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扔掉乾隆随身下葬的遮布,却被拍出1.3亿,为何值如此天价?

芯疼比快乐真实


孙殿英是民国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军阀,他将传说中的“摸金校尉”搬到现实中来,亲自上演了一出“土匪式盗墓”。民国时期盗墓之风猖獗,与孙殿英是脱不开关系的。可以说,如果要问满清贵族们最恨的人,孙殿英一定榜上有名,毕竟,他快把人家祖坟刨光了。

孙殿英盗墓跟普通的盗墓贼不同,他往往会以军事演习为名,大摇大摆的开出军队,随后让一支由土匪、盗墓贼、士兵组成的盗墓部队,强行掘开古墓,然后将里面的财宝文物洗劫一空。这种盗墓方式简单粗暴,快捷高效,但军队的非专业化也使得许多文物受损,有的甚至在孙殿英眼皮子底下溜走,比如他在东陵里扔掉的一块“裹尸布”,在后世竟拍出1.3亿的天价。

一块普通的裹尸布自然不值钱,但孙殿英扔掉的这块,却大有来历。北伐战争期间,孙殿英在张宗昌的调遣下赶赴马兰峪,而就是在这里,孙殿英碰到了想要盗掘清陵的军阀马福田。孙殿英受到马福田启发,决定自己来盗,于是他借着自己兵强马壮,将马福田赶跑,自己组建出一支盗墓部队。

孙殿英这次盗挖的东陵是清朝帝陵,里面安葬着五位皇帝以及众多阿哥公主。清朝对帝陵保护向来严密,所以在清朝灭亡以前这里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孙殿英相信,东陵下面,一定有数不尽的财富。

孙殿英的判断没有出错,当部队掘开东陵以后,无数的文物和财宝映入他的眼帘。不过,对于孙殿英来说,他最看重的是金银财宝,其次是那种一眼看上去便很值钱的物件,至于文化价值高的文物,他是丝毫不在意的。

在打开乾隆的墓室以后,孙殿英看到乾隆口中有一颗宝珠,身旁还有随身下葬的的遮布。最吸引孙殿英的,当然不可能是乾隆的尸骨和裹尸布,他连忙让人将乾隆的头骨敲碎,取出宝珠。至于乾隆身旁的遮布,孙殿英一开始用它来包裹金银财宝,后来便将它扔掉。然而孙殿英不知道的是,自己随手扔掉的这块“破布”,其实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乾隆画像

这块遮布被扔掉以后,有人将它捡走,之后便没有了踪迹,直到不久前的一场拍卖会上,这块遮布才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它最终拍出的价格,是1.3亿元人民币。

这块孙殿英弃之不要的“裹尸布”,能够拍出天价,自然是有原因的。其实,这块随身遮布,真正的名字叫做陀罗经被,它是一种织有金梵字经文的随葬物,在清朝只有皇帝和王公贵族可以使用。孙殿英扔掉的这块陀罗经被,原主人是乾隆皇帝,自然不同寻常。乾隆的这块陀罗经被,是西藏活佛专门为乾隆订制的,制作原料是藏羚羊尾巴上极少的绒毛,非常珍贵。而且,这块陀罗经被采用的是被民间誉为“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缂丝工艺。

可以说,这块陀罗经被本身的价值就很高,再加上它是乾隆皇帝的随葬品,上面还有各种梵文,文化价值更是无法估量。所以,孙殿英扔掉的这块不起眼的“裹尸布”,能够拍出天价,是很正常的事情。


历史战争


2008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乾隆死后身穿的“陀罗尼经被”,被一个持有168号码牌的男士,以1.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买走,而这条被子,在几年前还几乎无人问津,结果在短短数年间,成

为清东陵诸珍宝之首。

说到这条“陀罗尼经被”,就不能不说起那个赫赫有名的东陵大盗孙殿英。

话说1928年春天,孙殿英奉命到北京附近的蓟县遵化一带剿匪,而这里距离清东陵很近,清东陵里埋着大清的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还有更多的国宝级文物也

随同他们的主人静静地躺在地下,说白了这里就是一座聚宝盆。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清东陵的看守已经形同虚设,附近的村民和专业的盗墓集团彼此勾结,盗墓活动非常猖獗。

孙殿英逮着这个发财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本身就是土匪出身的他压根不考虑如何妥善保护这些国宝,而是直接派出大批强盗一般的士兵组成盗墓大军,几乎把东陵各个墓葬都破坏了个遍,手段也极其野蛮,他们用斧头砍开慈禧的棺木,扒光了她身上所有的金银珠宝,并用刺刀撬开了她的嘴,夺取了嘴里的夜明珠。

而存放乾隆皇帝遗体的地宫,则直接被炸药炸开,珠宝被洗劫一空,剩下的字画衣物,要么被焚毁,要么就在随意丢弃在地宫里。

而在这次浩劫中,乾隆和慈禧身上都有一件东西被士兵们丢弃,就是如今著名的“陀罗尼经被”。

这一床不起眼的被子,偏偏就是东陵宝贝之首。

这种被子,堪称是中国几千年来丝织工艺的巅峰,几乎达到了“一寸一金”的程度。

它的原料来源于金线、藏羚羊绒、黄缎、獐子绒,采用双面缂丝织就而成,一条“陀罗尼经被”需要耗费的藏羚羊非常多,而藏羚羊本身就种群稀少,当然它的皮质极其柔软,藏羚羊绒更是被誉为“软黄金”,然后工匠们需要用几年的时间,用各种材质,将这条被子一针一线地缝制出来。

在被子上,用梵文、蒙文、汉文绣制了陀罗尼经,令人称奇的是,把这个被子翻过来、翻过去,用不同角度看,都能呈现金、紫、黄、粉、棕5种色彩,在被子上都会标注左肩、右肩、左脚掌、右脚掌字样,方便人们把亡者的遗体摆好,所以每件被子都是根据生前主人的身材量身定制的。

在清代,能在死后覆盖“陀罗尼经被”的,只有亲王以上级别的人享受,目前现存于世的陀罗尼经被,除了慈禧的明黄色的被子,还有就是乾隆的正黄色经被了,只是,慈禧的经被一直收藏于清东陵博物馆,乾隆的经被历经战乱之后不知去向。

直到2005年,一件清代袈裟,竞拍价为8万元,但始终无人问津,直到一位秦先生,对这件袈裟产生了兴趣,最后作价9万元买下了它。

买回去之后,他把这个袈裟摸了又摸,总感觉里面还有什么门道,于是,他把这件袈裟打开一个小口子,发现夹层里面还有一件正黄色织物,最终,一件陀罗尼经被展现在他的眼前。

最后,他找到了故宫博物院权威鉴定专家张淑芬来鉴定这个宝贝,她虽然阅宝无数,但是她只在《大清会典》中看到过关于皇帝御用陀罗尼经被的记载,最后她找来其他专家,从经被的尺寸、纹饰、经文及色彩上才最终确定这是乾隆身上的陀罗尼经被。

2008年,这件经被被2次拍卖,第一次从9万变成了6550万,第二次就变成了1.3亿。

至于从孙殿英洗劫清东陵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条乾隆的经被又去了哪里,经历了哪些,这就不得而知了。


云中史记


孙殿英乃近代大军阀,不以所谓的军事才能和智才谋略出名,而是以“盗墓”名声远扬。而他因盗墓所带来的“成就”,使得作为一个盗墓犯罪分子,也逍遥法外地度过了精彩传奇的一生。

其中最著名的就数“慈禧东陵、乾隆裕陵、康熙景陵”。而从这三座陵墓中获得的不计其数的财富,让孙殿英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了“民族英雄”,抗日胜利后成为了“爱国忠臣”,国民战争时期委任先遣军总司令。

乾隆皇帝,他在位期间,是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顶峰,不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他个人,不仅是一个杰出的、令人敬仰的政治家,还是一个收藏家。

乾隆在世时曾说,要将自己收藏的宝贝带入陵墓之中,而这宝贝绝大多数都是字画。而这一点也是令孙殿英没有想到的,因为他亲手毁了许多无价之宝。

孙殿英盗乾隆陵墓是为哪般?

孙殿英在盗了许多陵墓之后,就对“慈禧东陵、乾隆裕陵、康熙景陵”起了心思。之前的盗墓虽有收获,但是对于这三座大陵墓而言,纯属是练手、小打小闹罢了。


但是,对于盗慈禧陵墓而言,理由上还说得过去。因为慈禧本身的名声不好,如果他盗了慈禧的陵墓,不仅不会受到责骂。反而还会让人觉得是替祖宗出口气,但是如何对乾隆、康熙的陵墓下手呢?

虽是这样说,但是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进行盗墓。因为孙殿英是十二军军长,属于国民革命军,之后便以军事演习为由,轰炸了慈禧陵墓;之后赶紧下令,要三个陵墓同时进行。

在盗乾隆墓陵时,刚开始还很顺利,后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陵墓中的前几道门都可以打开,唯有最后一道门打不开。没办法只能采取轰炸,结果发现是乾隆的陵墓偶在门的后面死死抵着。

孙殿英对此只是一时的惊奇,之后就开始大肆搜刮珍贵财宝。本以为康乾盛世的乾隆,会留下许多金银财宝作为陪葬品,但是最后却发现乾隆陵墓里的宝物远远不及慈禧。

其实,最珍贵的无价之宝就是那些字画,但是孙殿英一介莽夫怎会懂得那些。懂得的人会觉得那是宝物,在不懂的人看来,只会是当成废纸,只认得金银。


就这样撕毁了许多珍贵名画,但是却没放过乾隆披的裹尸布上的金银钻石,最后只剩下了这张裹尸布在墓里。

乾隆墓的这块布有着怎样的身世

曲折经历为人惊叹。最开始的它被孙殿英遗弃,后来又被前清的遗老们前去护墓。为作留念,便将其带了出来,才展现于世人间。

而它的第一次公众亮相则是在2005北京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中。当时拍卖会中很多的名品都被拍卖走了,唯有这件标价为8万的“袈裟”藏品始终无人问津。当然,当时知道这件藏品来历的人也不多。

后来就被一个姓秦的先生以9万块拍下了它。秦先生很喜欢这件“袈裟”,细细研究一番后,发现在黄色缎子里面是一件精美的“经被”,它包含着四种暂时无法解读的文字。

在查证之后,才了解到,这原来是乾隆皇帝的裹尸被,而且还是一件由缂丝精制而成的陀罗尼经被,十分珍贵罕见。

于是就在2008年的拍卖会上,这件陀罗尼经被,被拍下6550万元。但在2010年,这件经被竟然被拍出了1.3亿元的天价。



1.3亿元的天价是实至名归的吗?一件普普通通的裹尸被不可能被叫天价,那缂丝陀罗尼经被又是什么样的来历让它身价翻倍?

其实,就这样的一件陀罗尼经被,材料的选材与做工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

它的材质选用的是金丝、獐子绒和藏羚羊绒,这一听似乎也没什么稀奇的。但事实上,它选用的绒毛还必须是尾巴下的那一点点绒毛才可以。

一只羊也就那么一点点合格的绒毛。但是这两米长的经被,那得需要多少的绒毛!如此一想,就单单是这绒毛的费用就已经让人咂舌了。再想想金丝的价值,更是让人惊叹。

材料说完,就要说说它的制作工艺了。这件陀罗尼经被是采用“缂丝”工艺制作的,而这一项工艺在古代时,一直都是用来做龙袍。因此能够掌握和精通这种工艺技术的匠人也不多,而现如今更是失传已久。

但就看这件乾隆的“裹尸被”,两米长,一米多宽,就做了将近3年的时间。原料珍贵,工艺精美,手法失传,身为天价,实至名归。

本身的价值尚可估量,但是若加上自身的来历出处,以及时间的打磨,更是让它光耀夺人。

乾隆皇帝本就是历代值得尊敬的一代明君,而他的“裹尸布”,是当年西藏活佛根据乾隆皇帝的身体部位,专为乾隆皇帝量身打造并制作的。

因为在这件“裹尸布”上还特意缝制了“左脚掌”、“右脚掌”、“左肩”、“右肩”这几个字。

在这之后,还被多位密宗大师开光,用以超度,让乾隆皇帝在去世之后去往西天极乐世界。乾隆的专用,大师的开光,更让它的价值上了一层。

再加上历史文物本就珍贵,更何况还是皇家用品。皇家用品在收藏市场上就十分受人追捧,而这件“裹尸布”还是皇家专用的祭祀用品,属于祭祀用品中等级最高的,且距今两百多年,依旧完好无损。

还有它上面的文字图案对历史的研究有极高的价值,这让它的身价在无形中又翻了一番。


除了这块布还有什么陪葬品

乾隆陵墓里面陪葬宝物除各类珍贵字画、精美玉器、金银珠宝之外,还有几样十分珍贵的物品。

一是乾隆皇帝颈上的一串朝珠,共计一百零八颗,大珠四颗。当时各大报纸报道了这件事,举国震惊,纷纷要求严惩孙殿英。

于是孙殿英将朝珠中的两颗送给了戴笠当见面礼,还请求蒋委员网开一面。现今朝珠已经不完整,有资料说,乾隆朝珠现在陈列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内。

二是西藏黄珠。这一黄珠被乾隆含在口中,据传可以令尸体不腐。但是强盗就是强盗,他们只认金银珠宝。

结果孙殿英他们就抬出乾隆的尸骨后,敲碎牙齿、搬离脑盖,取出了乾隆口中的西藏黄珠。这一行径,令人发指。之后西藏黄珠身处何处,至今下落不明。

三是九龙宝剑,它是乾隆皇帝的陪葬宝剑。剑鞘上面还嵌满了红蓝宝石以及金刚钻,剑柄上刻九条龙,堪称价值十亿,但是下场却令人唏嘘。到现在还不知道落到谁手上。


▲仿品

被历史淹没的文物我们固然可惜,但是如今被历史遗留的文物才更值得珍惜。不是“到此一游”就彰显了你与历史的距离,而是珍惜保护才是真正地走近历史。


史之策


东陵大盗孙殿英

孙殿英号称东陵大盗,本来的目的是前往京畿地区的马兰峪,结果在半路好巧不巧的遇到了原奉军叛将马福田,这马福田本来想去盗掘清东陵,挖点宝贝卖钱,孙殿英给他阻止并且赶跑了。

赶跑了马福田,孙殿英的军费紧张,于是他想起了马福田,又看了看清东陵的方向,于是他心生一计,索性他借着军事演习,也去清东陵挖点宝贝卖钱,不就有了军饷了吗?

于是孙殿英带人进入清东陵,由于清政府有言在先,不许破坏皇帝陵墓,所以孙殿英只能选重点进行盗掘,最终他把目标主要放在了慈禧和乾隆的墓葬上,因为他知道,这两位才是清朝最有钱的主。

暴力打开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后,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财宝多的数不清,就连慈禧身上盖的布,都镶满了珍珠,最终都让他手下的士兵给拆下来带走了。

乾隆墓葬里,也有一块盖在乾隆身上的墓葬,后来再也找不到了,应该是当时孙殿英的手下顺手给扔了,毕竟一块烂布也没人稀罕。

乾隆墓葬盖身布重现

2005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位秦姓先生发现了一个黄缎布面的被子,他觉得这被子不俗,但是苦于自己没有什么积蓄,就没有进行拍卖。

当秦先生回家之后,听说这个黄缎面被子流拍了,起拍价8万元。秦先生很开心,于是又去拍卖行询问,最终以9万元的价格将被子买回家。

回到家中,秦先生将黄缎被子的线头拆除,这黄缎被子内,居然有一袈裟隐藏其中,这袈裟正是当初孙殿英盗墓时,覆盖在乾隆身上的“烂布”,这“烂布”来历不俗,乃是“陀罗尼经被”,又称“往生被”,它是一种织有金梵字经文的随葬物,可不是什么“裹尸布”,而是一种宗教的宝贝,据传说,活人披上带来好运,死人盖上,地府无人敢管。

“陀罗尼经被”的价值

材质

制作“陀罗尼经被”的材料乃是藏羚羊身上尾部的绒毛,制作如此一个“陀罗尼经被”,需要耗费无数藏羚羊才能制成,乾隆一生奢靡不差钱,他死后盖的“陀罗尼经被”又怎么会差呢?

工艺

“陀罗尼经被”除了材料很贵,它的制作工艺更是不凡,“陀罗尼经被”的制作方式,采用了双面缂丝工艺,这种技艺极为复杂,需要有高超技艺的工匠,据一个宫廷御用缂丝工记载,乾隆的“陀罗尼经被”需要两位技师共同进行制作,每天工作8小时,需要三年才可完成。

再次拍卖

这个“陀罗尼经被”现世以后,秦先生找了很多专家鉴定,确定了是乾隆身上盖的“陀罗尼经被”,这件藏品,被秦先生收藏后,再一次进行了拍卖,结果直接拍出了6550万的天价,但是秦先生对这个价格并不是而满意,他郁闷的说,他觉得至少应该拍卖9000万才是合理价格。

几年后,这件“陀罗尼经被”再次被拍卖,果然如秦先生所说的那样,这一次拍卖出了1.3亿的高价!


“陀罗尼经被”之所以价值极高,一部分来自于其自身的制作难度和材料获取难得,本身就非常珍惜,加上这件“陀罗尼经被”是乾隆皇帝所用之物,是一件极有历史意义的文物,两者叠加之下,这件“陀罗尼经被”自然成了价值连城的宝物了,拍卖1.3亿也是在情理之中。


野史日记




乾隆随身下藏的遮布,应该叫陀罗尼经被,别看只是乾隆的裹尸布,却有不同寻常的特殊寓意。




乾隆的陀罗尼经被,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是金线织成。首先陀罗尼经被是有天山雪峰下的雪蚕吐丝凝结而成,雪蚕生在天山雪峰离地表300米的地心岩下,每年春天,月圆之时,雪蚕才迎月吐丝,每只雪蚕只吐丝一次,丝尽而亡。成长百年的雪蚕,才可吐丝。



雪蚕丝经过科学家上千次实验,深埋地下,千年不腐。瞬间可让方圆三米凝结为真空,经陀罗尼经被包裹,在没有任何防腐处理的情况下,可防腐739年。而乾隆的陀罗尼经被,上有佛祖舍利子七粒,密绣九阴真经,整个乾隆陀罗尼经被,有吴道子后人的吴代当风,唐伯虎的后人唐僧,参与刺绣设计。



当时大清集国内48位高僧,集佛经最高境界,配合儒道两教老子孔子和孙子,以【道德经】【三字经】【孙子兵法】为基础,融会贯通了金碧辉煌的【经中经】,由王羲之后人,颜真卿后人奋笔疾书于其上,包罗万象的乾隆陀罗尼经被,已经成为世界瑰宝,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



乾隆陀罗尼经被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内涵,世界科学家对陀罗尼经被高度重视,异口同声的说,一切会有的,钱也会有的,陀罗尼经被不可再有的。气侯的变迁,天山雪蚕早就在清末绝迹。乾隆陀罗尼经被是无价的,不是1.3亿可以代表的。



白这个颜色


孙殿英当初扔掉乾隆随身下葬的遮布,为什么能拍出1.3亿高价?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其中的原因。

乾隆下葬用的裹布能卖出1.3亿的天价,真是应了那句话,名人说过的话都是名言,名人用过的东西都是文物。这块下葬用的裹布之所以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我认为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这块裹布并不简单,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二是乾隆是一位很有名气的皇帝,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都有许多人知道乾隆,名人的光环无形中抬高了裹布的价格。

为什么说这块裹布本身就很值钱呢?这块裹布准确地应该被叫为陀罗尼经被,披在乾隆身上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对于容易腐烂的布料来说,可以说是存世悠久。陀罗尼经被上面可见喇嘛塔的图案,应该与佛教中的喇嘛教派有密切的关系。相传元朝的时候蒙古皇室崇信喇嘛教,开始使用陀罗尼经被。明朝的时候,道教大兴,明朝皇室不再重视佛教,一度中断使用陀罗尼经被。

到了清朝的时候,清朝的皇帝再次把元朝皇帝的陀罗尼经被披在了自己的尸体上。清朝时期,不光皇帝能够用陀罗尼经被,后宫中有地位的妃嫔、朝廷中受到皇帝器重的藩王大臣也可以身披陀罗尼经被入葬。而皇帝使用的陀罗尼经被使用的材料最为贵重,织造工艺繁琐费时。这块陀罗尼经被用的布料为缂丝,缂丝是宋朝以来皇室专用的高级丝绸布料,织造过程极其细致,留存于世的皇室精品缂丝极为稀少,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乾隆身上披的这块缂丝是精品中的精品,要比一般的缂丝织造起来更为复杂,如果这件陀罗尼经被按照缂丝工艺来计算,用两个人每天工作八小时,至少要1104天才能够完成制作。另外,我们常说物以稀为贵,现在中国只有两块皇帝级别的陀罗尼经被,一块是文中乾隆使用的这块陀罗尼经被,另一块用在了慈禧身上。现在中国凡是有名气的小吃,只要是乾隆当年南巡沿途州县出产的食品,就会被与乾隆皇帝拉上关系,不论真假,乾隆帝都在南下的路上吃了这几种食品,还会夸赞好吃,有了乾隆皇帝的口碑,无疑会给这种小吃增加很多名气,名人效应无论在哪里都是很无敌的。

能抬高裹布价值的另一大因素就是乾隆帝的名气,在现在的各种拍卖会上,只要是名人用过的,很容易会被拍出令人咂舌的高价,比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两张手写字条在耶路撒冷拍卖会上,以15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35万元)的高价卖出。字条写于1922年,仅有寥寥数语。无独有偶,2002年,美国林肯总统最后一次演讲的手稿以308.6万美元拍出。2012年,梁启超的档案被拍出了6709万元的高价。一些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只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如果能够与名人拉上关系,很轻松就能价值暴涨,成为存世的珍品,被后人所追逐。乾隆帝是清朝很重要的帝王,他用过的东西都会价值暴涨,一件再不起眼的东西只要是乾隆皇帝用过的就是宝物。


乌拉杂谈


提起民国时期的盗墓贼,世人都会想到孙殿英。孙殿英因为第一个偷盗清东陵而名声大震,被誉为民国“第一盗墓大王”。

孙殿英原本只是一个地痞流氓,后来为了在乱世中自保,就自己拉起了一支军队,因为是单打独斗,势力并不强大。

1928年,孙殿英找了个保护伞——投靠蒋介石。蒋介石很快交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到清东陵所在的附近执行军务。

正是因为蒋介石的委派,才有了他后来对清东陵所做出的事情。

因为当时的军费紧张,孙殿英一到驻地,就打起了清东陵的主意。于是他以“军事演习”为掩耳,开始盗墓。

孙殿英把盗墓的对象重点盯在了“慈禧东陵、乾隆裕陵、康熙景陵”这三大陵墓上。

而在这三个陵墓中,由因为种种原因,康熙的陵墓并没有被盗,真正被盗的只有乾隆和慈禧的陵墓。

在盗乾隆墓陵时,刚开始还很顺利,后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陵墓中的前几道门都可以打开,唯有最后一道门打不开。没办法只能采取轰炸,结果发现是乾隆的陵墓偶在门的后面死死抵着。

孙殿英对此只是一时的惊奇,之后就开始大肆搜刮珍贵财宝。盗墓贼打开乾隆陵墓后,首先看到的是大量的字画。

其实,为些字画都是价值连城的,而大字不识一字的孙殿英和手相士兵当然识别不出来,于是他们在盗墓的过程中,毁坏了许多珍贵名画。

当然,乾隆陵墓里面陪葬宝物除各类珍贵字画外,还有各种精美玉器、金银珠宝和稀世珍宝。主要有三大宝贝。

一是乾隆皇帝颈上的一串朝珠,共计一百零八颗,大珠四颗。当时各大报纸报道了这件事,举国震惊,纷纷要求严惩孙殿英。

于是孙殿英将朝珠中的两颗送给了戴笠当见面礼,还请求蒋委员网开一面。现今朝珠已经不完整,有资料说,乾隆朝珠现在陈列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内。

二是西藏黄珠。这一黄珠被乾隆含在口中,据传可以令尸体不腐。但是强盗就是强盗,他们只认金银珠宝。

结果孙殿英他们就抬出乾隆的尸骨后,敲碎牙齿、搬离脑盖,取出了乾隆口中的西藏黄珠。这一行径,令人发指。之后西藏黄珠身处何处,至今下落不明。

三是九龙宝剑,它是乾隆皇帝的陪葬宝剑。剑鞘上面还嵌满了红蓝宝石以及金刚钻,剑柄上刻九条龙,堪称价值十亿,但是下场却令人唏嘘。到现在还不知道落到谁手上。

其实,孙殿英不会料到,乾隆陵墓最珍贵的宝物并不是以上三件,而是被他“废弃”了。

当时,乾隆皇帝身上的裹尸布,他们也没有放过,被他们从中抠走了许多镶嵌其中的珍珠。

只留了一块裹尸布披在乾隆身上遮羞。

孙殿英和盗贼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这样做是“买椟还珠”了。这块裹尸布可不是一般的布料——陀罗经被。

“陀罗经被” 又名“往生被”, 是西藏活佛派人用藏羚羊尾巴上的绒毛织造而成。藏羚羊尾巴上的绒毛稀少到了极点,是藏羚羊身上最为珍稀的材料,仅仅织造乾隆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当时就用到了几万头藏羚羊的尾巴绒毛。而当时织造乾隆的缂丝陀罗尼经被,用到了两个手艺精湛的匠人。

缂丝是宋朝以来皇室专用的高级丝绸布料,织造过程极其细致,留存于世的皇室精品缂丝极为稀少,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同时,陀罗经被上面有多种由梵文书写的真言密咒及菩萨、力士的功德名号,被认为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用它覆盖遗体上,能令亡者罪灭福生,免除过去世间一切冤家魔障之难,亡者身心安乐,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传说披了此被的死人到了阴间,阎王见了都得让三分。

在清代,是皇帝和后妃们使用的专用的随葬物,其他人不能使用。

披在乾隆尸体上的陀罗尼经被长约2米、宽1.38米,经被中特意标明了“左脚掌”和“右脚掌”、“左肩”和“右肩”的位置,完全按照乾隆身高量身订做的,质地、织法和文字均带有明显的乾隆时期印记,堪称国宝。

孙殿英盗宝之后,溥仪派人前来收拾残局。其中一位老臣认出了这块经被的价值,便把它拿回了家中。此后几易其主,竟然再无踪影了。

直到2005年,在一场拍卖会上,这件被标注为“清末黄缎子袈裟”的不经意间竟然横空出世了,竞拍价为8万元,但始终无人问津,但后来一位秦先生支了非常感兴趣,他最后以9万元人民币拍下。

秦先生作为一个爱好收藏的人,当他第一眼看见这个“袈裟”时,他总觉得这袈裟里面还有东西,因为里面隐约透着精美的花纹和文字。因此,秦先生买到后,找到了故宫博物院权威鉴定专家张淑芬来鉴定这个宝贝,她虽然阅宝无数,但是她只在《大清会典》中看到过关于皇帝御用陀罗尼经被的记载,最后她找来其他专家,从经被的尺寸、纹饰、经文及色彩上才最终确定这是乾隆身上的陀罗尼经被。

在这件经被的鉴定结果出来后,这件经被的价格往上疯涨了许多倍。

在价格涨到了一定高度后,这位市民按耐不住了,在2008年的时候,他以6550万的价格在拍卖会中把这件经被转手卖给了另一个人。

后来,这件经被又被新持有者重新摆到了拍卖会上。2010年,在中美宏凯威拍卖会上,最终被一男士以1.3亿元的价格拍下。

自此之后,这件经被才算彻底安定了下来。

对于这么高的拍卖价格,专家解释说:经被是清中期真品,这种皇帝专属的私人物品,举世无双,可以称之为无价之宝。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捡漏”这个词充满了幸运与祝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估计也就是这个意思。玩游戏的时候前两名争执不下,第3名弯道超车,最后夺取胜利,我们可以说这是捡漏。王者荣耀双方激战正酣,而你迟迟没有赶到赶到的时候己方全部阵亡,对面5个残血,结果你一个大招团灭5杀。这也叫做捡漏。南唐后主李煜不想当皇帝,最后前几个哥哥死得死伤得伤,最后无奈当了皇帝也可以说是捡漏。乾隆皇帝的裹尸布拍出了1.3亿的高价,而它的主人秦先生也可以说是一个捡漏王。

那么这个裹尸布是何来历呢?这要从陀罗经被说起。陀罗经被是人死后随身入葬的一种裹尸布的名称。就是到了现在有人死后也会用陀罗经被的裹尸布,大概就是一种黄绸缎,然后上面印上红色的梵文。陀罗经被作为裹尸布要从元朝开始算起,因为元朝的时候藏传佛教大盛,陀罗经被作为裹尸布,成为帝王将相的专属。帝王,皇后以金丝,王公大臣贵人以上后妃以白绫,普通官员要以陀罗经被入葬,必须经过上书御赐,然后才能以黄绸缎入葬。

我们都知道民国时期,军阀大盗孙殿英盗取了清东陵,当时慈禧的东陵和乾隆的裕陵都惨遭洗劫。慈禧和乾隆当用的陀罗经被都被不识货的孙殿英这样的大老粗丢弃在墓穴中,慈禧身上的陀罗经被,孙殿英也只取了绣在经被上的珍珠,知道后来考古专家重新再开慈禧陵墓的时候才发现了散落在角落的陀罗经被。乾隆的陀罗经被大概应该是被满某位满清遗老或者爱新觉罗后人所留。因为当初孙殿英盗取清朝陵墓的消息,震惊全国满清遗老和爱新觉罗后人都到乾隆皇帝的陵墓祭奠,看着满地的狼藉,所以去祭奠的人们都每人拿了一件物品作为纪念。

陀罗经被估计就在这时候消失的,这个陀罗经被上面的经文都是油传佛教的活佛亲自念诵过的,采用的还是双层缂丝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工艺。据说这个陀罗经被的造价要一平方厘米来计算,可见他的细致程度。陀罗经被估计在流落到某位满清遗老手中以后家道败落,战乱年代不幸流到了拍卖场,直到千禧年以后才重新面世。因为当初乾隆下葬的时候,估计就有考虑到被盗墓的情况,所以陀罗经被表面来看就是一个普通的黄绸缎。

当千禧年过后的第5年,陀罗经被在一个拍卖场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对他不以为然,当时的拍卖价定在了8万块钱都无人问津。只有当时在场的一个业余人士秦先生觉得他有点不平常,但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8万元又有点太贵了,所以他也没有当场拍下。回到家以后思量再三一咬牙一跺脚,第2天,他不动声色去拍卖场以9万块钱的价格买下了这个陀罗经被,回去以后他大胆的拆开表面的黄绸以后,一幅写满了五色梵文,印着佛塔佛像的壮观图文进入他的眼帘。秦先生根据多方鉴定甚至找到了已经是得道高僧爱新觉罗后人确认,认定这个陀罗经被就是当初乾隆皇帝的“裹尸布”。


三年以后陀罗经被的价格涨了800多倍,有8万块钱在拍卖场拍出了6000多万的价格,当时的买主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但是秦先生并没有出手,因为他觉得这个陀罗经被至少能拍出9000多万的价格,还没有达到他的心理预期。不想秦先生一语成谶,不出两年当陀罗经被在一次拍卖的时候已经又涨了斤2倍,由原来的6000多万直接拍出了1.3亿元的价格,陀罗经被被从开始的8万元到最后的1.3亿有1500倍的增幅,可以说秦先生算的上是拍卖史上的捡漏王之一。


红雨说历史


孙殿英,相信大家很熟悉了吧,作为军阀打仗不怎么样,但是盗墓,可是一把好手,盗完慈禧的东陵之后,搞到了大量的稀世珍宝,就连慈禧口中含的夜明珠也不肯放过,撬开嘴巴直接抠走这可是无价之宝啊,可是,孙殿英在接下来盗取乾隆的裕陵时却做了一件傻事,居然把同样尊贵的价值1.3亿的遮布给随手扔掉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大盗孙殿英在盗完清东陵之后又打起了乾隆裕陵的主意,但是盗到稀世珍宝之后尽然不识货随手丢弃。

话说孙殿英部盗墓光顾了完了慈禧的清东陵,盗走了无数的珍宝之后,仍旧意犹未尽打起了乾隆的裕陵主意,最终,裕陵也未能幸免于难,被翻个底儿掉,但是,可惜的是,孙殿英的部下太不识货了,或许,慈禧太后口中的夜明珠是家喻户晓的,可是乾隆身披(遮布)可能知之甚少了,居然把这么一件稀世珍宝随手丢弃。


二,此(遮布)可不是一般性物品,它可是稀世珍品陀罗经被

这么一件被丢弃的遮布居然是一件稀世珍宝,看来孙殿英的那些部下该洗洗眼睛了,盗墓专行的摸金校尉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件陀罗经被可不是寻常之物,据说,由西藏活佛进贡的这件“陀罗尼经被”由数位大师为它开光,而且专门是为乾隆量身定做,其无论是从材质还是工艺方面,都堪称顶峰,最关键的这件2米长,1.38米宽的被子,当时制作的特殊缂丝技术现如今都已失传,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三,此(遮布)被拍出了1.3亿的高价,它到底值不值这么高的价格呢


2005年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此遮布首次露面,标价八万起拍,可惜,由于遮布外部是普通的袈裟遮盖,真货隐藏在了里面,也正是由于这样,鲜有拍客问津,最后居然流拍。但是还是有一位秦姓的拍客看出了端弥,在第二天用了九万把遮布拍了回来。回家之后,他拆开一看,原来是一条经被,经鉴定正是此前孙殿英盗裕陵时随手丢弃并失踪的陀罗经被,因为它的尺寸与乾隆身材吻合,它的做工手艺都与那件经被相吻合。

2008年,此遮布,再次被送到了拍卖场,由于此次,是明货,而不是一件破袈裟,因此这件曾经流标的经被作为压轴之作惊艳现身,最终被持有15号牌的一位女士以6550万元拍得。

2010年,这件遮布再次被送到了拍卖场,这次,这件稀世珍品居然拍出来了1.3亿的天价。



四,这件(遮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拍到1.3亿高价,人们是不是“疯了”。

这件陀罗经被到底有什么惊人之处,可以拍出这么高的天价,原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上文介绍过,此陀罗经被是按照乾隆皇帝的身躯量身定做。

2.这件经被由西藏活佛进贡,并且经过多位活佛大师开光。

3.当时制作的特殊缂丝技术现如今都已失传,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缂丝这种“织中圣品”,代表着我国几千年丝织工艺的顶峰,明代早期还只允许用于织造“诰命”甚至“册妃”等最高等级的圣旨,因此历来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

“直至宣德年间,缂丝才被允许用于织造龙袍礼服,并且不是每位皇帝都能够享用,具备资格的皇帝是少之又少。”宣和缂丝研制所专家王浩然指出。


看了上面的介绍,该明白这件经被的价值所在了吧,它的价值不单单体现在是为乾隆皇帝量身定做,亦或者是高僧活佛开光,最关键的,此制作缂丝技术已经失传,如此高规格之物有着很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唯恋无名


此“裹尸布”的天价不仅来源于乾隆的名人效应,还来自于它的不可复制性。

这块布叫做陀罗经被,属于清朝皇室御用之物,除了帝王之外,只有亲王、皇帝后妃才有资格使用,极少数的王公大臣由皇帝亲赐,也可使用。

陀罗经被俗称为“往生被”,它是一种织有金梵字经文的随葬物,专门用于盖在尸身之上。在藏传佛教中,除了超度亡灵,它被认为还能给死者带来大威德加持力,事主身上有件这个东西,见了阎王爷,阎王爷也得客客气气地招待。

慈禧身上的陀罗经被当初入葬时上面缀有820粒珍珠,价值达到16万两白银。可惜当年孙殿英手下的士兵们不识货,只是把被面上的珍珠全都撕拽下来拿走,被面却扔在了现场。直到溥仪安排人重新入殓时,才发现了这件受损的陀罗经被,后来它又被封存在慈禧地宫里,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工作人员再次打开慈禧地宫,发现了它,它才重现天日、再度被修复。

慈禧这件陀罗经被是由捻金线织成,明黄色底,采用缂(音同刻)丝工艺,用细羊毛捻丝制成。

孙殿英部当时盗墓不仅光顾了慈禧的定东陵,乾隆的裕陵也被翻个底儿掉,但乾隆身披的这件陀罗经被却不知所踪,很大的可能性也是被孙殿英的手下给随意抛弃,阿兵哥们黄金珠玉在手,自然不体谅它的真实价值,其实缂丝工艺在乾隆时期恰是达到了其顶峰,无论是从材质还是工艺方面,乾隆身上的陀罗经被要比清末民初慈禧下葬时要高上不止一两个等级。

它首次露面,是在2005年。

这一年,一位姓秦的先生出现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在现场,他发现了一件长得很奇怪的黄缎子袈裟,它不同于普通袈裟的式样材质,看上去是由一整块黄缎子制作而成,仔细抵近鉴赏了半天,秦先生发现黄缎子的花纹似有古怪,内里好像有文字和图案。

秦先生很沉得住气,他本身并非收藏大家,也是工薪阶层,没敢在竞拍现场表现,说也凑巧,拍卖会上,这件标价8万元人民币的“袈裟”居然无人问津而流拍。第二天秦先生来到了拍卖行,出价9万,把它拿回了家。

回家后,他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把袈裟外面的线头拆开,掉出了袈裟的内里,一整片双面缂丝的陀罗经被出现在他的眼前。

在多番寻求专家鉴定后,专家最终给出的意见就是,此物正是乾隆下葬时的陀罗经被,因为它的尺寸与乾隆身材吻合,其他诸如颜色、花纹、式样、典籍记载等也能起到验证作用。它是由藏羚羊羊毛制成,采用的是最难的双面缂丝工艺。

2008年,这件乾隆陀罗经被再度来到拍卖现场,这一次它创造的是6550万人民币的天价,卖家秦先生却觉得价格并不很理想,他认为应该能拍到至少9000万。

秦先生的预测并非夸张,短短两年后,这件藏品再次来到拍卖现场,这次它果然不负前主人秦先生的期望,终于拍出了1.3亿元的高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