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人大附中與衡水中學比,傲慢且殘忍

拿人大附中與衡水中學比,傲慢且殘忍

拿人大附中與衡水中學比,傲慢且殘忍

深圳晚報評論員 李屾淼

原載於 2016 年第 23 期《中國新聞週刊》的一篇名為《人大附中:" 神校 " 甩 " 牛校 " 幾條街》在網上瘋傳多日。

不同的人大概從文章中看出了不同的東西。學生大概深感人大附中教學風格的自由靈動以致產生無限嚮往;教師可能對人大附中教師的誘人待遇十分羨慕;高考考生不免對北大清華等北京名校對本地學生招生的優厚寬鬆感到不平;教育家可能從中看到中國公辦教育資源的不合理傾斜。

但無法否認,人大附中代表著中國教育的一種理想境界,這所在國內外中學榜單上都穩居中國第一把交椅的中學裡,老師是身懷國內外名校碩博學歷的高材生,學生是千挑萬選素質優越的驕子,學生家長基本也是中國最精英的一群家長,校長兼為國務院參事,校園管理崇尚人性化自由化,教育方式則全方位闡述 " 素質教育 " 四字真諦。

人大附中的學生家境優越,天賦超群,可自由安排課程與學習時間,普遍愛好廣泛,或在各類國內外競賽活動中多有斬獲,或科研論文著作等身。相比於他們的 " 業餘 " 生活,令尋常學生頭疼的教學大綱那一套學業與高考對於他們而言顯得信手拈來,國內外名校的錄取似乎順理成章,人大附中出產狀元數量照樣一騎絕塵。人大附中縱然還掛著公立中學之名,但它所具有的社會能量、教育資源等各方面優勢,已絕非一家普通的公立中學可比,這樣的中學以及它的學生,放在世界上任何一種教育體制下,都將是佼佼者。

與此相對的是中外聞名的 " 高考工廠 " 衡水中學,算起來近段時間衡水中學的知名度大概比人大附中要高,但實在談不上是什麼好名聲。衡水中學可以說是人大附中反面的極端,嚴格的軍事化甚至反人性的管理教育模式雖帶來了明顯成果,然而引發爭議無數,詬病多於首肯。

跟人大附中的學生相比,衡水中學的學生簡直像在過著監獄般的日子。人大附中的孩子逃課自由活動之事司空見慣,衡水中學的學生則會因私帶手機零食進教室之類的雞毛蒜皮受到警告處分。衡水中學的學生大多家境普通,高考高分與名校錄取成為他們唯一改變命運的契機。雖然與北京的人大附中相隔不過三百公里左右,但河北省考生除非分數拔尖,否則與北京的名高校恐怕難有交集。衡水中學的目的只有一個:高分。而衡水中學的管理模式則證明有效,且不需要投入巨大資源引進高水平教師、不需要學校有太大的社會能量、有一套放諸四海皆可用的管理規章 …… 條件要求不高,方法簡單易學。

對於全國大多數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政策傾斜社會能量一概欠奉的多數中學而言,至少是個可供模仿的樣板。而人大附中對於它們而言,值得仰望,固然可以忠於理想,但實際操作中只能面對現實。現實是,高考獲得高分,對大多數學生與學校而言都是一根生存稻草,至於說別的,等生存下來再說吧。

人大附中與衡水中學的對比無疑會很刺眼,《人大附中:" 神校 " 甩 " 牛校 " 幾條街》在網上瘋傳多日後大量遭刪,恐怕是因為文章道出一個無人願言及的實情,即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在同一體制下,以人大附中為代表的少數優秀中學,坐擁得天獨厚的優勢,顯然已經構成一種合法犯規。不客氣地說,以人大附中所擁有的能量,辦不出一流名校反而無從交代。

以大多數人大附中學生的天資與背景,高考不利也不愁出路。就此而言,衡水中學的存在對於大多數只能以高考作為晉身之階的那些天資普通、背景尋常的學生而言,是一個機會。抓住這個機會難度很高,卻畢竟是個機會,他們的選擇恐怕不及人大附中的學生多。曾有一文流傳甚廣,題目叫《我奮鬥了 18 年,只為與你喝一杯咖啡》,不知是否可能成為衡水中學和人大附中的學生長大後的真實寫照。有些問題,今天的人不得不想:教育資源分配不平等,勢必加劇階層分化。長此以往,高考將喪失其最重要的功能:保持社會階層流動性。人大附中固然辦成了令人仰望的優秀中學,但作為公立中學,一部分掛著 " 示範性 "、" 試點 " 之類牌子的優秀中學所獲榮寵是否太過?或者其它中學的待遇是否顯得涼薄?不患寡而患不均,人大附中與衡水中學相比較,已投射出一道巨大的陰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