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民國匪事錄》

河南汝州——《民國匪事錄》

古汝州,地處豫西南接伏牛、北望嵩萁,中間一河東流,在地理上形成了兩山夾一川的槽型地勢,北汝河橫貫東西形成了一條天然的交通通道,襄洛古道和許洛古道在此交匯。因此交通便利物產豐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只要佔領汝州,和平時期這裡是屯兵和儲藏物資的安全後方,戰爭時期這裡又是補充兵員疏散人口的廣闊天地。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豫西,土匪蜂起。趟將是豫西土匪對自己的稱謂,所謂“趟”指趟水過河,也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混一日是一日的意思。“趟”字過去是左足右堂,可惜後來簡化字把這個形意俱佳的字統統簡化為“趟”了。土匪自己封自己為趟將,當地老百姓可沒那麼客氣,無論你是“大將軍”也好,“大都督”也罷,一律為“杆”。老汝州的白朗雖然後來打著反袁世凱的旗號,但還是個徹頭徹尾的大趟將。至於白朗的那些手下,更是個個都是精光強悍的趟將。老洋人張慶十萬之眾過府穿縣,攻城拔寨,把個河南攪了個天翻地覆,烏煙瘴氣,可謂是豫西趟將的“模範帶頭人”

老汝州可以說是一個土匪王國國,一場天災人禍之後馬上就會出現一批大大小小的土匪,人民為了自身安全也紛紛築寨買槍用以自保,結果搞的是民匪不分,亦民亦匪的。所以汝州說的趟將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佔山為王落草為寇,另種是地主武裝魚肉鄉里。

民國元年(1912年):

8月16日,汝州張統領及管帶張殿興,在汝州、寶豐交界處向劉紅亮帶領的數十名白朗農民起義軍圍攻,當場殺死起義軍數名,劉紅亮等被俘入獄。

民國2年(1913年):

8月,白朗起義軍入臨汝爐溝一帶,意圖大舉。南方革命黨人派員赴該處聯絡宣傳,所標旗幟上書“南軍大都督”字樣,聲稱“二次革命”

11月10日,河南護軍使趙倜,率軍十營由洛陽開赴臨汝一帶,鎮壓白朗起義軍。

民國3年(1914年):

7月3日,白朗起義軍在寶豐大營東與成慎旅交戰,8日轉至汝州地界虎狼爬嶺。義軍戰士因轉戰數年,要求回家看望者甚多,白朗無法阻止,只好允許。

7月21日,趙倜率毅軍、鎮嵩軍萬餘人在魯山、寶豐、臨汝、方城等縣駐紮,對白朗義軍進行“清鄉嚴洗”。

8月,拱衛軍牛桂林、劉保善團包圍白朗義軍於三山寨內,經兩晝夜激戰,寨內彈盡糧絕,遂突圍並撤。8月15日,行至魏莊野湖泉之間,白朗中流彈而亡。

河南汝州——《民國匪事錄》

10月7日,駐寶豐毅軍丁芳亭營進攻據守鋸齒山之白朗餘部,該部轉往臨汝黃山寨。

民國9年(1920年):

3月6日(農曆正月十六日),伊陽西大社頭目王建昭率眾攻城。縣長王秉璋夜上將臺(舊址在汝州鎮衛生院內)躲避。群眾戲稱“王官上將臺”。

姜明玉在鰲頭山拉桿,約三千眾,主要下屬杆首由李鴻章、趙山林、孫炎、李十義。

民國10年(1921年):

河南督軍趙倜之弟趙傑的宏威軍駐臨汝,白天是“官軍”,夜晚當“土匪”。百姓紛紛到洛陽告狀。

民國11年(1922年):

7月,老洋人(名張慶)成立 “河南自治軍”,自任司令,擁眾千人。9月在寶豐大營一帶活動,聯合李鳴盛 、任應岐、張德勝等約七八千人。10月13日,攻臨汝未克,擄雷凳、福斯保兩牧師。

民國13年(1924年):

12月27日,陝軍暫編第二師張治公部參加第二次直奉戰爭失敗後,其彭婆留守連長蔡萬勝失去供給,向臨汝公安局長漫鼎甫要子彈,漫不給,蔡就勾結城內散兵頭目孫殿英,裡應外合,打下臨汝城,得槍甚多。孫自稱“河南自治軍”總司令,後被憨玉昆收編為混成旅,孫殿英為旅長,住城內一個多月才撤走。

秋,鎮嵩軍王振旅到臨汝鰲頭山收編姜明玉部為一個團,開赴登封中嶽廟點驗整訓。

民國15年(1926年):

冬,張德勝旅駐臨汝縣城。張驕橫傲慢,煙癮甚大,每天午前不起床。後被馮玉祥改編,開往豫東。

民國16年(1927年):

6月,劉鎮華的鎮嵩軍被馮玉祥改編,稱第二集團第八方面軍。劉任總指揮,萬選才、姜明玉、張德勝、梅發奎任軍長,全部集結在臨汝一帶,後開往許昌。

9月,馮、靳(雲鶚)戰爭爆發。馮軍韓復榘部(二十師)抄臨汝鎮閻曰仁家,閻全家逃走,家產被抄一空。

民國18年(1929年):

4月,總駕杆李長有率眾裡應外合攻城未克,警佐陸叔嘉守城有功受嘉獎

民國19年(1930年):

春,張治公到臨汝,被馮玉祥任命為剿匪總司令。

11月,孫殿英部隊駐紮臨汝城內,糧草奇缺,無力供給,時值大雪,部隊拆除城隍廟兩廊房及東西閱樓的木料取暖

民國20年(1931年):

4月2日,省民政廳長張鈁(字伯英)赴臨汝等縣督剿股杆。春,蔣軍七十五師宋天才部駐臨汝,協助第九師蔣鼎文部清剿臨汝、郟縣、禹縣交界處之山頭趙、葫蘆套等杆。徵集民工兩萬餘人,把杆首李長有所居寨堡盡行拆除,並在300餘名俘虜中(多數為群眾)槍斃7人。

7月,趙豹子、傅鈞、趙魁、王有、王根等杆在汝、郟、禹三縣交界之山頭趙、葫蘆套、空山洞等處共700餘人,憑險頑抗。經各縣團隊協同十一路軍會剿,至7月底全部肅清。

民國21年(1932年):

3月,鰲頭杆首張菊娃、王松傑等杆千餘人,竄擾臨汝地區。經綏靖公署轉令第三師及六十四師派人剿辦,至月底將張擊斃,殘部亦即肅清。

民國22年(1933年):

1月,杆首楊小黑、張五瑞攻陷段村、陵頭等處,縣指令督察隊協助跟蹤追擊。

7月,鰲頭山杆首張全禮、趙小保等杆眾300餘人,搶劫茹店,自由縣(今伊川白沙鎮)縣長告急。張鈁令七十六師王凌雲部同臨汝鎮閻曰禮民團圍剿,杆眾踞盆窯村山頂頑抗,激戰一天,杆眾竄伊陽二郎廟峴山一帶,因糧盡彈絕,交械乞降,被王凌雲旅收編,張全禮為營長。後經閻曰禮等向張鈁請求獲准,將張會禮等8人槍斃於洛陽東車站。

8月,王景元在爐溝開辦煤礦,日產原煤200噸,年產44000噸。

河南汝州——《民國匪事錄》

秋,臨汝普遍種植罌粟,美國駐臨醫院以每兩5角錢收購,縣向菸民每畝攤款2元,被河大學生李尚周和許昌私立霸陵中學校長毛瑞應告發,省令縣上解煙款資助教育。臨汝城防司令王景元等不承認種煙之事,劉峙來臨汝將胡紫庭(紳士)、王自卓(商會會長)逮到許昌,王景元家被剿,閤家逃往天津,後將部分煙款用於修建大閱樓及鐘樓後面的舞臺。

民國27年(1938年):

4月18日,十字路村甲長王汝太勾結臨汝鎮惡霸閻閣岑的護兵王富,霸佔了本村王曉嵐家的60畝水澆地,並將王的父親等8口人槍殺。

4月,縣長毛汝採,隻身進入“打孽團”團長連天生住處蘇莊村,騙連自投羅網,為民除一大害。

5月,縣長毛汝採調民團圍剿盤踞楊樓之土匪宋大目,民團副團長黃萬鎰、劉敬軒等被捉,民團頭目許子萬被擊斃。經同夥楊志堂從中解說,黃、劉與匪首宋大目等結拜弟兄後被放回。

秋,臨汝鎮閻曰禮捐資在南關創辦私立豫西高中,校長王召武。

民國32年(1943年):

9月27日,縣長左宗廉槍斃臨汝鎮惡霸閻小五於洗耳河灘。

民國33年(1944年):

春,因群眾告發,臨汝鎮閻家作惡多端,省第二軍風紀巡視團組長金漢鼎和省政府秘書劉魁到臨汝逮捕了閻曰倫(閻老六)、閻瑞卿(閻老二之子)、閻金丹、白佔魁(閻家掌櫃)等。縣長左宗廉因辦案不周,被撤職抄家,縣長由劉魁代理。後案轉魯山(省政府遷此),省府批准將閻瑞卿、閻金丹、白佔魁槍斃。

5月初,蔣機空中堡壘一架,轟炸鄭州時被擊中,降落登封縣馬峪村。登封劉縣長將7名美籍駕駛員護送到臨汝縣城東黃莊,由黃萬鎰派兵30名,由臨、嵩區遊擊司令金憲章率領送西峽口,再由湯恩伯護送進川。

7月,日偽縣政府成立,趙相臣任偽縣長,董良甫偽保安科長。

9月14日拂曉,駐臨汝縣城日軍100多人,向城東黃莊進攻,地方武裝黃萬鎰部不及準備,倉皇撤出,逃向村北焦莊。上午8時黃部組織反擊,將日軍逐出黃莊,並追擊到陳衚衕西地。

河南汝州——《民國匪事錄》

11月,日偽臨汝縣東北辦事處在一五張村成立,偽縣政府秘書餘漢屏為處長,副處長韓彝秩(日偽自衛隊中隊長),有200餘人槍,主要任務是圍剿大峪抗日根據地。

12月23日,日偽保安團黃萬鎰部向大峪解放區進犯,遭到猛烈阻擊,後急速撤退。

民國34年(1945年):

1月18日,日偽軍對臨汝東北大峪店、棉花窯、袁窯合擊,黃萬鎰、焦道生等地方武裝均配合敵偽進攻解放區。

2月初,登封楊香亭頑軍掃蕩大峪根據地,八路軍一個連直搗楊的老巢大冶鎮,主力部隊設伏殲擊,敵團長孫長海被擊斃,俘敵400餘人,繳獲步槍100多支。

3月,為禹縣日軍和偽軍席子猷進攻大峪,王樹聲司令員親自指揮一、三支隊進行反擊,給敵人以迎頭痛擊。

3月,住登封日軍經大峪店攻打焦村,根據地民兵在孟窯組織夾擊,活捉日軍2名,擊斃3名,傷30餘名。河南軍區和抗日縣政府召開祝捷大會,王樹聲司令員號召學習張全成英雄事蹟。

3月15日,偽縣政府保衛科情報主任李琳派情報員李方明到焦村勸說地方武裝焦道生投降日軍,焦不同意。3月15日(農曆二月初二日),臨汝、登封、郟縣、禹縣的日軍300餘人,由李方明帶路攻進焦村、李樓、

5月,日偽東北辦事處自衛隊配合頑軍大隊長韓相五部800餘人,對棗樹廟以北解放區進行圍剿。夜間被八路軍摸營,摘走步槍栓很多,敵大為驚慌,急忙撤退。

6月,黃萬鎰和韓彝秩自衛隊從金溝出發,對大峪解放區進行掃蕩。沿途燒殺搶劫,傷民兵、群眾30餘人,群眾財物被搶劫一空。

6月,曾一度和八路軍聯合抗戰的梁小舟、梁敘臣叛變,勾結日軍向大峪店一帶攻擊,被縣獨立團和區幹隊驅回。

7月20日,日軍段子鋪據點聯絡入主任劉金嶽的偽軍,配合梁小舟、梁敘臣地主武裝,對熬子坪八路軍供給處突然襲擊,搶走白布300匹,灰布280匹,軍服200多套,房屋被燒殆盡。22日,縣獨立團副政委率部隊把二梁的老巢袁窯攻克,抄其全部家產。

9月15日,黃萬鎰部進攻大峪解放區。頭道 河村長何學之妻馬英為銷燬給八路軍籌糧的名單,不幸被捕,她堅貞不屈,慘遭殺害,年僅27歲。

10月4日,王樹聲司令員率部南下,行經石槽王、李樓一帶,保安團長黃萬鎰、副團長羅耀遠帶偽軍堵擊大軍後衛,擊傷教導團副政委張思賢(後犧牲),俘戰士 27名。經多次嚴刑審訊後,於下旬由羅耀遠率偽軍80餘人,用牛車3輛,將27 人押解城東北張魯莊東頭槍殺。

民國35年(1946年):

3月,三青團幹事長張伯祥,授意行動組副組長蔡增珠到大峪老區李家窯教書,暗中打探八路軍在時的活動情況及工作人員名單。然後,根據提供的名單,抓捕了村長焦小元,民兵隊長焦其林、呂九、焦夫之,民兵焦連、秦太和、秦全德、秦壯、秦四德等人,劉窯村劉圪拒捕當場被殺。6月,呂九在縣城被殺,焦小元病死獄中,秦四德出獄後病死,其餘人員均用錢贖出。

民國36年(1947年):

9月28日,陳賡兵團第九縱隊二十六旅七十八團攻克臨汝鎮,消滅土頑100多人。

10月30日,第九縱隊解放觀上村,擊斃原日偽自衛團長王景全。

11月17日,黃昏,九縱二十六旅七十六團攻克夏店街,全殲守敵500餘人。匪首平文正跳寨牆逃跑,被擊斃於普照寺前。

河南汝州——《民國匪事錄》

11月23日,觀上村地霸宋蔚然率宋德新、王老洪、雷得成等匪徒數十人,趁解放軍暫時撤離之機,大肆進行報復。在觀上附近的高廟、郭莊、程灣等村抓捕解放軍傷員12名,除1名被帶走外,其餘均被刺死於觀上村外。

11月24日,臨汝縣人民民主政府在楊樓鄉和尚廟宣佈成立,縣長辛國良、副縣長王武烈、秘書朱洪文。縣政府先後遷三間房(寶豐)、羅圈、太山廟、觀上、滕店等地。

12月12日,自稱西北防剿指揮部主任王宗法、臨汝鎮匪首王克舉、李太林,糾集700餘匪眾,包圍官莊區公所。區幹隊與民兵奮起還擊,經8小時激戰,終因寡不抵眾,副區長馬進才、機槍手寧保川、區幹隊員李老六和民兵幹部家屬21人被殘殺,牲口、財物被搶一空。

民國37年(1948年):

1月28日晨,九縱二十六旅七十八團三營乘風雪之夜奔襲黃莊,生俘臨汝縣保安團長黃萬鎰及官兵150人。

2月18—22日,九縱二十六旅、二十七旅協同第五軍分區地方武裝,奉命剿滅汝河兩岸反動會道門,共作戰14次,先後攻克東趙落、武巡店、紙坊等據點,生擒東趙落紅槍會頭子董金堂、寨首李貴星等。

3月,九縱二十六旅七十八團配合地方武裝將聚集在半扎的土匪頭子孫窪鬥及其匪眾數百名全部俘獲。當天召開群眾大會,槍決了孫窪鬥、王祥、齊海雲等20餘名罪大惡極的匪首。

9月上旬,縣獨立團在鹿臺懷活捉潛匪姚夵,於陵頭廟灣公審,後在姚莊處決。

河南汝州——《民國匪事錄》

民國38年(1949年):

3月15日,匪首劉金嶽、陳自修、陳士魁、張文獻、郭老六等威脅矇蔽群眾,發動了“一、五區暴動”,涉及陵頭、騎嶺、廟下3個區。匪徒先後圍攻一區及王堂鄉、申坡鄉政府,槍殺庇東鄉指導員楊樹德、申坡鄉鄉長範中光及通訊員。縣獨立團和一、五、七區民兵經過兩天戰鬥,全殲匪眾,俘虜72人,繳獲步槍47支。

3月29日,禹縣匪首侯約、李平安、王武佔率300餘人襲擾下焦村一帶,七區區幹部和縣獨立團當天即擊垮匪眾,活捉匪首王武佔等30餘人。

4月17日,縣城北白沙溝一帶,反動武裝百餘人襲擊窪村一區區公所,經縣獨立團的追剿,殲匪40餘人。

4月29日,六區毛莊農會主席杜套、民兵隊長杜辛保與紅槍會道首劉明升等人勾結,煽惑64人組織暴動,區幹隊和縣獨立團配合清剿,捕獲匪首王老長、官晉等20餘人。

9月底,全縣反匪反霸工作結束。共活捉、擊斃土匪、惡霸分子192名,向人民政府登記自首的729名,殲滅反動武裝2800餘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