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豐城市“學前”劉氏——劉氏文化

江西省豐城市“學前”劉氏——劉氏文化

江西省豐城市“學前”劉氏——劉氏文化

我是江西省豐城市“學前”劉氏,堂號“敦本堂”。字序為“……功、德、傳、芳、遠;光、華、奕、月、興。”目前知豐城市“學前”有三個支系劉姓後裔,一支為高安均山,一支為高安金沙,我這一支因“文革”時燒燬族譜,暫不明瞭。現為尋源,發表此帖,敬請協助。

先說一下豐城市“學前”地域名。

在豐城市境內,曾叫“學前”這一地域名的地方,有兩處。一處為前漢(公元前)時期,在現在的淘沙鎮的東南方向建有“學宮”,其“學宮”前的一些地域,以建築物“學宮”起名,地名為學前。其地域範圍,目前不易考校。(豐城鄒氏族譜有這一“學宮”的記載。)

另一處是位於現豐城市老城區城東方向的一個以“孔子廟”這一建築物起名,以“孔子廟”為中心地,圍繞“孔子廟”的前(南)方、東邊、西邊的一較廣的地域。現為豐城市劍光鎮和平社區的部分地域。東起東門,南接沙湖,西南自考棚巷(老名藍家巷)起,接沙湖北面。西自湯家巷與現豐城市婦幼保健站交接處起。北為學背湖。

豐城縣誌及“豐城劍苑”雜誌二OO三年十二月刊印本記載:“孔子廟,始建於唐永徽二年(公元六五一年),成規模於宋紹興十三年(公元一一四三年),距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 又豐城市文化志記載:“孔子廟,原為“學宮”。在今豐城中學校園內,宋紹興十三年,元、明、清朝數次修擴建。民國廿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修建後,改名‘孔子廟’。”

從以上記載可以知道,“學前”這一地名是以建築物“孔子廟”(即“學宮”)起名的一個命名地,其地域名叫法具有千餘年曆史,居住在這一地域的人員,不少姓氏在族譜上都記載著“豐城學前”這一地名。直至現在還有不少中、老年人把這一地方呼叫“學前”。解放(一九四九年)以後,隨著“廣場”的建立,以及“豐城中學”的成熟規模的建設,才漸以淡忘,不再叫“學前”這一地名。

“學前”這一地名是豐城市老城區中一個相對較廣義的地域名,不是具體的地址(村址)名,所以自古至今市(縣)城地圖上是不可標示的一個地域名稱。合了一句老話:“九家十八姓。”在那個不很大的地方,呼“學前”姓氏的有黎、夏、饒、邱、塗、萬等許多姓氏。

拜讀“劉氏遜公支下聯修族譜”雜錄,一六五三[癸巳]年(清、順治十年)舊序中“光訓子檜任荊州判,改豐城訓導,居學前。生三子,長:純金……子昭幼子:明遠復遷居豐邑南鄉之拿崗荷溪是為荷溪劉氏之基祖”。

上文中“……明遠復遷居豐邑南鄉之拿崗荷溪是為荷溪劉氏之基祖”這段文字,意義有歧,其原意是怎樣的定義,現無從知。首先要弄清“豐邑南鄉之拿崗荷溪”這段文字中的“之”字的含義。

這個“之”字在這裡如用於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那麼所表示的是領屬關係。

這個“之”字在這裡如為虛用,則可理解為一個斷開語句的字。

根據《劉氏遜公支下聯修族譜》所記錄,“拿崗”、“荷溪”都是支系地名。“豐邑”可直釋為豐城。“南鄉”豐城沒有這個地名,但可有兩種意義的解釋:即“南邊的鄉村”和“南莊”。

我把兩種意義試譯下:

1、“豐邑南鄉之拿崗荷溪”——豐城南邊鄉下的拿崗、荷溪。

2、“豐邑南鄉之拿崗荷溪”——豐邑南莊、拿崗、荷溪。

當然,第一種釋義可能更接近原意,但第二種釋義也不能說不通。如果就第一種意義的話,原文大可不必加方向詞“南鄉”二字進入語句,是豐城張巷鎮的人(拿崗、荷溪都是張巷轄區。)都知道張巷位於豐城的南邊。假如第二種釋義成立,則“豐邑南莊天鑾公支下”與“豐邑南莊”文字就吻合上了。(以上分折當否?敬請指正,因我不是研究文字工作的。)

以上的解釋不足以認定為“檜”公為我學前《敦本堂》始祖。但巧合的是檜公“字:執中。宋、淳祐時任荊州判,改豐城訓導。見地肥沃,遂遷學前居住。”查“宋、淳祐時”為南宋理宗趙昀皇帝在位的淳祐年間的皇帝位號,為期十二年,自1241年——1252年,距現今2006年765年。而我學前《敦本堂》從目前認可的世系——即“芳”字輩為廿四世系,現已出世的人員到了“興”字輩,為卅一世系。那麼765年÷31世=24.67年,和平均24——25年為一代,是相當吻合的。有一種可能,即“檜公”來豐城學前定居時期,而恰巧學前劉氏《敦本堂》之始祖也是那個年代來學前定居,那麼這樣的巧合那真是太巧了!但是,又有一點是沒有巧合的,即《敦本堂》和《敦睦堂》的堂號名稱,很多姓氏人員不知道自己的堂號。而我所走訪的參與了《劉氏遜公支下聯修族譜》的支系如:銅湖、北頭、鐵路崗上、荷溪、衙裡都不知自己有何堂號。僅艾崗支系知道他們的堂號為《敦睦堂》。這一次豐城學前劉氏《敦本堂》(指劍光鎮居住人員)如果沒有和“豐邑南莊”劉姓聯繫上,也從沒聽說過《敦本堂》的堂號。這兩個堂號的名稱來源現不清楚。

堂號和字派的使用只說明在一定範疇內的支系人員是較近宗的關係,較多不同堂號和字派的支屬其源始祖,就是一人。

查閱遜公支下世系,遜公(第一世)→檜公(第十五世)→明通﹑明適﹑明達﹑明遠﹑明遠(第十九世)

第十九世中四兄弟,唯有幼子明遠公有後續族譜紀載,其長子明通公﹑次子明適公﹑三子明達公均無記錄文字。

敬請和遜公始祖一脈的宗親人員,留心遜公支下第十九世中長子明通公﹑次子明適公﹑三子明達公文字記錄信息。有知情者請和我聯繫。

另提供我們已知的較早幾位先祖名諱:

天如公,名:榮溥;字:天如。行六。生於一六五九[已亥]年(清、順治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巳時。死於一七二七年(清、雍正五年),正月卅日子時。選擇於一七二八年(清、雍正六年)十月初八日,安葬於茨裡戌時下巳。棺葬。墓方向座北向南,偏西北—向東南向方向三分(五度)。(遷徒地不詳。)

天鑾公,遷豐邑南莊。(江西省豐城市董家鎮轄區。)

榮亭公,大清都騎尉。配盛氏。生子:德林。

德林公,配盛氏。生子:傳薪﹑傳賢。傳薪公,配梅氏。生子:芳槐(瑞森),生女四人。

傳賢公,生子:芳仁﹑芳義﹑芳禮﹑芳智﹑芳信。

芳仁公,配熊氏。芳義﹑芳禮二公遷上海。芳智公殤。

芳信公,(名:春生。)配邦氏。生於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農曆)一月廿八日。生子二人,女五人。

傳化公,生子女:長子:金魁。次子:芳春。三子:生髮。四子:芳勝。歿於一九O二[壬寅]年(光緒廿八年)孟春。

金魁公。芳春公,配任氏。

芳勝公,(名勝元,又名盛元。)配丁氏。生子女:長女:紅仔。長子:全仔。次子:遠興。幼女:印仔。幼子:遠庭。

上述先輩人員當中,唯有芳信公健在,據他老人家回憶,上屆修譜,是他老人家在七歲前後,距現在約有八十五年左右。以上名諱在上屆族譜上應有記錄的信息。敬請宗親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