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導 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城市規劃多是以機動車為導向的規劃,隨著人本主義的迴歸,慢行系統日漸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和潮流,國內外很多城市都提出“慢行城市”的理念,著手慢行系統的建設,更好地促進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期欄目就帶您看一看,國外社區中“慢行系統”的優秀實踐。

01 韓國光州“我愛街道荒唐事”

韓國光州是一個因工業而聞名的城市,汽車工業蓬勃發展,並被美麗的櫻花叢環繞,自然環境宜人。但近年來,特別是在老城區,城市發展面貌暴露出以車為本,缺少專用人行道,不利於步行騎行,綠地不足夏季缺少避暑場地,對遊客來說吸引力不足等問題。

2011年起,光州各地引入了“荒唐事”系列項目,旨在為高速發展了40年的市區提供城市文化再生的機會,以實現城市復興。“荒唐事”的本質上就是對城市空間進行小範圍的改造,因為這些改造常常被認為過於瑣碎、暫時、幼稚,甚至被認為是“無稽之談”,因此被冠以“荒唐事”的名稱。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韓國光州城市風貌

“我愛街道”這個項目是MVRDV與Seosuk小學的學生合作完成的,是光州荒唐事第三版城市改造項目之一,試圖通過對960平方米的街道進行永久性改造來探索建築在城市公共場所發揮的裝飾性和功能性作用。同時,該項目也被認為是一個融入了公共參與的項目。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韓國光州街道改造項目俯瞰

  • 加強居民參與,喚醒公眾意識

項目的初衷便是滿足附近居民對步行空間的需求,因此在進行過程中十分注重對公眾意見的採納。設計團隊通過與Seoseok小學合作,瞭解了一系列孩子們對街道的需要,併為他們營造出了不同的路面形式,身處其中可以坐,繪畫,跳蹦床,甚至還可以玩兒沙子。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街道分段設置了不同類型的玩耍空間

“我愛街道”荒唐事的改造策略,是實現大膽的實驗性發展策略的第一步。項目的成功,不僅僅在於營造了一個受歡迎的社區活動中心,更引起了人們對城市中一些被忽視部分的關注,並促進其轉變成具有高效用途的地區。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小型噴泉為街道增添活力

  • “我愛XX”——兒童的天堂,社區的中心

設計師在路面上設計了一系列英文字母——以“我愛”(I LOVE)體現人們對不同事物的熱愛。同時,文本末尾的方形空間被空了出來,以供大家使用,它像畫布一樣,大家可以在其中繪畫和調整。我愛,因此可以變成“我愛韓國,我愛KIM,我愛走路,我愛市長,我愛光州,或者我愛你”。這段文字成為了這條街上一個特別的亮點。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空置的方形空間,留給大家隨意作畫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孩子們在地面的黑板上進行塗鴉

看似無意義的小小改造卻賦予閒置街道嶄新的生機,也讓居民重新愛上了社區生活。韓國光州的“我愛街道”項目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可能性——營造更多的步行空間,來塑造一個活力城市。

看完了這個案例,接下來讓我們把目光放到美國,看看他們又是如何對社區空間進行升級的。

02 美國舊金山300 Ivy社區慢行系統

300 Ivy是一個可持續商住混合社區,其前身為城市高速交通區域。社區的街道景觀在注重生態可持續性設計的同時,創造了宜人、安全的慢行系統。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300 Ivy——趣味十足的複合型社區

  • 景觀節點塑造“隱形”道路邊界,保障出行安全

300Ivy社區內道路充分利用種植島、綠植等景觀節點作為街道分割界限,並在景觀中儘可能地融入多樣化功能。

沿場地邊緣道路分佈的樹池結合了暴雨管理系統設計,增強道路滲水能力;

街道兩側的減速種植島、交叉路口處突出於人行道的的行人等候區域和道路減速帶降低了過往車輛的行駛速度,保證行人的安全;

人行道上的樹池和花池進一步細分空間,讓過往行人和停留用餐的客人互不干擾;

極富特色的鋼製矮樁界定了常春藤街與Gough街道路口等候區的邊界;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由本地手工藝人編織的柳條屏風保護內部的私密性露臺空間不受外部公共區域的影響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街道上的減速種植島保證了居住區道路上行人的安全

  • 銜接公共空間,激活社區商業氛圍

設計的開始就考慮到項目該如何與公共空間相銜接,採用的是將項目從原先位置“拉回”的策略,有效地釋放公共空間打造舒適和人性化的空間。該項目利用加寬的人行道和一個方便的入口,將邊緣區的利用最大化,鼓勵商用空間和行人進駐常春藤街。設計平衡了內外環境:既滿足了社區居民對高質量、現代、靜謐居所的要求,同時為社區配備充滿活力的零售商店。

重點地區規劃系列丨看韓國光州、美國舊金山社區如何構建慢行系統

街道綠化使建築的沿街商業看起來十分活躍,綠化區和樹池隔出流通和戶外用餐的空間

300 Ivy社區慢行系統串聯起社區私密的住宅空間和活力的商業空間,在塑造社區環境品質的同時也十分注重與周圍城市交通系統的有機銜接,修復了原本割裂的城市肌理,為居民構建了舒適、愉快、安全、活力的城市生活。2015年LEED認證評審委員會評價道:“趣味性十足的複合型設計貫穿了建築的每一個角落。在保持設計應有品質的同時滿足了使用者的所有需求。”

03 社區慢行系統建設經驗借鑑

2014年住建部出臺《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設計導則》,提出“微笑街道”設計理念,強調對人的關注和街道空間的品質提升;

2016年上海總體規劃中首先提出要營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在步行可達範圍內形成安全、友好、舒適的社會基本生活平臺;

緊接著,北京、廣州、深圳、廈門、成都等城市也將“15分鐘社區生活圈”納入其總體規劃……

可以看出,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城市和地區意識到打造社區慢行系統的重要性。通過對韓國、美國兩起社區慢行系統案例的梳理,可以總結出一些社區慢行系統的構建策略:

  • 1、優化通行關係,保障慢行系統的連續性和平整性,提供安全舒適的慢行空間

慢行系統旨在為居民提供安全舒適的慢行空間,因此在設計之中應該注重“無障礙”的設計理念,為社區內外居民提供多元的慢行設施,並通過汽車限行等方式保障步行和騎行的便捷和舒適,體現慢行交通系統在空間分配中享有的優先權。

  • 2、優化步行流線,建立內、外部聯繫

舊金山300 Ivy社區像我們證明,慢行系統的建設可以同時承擔修復城市肌理這一功能,發達的慢行系統網絡可以將社區與城市其他區域串聯起來,步行系統和開敞空間體系、綠化體系的結合,可以助力城市營造高品質的空間。

  • 3、為不同人群提供人性化的關懷,打造全齡化活力街區

韓國光州的社區慢行空間就將遊玩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為居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慢行活動。遊樂設施、地面塗鴉等互動景觀通過獨特的空間結構提供豐富的休閒活動和社交體驗。

  • 4、通過高度的公眾參與構建平等包容的環境

社區街道的慢性化改造往往離不開當地居民的參與,他們是社區空間的使用者,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賦予這些與自己日常生活緊密連接的社區空間,成為激發社區活力的深度參與者,最終成為受益者。

結語

慢行交通作為社區中的重要交通承載系統,為社區的健康運轉和宜居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完善慢行系統建設,開展人性化、精細化的道路空間和交通設計,構建安全、連續、舒適的社區慢行交通體系已經成為未來社區發展的全球共識。

通過本期案例我們不難看出,慢行系統的規劃已經不能僅僅侷限於交通工程和道路工程的規劃與設計,而是要將慢行系統放在城市設計層面,綜合考量城市歷史文化、交通便捷、生態修復、功能融合、景觀設計等諸多元素,只有進入局部進行精細化設計,才能創造出完善、美好的慢行系統。

感謝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提供相關材料

本內容由詳細規劃處(城市更新處)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