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校長:教務處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為教育家

在高教圈,有種說法是,教務處是“天下第一大處”。

而在我們今天推送的講話稿裡,華東師範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認為,華東師大的教務處應該是教育家組成的教務處。

除了這一觀點,錢校長在講話時還拋出了不少值得一看的觀點——當然,談的內容也大多是針對華東師大的情況,但大家也可以藉此順便了解下這位院士校長對華東師大的謀篇佈局——包括:

當學校擁有最多的教育家時,就一定是世界一流大學了;

既不強調教師以為主,也不強調以學生為主;

學生並非教育者,學生不懂教育方法,簡單地以學生來評價教師是有問題的;

學校希望責任教授能夠作為一個一直在前線的思考者,時刻把專業發生的事情反饋給學術委員會,及時有所行動;等等。

更多精彩內容,還需各位自行查看。

院士校长:教务处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为教育家

(圖文無關)

今天(2019年8月28日——編者注)上午學校召開了暑假務虛會。本次務虛會的主題是“錘鍊團隊精神 加強團隊建設”。會議強調了團隊建設對我校的重要性。在此,我想談談團隊教育及加強本科教育對我校(即華東師範大學,下同——編者注)的重要影響。

華東師大有一個明確的願景以及三大使命,即通過三步走的方式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我校作為國家雙一流大學A類院校,所有問題都要以此為切入點進行考慮。

為了完成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願景,我們有三大使命:第一,“育人”使命,通過教育模型的深刻變革來培養自由和全面發展的人,我們肩負國家教育創新和教育變革的重要任務。第二,“文明”使命。第三,“發展”使命

今天我想強調第一個使命——“育人”使命,這一使命是任何時候都不能被丟棄的。作為一所以教育和教師教育領先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不同於其它大學,雖然同時作為一所研究型的綜合大學,但

教育和教師教育是始終需要牢記的第一角色

那麼,從第一角色為出發點,需要回答以下問題:華東師範大學在國際上、全國內有多少原創的教育模型?有哪些教育模型是由我們引領的?有哪些教育模式是被許多學校模仿的、讓他們跟隨我們的?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將我們的願景和使命落實到位,落實到隊,落實到人。

為了完成這一願景和使命,有三大策略:教育教學創新引領,學科科研優化提升,國家戰略精準對接。那麼在教育教學創新引領方面我校做了哪些工作?其中哪些是別人沒做而我們敢做的?又有哪些是我們做了併產生很大影響的?有哪些已經形成了生產力?

為了完成這一願景和使命,在三大策略的基礎上,另外我們還有三大手段:學科交叉,信息化(智能化),國際化。這三大手段在我們教育教學方面體現了多少?

我校聚焦國家戰略精準對接,提出“教育+”“生態+”“健康+”“智能+”“國際+”五大行動計劃,通過聚焦帶動各個學科,但我校目前的教育教學是否體現了這五大計劃?是否在教材、教學方法、研究成果、獨特的教育改革成果上有所體現?

我想,有時候我們需要回過頭看看以前制定的文件,有多少是我們說了就做了的?很多問題在於說了不做,若干年後看會不會發現什麼都沒做。

如果你問我,我心目中華東師範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實指向我們學校的本科教育,因為無論是本科教育、教師教育、研究生教育,還是後續影響到的基礎教育,其中,本科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核心,所有在教育中最新的方法、探索、成效都應該在本科教育中體現

院士校长:教务处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为教育家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在會上講話(來源:華東師範大學新聞網)

回答華東師範大學的培養目標,從人才角度來說,其知識素養能力結構,應當是梯形的,我們培養的畢業生應該有自己的特徵。

這些特徵包括,即第一,基礎廣博。作為一所綜合型、研究型的大學,同時是第一所社會主義師範大學,我們培養的學生應當具備基礎廣博的特點,我們培養的學生在基礎廣博這方面應當在上海、在全國都有一席之地的,但我們做到了嗎?現在的課程體系、教育方法能支撐基礎廣博嗎?如果不能,那就是對不起學校的定位。

第二,學問精深。我們不是普通師範學院也不是師專,是承擔的文明、民族和國家的發展使命的頂尖大學。作為這麼一所最重要的師範大學之一,需要回答:我們培養的學生學問是否精深?同時作為一所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目前的課程中,有多少課程內容是學科前沿知識(近五年,包括本校創造的)?其中哪些是突破性、顛覆性的?即使教材上沒有,也應當講授

,這樣學生們就能帶上華東師範大學的烙印畢業,否則就是對不起學生。

第三,言行示範。在言和行上展現出不同於其他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其他學校學生的一種風貌、氣質和能力。比如,在校慶籌備上,我要求體現“不言之教”,即一草一木皆教育。言行示範不等於循規蹈矩,縮手縮腳,溫良恭儉讓,而應是培養《道德經》中老子描述的“聖人”角度思考的那樣的人,結合現實,就是我們的學生應當具備的風貌。

第四,教育先行。我校畢業的所有學生應當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獨特的修養和見解。教育跟隨終身,我校教育學基本理論和能力是否普及到了每一個學生身上,不是指傳統、經典的教育學知識,而是指當代教育學精髓,通過通識課程普及到每個學生

第五,智能支撐。今天是智能的時代,我校為此成立信息學部,以強化我校現有的優勢學科。在座可能不知道,

華東師大畢業生的第一大就業領域是教育,第二大就業領域的信息技術。並且,華東師範大學內部教職工,有很大部分都畢業於信息技術及其相關學科。希望通過我們的通識課程,我校畢業生在教育和智能這兩方面應當成為特點,在對比其他學校時,我們學生通過通識課程的普及,應當擁有顯著的信息背景優勢。

我們在座都應當思考: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的學生應當具備怎樣的形象?也即華東師範大學“標準人”——借用生物醫學和大數據領域的“標準人”這一說法,由標準整理的研究模式。通過研究確定華東師範大學的“標準人”,我們就能知道在課程改革、教育方法、教育體系、專業規範方面應當如何建設

接下來說專業建設方面,一流專業如何建設?我認為,需要強調交叉前沿,打破現有界限。

目前的專業設置更多地帶有五十年代和前蘇聯的特點,但反觀美國、英國等國家,無專業之說,只有主修。我們應當擷取不同國家、高等學校的發展優點,充分體現其優勢。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知識結構在符合專業基礎上,符合個人特點,不同的學科交叉

比如若干年前的一個人才培養試驗,一個先學兩年物理、再學兩年化學的學生,平均水平是要超過學習四年化學的,因為這符合學科發展規律。

比如先學生物再學化學做得不好,但是先學化學再學生物則可以做得很好,因為化學是生物的基礎。

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如何打破現有界限,培養能夠面對未來的人,而不要把學生的知識面越限越窄。應當強調學科交叉,比如化學與地理的交叉,化學與生態交叉,化學與腦科學交叉等。

我校應把專業的交叉作為優勢,因為華東師大是專業學科最全的學校之一。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中,將近四五年產生的知識,以適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打破界限,能否讓學生在不同專業都能有所涉獵,以形成獨特的知識結構?

這方面,可以通過我們的通識教育、專業教育來完成。比如,人工智能時代,學習化學的人後續學習人工智能,那麼就可以在人工智能設計合成反應方面有所成就。書記、院長、系主任、責任教授都有責任認真謀劃專業發展,

我們希望責任教授能夠作為一個一直在前線的思考者,時刻把專業發生的事情反饋給學術委員會,及時有所行動

目前我校申報21個一流專業,反問我們現有的課程體系、教學,是否達到一流?我校目前共有83個專業,承擔了學校願景使命嗎?

這麼多專業都不可能每個專業成為重點發展專業。如果有的專業在我校的願景使命下是不可能做成一流專業的,希望儘早調整。在支持發展新專業的同時,在3年時間內把現有專業數進行壓縮到60個專業左右

我們的任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培養自由的人。但現有責任教授總數不進行增減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合力協調交叉地把專業辦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寬,生命力越來越強

院士校长:教务处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为教育家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講話時的會場(來源:華東師範大學新聞網)

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建設一流課程,強制性鼓勵推廣探究式教學

我把人類社會、學校發展分成幾個階段:自然階段、學習階段、研究型階段、智慧階段

自然階段即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階段。

學習階段是學習他人長處、反思自身短處,我校應儘早通過學習階段,進入全面的研究型階段。

研究型階段,以研究型醫院為例,研究所和臨床同在,最新的研究成果直接用於臨床;以研究型公司為例,技術先導,最新的研究成果用於實踐,比如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例,18萬員工中有9萬研究人員。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的本科教育是不是研究型的本科教育?如果我們不能達到研究型的本科教育,那我們愧對國家,愧對民族,愧對華東師大

研究型的本科教育課堂,應當以討論式、探究式為主,使得中小學也能以討論、探究為主。

我們需要反思,你傳給了基礎教育什麼?基礎教育有的問題,就是師範大學有的問題,我們這樣的師範大學應當首先實踐研究型教育,以傳導到基礎教育

為什麼很多老師越教越死板,越教越失去熱情,因為一張PPT十幾年。很早就要求,PPT版本保持最長期限是半年,大家是否做到?每個學期都應當是新版本。

研究型教育教學應該做教育研究、教學研究,特別是高水平的教育研究、學科的教育研究(在國際SCI學刊發表,如J. Chem. Edu.,J. Phy. Edu),而不僅僅是科學研究。

對教學為主的人員,研究可以降低量的要求,但不降低質的要求。明年數學教育世界大會將會在我校召開,這是非常值得榮耀的事,因為我們是做教育的,是做數學教育的,這就是我們該做的。

不能把知識點的傳授當作最重要的責任,最重要的應當是思維方式的傳,否則學生走上社會後會不知所措,在面臨重大問題時,就不會體現引領力。我們需要傳遞給學生多樣性的思維方式,通過知識傳遞培養不同的思維方式。

我們現在的誤區在於讓學生學習了太多的知識點,因為默認這是專業,他以後會幹這個專業,事實很多人今後不幹這個專業,最有用的是這個專業特有的某些思維方式。

我們這裡的專業可以說是應該理解為“專門化”,通過“專門化”來掌握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比如早期化學強調元素化學,後續化學強調熱反應,再後面的化學強調超分子化學,這就是思維方式一直在轉變。

淘汰不合適的課程,調整不稱職的教師。希望戴校長(即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兼基礎教育集團主任、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戴立益——編者注)和教務處規劃組織校內外專家對現有課程進行聽課,包括網絡遠程聽課。

院士校长:教务处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为教育家

深化人才教育模式,培養一流人才,強調學科素質和能力的達成度

不強調教師以為主,也不強調以學生為主,學生並非教育者,學生不懂教育方法,簡單地以學生來評價教師是有問題的

但應當以更為客觀、全面的方式來評價,通過教師和學生雙方的努力,以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達成為衡量標準。

我們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達成度是多少?有多少學生通過學習達成了素質要求?我們的最低標準應當達到國際標準,通過國際評估,國際標準是國際教育的及格標準,我們可以分批完成。

但同時允許強調獨特性,中文系、馬克思主義教育可以強調獨特性,然後把自己做成國際標準

這一過程可概括為:對標、追標、創標。

加強教育學科建設,打造一流師資隊伍

首先回答,什麼是教育家?教務處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為教育家

全國有多少所師範大學?其中華東師大居於什麼位置?全國有多少個研究型大學?其中華東師大居於什麼位置?因此我們的教務處應當是教育家組成的教務處,否則愧對學校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地位(而且是師範大學)。

儘管我國有許多命名的科學家、首席科學家,奇怪的是,目前我國教育家很少、被命名的更少,因為沒有人明確過教育家的鮮明標準,也沒有明確的培養和成長計劃,但我們要先行!我們要建立中國教育家的“標準像”。

我個人認為的教育家的標準是:有自己的學說、有自己的實踐、曾經擔任過一定的教育行政工作、能夠取得顯著的教育成果並有影響輻射能力

華東師範大學眼中教育家的標準形象到底是什麼?各個學院院長、系主任、著名教授,達到教育家要求了嗎?在座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所在領域或者學科的教育家。

院士校长:教务处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为教育家

教學科研服務一體化

如何做團隊建設?“校內有隊,校外有體,國家有位”,這是交大對自己團隊的要求,同樣我們學校的團隊也應當做到,以增強我校在全國的競爭力。

最後,我們的本科教育是研究型教育,需要讓學生儘早地進課題、進實驗室、進團隊,和團隊、實驗室、社會實踐結合在一起。

希望各位把自己的人生職業定位在教育家,當華東師範大學擁有最多的教育家時,華東師範大學一定是世界的一流大學

本文轉自一讀EDU(ID:yidu_edu),原文來自華東師範大學新聞網,原題為《校長錢旭紅院士在第二十六屆本科教學與教學管理研討會上的講話》。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查看。

院士校长:教务处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为教育家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內容。

『推薦會議』

1.2019年全國高校機器人及智能製造課程教學研討會

2.2019年全國高校大數據專業核心課程師資培訓班

3. 2019年全國高校通信與信息專業核心課程師資培訓班

1. 2. 3. 4. 5.

關注我們

院士校长:教务处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为教育家

讓我知道你在看

院士校长:教务处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为教育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