙戰役也就此爆發,波軍頑強抵抗,把蘇軍又趕了回去,雙方戰線又重新穩定在靠近戰前蘇波邊境的一帶。蘇俄見兩邊勢均力敵,打下去也沒有意義,於是便向波蘭提出了和平方案。波蘭佔領了大部分蘇波之間的爭議地帶。

而波蘭人認為自己保衛了國家獨立,在被滅國一百多年後還可以擊敗當年的殖民者之一,是一次偉大的勝利,整個國家從上到下自信力大增。可是反觀1922年的德國,在一戰中打了敗仗,又剛剛平息了布爾什維克革命;還受到《凡爾賽和約》的制裁,軍事力量被嚴格限制,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不能有坦克和重炮,海軍不得擁有潛艇,主力艦艇不能超過6艘,不得擁有空軍。要不是英法美為了保證賠款和考慮到日後抵擋蘇俄的價值,極力保德國的話,德國還真有可能被波蘭宣戰。


但是隨著德國的再度崛起,波蘭的優勢便不復存在了。但這時的波蘭自己不行還上躥下跳,一會和這個結盟一會和那個眉來眼去。雖然波蘭在德國崛起後不久便得到了英法的保護,但是波蘭不滿意,說是為了自己的安全,又和德國眉來眼去;1938年,波蘭又和日本控制下的偽滿簽訂了一個經濟互惠協定;此外,波蘭還在慕尼黑會議上支持德國,就為了一點小利——800平方公里的波捷爭議的切欣地區;真可謂是“平獨鎮露大波波。”

而隨著德國戰爭爪牙日益鋒利和英法綏靖政策的加強,波蘭所謂的“優勢”便徹底不復存在。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後僅一個星期,波蘭首都華沙便陷落於德軍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