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會失荊州?

玩轉智能


大家好!我來說說關羽為什麼失荊州。

荊州是三國時期的戰略要地,吳、蜀、魏三地以此為界。劉備想借荊州,孫權想討荊州,曹操想奪荊州,而關羽卻失荊州。人們通常認為關羽失荊州,是其大意所致,關羽失荊州,真的是大意造成嗎?

關羽是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分封的五虎將之首——前將軍。他的故事膾炙人口:單刀赴會、溫酒斬華雄、刮骨療傷、過五關斬六將……人們把他尊為忠義的象徵。《三國志》這樣記載



先主與兩人寢側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得立終日,隨先主周旋,還避艱險。

全球有華人的地方几乎都有關帝廟。關羽義勇雙全,深受劉備重用,他鎮守荊州八年之久,韜光養晦,設池造城加強邊防,精勤操練充實兵力,但為何最終丟失荊州,敗走麥城?

孫權的反叛

時間回到公元219年,當時孫、劉還維持著聯盟對抗曹操的關係。當年秋,關羽率領荊州大軍攻打守在樊城的曹仁。操曹知道知派于禁和龐德帶領7隊人馬火速增援。關羽通過利用天時、地利因素,水困於、龐駐兵降服於禁,斬殺龐德,俘虜兩人的7隊人馬。



這一戰過後,附近許多地方官紛紛向關羽投降。曹操得報坐立不安,江東的孫權更是如做針毯。魯肅向孫權獻計,派人要求曹操增兵樊城,孫權也將援助曹操,並要求曹操為其保密。曹操答應了孫權的要求,司馬懿要求暗中把孫權出兵樊城的事透露給關羽,以增加孫、劉之間的矛盾達到破壞孫、劉聯盟的目的。

糧草欠缺,背腹受敵

關羽收降了于禁、龐德的7支人馬數萬官兵後,加上一段時間的戰事,糧草供應已經不繼了。他派出一部分兵力奪取孫權儲存在附近的糧倉,孫權知道後大怒,便派兵不斷騷擾關羽,並堅定了出兵支援曹操的信心。

曹操命徐晃立即率兵增援攀城,孫權也令呂蒙向關羽大舉出兵。呂蒙勸說孫權同意由陸遜接替自己。樊城得知大批援兵將至,戰意大增,而關羽得到消息,也很吃驚。



此時,徐晃帶兵將至,對是否撤出樊城對付徐晃,關羽猶豫不決,陸遜援兵也已到來。關羽調動後方兵力,至力攻打徐晃與曹仁,此時呂蒙又渡過長江偷襲沿江崗樓,致使荊州警戒完全失靈。

士仁、糜芳通敵

關羽多次催促駐守在江陵、公安的糜芳和士仁儘快供應糧草,兩人未能完成任務。關羽大怒使兩人怕受懲治產生二心,加上呂蒙的乘機間離,使他倆開門投城,迎接呂蒙。

呂蒙控制了荊州後,還扣押了關羽和士兵們的家屬。關羽得知荊州失守,馬上南撤併派使者與呂蒙會見,得知呂蒙收買人心安撫家屬,士兵無心再戰、軍心動搖,一擊即潰。關羽帶子敗走麥城,最終為呂蒙所殺。

其它因素

周瑜的英年早逝,對關羽失荊州也有所影響。周瑜的指導思想是,孫、劉聯盟,對抗曹操,只求江東安穩。而他的接班人魯肅卻不同,他輔助孫權,有獨霸天下之志,造成孫、劉聯盟的破壞。



另外,對樊城被困的局面,孫權先是派兵不斷騷擾,然後聯盟曹操。可見孫權合則互利,不合就小人的性格;兼之曹操一面不斷增兵,一面用奸計命呂蒙偷襲荊州;而此時,劉備正兵戰益州,顧及不了關羽。再說,關羽畢竟是59歲的老將了,驚、怒時有發生,有時決策難免有所遲緩,加上孤軍作戰,以致戰敗。

關羽的失敗,不管是偶然性,還是必然性,無人不宛惜,但歷史上往往稱“關羽大意”才失荊州,本人卻持不同觀點,您認為呢?


追波逐流


引言:很小的時候,就聽過關羽大意失荊州,老人們也說關羽一世英名,卻因為大意而失去了荊州,而關羽本人也因此丟掉了性命,莫要學關羽大意,而要時刻保持警惕之心。那麼關羽為何會失去荊州呢?談一談心中的兩點看法。

東吳和曹魏的結盟導致關羽兩面受敵

關羽在攻打樊城之時,通過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嚇得要遷都來避關羽的鋒芒,曹操手下謀士司馬懿建議聯合東吳來夾擊關羽。東吳的策略就是劉備強就聯曹抗劉,曹操強就聯劉抗曹,東吳不願劉備一家做大,加上之前多次索要荊州,劉備與關羽一直拖欠不還,東吳怨恨在心,與曹操結盟。


東吳呂蒙稱病、陸遜寫信來麻痺關羽,使關羽掉以輕心,並把留守荊州的兵力調往前線,導致荊州守軍空虛。後呂蒙白衣渡江、江陵糜芳和公安傅士仁不戰而降,荊州三郡落入東吳之手,切斷了關羽的後路。關羽久攻樊城未下,加上曹操派徐晃等名將援救樊城的曹仁,在兩面夾擊下關羽敗走麥城,之後被東吳所殺。



關羽自身高傲、目中無人的性格導致了荊州的丟失

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關羽是個萬人敵的猛將,能萬軍叢中斬殺顏良和水淹七軍,說明關羽是當時的一流名將。但關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關羽對那些文人大夫是沒有什麼好感的。

也就是說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一方大將,並不能處理好與下級的關係,從糜芳傅士仁的投降叛變來看,這兩人因為運送物資不力,關羽揚言回去要好好收拾兩人,導致兩人在呂蒙偷襲荊州時望風而降,把荊州拱手讓人。



結語:一方面關羽自身性格的原因,導致了手下的背叛,另一方面就是東吳背棄了孫劉盟約與曹操結盟,導致關羽一人獨自面對兩大陣營的圍攻,關羽在失去大本營的情況下,只能敗走麥城,在退往荊州的過程中,呂蒙又通過約法三章收買人心,動搖了關羽的軍心,使得關羽的將士紛紛逃回荊州,關羽也就再無力奪回荊州。

就這樣一代名將關羽在丟失了荊州後,也丟失了自己的性命,更丟失了蜀漢的未來。

對於這個問題,您是這樣看待的?歡迎留言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引言:先簡單說一下當時的形勢,劉備、關羽、張飛是公元184年桃園三結義,根據地是徐州,後被袁術和呂布佔領,劉備只好投奔曹操,漢獻帝安排董承殺掉曹操,董承請劉備當幫手,劉備怕曹操發現,離開曹操重回徐州,董承事敗被殺,劉備投奔袁紹,官渡之戰,袁紹大敗,劉備又投奔劉表,劉表亡,劉備長坂坡潰逃,幸有張翼德拒水斷橋喝退追兵,關雲長水軍接應,魯肅遊說孫權,遂有赤壁之戰,劉備賴在荊州不走,之後劉備入川定益州,取漢中,三足鼎立形成,之後魏延北守漢中,關羽東鎮荊州,張飛領兵閬中,蜀國形勢一片大好。

可惜了關羽大意失荊州,從此蜀國開始呈現頹勢。為何關羽會丟失荊州呢?鄙人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地緣政治:荊州地處魏、蜀、吳之中。如魏佔據荊州,東可順水而下滅吳,西可逆江而上,配合陸路陰平道直取巴蜀;如蜀佔據荊州,則可東進建業滅吳,北伐可直取許昌,協同漢中北出祁山,定都長安,恢復漢室;如孫權失去荊州,則如劍在喉,時有國破家亡之危。故,荊州對東吳是勢在必得。

二,大勢所趨:蜀國開始坐大,魏吳開始聯合,217年,孫權求盟魏曹,雙方密約,訂立同盟,蜀國不知,關羽出兵伐魏,東吳乘機取荊州,關羽敗走麥城,父子被孫權所斬。

三,關羽自大:諸葛亮【隆中對】提出待“天下有變”,兩路北伐。但是關羽將“東和孫權,北拒曹魏”的對策忘之腦後,一方面對孫權口出狂言,惹怒對方,逼得孫權與曹魏結盟,一方面兵力單薄,即北出襄樊,結果兩面受敵,加之部將叛變,丟失荊州,蜀國從此無法雄起。

四,天不容也:關羽自視與劉備手足,諸葛亮無法駕馭,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已是諸葛亮有意為之,但是關羽仍不收斂,手握重兵,一旦蜀國易代,無人可約束關羽,所以有國學大師章太炎在【訄書】中就提出是“葛氏假手於吳人,以殞關羽之命”。所以關羽冒進北伐,葛氏未阻,關羽兵敗樊城,葛氏未救,蜀國真是一盤好棋,一個黑子出錯,導致滿盤皆輸,漢室氣數已盡,亡矣。

大江東流去,我等草民只能喝口啤酒,擺個龍門陣,搖頭嘆息而已。


書灣文化


關羽關雲長,丟失荊州的關鍵有這麼幾點。

和東吳的關係

孫權派遣使者想要和關羽和親,讓關羽女兒嫁給自己兒子,首先看待這件事,孫權是出於維護孫劉聯盟的目的,但是關羽為人高傲,甚至看不起孫權,如果是孫權哥哥孫策在位,可能關羽反映就不一樣了。關羽大罵東吳使者,拒絕結親,使者帶話給孫權,孫權大怒。

和屬下的關係

南郡太守糜芳守衛荊州重鎮江陵,江陵城池堅固,錢糧又多,如果不是糜芳投降,完全可以堅持到關羽回師,甚至蜀中援軍到來。將軍傅士仁守衛另一座重鎮屯公安,這兩位都一直惱恨關羽看不起自己。

關羽北伐曹魏之時,由糜芳、傅士仁兩位負責供應糧草軍需,因為和長官關係不好,兩人不願全力增援關羽,做事效率極差。關羽也很不爽了,放出話說:“還當治之。”回去就把你倆給辦了,輕則免官降職一頓打,重則就是斬首了,所以兩位將軍非常恐懼,就怕關羽回來,那就直接投降東吳讓關羽回不來好了。

關羽一開始還是防著東吳的,在公安和江陵留了一萬多兵馬防備東吳打,呂蒙知道關羽的憂慮,於是假裝病重,讓孫權就公開發布文書召呂蒙回建業。荊州探子把消息告訴關羽,關羽竟然信以為真,眼瞧前面樊城久攻不下,曹魏援軍也不斷趕來,關羽立刻下令讓留守荊州的一萬多部隊開往前線。

關羽為了防備東吳,還在長江邊上,設置不少崗哨和烽火臺,呂蒙讓士兵穿著百姓衣服打扮成商人,夜襲關羽江邊哨所,所以關羽對後方的事情一無所知。

關羽也沒有料到糜芳和傅士仁居然會投降!就算調走留守部隊,江陵也不至於會完全空虛,幾千人肯定有的,糜傅兩人直接投降,這是連東吳都沒有料到的。這就是為人高傲輕慢帶來的後果,正是因為老巢丟失,關羽的三四萬北伐部隊軍心四散,紛紛逃走,關羽兵敗被殺。




醇香威士忌


關羽失荊州,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關羽剛而自矜,性格中有缺陷

《三國志·關羽傳》中,有對關羽的評價:

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

這個評價非常客觀,隨便舉兩個例子就明白了。

1.輕視馬超黃忠

馬超和黃忠在《三國演義》中都是五虎上將,正史上,在劉備稱漢中王后,先後被封為左將軍和後將軍,而關羽是前將軍,所以關羽不高興了,有兩條史料: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

這是關羽主動較勁馬超,後來被諸葛亮的彩虹屁巧妙化解。

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這是關羽瞧不起黃忠老兒,覺得跟一個老頭並列前後左右四大將軍,丟了自己的身份,但最後被劉備派出的使者勸服。

我們知道驕傲自負的性格,最怕順風順水,反而失敗可以讓他冷靜,可惜關羽丟荊州之前,輕輕鬆鬆就斬龐德、降於禁,順利得不得了,無限放大了“剛而自矜”的性格缺陷。

2.辱罵孫權來使

孫權曾經向關羽求親,希望關羽把女兒許配給自己的兒子,這本來是政治聯姻,對兩家今後的聯盟有好處,可以說互利共贏,但我們看關羽是怎麼回覆的:

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不答應,你可以找別的理由拒絕,但是直接辱罵來使,這不要說朋友,陌生人都不是這個待遇。你關羽真把孫權當成了敵人,那孫權我也不會再對你關羽客氣。

東吳名將輩出,關羽無力迴天

東吳的情況,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說得很明白: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江東基業經歷孫堅父子三世的經營後,根深蒂固、枝繁葉茂,而且孫權知人善用,舉賢用能,是個雄主。反觀蜀漢,後來關羽、張飛和趙雲死後,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因此蜀漢可用之人並不多。

此時,東吳的都督是呂蒙,還有超級大牛人陸遜在一旁出主意。一旦呂蒙白衣渡江,說降了糜芳和傅士仁,關羽便丟失了江陵大本營,瞬間變得進退失據,只能往蜀中撤離。

而這一切,全在呂蒙和陸遜的籌劃之中,他們早就在臨沮埋下了潘璋這支伏兵,輕而易舉擒殺關羽父子,可嘆,可惜!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蜀漢鬧出內訌,關羽獨木難支

蜀漢也並非無人,當初劉備入蜀,多少帶進去一批能人異士,受降劉璋的部屬中,也有法正、黃權和李嚴等猛人,但問題出在大家分贓不均。

1.劉封與孟達失和

留守上庸的是劉封和孟達兩員大將。劉封是劉備義子,當然屬於劉備一派,屬於外來派,這派人數最少,但是掌握著最高權力,也就瓜分著最多的利益。而孟達原先是劉璋的手下,是後來被逼無奈投靠的劉備,所以本來忠誠度就有問題,何況又被劉封打壓和欺負。

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

也就是說,劉封后來還搶奪了孟達的儀仗隊,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可以說明劉封和孟達兩人不和,矛盾巨大。那麼當關羽號令他們出兵,協同荊州軍一同攻打樊城的時候,兩人是什麼態度呢,史書上也有記載:

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簡單來講,就是不聽你關二叔的命令,因為把誰的人馬派出去了,那麼己方人馬就減少了,到時候再發生矛盾,己方就要吃大虧。

2.糜芳傅士仁反水

糜芳和傅士仁的反水,可以說是關羽自己挖的坑,也是蜀將內部的矛盾衝突。《三國志·張飛傳》有一句話:

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關羽對小兵小將寬容體恤,但是對於糜芳這種讀過點書,但是能力上遠不如自己的將領,他是看不上眼的,當年馬超和黃忠夠厲害了吧,關羽尚且挑三揀四,何況糜芳傅士仁這種人物。

糜芳和傅士仁的反水,不但加速了關羽的敗亡,更是對關羽的致命一擊,可謂對曹魏和孫吳的神助攻。

最後,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一句話結尾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關羽也好,張飛也罷,包括普通人,成功的理由千千萬,但是失敗的原因,大概率就是因為自己的短板,也就是人性中的缺點,這才是對敵人最有利的神助攻。


李杜文侃三國


關羽失荊州不是大意,是正常結果,不失荊州才是奇蹟。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回許昌,留曹仁守樊城,張遼守合肥。天下大勢:當年的十八路諸候基本上煙消雲散,只剩下曹操、孫權、劉備、劉璋、馬超。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曹操依然一超獨大,大約佔60%_70%國土,兵多將廣,人才濟濟。孫權大約佔20

%多,劉璋佔約15%,劉備向孫權’借荊州’而住,馬超是一個流浪漢。劉備按當年諸葛亮’隆中對’,率龐統張飛趙雲黃忠魏延進軍西川,留關羽諸葛亮守荊州。落鳳坡龐統遇難,劉備調諸葛亮進川,此時只有關羽守荊州。劉備得了蜀地,立足未穩,曹操軍強攻漢中等地,為減輕西線壓力,命關羽出征。關羽軍孤懸與外(古時進蜀難行,軍隊調動費時長),與曹操、孫權兩大勢力交織,宜取守勢。關羽進攻樊城,雖然是取得了水淹七軍的巨大勝利,也犯了重大錯誤:1、關羽軍力有限,後防空虛。孫劉本為盟軍,劉備借荊州不還,惡人由關羽當了。孫權派人向關羽提親,關羽:’吾虎女安能嫁吳狗’。使得孫劉聯盟破立。2、呂蒙假裝生病,由陸遜代理,其時陸遜毛頭小子無名。陸遜寫信關羽’裝孫子’討好,關羽中計,關羽後方更加空虛,江邊設烽火臺防東吳。

呂子明白衣渡江,偽裝商人,逐個誘殺滅了烽火臺士兵,使烽火臺失去作用。

其時曹操的徐晃援軍已到,有臂傷的老關羽不能擒殺徐晃,雙方惡戰。荊州失守消息傳守,關羽回軍救援,關羽軍荊州人為主,呂蒙用’四面楚歌’瓦解關羽軍心,軍心大亂一發不可收拾,關羽敗走麥城。

結論:關羽孤軍處於曹操孫權兩大勢力之間,未能處理好孫劉關係(不還荊州就難以理順孫劉關係),若取守勢,可以自保。取攻勢,兵力不足,後防空虛,丟失荊州很正常。


亮羽飛雲99


關羽失荊州有幾個原因:1.性格問題,後期關羽自認天下無敵,只重士卒而輕同僚,所以導致糜芳等人與關羽有隙,自然不願出兵相救;2.戰略眼光問題,孫權想和關羽結為親家,直接被關羽羞辱,導致孫權一方必然想著抄關羽後路;3.孫權方滿天過海之計,終使關羽傾巢而出,這就是關羽缺少防備存在僥倖心理


曾經最美1017


三國中關羽過於自負,嚴謹點說有點自大和大意,政治意識薄弱。情同兄長的劉備把督守荊州的任務交給了他。在三國紛爭的當時,這是一個難度極大的任務,需要何等的謹慎、努力,才能完成這項任務呵!可是他卻大大咧咧,滿不在乎判州,不聽旁人的勸告。最終失去荊州。


MrKing851


目中無人,狂妄自大,可能這麼說會被罵,但是這是我個人看法 諸葛亮曾在隆中對上寫道天下三分後,待天下有變......所以荊州的地理位置對劉備集團來說很重要,甚至不下於大本營益州,荊州交通四通八達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諸葛亮在入川之前將荊州大印交到關羽手中的時候曾提醒關羽交好孫權,維持孫劉聯盟北拒曹操,後來關羽的做法卻是驕傲自大,羞辱孫權和東吳將領,這是使江東有偷襲荊州殺死關羽的理由。不過這個原因在我看來是次要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劉備已經打下了漢中,劉備集團在中國版圖上就佔據了半壁江山,當時的情況是劉備和曹操在漢中交戰爭奪漢中,結果是劉備勝利曹操班師回朝。劉備稱漢中王,聲勢如日中天,劉備坐擁漢中川蜀荊州,長江上游已經全部掌握在了劉備手中,這個時候,孫權感覺劉備對自己的威脅已經超過曹操帶給他的威脅了。江東集團的戰略方針就是三國鼎立見機行事,誰強就打誰,誰弱就幫誰。而這個時候長江上游全部在劉備手中,孫權坐立不安了。何況這個時候劉備剛剛拿下漢中,關羽又從荊州出兵攻打襄樊,曹操集團甚至有人提議遷都避鋒芒。孫權決定聯合曹操攻打關羽,荊州不能掌握在劉備手中,更不能掌握在曹操手中,那麼孫權想我就笑納荊州了吧。關羽丟荊州的原因還在於關羽其實不是荊州的一把手,用人不當也是關羽的失誤,抽調荊州守軍攻打襄樊又是失誤,漢中和益州也沒有派遣援軍,這麼多因素加起來就是關羽最終失敗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