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州大草原上,那些小型的食草动物刚刚被食肉动物捕获,便放弃抵抗,一动不动,为什么?

未央氏


生存是所有生物的头等大事,所有食肉动物需要具备捕猎食草动物的能力,而食草动物则需要具备逃生的能力。因此,食草动物们为了生存都有自己保命的“绝技”,比如长颈鹿的“无影脚”、羚羊的高速奔跑等等。这些能力都能在面对食肉动物的捕猎时,让食草动物们能尽可能的生存下来。但是,正如题主所说,许多小型的食草动物,在被食肉动物捕获后,通常会放弃抵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被狮子捕猎的小羚羊)

首先,我们来看看非洲大草原上最常见的食肉动物和小型食草动物有哪些?

01 食肉动物

非洲大草原是食肉动物的天堂,因为这里有着“吃之不尽”的食草动物。除了一些大型的食草动物外(例如大象、犀牛等),几乎每一种食草动物都有食肉动物来捕猎。在非洲大草原上,最常见的食肉动物就是狮子、花豹、猎豹、鬣狗以及野狗这五种动物。其中三种是猫科动物,一种鬣狗科动物,一种犬科动物。

在这五种动物中,只有花豹和猎豹是独居的,所以,也就限制了它们捕猎的食草动物的体型。通常情况下,它们不会冒险捕杀斑马、水牛、角马等大型的食草动物,它们一般会以捕杀猴子(花豹的专属猎物)、羚羊、山羊等中小型有蹄类动物为主,当然也包括一些小型的啮齿类动物以及野兔等小型动物。其中,猎豹的主要捕猎对象是各种中小型的羚羊。

而剩下的狮子、鬣狗以及野狗等动物的食物就比较的广泛了,大到水牛、斑马、角马,小到小型羚羊以及啮齿类动物和野兔等等。

尤其是鬣狗和野狗,虽然它们体型不大,但是它们是群居动物,而且擅长“掏肛”,所以即使大型的水牛,它们也能轻松的猎杀。

而且草原上所有的食肉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它们都喜欢捕猎食草动物幼崽。因为无论成年后体型多大的食草动物,在幼年时期都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

02 食草动物

非洲大草原同样也是食草动物的天堂,这里草木茂盛,极有利于食草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非洲大草原被称为“动物王国”,这里有着世界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食草动物。

在大草原上,我们常见的食草动物,从大到小都有,比如大象、犀牛、长颈鹿、水牛、斑马、角马、羚羊、野兔等等(河马是杂食性动物)。

在所有的食草动物之中,除了大象、犀牛、长颈鹿外,其他的食草动物无论大小都有天敌,甚至像大象犀牛这种体型庞大的动物在幼年期也会遭到食肉动物的捕杀。

那么,小型的食草动物在被食肉动物捕获后,它们为什么会一动不动呢?

在许多非洲的纪录片里,我们经常能看到食肉动物捕杀小型的食草动物,在捕猎成功后,小型的食草动物往往会放弃抵抗,甚至会一动不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

01 恐惧

恐惧是生物大都会有的一种情绪。尤其是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天生的恐惧,让它们在面对食肉动物时,很难有反抗的意识。就像我们人类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一样,通常会失去反抗或者逃生的意识。

02 无路可逃

小型的食草动物没有什么逃生的能力,即使逃走也立即会被按倒在地。而且一旦被咬住,越挣扎食肉动物咬的会越紧,所以越挣扎越疼。这有点像鬣狗的“掏肛”一样,被掏肛的动物通常不会逃走,因为被咬住肛门,稍微一动就会剧痛。所以,小型食草动物被食肉动物捕猎后一般是不会挣扎也不会逃走的。

总结

食草动物被食肉动物捕杀,其实就是它存在的“意义”,只有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生存的食草动物,它们的后代的基因才会一直强大,倘若一个地区内没有了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也就离灭绝不远了。

小型的食草动物在食肉动物面前毫无抵抗力,在恐惧和疼痛的支配下,它们已经忘记了求生的本能,因为它们知道求生无望。


猎奇动物社


这个事儿我来尝试回答一下吧。

确实是会有一些食草动物被食肉动物攻击之后一动不动的情况,比如说下图中的羚羊被老虎咬中了脖子之后立马就一动不动了,但是这种情况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动物不想动,而是随着食肉动物巨大的咬合力,瞬间颈椎就断裂了。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上面这张图里面,一开始羚羊还想要还击,直到被老虎按住了之后四肢仍在不停蹬地,但是老虎下嘴之后一秒钟,羚羊就一动不动了。所以这关键的一口是一个分水岭,应该是老虎一下子咬断了羚羊的颈椎,导致羚羊失去了行动能力。

而如果食肉动物不是攻击颈椎,只是攻击哽嗓咽喉,那么可能猎物还会继续反抗,比如说下图就是被两只狮子咬住的野牛,还在激烈地进行反抗。

另外,当剧烈的疼痛发生的时候,生物也会因为肌肉的剧烈收缩而发生浑身僵硬、失去行动能力的情况,比如说下图中的野牛就因为一下子被小型的食肉动物咬中了蛋蛋而一下子瘫倒在地,动弹不得【看着就疼】。

最后的最后,少数的一些动物确实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被吓就全身僵硬”的条件反射机制,比如说下图中的动物就是被称为“晕倒羊”的生物,在受到惊吓的时候,距离惊吓的源头比较远的羊会立马逃跑,而最近的那几只羊会全身僵硬瘫倒在地。

这样的行为可以让整个羊群中少数几头羊留下来称为食肉动物的盘中餐,而其他羊则可以逃跑,算是一种“弃车保帅”的行为,也只能让人感叹生物进化的多样性。事实上,人类本身也会有受到巨大惊吓之后会浑身僵硬动不了的情况,跟这种情况很类似。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它们倒是想抵抗,谁不想活命呢?可是面对巨大的体型、力量优势,小型动物在被猛兽咬到后就已经致命、失去反抗的能力了,即便不死也是个瘫痪、残疾的下场。

一些大型猎食类的动物,像狮子老虎,在捕捉小型动物的时候,先是扑到紧接着就是咬住猎物的咽喉,也就是脖子,脖子内外有很多重要的结构,一是动脉血管,会造成动物大量失血,使猎物逐渐丧失行动能力;二是脖子被咬断,脖子的骨骼构造是颈椎,椎间孔中穿行的是脊髓,而脊髓负责传到一些重要的运动功能,一旦脖子被折断,脊髓断裂,尽管短时间内可能不致命,但是脑子已经管不住身体下半部分了;三是气管,生物呼吸需要器官通气,被掐住脖子后会造成猎物呼吸困难,而动物大脑若不能获得充足的氧气,短则数十秒多则数分钟就会昏厥丧失行动能力了。

小型动物面对大型猎食性动物的时候,就是靠着数量的优势,不是和猎食动物战斗,而是通过多生幼崽,把猎食动物的肚子填饱了,才能在自然界混下去。像兔子、老鼠等啮齿类的动物,繁殖能力相当的强。也因此大型猎食动物都是一个生态环境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物种,只有保护好它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好生态。可现实的问题是人类要发展,有时候无暇顾及。不过这些相对于题主 的问题有点扯远了。

小型动物面对大型猎食动物,多是靠速度、体型来战斗,可生存竞争也使得大型猎食动物越来越强有了如今的局面,小型动物在被掐住咽喉的时候,不需要很长时间就丧失行动能力了。


来看世界呀


非州大草原上,那些小型的食草动物刚刚被食肉动物捕获,便放弃抵抗,一动不动,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并且由于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阔故而有着“高原大陆”之称。从非洲所处的纬度来看,北纬37°21'至南纬34°51'之间,赤道几乎从非洲中部横穿,除了刚果盆地和大西洋几内亚湾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以外,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地中海沿岸、南非南部为地中海式气候,北回归线穿越的各国以及安哥拉、纳米比亚均已沙漠气候为主,而乞力马扎罗山附近则是高原山地气候)。

而题主所说的非洲大草原全名应该是非洲热带草原。众所周知,非洲大草原是一个神奇的动植物王国,草高一般在2米左右,代表树种有金合欢树、波巴布树等,而动物狮子、猎豹、鬣狗、鳄鱼等为代表的肉食动物和以非洲象、非洲野水牛、长颈鹿、斑马、瞪羚、水羚、角马等为主的食草动物。

在网上我们经常看到以下猛兽攻击食草动物,或者像非洲野水牛攻击狮子的视频,其实这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都是为了种群繁衍。而一些小型的食草动物刚被食肉动物擒获就放弃抵抗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1、大家应该知道“打蛇要打七寸”的道理,对于猛兽而言也知道了这一点,一般情况下像狮子或者猎豹等在进攻时首先瞄准的就是猎物的脖子,因为脖子上有动脉、气管、脊柱神经经等经过了,是动物最脆弱的地方,因此咬住了脖子就相当于咬住了“七寸”,能让动物瞬间丧生抵抗力。而这种捕猎方式已成为猛兽捕猎的“标准作业书”和惯用伎俩。

2、局部疼痛至全身麻痹僵硬,经常在一些武打片子看到脚踢裆部致使对方双膝跪地手捧蛋蛋的画面,而在动物界有“掏肛哥”之称的鬣狗就掌握了这独家秘笈,鬣狗一般是群体行动,通过分散猎物的注意力而首先攻击肛门部分并开撕,其手段比雄狮还要残忍。

3、学过《羚羊飞渡》的应该还记得,其内容主要讲的是被逼上绝境的斑羚为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通过牺牲一半个体来挽救挽救另一半个体实现摆脱困境的方法。这种现象在非洲大草原上也有体现,如角码在迁徙的过程中,其“先遣部队”总会进行试水,为角马大军过河争取了时间。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人类已经没有机会去体验来自于“天敌”的“血脉压制”了,想象一下被狗追咬的感觉这比被天敌追的感觉差远了。

非洲大草原上小型的食草动物被食肉者捕获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例如狮子捕猎到小的食草动物有时候会留下它们的性命,目的是为了给幼狮子锻炼捕猎技巧。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它们跑一会被抓到,但是并没有致命伤休息一会趁狮子不注意又跑了出去,就这样反复的被折腾到精疲力尽。第二种情况是狮子面对大型的猎物会咬紧它们的喉咙,让猎物短时间内窒息而望。面对小型的猎物就会扑倒咬它们的脊椎骨,也是会让猎物短时间内失去行动能力。所以说猎物被捕后并不是不想反抗,而是全身失去控制无法逃脱了。而非洲草原上的二哥鬣狗捕猎手段更是下三滥,直接来“掏肛”任何动物都承受不住痛感,自然而然的放弃抵抗,这就是它们在食物链中的命运。

非洲大草原上的草食性动物数百万年来一直在和肉食性动物打交道,一般不会发生一看见狮子或者鬣狗就被吓到走不动道,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它们会穷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去逃脱掉猎食者的追捕,直到被锁喉或者咬到脊椎骨没有力气的时候才会放弃抵抗。那些被肉食动物一吓就倒的动物大多数都是没有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工饲养的家畜等。

当然还有一种特殊的动物“晕倒羊”,一天不晕倒个几次都不行,只要受到惊吓或者太过于兴奋直接就四肢朝上的晕倒可爱的很。这种动物放到非洲大草原不出一个月就得被吃灭绝了。




科学黑洞


那个,被捕获的食草动物可能不是没有求生欲而主动放弃了抵抗,可能是因为真的动不了了。。。。

如果它们还有力气挣扎反抗,那也是一定会做的,求生是生物的本能啊。比如狮子捕猎失手,被猎物挣脱甚至反击的情况也不少呢,先把搜索关键词给到大家——

【狮子捕猎被反杀】

不过大部分情况下,被当做猎物的食草动物可能真的是无力反抗。

食肉动物在捕猎的时候也是有技巧和策略的呀。

比如说狮子,它们速度快,犬齿发达,爪子锋利,攻击力强,也是是公认的,草原上食物链顶端的生物。狮子在草原上可吃的动物也非常多,水牛、长颈鹿、斑马、羚羊甚至是鸵鸟、野猪……都在狮子的菜单上。

但是呢,狮子捕猎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不是仗着自己实力强就傻追蛮干,狮子奔跑起来速度每小时能达到60公里,但是这个速度可能比不上它的某些猎物,所以狮子在捕猎的时候往往采用伏击的方法——悄悄地靠近猎物,然后突然袭击。

狮子在猛扑向猎物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咬住它们的颈部。这也是捕猎的技巧之一,瞄准猎物最致命的部位,一击致命,不过多的耗费体力跟时间。

动物的脖颈就相当于蛇的七寸,阿喀琉斯的脚脖子,被咬住真的是致命的。咬断了动脉会大量失血;咬断了气管会无法呼吸,缺氧昏迷;咬断了脊柱神经,身体和大脑指挥部失联,这些都会让被捕获的猎物无法反抗行动,只能任狮宰割……

当然,也有一些食肉动物不是通过攻击猎物颈部来捕猎的,比如说鬣狗。

鬣狗有一个很emmm的攻击点是……偷袭猎物后方,掏肛。

当然,这也是鬣狗在大草原上摸爬滚打多年总结出的捕猎经验。

鬣狗的食物,包括很多草原上体型较大的食草动物,瞪羚啦,斑马啦等等。但是鬣狗的体型比较小,成年鬣狗的体重大概只有成年母狮的一半,而且鬣狗牙齿相对比较短。

在身体和牙齿都不占优,猎物体型又大的情况下,鬣狗的捕食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团队行动,二是从背后偷袭。

鬣狗在捕猎的时候很喜欢攻击猎物后方,而它们的攻击部位也一般是动物身上比较柔软脆弱的地方,在极度疼痛的情况下,动物也是会失去活动能力的。

总之呢,食草动物被食肉动物捕获的时候,束手就擒不抵抗基本都是因为丧失了反击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


不吃肠的大肠


以非洲狮为例,


非洲狮是世界上最大、最强壮的猫科动物之一,大小仅次于西伯利亚虎。它们是非洲大陆最大的食肉动物,在许多方面都是猫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狮子有强有力的下颚,总共有30颗牙齿,其中包括四颗犬齿和四颗完美设计用来切肉的牙齿。



狮群中的雌狮一起狩猎,这意味着它们不仅更容易成功,而且还能捕捉和捕杀比它们更快,更大的猎物。



狮子是一种大型食肉动物,与其他猫科动物不同,狮子不是孤独的猎手,而是狮群中每个成年雌性成员都有不同的战略角色。这种策略让它们可以捕杀水牛、角马甚至长颈鹿、河马等大型猎物。狮子主要也捕食瞪羚和疣猪等较小的猎物。


狮子等大型猛兽在进攻小型猎物时首先瞄准的就是猎物的脖子,因为脖子上有动脉、气管、脊柱神经等,是最脆弱的地方,能让小型猎物瞬间丧生抵抗力。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随便想了一下,除了锁喉咬破气管致死之外的可能。

第一,他们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挣扎没有用处。

第二,挣扎只能换来更残忍的对待,比如被用利齿咬破身躯来防止你挣扎,或者直接咬死。挣扎只能让你死的更快。

第三,不挣扎活的更久,说不定还有机会逃生。不挣扎说明自己已经作为战利品,如果是要带回去给母性动物或幼子,可能会有逃生可能吧。

第四,面对死亡的恐惧,会让人呆滞,更何况动物。

但科学依据的可能还是,锁喉直接咬破气管致死。


小生禾乃


按题主说的情况一般都是被锁喉了,像鬣狗、非洲野狗捕食这种情况极少出现,锁喉常见于猫科动物捕食过程中。

体型较小的食草动物被体型较大的食肉动物扑倒锁喉之前一般都会经历逃跑、被扑倒的过程,这些过程会大量的消耗食草动物体内的氧气,需要大口急促的呼吸来保证体内及血液中氧气的含量。而这个时候突然被体型较大的食肉动物锁喉了,气管、主血管瞬间被巨大外力挤压,狮子的咬合力在600KG左右,就像被一把大号老虎钳子夹住,氧气基本瞬间断送、流向大脑的血液也近乎停滞。在极具缺氧的时候遭受这样的攻击,食草动物基本就瞬间休克了,所以就出现了题主所描述的情形。而一些大型食草动物因为喉部宽大、身体更加强壮,所以挣扎的时间会长很多,参考狮子捕猎野牛。而像狮子捕猎犹猪的时候基本一咬住喉部犹猪就丧失抵抗力了。咬合力小一些的花豹捕食犹猪的时候,犹猪就会多蹬几下腿。


捕猎至尊


生存本能使然。敌动我不动,让猎食者放松警惕;敌不动我在动,争取一线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