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

能夠把一個人從一個世界帶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一名在湖南農村長大、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的中國小夥兒,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這相當於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何江,是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當天,與他同臺演講的特邀嘉賓將是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這不是他第一次獲得一所大學畢業生的最高榮譽。何江曾經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並作為獲獎代表發言。

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爸爸說,只有好好讀書才有出路

何江印象最深的,是爸爸每天的睡前故事。無論白天農活兒幹得多累、多苦,何江的父親都會在睡前給兩個兒子講故事。

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主題——好好學習。“我爸高中都沒畢業,也不知道哪裡找來那麼多的中國傳統故事。每天講都講不完。”何江上大學後,有一次問起父親,哪裡找來那麼多睡前故事,父親告訴他,很多故事都是自己瞎編的,目的只是想告訴孩子,只有讀書才能有好的出路。

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除了給兒子講睡前故事,何江的父親還嚴格要求兩個孩子的學習。放學後,何家的兩個兒子通常是被關在屋裡“自習”,作業做完了,繼續自習;而這個時候,大多數農村男孩都在田間地頭玩耍。

“那時覺得爸爸很‘霸蠻’。但現在想想,這是農村環境下的最佳選擇。”何江後來考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又去哈佛大學碩博連讀,而他的弟弟則成了電子科技大學的碩士畢業生,今年下半年就去上海工作了。

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母親的鼓勵讓孩子保持學習興趣

支撐兩個男孩保持學習興趣的,是那個“文化水平不如爸爸”的母親。在何江眼中,母親是個溫和派。父親批評孩子學習不好時,母親總會在一陣狂風暴雨後笑呵呵地跑過來,送上“和風細雨”。

在母親那裡,兩個兒子總能找到自信。何江現在知道,母親當年的做法,就和如今他所見到的美國人的做法一樣——以鼓勵孩子的方式,給予孩子最大的自信。

湖南農村的婦女,在農閒時通常喜歡聚集在一起嘮家常。但何江的母親更喜歡陪著兩個兒子一起學習。

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因為不識字,她總是要求兩個兒子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自己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她還會跟兩個兒子討論。

何江記得,自己和弟弟都喜歡給母親“上課”。母親的循循善誘與何江如今正在接觸的美國文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我剛來美國時很不習慣,不管提什麼建議,導師都說可以試試看。”何江說,美國有一種“鼓勵文化”,無論是諾貝爾獎得主,還是那些名字被印在教科書上的“牛人”,都會習慣性地給予學生鼓勵。他們會在跟你一起啃漢堡、喝咖啡、泡酒吧時,時不時地鼓勵你一番,讓你覺得“前途不錯”。

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就連這次申請哈佛典禮演講,何江也是在美國教授Diana Eck的鼓勵下進行的。

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每年只有極少數的中國學生敢於申請。何江想要發言,目的是讓美國的大學生聽聽來自中國的聲音。但他此前並不敢報名,“教授告訴我,你只要覺得可以,就去試試,沒什麼好丟臉的”。

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農村英語”變為純正美語沒有捷徑

申請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總共有3輪測試。第一輪,遞交個人學習、科研材料和演講初稿;第二輪,從10名入選者中挑選4人,每個人都要拿著自己的演講稿念稿;第三輪,從4人中選出1人,所有人都被要求脫稿模擬演講。

對一個英語是母語的學生來說,這都有極大的難度。更何況何江從小在湖南農村長大,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操著一口“農村英語”上了縣城的高中。那是他第一次從農村走進城裡。在寧鄉縣城,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英語水平與城裡孩子的巨大差距。“第一學期很受打擊,考試沒問題,就是開口說英語很困難”。

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不怕“使苦勁”的何江,買了一本英文版的《亂世佳人》回宿舍“啃”,遇到讀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書本旁邊進行大段大段的標註。

“學英語,跟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一樣,沒有捷徑。”何江自認為自己有些“一根筋”。這一點,或許遺傳自父親——從來不懂得走捷徑,家裡的田地裡,除了水稻,再也沒有種過其他品種的農作物。

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到了哈佛大學,何江又像剛上高中那會兒,焦慮不已。中國學生大多喜歡跟中國學生聚集在一起,這樣的話,很難找到機會練習英語。

何江硬著頭皮,申請給哈佛的本科生當輔導員,“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來的勇氣,反正就是想多講講英語”。從入學第二年開始,何江給哈佛的本科生做輔導員,這種方法讓他的英語表達方式很快從“中式”轉到了“美式”。到了讀博士期間,何江就可以給哈佛本科學生上課了。

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

“現在鄉村逐漸流行讀書無用論,認為寒門很難再出貴子。這樣的觀點讓我覺得挺無奈的。”何江再次補充自己的觀點,“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能夠把一個人從一個世界帶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我希望我的成長經歷,能給那些還在路上的農村學生一點鼓勵,讓他們看到堅持的希望。”

據悉,哈佛畢業典禮的歷屆演講代表多為文科生,何江是為數不多的一名理科生代表。哈佛博士畢業後,何江將赴麻省理工進行博士後研究。

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部分內容綜合自中青在線,鳳凰網。

優秀的人最大的共同點是

他們的父母絕大部分更用心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