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导 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规划多是以机动车为导向的规划,随着人本主义的回归,慢行系统日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潮流,国内外很多城市都提出“慢行城市”的理念,着手慢行系统的建设,更好地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期栏目就带您看一看,国外社区中“慢行系统”的优秀实践。

01 韩国光州“我爱街道荒唐事”

韩国光州是一个因工业而闻名的城市,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并被美丽的樱花丛环绕,自然环境宜人。但近年来,特别是在老城区,城市发展面貌暴露出以车为本,缺少专用人行道,不利于步行骑行,绿地不足夏季缺少避暑场地,对游客来说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2011年起,光州各地引入了“荒唐事”系列项目,旨在为高速发展了40年的市区提供城市文化再生的机会,以实现城市复兴。“荒唐事”的本质上就是对城市空间进行小范围的改造,因为这些改造常常被认为过于琐碎、暂时、幼稚,甚至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因此被冠以“荒唐事”的名称。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韩国光州城市风貌

“我爱街道”这个项目是MVRDV与Seosuk小学的学生合作完成的,是光州荒唐事第三版城市改造项目之一,试图通过对960平方米的街道进行永久性改造来探索建筑在城市公共场所发挥的装饰性和功能性作用。同时,该项目也被认为是一个融入了公共参与的项目。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韩国光州街道改造项目俯瞰

  • 加强居民参与,唤醒公众意识

项目的初衷便是满足附近居民对步行空间的需求,因此在进行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公众意见的采纳。设计团队通过与Seoseok小学合作,了解了一系列孩子们对街道的需要,并为他们营造出了不同的路面形式,身处其中可以坐,绘画,跳蹦床,甚至还可以玩儿沙子。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街道分段设置了不同类型的玩耍空间

“我爱街道”荒唐事的改造策略,是实现大胆的实验性发展策略的第一步。项目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营造了一个受欢迎的社区活动中心,更引起了人们对城市中一些被忽视部分的关注,并促进其转变成具有高效用途的地区。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小型喷泉为街道增添活力

  • “我爱XX”——儿童的天堂,社区的中心

设计师在路面上设计了一系列英文字母——以“我爱”(I LOVE)体现人们对不同事物的热爱。同时,文本末尾的方形空间被空了出来,以供大家使用,它像画布一样,大家可以在其中绘画和调整。我爱,因此可以变成“我爱韩国,我爱KIM,我爱走路,我爱市长,我爱光州,或者我爱你”。这段文字成为了这条街上一个特别的亮点。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空置的方形空间,留给大家随意作画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孩子们在地面的黑板上进行涂鸦

看似无意义的小小改造却赋予闲置街道崭新的生机,也让居民重新爱上了社区生活。韩国光州的“我爱街道”项目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营造更多的步行空间,来塑造一个活力城市。

看完了这个案例,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放到美国,看看他们又是如何对社区空间进行升级的。

02 美国旧金山300 Ivy社区慢行系统

300 Ivy是一个可持续商住混合社区,其前身为城市高速交通区域。社区的街道景观在注重生态可持续性设计的同时,创造了宜人、安全的慢行系统。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300 Ivy——趣味十足的复合型社区

  • 景观节点塑造“隐形”道路边界,保障出行安全

300Ivy社区内道路充分利用种植岛、绿植等景观节点作为街道分割界限,并在景观中尽可能地融入多样化功能。

沿场地边缘道路分布的树池结合了暴雨管理系统设计,增强道路渗水能力;

街道两侧的减速种植岛、交叉路口处突出于人行道的的行人等候区域和道路减速带降低了过往车辆的行驶速度,保证行人的安全;

人行道上的树池和花池进一步细分空间,让过往行人和停留用餐的客人互不干扰;

极富特色的钢制矮桩界定了常春藤街与Gough街道路口等候区的边界;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由本地手工艺人编织的柳条屏风保护内部的私密性露台空间不受外部公共区域的影响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街道上的减速种植岛保证了居住区道路上行人的安全

  • 衔接公共空间,激活社区商业氛围

设计的开始就考虑到项目该如何与公共空间相衔接,采用的是将项目从原先位置“拉回”的策略,有效地释放公共空间打造舒适和人性化的空间。该项目利用加宽的人行道和一个方便的入口,将边缘区的利用最大化,鼓励商用空间和行人进驻常春藤街。设计平衡了内外环境:既满足了社区居民对高质量、现代、静谧居所的要求,同时为社区配备充满活力的零售商店。

重点地区规划系列丨看韩国光州、美国旧金山社区如何构建慢行系统

街道绿化使建筑的沿街商业看起来十分活跃,绿化区和树池隔出流通和户外用餐的空间

300 Ivy社区慢行系统串联起社区私密的住宅空间和活力的商业空间,在塑造社区环境品质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与周围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衔接,修复了原本割裂的城市肌理,为居民构建了舒适、愉快、安全、活力的城市生活。2015年LEED认证评审委员会评价道:“趣味性十足的复合型设计贯穿了建筑的每一个角落。在保持设计应有品质的同时满足了使用者的所有需求。”

03 社区慢行系统建设经验借鉴

2014年住建部出台《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提出“微笑街道”设计理念,强调对人的关注和街道空间的品质提升;

2016年上海总体规划中首先提出要营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步行可达范围内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

紧接着,北京、广州、深圳、厦门、成都等城市也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纳入其总体规划……

可以看出,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意识到打造社区慢行系统的重要性。通过对韩国、美国两起社区慢行系统案例的梳理,可以总结出一些社区慢行系统的构建策略:

  • 1、优化通行关系,保障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和平整性,提供安全舒适的慢行空间

慢行系统旨在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慢行空间,因此在设计之中应该注重“无障碍”的设计理念,为社区内外居民提供多元的慢行设施,并通过汽车限行等方式保障步行和骑行的便捷和舒适,体现慢行交通系统在空间分配中享有的优先权。

  • 2、优化步行流线,建立内、外部联系

旧金山300 Ivy社区像我们证明,慢行系统的建设可以同时承担修复城市肌理这一功能,发达的慢行系统网络可以将社区与城市其他区域串联起来,步行系统和开敞空间体系、绿化体系的结合,可以助力城市营造高品质的空间。

  • 3、为不同人群提供人性化的关怀,打造全龄化活力街区

韩国光州的社区慢行空间就将游玩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慢行活动。游乐设施、地面涂鸦等互动景观通过独特的空间结构提供丰富的休闲活动和社交体验。

  • 4、通过高度的公众参与构建平等包容的环境

社区街道的慢性化改造往往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他们是社区空间的使用者,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赋予这些与自己日常生活紧密连接的社区空间,成为激发社区活力的深度参与者,最终成为受益者。

结语

慢行交通作为社区中的重要交通承载系统,为社区的健康运转和宜居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完善慢行系统建设,开展人性化、精细化的道路空间和交通设计,构建安全、连续、舒适的社区慢行交通体系已经成为未来社区发展的全球共识。

通过本期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慢行系统的规划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交通工程和道路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而是要将慢行系统放在城市设计层面,综合考量城市历史文化、交通便捷、生态修复、功能融合、景观设计等诸多元素,只有进入局部进行精细化设计,才能创造出完善、美好的慢行系统。

感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相关材料

本内容由详细规划处(城市更新处)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