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将会怎么样?

用户96455344635


说白了我觉得农村比城市好,我也是个农民我在外打拼了二十六年了,因为有两个儿子结婚需要钱才在城里工作,等我儿子都成家了,我还回老家生活,我觉得农村更适合我养老,每天做梦梦见的还是农村以前的往事!


心爱大自然


这是个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拿我家来说,老家湖南一个村庄,我在天津,父母亲随老大在深圳。以前奶奶在,总想回去,一年回去四五趟,2018年奶奶去世以后,就没有了那份牵挂,但是我们这代人故乡情结还在,时不时想回去看看那个老房子,闻闻那种乡土气息,找找儿时记忆,但每次回去基本都失望和无奈,家乡在变化,已经回不到过去。

过两年我打算把房子重新盖一下,盖成乡村别墅,因为父母还是想回去养老,我老了也有可能去住一下。再过几十年,我都没了,我们的下一代对那个地方已经没有任何感情了,到那时候,那块地,那座房子不知道会怎么样,很难说,要么国家收回,要么就荒废着。

国家现在的政策也很重视农村,补贴了很多钱给农民,但是这种补贴形式国家的负担很重,农民的获得感很低,无非一年增加千八百补贴收入,起不了什么作用。国家还不如把钱投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养老这些解决后顾之忧的大事上。再因地制宜的出些政策盘活农村的资源(土地),引导城市的资源要素(人才,资本)流向农村,有了人才,资本和土地这三个要素,农村就有了活力,有了活力就能发展起来。比如等我老了,手里如果有些钱,国家能实实在在的出一些鼓励政策欢迎我们回家建设,我肯定会考虑,首先把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建设好,再投入一些到村里公共事业上,如果退休回乡建设的人多了,农村自然就变好了。这样我们的下一辈也都会对父辈的家乡产生归属感。农村就能越来越漂亮,富饶,宜居,真正实现振兴。以上纯属个人浅见。


陈灵136


农村正在消亡

看了让人很难过的问题,如今的农村,老人确实越来越少,恐怕坚持不了几十年了,我也是农村走出来的,从小在姥姥姥爷家长大,如今二老早已过世,就连住的老房子也因为拆迁没了,村里的很多老人,都已老的认不出样子,一个农村就此消亡。

中国将没有农村吗?

农村向城市发展这是一个趋势,但是中国的农村并不会消亡,再看看我的老家,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村,去年回家的时候变了样,原本的踩一脚就能飞起一团灰尘的土路,也变成了柏油马路,村里的一角也盖起了小二层,但还好奶奶的小土屋依旧在,每年回家的时候,一群村里的老人,都会坐在村头的大树下聊天乘凉,今年村口的老头老太太明显少了很多。

一问才知道,好几个老人都去世了,年轻人们都出去打工了,村里逛了一圈还有一些种地的中年人,但是几乎没有年轻人,老人们可能坚持不了太久了,等到这批种地的中年人老去之后,这群出去见过世面的年轻人,还愿意重新再回到家乡种地吗?

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的政策,将人才引向农村,重视农村的发展,让农民的地位高一点,让农村留下来!


共享人才


这个现象的确越来越严重了,比如说像我以前读的小学现在都关了。以前我读的时候有小学六年级,前几年只有最高三级,去年只剩幼儿园了,而且只有20多个学生,今年就关了。还有我们那时所读的初中,现在也只有小学和幼儿园了。而且一年比一年人少,估计不久的将来只能关闭了。难道农村要变成无人区了吗?


以前人们还以务农为主的时候,农村很是热闹, 一家大小都在一块,其乐融融。自从农村修通公路开始,年轻人纷纷往外跑。刚开始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走了出去,渐渐的连四五十岁的也走出去了。这些人走出去的可不得了 了,拖家带口的,小孩接到工作的地方读书。老人就留在村里,有些人出去几年赚到钱就干脆在城里买房,把老人也接了出去。老家的门前都长满了草 。

现在走进农村,可谓是冷冷清清,田地也荒废了,房屋也没人住了。农村难道要变成死地,变成无人区了吗?不对,这些只是个别现象,只是边缘山区的现象而已。


因为只有那些条件恶劣,生产条件落后的边远山区才愿意出去打工。打过工的人都知道打工的辛酸,没有自由,受人约束,看老板或领导脸色做事!其实,打心底想,谁愿意打工啊!

虽然农村平时没有什么人,但是每年过年的时候绝大部分都回来了。只有那些搬出去的人没有回来而已,而这只是小部分而已,大部分人的跟还留在农村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搬得出去的!

还有一种情况,农村都不会没人居住的。那就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老了的时候,打工没人要了,又没有能力在城里安家 ,他们最终还是会回到农村的。 大家认为我说的有道理吗 ?欢迎关注,评论


乡下马良


新的一批在城里打工的农村人,都老了,到时他们是新的留守老人。

他们的孩子会继续在城里打工,他们的孩子还是会交给他们的父母。

我们小区一对扫地夫妻。从山西来,在小区扫地扫了十五年。用挣来的钱,在老家盖了高楼。

如今他们的儿子也结婚了。他们就回家带孙子去了,儿子媳妇继续的在城里,接他们的班!


陈红光


我感觉不管什么时候农村都不能也不会荒废。就我个人的看法,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基本上都在外面打工,各种不能忍都忍了,每当春节放假就坐在一起聊聊天,聊得最多的就是趁现在年轻好好在外面干几年,谁都知道在家好,可是没有经济基础也是不行的,好好在外面奋斗几年有点实力(这里的实力是手里有点钱)了,好在家创个业,能多陪陪家人


迷茫姐


明天的太阳依然从东方升起,我们还是按部就班的生活,走个穿绿的来个穿红的,这个世界没有谁离不开谁,只有谁喜欢谁,谁需要谁,没有人种地了,我们难道就无法生活了吗?留守老人的消失,标志着我们又前进了一步,预示着人工种粮的时代彻底终结。

罗京去世了,妻子嫁人了,在罗京没有过三周年就嫁人了,难道他们没有感情吗?现在的人都看得开,很多时候就是随遇而安,何必呢?我们总不能为一个死人去坚守某种承诺吧!有必要吗?

以后没有留守老人了,土地怎么办,肯定有办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时代能造就生活方式,更能创造先进的生存技能,大家无需担心。

过不了几年咱们的土地就会扭转,有合作社经营,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运营了,这只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就没有农民了,我们都是产业工人,大家只管安心打工就行了,未来我们的土地不会荒芜,只能种植更先进,彻底解放劳动力。

未来种地根本不用劳动力了,全部机械化,即使没有人种地,大家照样可以生活,而且会生活的更好,现代化的种植的技术加上先进的机械根本用不到人工,大家明白吗?


大海传媒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随着农村老人的‘离去’,小农经济也会同时离开历史舞台,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正好,可以提高农村人均土地占有率,当大批人口离开农村时,减轻了农业经济转型的代价,农村人均土地占有率的提高,给新型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当今农业存在三种模式,其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家庭农场(100公顷到500公顷田地)以美国强大的工业作支持,采用轮作的方式进行现代化的大农业(美国是土地多,人口少〉劳动生产率极高,其二,中园现有模式,‘包产到户’劳动生产率极低户均土地极少(户均二亩三分地),典型的小农经济,其三,前南斯拉夫模式,少数人的单干(家庭农场〉土地占有不大于三十公顷,和多数农民组成的农工商一体的集体农场,土地占地大,劳动生产率高,得到国家大力支持,由于南斯拉夫属地中海式气候,同时多山地和丘陵,上述三种模式,当今中国应以南斯拉夫模式为主,同时恢复大型国营农场,搞多元化(即家庭农场,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经营,家庭农场可以允许城市人口中有资金有技术,有能力的人下乡搞家庭农场(不仅仅是农民,搞双向流动,即农村进城,城市人下乡),从而搞活农业经济,不搞人民公社。体现了各尽所能,同时,按劳分配。


胡服骑射682


问这样的问题,不但显示出题主的短视,还显示出你的无知,坐进观天,说的就是你吧!

再过几十年,就是再过几百年,留守老人不会都去世了。今天的留守老人的儿子儿媳也会老,老了就又会成了留守老人,还有孙子、重孙等一代接一代,一直发展到没有城乡区别,留守一词不会再出现在文人骚客的笔下,也就没有了留守老人。

农民工,即使现在都把老人留在老家进了城,到自己老了还是会回农村继续做留守老人。农民的根在农村,不管你飞多远飞多久,最终都会叶落归根。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恒古不变,人力无法抗衡。

再说了,这些年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农村发展,农民的前景一片光明。有些先进的创业投资者已经乘上了政策的东风,在农村发展的顺风顺水,如鱼得水。养牛养羊,种植经济作物,政府无息贷款,各项补贴扶持,技术扶持,销售扶持,一揽子扶持,专人跟踪指导。

只要你有头脑回农村创业,能做个致富带头人,带领其他农民共同致富,农村都会大力欢迎、支持你。所以,留守老人这个概念很快就会消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


土基子


看了各位老师的回答,都说的很忠恳,也很到位,心有感触。

这两年,我都在干扶贫工作,凡是贫困的地方,劳动力(不论男女)几乎全部外出务工,家里只剩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下,土墙房(所谓的不安全住房)百分之九十以上被拆除。看着农民把务工的钱一分不少的投入到新房的修建上,看着一幢幢别墅式的小洋房立地而起,家中却无人居住,房子周围杂草丛生,心里很不是滋味。

说真心话,农民务工的钱,为什么不用于提高家里老人、孩子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用于扶持孩子的优质就学(比如到条件好的学校上学等),让孩子顺利的走完学习之路。由此产生的后果:1、务工者一旦哪天因年龄大务不了工了,回家后只能无奈的再次耕种那荒废多年的土地,但收入甚微;2、孩子由于没有受到完整的管理和教育,过早地辍学进入务工行业,或在社会上游荡;3、已成年的孩子中,女孩外嫁,男孩难找对象,一是虽有房子,生活依然不富裕,女方在不住;二是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很多已经不会、不懂农耕工作,无论男女都不愿耕种土地,宁愿外出打工,老一辈修的房子又成空房(老人又成空巢老人)。

综上,农村的发展方向,土地承包到户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社会进程的需要,如继续下去,农民的贫困依然将在一段时间内恶性循环得不到根本改善。

不当之处,请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